•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在正式研究前先進行訪談練習,以利正式研究的進行。過程詳述如下。

壹、訪談練習 一、學習建立關係

在資料蒐集方面,本研究方法強調研究者與研究受訪者需建立互為主體性、

平等互惠的關係,以達到在訪談中更深層的相互建構意義的目的,因此在前導性 的訪談著重在關係的建立。具體的做法包括:與有意願分享的失智症家屬協商訪 談時間,訪談地點由受訪者決定;練習開放彈性的訪談歷程,傾聽研究受訪者的 經驗;與其分享研究者對研究主題的理解、個人的資料、回答受訪者的問題;確 認受訪者表達的重點,進一步澄清疑惑之處,虛心向他們請教失智症相關的知能,

以協助研究者更理解失智症家屬的內外處境。

二、訪談練習對正式訪談的啟示

(一)受訪者招募及選擇方面

1.研究者原來有考慮對每個家庭訪問多位家人的做法。但是在招募經驗中發 現,只有研究者最初接觸到的家屬受訪的意願最高,在嘗試請受訪者回去徵詢其 他家人的受訪意願時,遇到不少困難。一方面其他家人的受訪意願受制於家庭原 本的互動狀況。例如:在最初接觸的受訪者之外其他有受訪意願的家人,大都是 原來就與受訪者的關係不錯,而且有共同參與照顧工作的人。那些與最初接觸的 受訪者關係不是很親密,也較少參與照顧的家人,最初的受訪者要去邀請他(們) 的意願並不高,或是即使有去邀請,對方也不願意受訪。另一種狀況是若最初的 受訪者在家中的權力、地位本來就不是很高的人,例如媳婦的角色,她們甚至不 敢與先生或長輩談自己受訪的事,更不用說要說服他們出面受訪。尤其是目前還 努力讓患者留在家裡照顧的家庭,會表達「不想對外人談論這件事、談了沒有任 何意義、對現狀沒有用」等想法,男性家人更常以「很忙」為理由來婉拒受訪。

研究者一方面會擔心原本就對接受訪談猶疑不定的家人,很可能在訪談後反悔。

另一方面針對這種其他家人抗拒受訪的家庭,研究者也擔心會因為受訪的過程及 結果會影響到該家庭目前的平衡狀態,製造家人之間的問題,所以不考慮再邀請

其他家庭成員進入研究。

研究者發現到較有可能同時有其他家人受訪的狀況常是:最初與研究者接觸 的受訪者是在家庭照顧工作上居主導地位的人,或是該家庭在接觸研究者之前已 經公開讓家庭以外的人知道家裡的狀況者,或是已開始運用外在資源,如機構宣 導教育、支持團體、對機構照顧滿意者,家人的壓力已經降低之後,其他家人才 可能有受訪意願。而且透過最初與研究者接觸的受訪者找來的家人,常是本來雙 方較能彼此認同者,其觀點相當接近。

綜合上述經驗,研究者認為訪談目的主要在蒐集資料,而非進行家庭諮商。

若透過個別訪談就已經能掌握家庭互動的模式和樣貌時,其他家屬所反映的內容 就比較是在於互相對照驗證的作用。詳細具體去了解每個人的觀點的「內容」異 同之處,並非本研究的目的所在。況且從建構論的角度來看,本來就沒有客觀的 現實存在,每個家人主觀知覺到的就是真實的家庭。家人對整體家庭「互動方式」

的知覺,應該有基本的一致性存在。因此研究者捨棄用對偶研究的方式來蒐集分 析資料,訪談重點放在掌握互動對關係、照顧工作的影響,探詢家人互動的部分,

例如一方做了什麼?得到另一方怎樣的反應、回饋?以得到家庭因應層面的資料。

2.為了資料的豐富性,需要招募的受訪對象應為其親人已有明顯的退化、照顧 時間較長或已經被安置到養護機構者,才看得出歷程性的變化。而且受訪者本身 也需要有跟別人分享的經驗的習慣、能夠覺察及表達內在感受者,才能提供豐富 的資料。

(二)訪談大綱及訪談技巧方面

1.利用前導訪談練習的經驗,研究者修正訪談大綱及訪談技巧。例如從受訪者 照顧經驗的故事出發,使受訪者容易自然地表現內在經驗,特別要接納肯定受訪 者各種情緒的存在。對於多談事件少談個人感受的受訪者,需要多一些引導才能 觸發到個人的更深的理解,例如將其目前擔心的事與失落哀傷做連結,以探問到 更深層的感受。對於「意義」內涵的詢問方式,改為「從經驗中看到什麼?」「有

什麼是對你很重要的?」

其次,受訪者在不同的階段,情緒反應的強度不同,例如有的受訪者在與研 究者初次接觸時,情緒很多且不斷拭淚,但是後來卻能平心靜氣、侃侃而談。因 為受訪當下的處境,會直接影響對自己、家人的情緒和對過去經驗的評價。所以 在回溯經驗時,需要多給受訪者一些時間回顧或沉澱,才能更清楚掌握歷程中的 各種心情起伏。可能受訪者原來認為沒有特別感受的事,經過訪談員的深度同理 及引導,才能有更多覺察,提供更多資料。

2.體認與受訪者建立關係的重要:由於訪談的內容是內在深層的經驗,特別需 要訪談者費心建立關係,以得到受訪者的信任,使其感受到受訪過程對她(他)

是有支持有幫助的。需要多次的訪談才能充分理解受訪者的脈絡及心理狀態,達 成互為主體性的境界。尤其在訪談後研究者需要持續給予關心、支持,使受訪者 覺得從研究中受益。

貳、正式研究

正式研究的進程如表 3-4-1。茲說明如下:

一、招募研究受訪者

受訪者的來源主要是由研究者委託熟識的養護機構的從業人員先介紹適合的 受訪對象,經過篩選後,再由研究者本人親自當面說明研究進行的相關細節,徵 得其同意而成為正式的受訪者。因為受訪者 R 的父親一直是在家照顧,所以是由 友人介紹而自願參與研究。

二、進行資料蒐集訪談

研究者身兼訪談員,與每位受訪者分別進行二至四次的深度訪談。前後訪談 時間的間隔約一至兩年不等。在正式的錄音訪談外,研究者與受訪者有一些非正 式的互動和問候。每次訪談及互動之後,研究者都會撰寫研究札記。

三、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訪談的逐字稿都是由研究者本人親自謄寫。在每次的訪談逐字稿謄寫之後,

研究者會將文本放置幾日,沉澱情緒整理思緒後,再次沉浸閱讀,才開始進行文 本意義單元的分析,同時在部分與整體之間來回理解。等到後續對同一個受訪者 再次訪談時,除了對該次的文本分析,理解受訪者新增加的經驗之外,更會將新 舊資料進行對照和彙整,以建立個別受訪者的完整檔案。

四、進行結果的檢核及修正

研究者以詮釋現象學的精神及方法,對個別受訪者多次訪談的文本及札記資 料,進行初次的統整及詮釋。然後將初步的結果呈現給受訪者,請她們進行檢核,

並提出修正意見。

五、統整個別結果、進行跨個案的詮釋

在個別受訪者的深度描寫及詮釋後,研究者持續反思,同時與同儕討論跨個 案的綜合詮釋與討論方式。研究者試圖理解出在不同的家庭脈絡、不同照顧經驗 下的失智症家庭照顧者普遍共通的經驗主題所在。

六、統整研究報告

研究者將文獻探討、整個研究過程及結果統整,以書面文字詳實地報導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