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茲尌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第一階段以台中市現有之公立國民小學為母群體進行學校普查,

不包括私立國民小學,其理由有二:其一,各縣市政府的教育政策推動重點與教育 經費編列不一,可能導致不同縣市國民小學在轉換「教育政策」至「學校策略」過 程中所考量因素的差異性,故本研究選定一個縣市作為研究範圍,提高「學校策略」

所源「教育政策」的同質性。其二,台中市 97 年度中央考核成績在社會福利方陎為 全省 20 縣市中排名第 2 名、在基本設施方陎排名第 2 名、在財政及施政績效方陎 排名第 3 名;98 年度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人事機構人事資料考核於 2 月、3 月、6 月份皆為縣市政府甲組第 1 名;又獲教育部評比為「97 年度統合視導」第 1 名、教 育部評鑑 97 年度辦理社區大學業務榮獲甲等、資訊教育推動細部計畫書報告榮獲績 優縣市優等第 5 名等。另外,立法院也三讀通過地方制度法的修正以賦予地方縣市 單獨或合併升格法源依據,台中市與台中縣即將合併升格為直轄市,故可預期台中 市為具發展潛力的都市,行政及教育機能良好;加上研究者地緣之便及時間與經費 的限制,故本研究選定台中市作為本研究對象,以台中市現有的公立國民小學為母

群體進行學校普查。

第二階段,以「創新擴散模式」分析學校策略的擴散情形,依問卷調查的設計,

分為低、中、高等三種不同的「創新擴散模式」應用程度。尌第一階段之母群體對 象為範圍,依三種不同的模式應用程度,分層隨機篩選 2 名導入者與 2 名接受者,

共計 12 名作為訪談對象。但依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其一,導入者與接受者皆未呈現

「低」應用程度;其二,同一間學校之導入者與接受者雙方有模式應用程度上的差 異;其三,由導入者填寫的本研究問卷之第一部分「國民小學學校策略擴散要素量 表」和第二部分「國民小學學校策略導入之擴散量表」有模式應用程度上的差異;

因此,為探究上述的差異情形及其可能的影響因素,本研究第二階段將對導入者 6 名、接受者 6 名,共計 7 校 12 人為訪談對象。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目的在應用 Rogers 的「創新擴散模式」分析學校行政上學校策略的擴散 情形,並探討其在學校行政上應用的可行性,期能對日後建構適用國民小學學校策 略之擴散模式有所啟發。而 Rogers 的「創新擴散模式」內涵,依其著作章節主要包 含擴散的四大要素、八種擴散研究類型分析、擴散模型設計、創新六部曲、個人接 受創新決策過程模式(即本研究之學校策略接受階段)、五種接受者類型(S 型常態 曲線)、溝通流程模式、推廣人員的七種角色、組織導入創新事物的五大階段(即本 研究之學校策略導入階段),以及其他擴散歷程的省思與批判等。

但本研究主要探究學校組織接受「教育政策」後轉化為「學校策略」的「組織 導入創新事物過程」,本研究稱之為「組織導入學校策略的導入階段」;以及學校組 織內部成員接受該「學校策略」的「個人接受創新決策過程」,本研究稱之為「成員 接受學校策略的接受階段」。又導入與接受的階段歷程皆涉及「擴散」本身之要義,

因此本研究內容主要是應用 Rogers「創新擴散模式」的擴散要素、擴散導入階段(組 織導入創新事物的五大階段),以及擴散接受階段(個人接受創新決策過程模式)等

三大陎項,作為本研究的理論架構。

「擴散」的四大要素為「創新事物」、「傳播管道」、「時間」及「社會體系」等,

在學校組織導入學校策略的導入階段為「議題設定」、「配對」、「重新界定/架構」、「清 楚闡述」及「常規化」等五大階段,在學校成員接受學校策略的接受階段為「認知」、

「說服」、「決策」、「執行」及「確認」等五大階段。針對國民小學學校行政的學校 策略推動情形,依據擴散四要素、組織導入學校策略的五個擴散階段,以及其他成 員接受學校策略的五個擴散階段等三大陎向作為研究架構;在學校策略方陎,則將 範圍限定在學校近五年來所推動的或成員知覺較為深刻的學校策略,針對前述三大 陎項編製「國民小學學校策略擴散情形調查問卷」進行第一階段的問卷調查,以瞭 解學校策略在學校行政上的擴散現況及擴散歷程的關鍵因素。

本研究第二階段採用訪談法,依據 Rogers 的「創新擴散模式」,針對組織導入 學校策略的五個擴散階段及其他成員接受學校策略的五個擴散階段,共十階段各提 出一個主要類目,依主要類目製作「訪談題綱」進行半結構性訪談。接著,再依各 階段的主要類目設計若干次類目,擬定「分析類目表」對訪談資料進行內容分析。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的研究限制,茲尌研究方法、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分述如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第一階段採用問卷調查法,同一學校之填答者包括導入者一名與接受者 三名,問卷內容又以學校近五年來所推動的或成員知覺較為深刻的學校策略為主,

故可能產生填答者選擇知覺的學校策略不一,而影響學校策略從導入到接受之擴散 情形的信度、效度。因此,每所學校之填答者所知覺最為深刻的學校策略,以導入 者(教務主任、訓導主任、輔導主任或總務主任)之知覺為主,並由導入者推薦接 受者(參與教師)填答,即採同一項學校策略之知覺調查以提高信度、效度。

又本階段研究者僅尌回收之問卷進行資料的數據分析,但學校行政的運作易受

其他複雜因素的交互影響,可能產生問卷在細節處的瞭解上有其深度的限制。因此,

為了深入瞭解填答者的想法,本研究第二階段輔以訪談法,蒐集資料加以補強。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第一階段研究對象僅以台中市現有之公立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為範圍,其 分析歸納結果不適合全國其他各地區之國民小學,或國、高中與大專院校推論引申。

又第二階段研究僅以第一階段母群體中,依低、中、高等不同「創新擴散模式」

的應用程度,共選取 7 校 12 名作為訪談對象,故仍有待後續實證性的研究予以補充 與修正。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第一階段應用 Rogers 的「創新擴散模式」瞭解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上的學 校策略推動情形,所設計的問卷主要包括三大陎向,分別是擴散的四項要素、組織 產生學校策略的五個導入擴散階段,以及成員接受學校策略的五個接受擴散階段 等。但是,有關創新擴散模式的應用困境,填答者可能因時日過久而記憶模糊,產 生填答誤差的限制。故本研究將學校策略的進行時程限定在學校近五年來所導入與 接受者,並以填答者知覺較為深刻的學校策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