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之研究程序分為準備、實驗處理、資料處理與分析以及撰寫研究報告

四個階段,研究程序如圖 3-4 所示,茲說明如下:

一、準備階段

1.確定研究主題 2.蒐集文獻資料 3.篩選研究對象 4.設計教學教材 5.編製評量工具 6.試探性教學

二、實驗處理階段

1.蒐集基線資料 2.進行實驗教學 3.進行成效評量

三、資料處理與分析階段 數據資料整理與分析

四、撰寫研究報告階段 結果討論與建議

圖 3-4 研究程序

一、準備階段 (一)確定研究主題

研究者於 103 年 8 月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確定研究主題並擬定論文題目。

(二)蒐集文獻資料

確認研究主題後,即著手進行有關漢字的特性、中文識字歷程、識字教學 等相關文獻的蒐集,以及字族文教學、學習障礙學童識字學習的實證性研究資料 與探討,以建立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三)篩選研究對象

研究者於任教學校的資源班中,挑出領有學習障礙證明,且經識字量評估 測驗及常見字流暢性測驗的評估後,篩選出符合本研究條件且經家長同意(附錄 三)之兩名學習障礙學童作為本研究的對象。

(四)設計教學教材

本研究所採用之八組以形聲字為主的字族,係研究者自南一版國語課本一 至八冊習寫字、國小學童常用字詞調查報告書(教育部,2000)及常用國字標準字 體表(教育部,1983)中歸納整理出,並參考「有趣的文字」(翁德彬、翁陽明,2009) 一書將部首圖像化,再以字族編擬出八篇字族文作為課文,並設計相關教材教具 與學習單以供上課課程之用。

(五)編製評量工具

根據本研究識字成效的定義,研究者自編「識字成效測驗」,以蒐集研究 對象在實驗各階段識字學習成效的變化情形。自編「識字成效測驗」內容包括「看 字讀音」、「看字造詞」、「句脈中選字」及「聽寫目標字」四種題型。

(六)試探性教學

在實驗教學前,選取本校兩名三年級亦有識字困難的學習障礙學童進行預 試,以瞭解教學程序、教材內容與時間安排是否合宜,並依預試情形進行調整與 修正。

二、實驗處理階段 (一)蒐集基線資料

在進行實驗教學前,對研究對象進行八次識字測驗以蒐集基線資料,計分 方式以答題正確率計算。

(二)進行實驗教學

於 104 年 3 月至 4 月期間,進行八單元,每單元二節課的教學處理,其中 教學者與評量者皆由研究者親自擔任。教學時,先朗讀課文,講解課文內容,接 著進行語詞釋義,並從語詞中挑出教學目標字,引導研究對象發現母體字,再藉 由部首教學,讓研究對象瞭解部首字形及不同部首所代表之不同字義。

(三)進行成效評量 1.立即成效評量

於每單元教學結束後實施立即成效評量,共計八次,評量工具為研究者自 編之識字成效測驗,計分方式以答題正確率計算。

2.保留成效評量

於所有實驗教學結束後,間隔兩週進行八次保留成效評量,以探討研究對 象保留成效為何。

三、資料處理與分析階段

實驗教學結束後,整理各階段所蒐集的數據資料,將兩位研究對象的測驗結 果繪製成圖,並進行解釋與分析。

四、撰寫研究報告階段

從實證分析結果與文獻探討加以討論後,撰寫研究報告,並對教學實驗結果 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