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父職與母職的結合成為狹義共親職,受訪者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司其職,進 而再去與前配偶互動而成父母共親職。Lamb(1986)將父職分為投入(engagement)、 可接近性(accessibility)及責任感 (responsibility)三個層面,身為主要照顧者 的長頸鹿爸爸,於投入、可接近性、責任感層面是盡心盡力,只是在關照子女情 緒較為缺乏,採取上對下的立場去給予指令;熊爸爸和鳥爸爸因著探視時間的限 制,於投入和可接近性雖不多,但在責任感上則是願意提供扶養費、在交付時陪 伴子女,而在投入層面上,兩位爸爸試圖去解釋、修正前配偶對過往互動的詮釋。

四位母親都需要同時工作並照顧子女,母職(motherhood)泛指母親實踐親職責 任所表現的態度、思想和行為,牛媽媽有賞有罰,但不能由他人指導或評斷自己 的孩子;袋鼠媽媽因離婚對孩子有虧欠感,對於孩子的負向行為是願意花時間陪 伴與修復親子關係:貓媽媽因前配偶無責任感而採取全有全無態度,現在因非主 要照顧者,貓媽媽能接受並盡力而為,未來也希望能把孩子接回同住,不管這是 本身想望或是受到社會建構期待的影響;孔雀媽媽與女兒感情緊密,少有替代的 照顧者,若以母職守門概念來看,孔雀媽媽照顧過程是隨時守候且無微不至,對 於女兒離不開自己,似乎也是樂在其中,也認為前配偶只陪玩但不無法長時間陪 伴,似乎有點男生擔任照顧者總是不如女生的意涵。

引自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離婚父母網 2013 年《以和為貴-離異父母送給孩子 最好的禮物》手冊,將離異父母共親職分為「合作模式」與「平衡模式」,合作 模式是能為孩子利益著想、能和平處理分歧、父母能積極且友善地討論意見、父 母相信孩子要維持與雙方的聯繫,這樣的特質便是孔雀媽媽、袋鼠媽媽與貓媽媽,

能夠與前配偶一起共跳一支親職舞、願意為孩子付出並放下恩怨情仇。平衡模式 則是離異父母尚無法和平相處,他們可能會因為協商而再起衝突,但他們透過溝 通,也願意讓孩子繼續與探視方互動,只是在這溝通過程,可能需要有清楚的規 則可遵循、盡量減少溝通與過問親子事件、需要由第三者或無利害衝突關係的地 方進行交付子女等等,如牛媽媽、熊爸爸和鳥爸爸,即使困難重重也有出現如螞 蟻前進般的小進步,他們從拼命地追著前配偶祈禱他們願意合作,不管是付扶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費、探視孩子或用正向方式教導孩子,到後來慢慢認清現況而去調整自己的期待 與態度,或因著法院訴訟而扭轉現況,平衡模式就如同朱雪嫺(2014)所稱的平 衝親職模式(Parallel Parenting),是離異父母間為最少的合作和接觸,各自與子女 單獨進行親職教養,不得干擾對方。長期身處在前配偶精神暴力的長頸鹿爸爸有 好多埋怨、指責與不配合,但因為工作時間無法配合照顧孩子而被迫地與前配偶 共親職,研究者歸類是抵制前配偶共親職,也是「病態失序聯盟」,意指父母間 沒有任何協調合作的可能性、彼此不相往來,像他們可能就還需要其他專業人員 介入,否則 3 名孩子的身心狀況只會越來越嚴重,或是和父母雙方都日漸疏離。

七位受訪者共親職類型可見圖 5-1。

圖 5-1 受訪者共親職類型

研究者也從訪談期間發現親屬對離異父母的重要性,親屬甚至能成為離異父 母共親職的偕同幫手或主要照顧者,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但為支持或抵制角色可 就因人而異了,備受保護的一方覺得親屬如防護罩讓自己不受到傷害、單親生活 壓力減輕;被排除在外的一方便會認為是遭前配偶親屬扯後腿、前配偶與其親屬 自我分化不清楚,反倒成為「皇帝不急,急死太監」之情況,這與華人儒家傳統 文化有關,特別是孝道、家族集體主義的文化、共生依附型互動,容易產生關係 界線不清、將孩子視為財產而非獨立個體,甚至與西方夫妻相比,華人婚姻中著 重同心支持遠比協力分工來得重要(利翠珊、陳富美,2004),也與第二章提到 的三角關係中的跨世代聯盟或家庭投射歷程相關。許惠貞(2007)和楊繡錦(2016)

皆指出目前國內外專門測量原生家庭父母的共親職、祖輩與子代共同負起孫輩養 育責任的文獻不多。張榕真(2015)研究指出國內、外研究證實代間支持重要性,

孔雀 袋鼠 貓 牛 鳥 熊 長頸鹿

支持 抵制

合作類型 混合類型 抵制類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及養育子女之家庭接受代間協助的普遍與需求,同時研究也點出因親職支持主 角仍聚焦於女性,鮮少討論男性觀點,這也導致翁婿互動關係是不明的,甚至有 可能如熊爸爸與前岳母關係是緊張與衝突的。楊繡錦(2016)研究結果為代間共 教養是「支持類型」,顯示祖輩知覺子代在共教養上是相互支持及合作的教養態 度,能彼此尊重、協助,有正向的交流,讓親屬共親職是事半功倍而非火上加油。

圖 5-2 受訪者共親職歷程

透過受訪者的故事,我們看見婚暴離異父母共親職的曙光,每位受訪者都有 著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這段從婚姻暴力到離婚、再到父母共親職的歷程,

每位受訪者的起點、過程和要去的終點都不同,如圖 5-2,原點是離婚初期受訪 者所呈現的親職態度,隨著與前配偶互動時間增加,孔雀媽媽與袋鼠媽媽從被動 支持親子互動走到與前夫同心協力:貓媽媽從消極抵制走到被動支持,因為體會 到「爸爸照顧不一定不好」。牛媽媽從一開始不給前夫探視的積極抵制到建議孩 子從會面期間購買生活所需物品,是為被動支持;鳥爸爸從想積極與前妻合作到 最後發現公事公辦才是最好的方式,所以從被動支持到未涉入;熊爸爸無法接受 離婚、前妻隱身、給付扶養費,但當能順利探視時,熊爸爸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長頸鹿爸爸則仍處在積極抵制的位置上。合作暨友善的母親們持續與前配偶溝通

孔雀媽媽

袋鼠媽媽 貓媽媽 牛媽媽 鳥爸爸 熊爸爸 長頸鹿爸爸

支持 抵制

同心協力 被動支持 不涉入 積極抵制 水火不容 主動支持 消極抵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與協調、持續反思、持續嘗試合作,並盡可能減低離婚對孩子的衝擊,是符合梁 莊麗雅(2016)書中所述的靈活共親職(flexible co-parenting),是壓力少、效率 高、團隊精神、互相支援,其他受訪者可能就需要以有限度共親職(limited co-parenting)進行合作,以免引發更多衝突。

貳、 影響父母共親職因素

於第二章文獻探討提及影響影響父職、母職的因素眾多,有個人因素、家庭 因素、社會因素,進而影響父母互動時的共親職過程,本論文便聚焦討論成長經 驗、親職態度、支持系統與夫妻衝突情形。一幢堅固的共親職房屋,需要有穩固 的地基,才能抵擋外在環境的風吹草動,因著生命經驗、法律離婚到心理分離(婚 姻史)、共親職態度與信念、支持系統,幫助離異父母適應這段過渡期、整合期,

與第二章整理結果不謀而合,讓受訪者從懵懵懂懂到似懂非懂,再從跌跌撞撞到 站穩腳步,透過親職信念與態度讓受訪者找到身為父親或母親的專屬位置,如圖 5-3 所呈現。

圖 5-3 促進父母共親職正向因素 一、 生命經驗

共親職的信念和過去的生命經驗和成長背景有關。七位受訪者當中不論是同 住方或探視方都分別提到原生家庭父親和母親對自己或孩子的重要性。如:長頸

生命經驗

法律離婚到 心理分離

共親職態度 與信念

支持系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鹿爸爸自小沒有父母,而希望自己孩子的成長有父母在身邊;熊爸爸體會自己身 為兒子的角色是多被母親所需要,進而連結身為父親的意義,即便探視受阻還是 竭力尋找出路;貓媽媽的母親和阿姨是她生命中不可取代的重要他人,因而重視 自己身為母親的角色責任。牛媽媽因為前一段婚姻被迫與親生子女分離,感受到 身為母親卻不能見孩子的痛苦,而能「同理」前公婆、前配偶的心境。因著受訪 者和他人的關係,幫助他們將心比心、投射自身需求、或在眾人耳語中找到合適 自己生命的答案。

二、 法律上的離婚到心理上的分離

婚姻,也已經成為他們的過去式。這段過渡期長短與情緒起伏程度,可從距 離離婚的時間以及是否脫離受暴情境窺探一二。也發現三餐溫飽與子女生活照顧 要先安排妥當,再處理自身面對婚姻關係結束的五味雜陳情緒,這段過渡期才會 逐漸走到穩定期,無論是拒絕複合或是展開新戀情,當安頓好自己,才能看見前 配偶與孩子的需求與權利,明顯可以看得出來當未能照顧好自己的身心狀況時,

也無法與前配偶好好相處,如同長頸鹿爸爸。

距離離婚時間的長短,對事件細節回溯的情況與感受也有所不同,熊爸爸 2011 年就和前配偶離婚,期間遇到探視受阻,又在監督會面機構接受服務,到 現在走到自行交付且越感到彈性。鳥爸爸 2013 年離婚,與熊爸爸一樣接受在監 督會面機構服務,自行交付初期雖遇到探視時間無共識、前配偶臨時請假、前配 偶手足協助錄影蒐證、兒子突然請假,鳥爸爸越挫越勇並見招拆招,鳥爸爸現在 能彈性面對所有突如其來的會面狀況。鳥爸爸與熊爸爸目前能與兒子返家同宿,

是相較於其他探視方能與孩子相處更長的時間。貓媽媽、袋鼠媽媽、孔雀媽媽都

是相較於其他探視方能與孩子相處更長的時間。貓媽媽、袋鼠媽媽、孔雀媽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