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認識失智症

有關失智症的定義,在 DSM-5 中已將原本 DSM-IV 的疾病類別「譫妄、失憶 症、失智症及其他認知障礙」(Category of delirium, dementia, amnesic and other cognitive disorders)改為「認知障礙疾病類別」(Category of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其中的「失智症」一詞已正式走入歷史,新診斷名詞「認知障礙症」(major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在意涵上取代「失智症」,但也不完全相等於失智症。跟 近二十年的失智症診斷系統比較,在診斷觀念上除了擴大與更新認知領域外,也 將失智症的診治推往更早期的預防、早期診斷與治療(歐陽文貞,2013)。

失智症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它的症狀不單純只 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

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

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 能力。向來大眾熟悉的「失智症」的定義為:1.腦中的器質性病變(排除其他心因 性病變),2.兩種以上的認知功能異常,3.上述的病變必須是後天造成的(需排除 先天疾病),4.失智症必須是慢性、持續且不可逆的(排除其他問題造成的意識障 礙或譫妄等問題),5.這樣的認知功能異常足以影響患者的日常與社會生活(改編 自 DSM-IV 對於失智症的定義)(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2011)。

在失智症的分類上,大致分為三類:退化性、血管性、其他因素導致之失智 症。但患者有時會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邱銘章、湯麗玉,2009)。

一、退化性失智症

1.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原發性退化性失智症,大約佔失智症患者的 50%-- 60%。患者會出現許多影響腦部及腦功能的斑塊與纖維結,造成患者記憶力與認知 行為能力的持續衰退。主要發病年齡介於 40 至 90 歲之間,最常見於 65 歲以後。

一般家人很難說出發病的正確時間,從患者功能的逐漸退化開始,整個病程約 8 到 10 年。若發病年齡在 65 歲以前,屬於早發型阿茲海默症。隨著大腦被破壞的 部份越來越多,患者的日常生活所受到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阿茲海默症的失智是 無法復原的,它會呈現階梯式退化現象,只能靠藥物延緩惡化速度,醫界至今仍 無有效治療方法。

2.額顳葉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腦部障礙以侵犯額葉及顳

葉為主,特性為早期即出現人格變化和行為控制力的喪失,常常會有不合常理的 行為舉動,或是早期就出現語言障礙。例如表達困難、命名困難等漸進性退化現 象。平均好發年齡五十歲以後。

3.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為第二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

特性為除認知功能障礙外,在早期就可能會伴隨著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

重複地無法解釋的跌倒現象。此外則會有比較明顯的精神症狀,例如:鮮明的視 或聽幻覺、情緒不穩或疑心妄想等症狀發生,平均好發年齡七十歲以後。

4.其他:還有像是亨廷頓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等等所造成的失智症。

二、血管性失智症

是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造 成智力減退,是造成失智症的第二大原因。一般有中風後血管性失智症、小血管 性失智症。中風之病人若存活下來,約有 5%的病人會有失智症狀,追蹤其五年,

得失智症的機會約 25%。其特性是認知功能突然惡化、有起伏現象、呈階梯狀退 化,早期常出現動作緩慢、反應遲緩、步態不穩與精神症狀。常見的臨床特徵:

情緒及人格變化(憂鬱症)、尿失禁、假延髓性麻痺(吞嚥困難、構音困難)、

步履障礙(失足跌倒)。

三、其他因素導致之失智症

有些失智症是由特定原因所造成,經過治療之後可能有機會可以恢復,這類 型失智症的病因有:1.營養失調:如缺乏維他命 B12、葉酸等營養素。2.顱內病灶:

如常壓性水腦症、腦部腫瘤、腦部創傷等。3.新陳代謝異常:如甲狀腺功能低下、

電解質不平衡等。4.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梅毒、愛滋病等。5.中毒:因藥物、酗 酒等。6.其他。

在症狀方面,失智症的症狀可以分為核心症狀及周邊症狀兩類。核心症狀就 是直接與腦內發生病理變化的皮質區域相關的症狀,包括失憶症、失語症、失用 症、失認症、執行功能異常。失智症的病理變化也會造成腦內區域的連接失常或 連接錯誤,再加上認知功能異常,造成的精神狀態不穩定就可能造成了伴隨核心 症狀而來的周邊症狀,然而這樣的情形就不能歸類於某一類型的失智症,而是各 種失智症都可能會多多少少有這些周邊症狀。不同患者間的周邊症狀差異也很 大,這些周邊症狀可能與得到失智症之前的個性、生活經驗、文化、教育都有相 關。常見的症狀包含煩躁不安、憂鬱、漠然、幻覺、睡眠障礙、失禁、過度依賴、

在外徘徊、異食症(吃頭髮、泥土等不能吃的東西)、攻擊行為、不安等(天主 教失智老人基金會,2011)。失智症的非認知症狀稱為行為精神症狀(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簡稱 BPSD),大約有 11.7%--70.6%的阿茲 海默症患者有 BPSD。它可在失智病程中任何時間發生,也是家屬照顧病患最重的 負荷來源。其類別包括憂鬱症狀、妄想症狀(常見的是被偷、妒忌、被害妄想)、

錯認症狀、幻覺、行為障礙(攻擊行為、迷路、睡眠障礙、重覆現象、漫遊、飲 食改變、病態收集、不適當性行為等)、日落症候群(黃正平,2006)。

在病程方面,失智症是一個進行性退化的疾病,從輕度時期的輕微症狀,逐 漸進入中度、重度、末期症狀,疾病退化的時間不一定,有個別差異。瞭解疾病 的病程與症狀,可以幫助患者、家屬預做準備,以因應疾病帶來的生活變化。輕 度知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為正常老化到失智症開始出現徵兆之間,

存在著一個過渡區域。MCI 在臨床上每年約有 10%-15%會發展為失智症,面臨較 為複雜的工作任務或社會環境下會有問題,但簡易之日常生活並無影響。

早發性失智症(early onset dementia, EOD)乃指失智症發生在 65 歲以前,阿 茲海默氏症乃是引發 EOD 最常見的原因。與晚發性失智症相較,引發 EOD 的因 素與基因遺傳較為有關,晚發性失智症則與環境及醫療因素較有關。EOD 的疾病 進展較快,也較常出現語言問題及視覺空間功能失常。研究也指出 EOD 較易出現 立即性語言記憶及注意力的缺陷的問題。當病患因認知能力障礙,而降低照顧能 力及減少對社會貢獻時,常會導致病患喪失自我及自覺不重要的感覺。另外,EOD 患者常有動作障礙而有跌倒的問題及因焦慮、憂鬱、妄想或生理節律的改變而出

續表 2-1-1 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之分期

資料來源 http://www.wang0406.tw/info/00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