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問題有六:

一、 國小社會學習領域老師編製基本學力訊息理解測驗時,可能遭遇哪些問 題?解決方法為何?

二、 依據十大基本能力之能力指標編製而成的基本學力測驗,測驗結果是否能 與能力指標密切結合?

三、 本研究中所編製基本學力訊息理解測驗其信度、效度、難度與鑑別度為何?

四、 基本學力之學習是否會因學校規模與性別而有所差異?

五、 基本學力之學習是否會因學校所使用的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

六、 能力指標間的關聯結構為何?是否具有順序性?是否可作為編製上的依 據。

對於各問題的分析結果已分別於第四章節中做逐一討論,本節將就以上六點 與測驗結果做總結。

壹、 編製基本學力訊息理解測驗

基本學力訊息理解測驗之編製與注意事項如下:

一、 基本學力訊息理解測驗之編製應採多元評量之基本精神,以學生生活經 驗與同儕經驗為主要取材來源。編製時首先應以主題為中心,選擇與該 主題相關的的能力指標(2~4 條),接下來分析各能力指標所包含之概 念,進一步分析概念之間的可能關係,作為題本編寫與題目設計之依據。

二、 訊息理解選擇題型的測驗目的在於了解學生較高基本認知層次的學習成 就,因此測驗的題文最好能跨越單元的藩籬,統整不同單元中類似的主 題軸或能力指標來編寫。避免直接抄襲課文的內容或提供的訊息太過明 顯,如此,方能達成此一類型試題的目的。

三、 試題的編製應符合一般選擇題型試題編製基本要求,一個試題至少應包 含一個以上能力指標的測驗目標。

貳、 高年級社會領域基本能力

本研究之基本學力測驗試題編製乃依十大基本能力的能力指標來設計,在完 成施測後原期望能將資料做轉換後,來進行反證但卻發現在進行能力指標的因素 分析時無法與課程綱要內基本能力的設計相同,探討其原因主要有:

一、 題目設計的誤差:由於訊息反應試題之設計必須針對所提供之訊息進行 測驗,而文章的長度有其限制,而且受試者會受到知識結構、教材內容 與生活經驗的影響產生不同反應,會導致因素分析的結果與預期不同。

二、 主題軸內的異質性:社會學習領域單一主題軸的內容卻包含太廣,舉凡 歷史、地理、經濟…等皆羅列其中,故無法做出清楚的分類與劃分。

三、 課程綱要內容編排方式重複性:社會學習領域一方面以九大主題軸為編 排依據,另一方面又以十大基本能力作為依歸,而十大基本能力其內涵 又是打破主題軸界線的歸類方式,導致分析出來的結果有的趨向基本能 力,有的卻趨向於主題軸,如此情形當然影響到因素分析結果。

最後根據因素分析結果重新加以定義,本研究之高年級基本學力訊息理解測 驗可測得學童的察覺生活差異的能力、了解人文活動的能力、判斷與分類的能 力、述判讀圖表的能力、探討事物因果的能力與描述與比較的能力共六種基本能 力。

參、 基本學力訊息理解測驗之信、效度與試題特徵

本研究整份試卷的Cronbach α內部一致性總評量信度值為0.81,符合優良 教育測驗至少應該具有0.80以上信度值的要求,亦即表示本試題測驗中的受試者 對每一試題的反應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

但本研究發現有兩點因素影響本研究的信度:

一、 學生作答的心態:有些學生在面臨施測時會認真的思考每一題的答案;

有些學生則完全不同。部份學生之社會學習領域學期成績相當優異,但

在本測驗上得成就卻相當低,探究其原因為本測驗屬於研究,與學期成 績無關,在成績至上的觀念作祟下,因此出項這種情況。建議在進行研 究時應事先強調研究的重要性以提高受試者答題的意願,也可增加學生 作答的細心程度。

二、 測驗目的:一般學生對於月考前的準備及複習情形通常比平時測驗充 足。因為月考有家長、教師的期望與適當的回饋,學童作答具有更多的 動機,測驗潛的準備一定更充裕,測驗時的表現會更細心。而本測驗的 目的在於了解學生基本學力的表現,因此信度一定比一般的總結性評量 低。

在效度上,本研究針對內容效度與效標關聯進行分析。由六位教師所填答的 試題檢核及題本檢核的問卷結果,顯示試題編排確實依雙向細目表來設計,並且 在題目的設計上符合命題原則。亦表示本測驗有依能力指標與布魯姆新的認知結 構來設計試題,顯示本測驗的內容效度是相當高的。在效標關聯效度上與前一學 期之社會領域學期分數做分析,兩者之間有顯著的相關。學期末分數高在基本學 力測驗上的表現也會較高,學期末分數低在基本學力測驗上的表現也會較低。代 表本研究結果與社會領域的學期結果是有顯著相關,亦本研究的測驗能有效測得 學生的基本學力。

本研究的整份試題的平均難度為0.67,難度值在0.4~0.8 的試題合計佔了 整份試卷的80﹪,整份試卷以難度中等的試題為主,頗符合研究旨在了解學童學 習結果的目的。

本研究的正式試題的鑑別度指數以0.4以上為最多,佔了整份試卷的76﹪,

鑑別度指數在0.3以上的試題合計佔了整份試卷的96﹪,而整份試卷的平均鑑別 度指數為0.437,因此整份試卷能夠檢定出學生的能力。

綜合來說,本研究自編之國小高年級社會領域基本學力訊息理解測驗具有良 好的試題特徵,亦即說明以訊息理解試題為測驗題型,以學習領域主軸題分段能 力為指標為主體來進行基本學力測驗的方式,是值得推展的編製方式,教育工作

者可利用此方式編製測驗,以診斷學生基本能力指標達成的情形,作為實施補救 教學的依據,更可作為教學者在教學方式或課程設計改進之參考。

肆、 能力指標間的關聯結構

在第四章第三節中的結構圖中,從IRS、IORS的分析圖中發現學童最容易具 備是能力指標1-3-6與5-3-3的能力,是其他能力指標的基礎。最難具備的是能力 指標3-3-1與7-3-2的能力,不論學生的能力值高低皆呈現此情形,皆是以能力指 標1-3-6與5-3-3向外做的發展,能力指標中的能力也是有難易上的差異。從結構 圖中得到的結論如下:

一、 社會領域教學應與學童生活經驗結合:教師從事教學活動應與學童生活 經驗結合,著重生活體驗與經驗交流,如此教學效果會顯著成長,一味 的知識灌輸對能力較低的學生效果不明顯。教師教學不可只看表面的教 學效果,而忽略學生內在的學習歷程,教學過程應促進學童知識的內化,

而非知識的反覆記憶,這才是有效的學習歷程。

二、 社會領域教學適合情境教學:能力好的學童在不同生活環境功能的異同 知覺比較強烈,而能力低的學童卻比較缺乏此一能力。因此對於能力低 的學童提供更多的環境刺激,不只要看到環境的不同,而且要能透過體 驗深入了解,故社會學習領域適合進行情境教學。

三、 進行基本能力測驗之編製時,因能力指標1-3-6、 1-3-10與5-3-3為下位 指標,故可以減少或取消此能力指標的題目,多增加其他能力指標的題 目;但是如果是進行診斷測驗,則應先從此下位指標1-3-6、 1-3-10與 5-3-3著手編製。

伍、 性別與學校規模的差異性

本研究裡所收集到的施測資料,就個別的能力指標表現上,在能力指標 1-3-10、5-3-3、7-3-2與7-3-3等四項能力指標,女生的表現優於男生,顯見女 生在自我角色的了解與未來的生活規劃能力較男生優秀。但是就整體表現而言,

男女生的差異並未達到顯著差異。所以在進行基本能力測驗編製時不需特別考慮 到性別因素所帶來的影響。

在學校規模方面,學校規模的不同代表其在教學經費與社區資源上皆有所不 同,因此進行學校規模影響基本學力測驗結果之情形,作為編製學力測驗之參考 依據。分析資料的結果,就個別的能力指標表現上,能力指標1-3-6、1-3-10與 3-3-3等3項的學習上發現小型學校(12班以下)與大型學校(37班以上)學童表 現明顯的比中型學校(13~36班)學童好,但是在其他能力指標的學習上卻沒有 差異。在整份測驗的綜合表現上不同規模的學校學童的表現亦無差異。小型學校 學童的文化刺激與家長的社經地位、經濟活動應該不如中型學校,但其表現卻略 優於中型學校的學童表現,探究其原因應是近年來教育部目前正在推行「教育優 先區」的政策有助學小型或偏遠地區學童能力的提昇有關。此外教師在進行基本 能力測驗編製時,需考慮此變項(學校規模)的影響程度,作為是否要編製不同 程度或特性的基本能力試卷,來測量不同規模學校學童的基本能力。

陸、 使用版本的差異性

為考慮在相同的課程綱要下所編寫而成不同的版本,教師據以教學的結果是 否都能達到課程綱要中的基本能力要求,本研究系針對使用之不同版本的受試者 測驗結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學童使用不同版本在基本學力測驗上的表現沒有 差異,顯示本研究之基本學力測驗並不會有利於特定的版本。

第二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對於整個計畫的擬定與進行過程中,由於在時間與人力上有所不足的 影響下,以致於對於本研究有所限制,分別就研究的樣本、研究工具、評量方式 研究的推論等四方面來說明。

壹、 研究樣本

有關本研究之樣本,由於採樣範圍受限於課程配合、研究時間及人力負擔,

有關本研究之樣本,由於採樣範圍受限於課程配合、研究時間及人力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