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四節 研究者反思

靈性目的(Colozzi & Colozzi,2000)。2002 年潘素珍訪談了 17 位國內醫務社工,

參考文獻

104 人力銀行(2018)。2018 年 6 月 22 日,薪資情報【教育輔導類人員平均薪資】。

取自:https://www.104.com.tw/jb/wage/list?jobcat=2016002000&type=1&cat

=jobedu

1111 人力銀行(2016)。2016 年 11 月 13 日,薪資職能報告【社會工作人員、人 事/人力資源專員,大學教育程度】。取自:http://www.jobsalary.com.tw/

salary0.asp 及 http://www.jobsalary.com.tw/salary0.asp

1111 人力銀行(2016)。2016 年 11 月 08 日,社會新鮮人就業意向調查【職場

調查】。取自︰http://www.1111.com.tw/news/surveyns_con.asp?ano=94084 丁雪茵、鄭伯壎、任金剛(1996)。質性研究中研究者的角色與主觀性。本土

心理學研究,6,354-376。

王琇蘭(1996)。推行社會工作員制度之檢討與鄒議,社會福利,126,4-7。

內政部合作及人民團體司籌備處(2016)。2016 年 11 月 10 日,內政統計年報 【中央政府所有的合作事業及人民團體總數列表】。取自︰http://group.moi

.gov.tw/sgms/html/new_statistics_data!statisticsdata.action

考選部(2016)。2016 年 12 月 3 日,考選統計【各類考試統計】,取自︰http://

wwwc.moex.gov.tw/main/ExamReport/wFrmExamStatistics.aspx?menu_id=158 司法院大法官(2008),2008 年 10 月 31 日,大法官解釋【釋字第 649 號】,取

自:https://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asp?expno=649

任蕙玲(2005)。研究生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暨生涯阻礙對未來職業適配性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江柏毅(2007)。全球化趨勢下臺灣社會工作教育之因應。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 社會工作學系學位論文。

朱湘吉(2011)。生涯規劃與發展。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2016 年 11 月 08 日,就業失業統計【臺灣地區失業

率案總計、男、女分民國 90 年至民國 101 年年平均】。取自:http://win.

dgbas.gov.tw/dgbas04/bc4/manpower/w_103uemr_a.asp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2016 年 11 月 02 日,人力資源統計年報資料【歷年 年齡組別失業率】。取自:http://win.dgbas.gov.tw/dgbas04/bc4/manPower

/year/year_t1-t23.asp?table=19&ym=1&yearb=97&yeare=104&out=1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2016 年 11 月 07 日,最新統計指標。取自:https://

www.dgbas.gov.tw/point.asp?index=3

考試院(2011 年 07 月 14 日)。2016 年 11 月 15 日,公佈欄【考試院第 11 屆

第 144 次會議紀錄】,取自:http://www.exam.gov.tw/cp.asp?xItem=14343&

ctNode=411&mp=1

考選部(2018 年 12 月 11 日)。2019 年 2 月 18 日,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法規

【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心理師考試規則】,取自:https://wwwc.

moex.gov.tw/main/ExamLaws/wfrmExamLaws.aspx?kind=3&menu_id=

320&laws_id=113

考選部(2018 年 11 月 21 日)。2019 年 2 月 18 日,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法規 【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社會工作師考試規則】,取自:https://

wwwc.moex.gov.tw/main/ExamLaws/wfrmExamLaws.aspx?kind=3&menu_id =320&laws_id=88

自由時報電子報(2015 年 05 月 30 日)。2016 年 11 月 08 日,學歷貶值,大學 起薪 27K,比 17 年前低。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

884890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8)。2018 年 10 月 8 日,勞動基準法。取自:https://law.

moj.gov.tw/Law/LawSearchResult.aspx?p=A&t=A1A2E1F1&k1=%E5%8B

%9E%E5%8B%95%E5%9F%BA%E6%BA%96%E6%B3%95

余漢儀(1999)。兒童保護—蹣跚學步的臺灣經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編輯,

臺灣社會福利的展望—回顧與展望,129-178。

何彩燕、黃源協(2005)。社會工作師職涯轉換之研究—以縣市政府具有轉任資 格之社工師為例。臺灣社會工作學刊,4,77-109。

沈慶盈(2002)。談當前社會工作專業課程之問題與改革。社區發展季刊,99,

41-50。

沈慶鴻(2002)。專業工作選擇與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歷程之研究—以實踐大學、

東吳大學社工系四年級學生為例,實踐學報,33,93-127。

吳瑞香(2001)。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班學生入學動機、需求、期望與生涯

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台東市。

吳典龍(2013)。諮商心理師從大學非相關科系轉換至諮商領域之生命經驗敘說。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李美珍(1992)。臺灣地區醫院社會工作者之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之研究。東

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傑(1999)。影響護理人員離職意願因素之研究。長庚大學管理學院研究

所碩士論文。

李易駿、陳靜宜(2010)。隱而未見的代價:臺灣社會工作短期契約僱用探析。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8,35-88。

李安德(1992)。超個人心理學。臺北市;桂冠。

呂勻琦(1995)。社會工作者專業生涯承諾影響因素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 系碩士論文。

呂旭亞(2011)。向心的深處,探尋療癒的真諦。載於易之新(譯)(主編),榮格心 理治療。臺北市:心靈工坊。

汪淑媛(2008)。論臺灣社工教育對社會工作職業風險之忽視。臺大社會工作學 刊,17,1-42。

我是社工,我不服(2014 年 3 月 23 日)。2019 年 1 月 14 日,翻轉社工學生聯盟。

取自:http://taiwanswata.blogspot.com/?fbclid=IwAR0eN663zZlOaqVT6YiizC

_ywMV0CW7EB_vi-ftbR0km5Xct8N-vd33NELI

扶輪出版委員會(2018 年 9 月 3 日)。2019 年 1 月 7 日,扶輪簡介【扶輪定義】。

取自: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5045716/http://www.Rotarian-

publication.org/%E6%89%B6%E8%BC%AA/%E6%89%B6%E8%BC%

AA%E7%B0%A1%E4%BB%8B.htm

扶輪資訊中心(2019 年 1 月 17 日)。2019 年 1 月 17 日,扶輪少年服務團(Interact) 【扶輪少年服務團手冊】。取自:http://www.rotary2000.org/PDG_Home/05

-Download_Center/Interact_Handbook-CH.pdf

金樹人(2011)。生涯諮商與輔導(重修版)。臺北市:臺灣東華。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臺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 的分析。台大社工學刊,16,45-8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第三部門執行長的薪酬探討:以臺灣社會福 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政學報,30,63-103。

邱瑜謹(2005) 。社會服務民營化對非營利組織發展的影響—以臺北市社會福

利機構為案例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08,90-109。

林祖嘉、林建志(2002)。大專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工作轉換與在職搜尋︰民國 八十五年調查結果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 84 期,267-298。

林萬億、沈詩涵(2008)。邁向專精之路︰臺灣社會工作的下一步?社區發展 季刊,121,199-233。

林萬億(2010)。我國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後專業主義的課題。台大社工學 刊,22,153-196。

林萬億(2016)。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臺北市,五南。

林清文(2000)。大學生生涯發展與規劃手冊。臺北:心理出版社。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10)。生涯輔導。臺北市,心理。

林怡君(2016)。我國部份工時就業概況【統計專題分析】。2016 年 11 月 08 日

,取自:http://eng.stat.gov.tw/public/data/dgbas03/bs2/gender/Analysis/Employ

ment%20Economy%20and%20Welfare/201605%E6%88%91%E5%9C%8B%

E9%83%A8%E5%88%86%E5%B7%A5%E6%99%82%E5%B0%B1%E6%A5

%AD%E6%A6%82%E6%B3%81.pdf

周月清(2002)。臺灣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危機與轉機—社工教育與實務的省 思。社區發展季刊,99,90-125。

周談輝(2006)。生涯規劃發展(二版)。臺北市,全華科技。

洪鳳儀(2000)。生涯規劃。臺北市:揚智文化。

柯志哲(2008)。我國使用非典型工作型態之探討—使用情況與決定因素。2008 年臺灣社會學會年會,臺灣社會學會。

胡幼慧、姚美華(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 市︰巨流。

侯建州(2012)。社會工作師專業證照發展之檢視:機會與反思。社會發展研 究學刊,12,1-17。

高秀蓉(2000)。生涯轉換之質性分析研究︰學士後教育學分班結業之教師為 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財專、李彥樺(2007)。全球化下的工作終結?臺灣工業到服務業勞動轉化 之考察。東吳社會學報,21,123-151。

秦燕(2012) 。臺灣是社會工作專業制度︰本土模型的構思。社會政策與社會 工作學刊,16(1),233-262。

孫友聯(2016)。青年就業的困境與青年貧窮問題。新使者,154,27-29。

郭珍虹(2007)。未婚年輕女性生涯轉換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

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許祖維(2007)。解構「專業」︰社工系大學畢業生離開社會工作的歷程。國

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陶蕃瀛(2013) 。社會工作專精化深化制度性壓迫的思辨,臺灣社會研究季

刊,92,245-255。

莊凱翔(2007)。研究生之死-社工教育的師生關係。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莊勝堯(2014)。潛水鐘與蝴蝶︰尋找遺失的社會工作拼圖。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麗雲(2005)。非相關科系學生進入心輔所生涯轉換歷程之研究。中國文化 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金英、湯誌龍(2006)。專業生涯認同︰影響社會工作系學生生涯選擇之相 關因素。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151-187。

陳則茵(2008)。置身「社工」脈絡中的反思與行動—探究「助人」位置的歷 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陳秋山(譯)(2008)。社會工作督導脈絡與概念。(原作者:Ming—sum Tsui)。

臺北市:心理。

陳昱名(2008)。社會工作系畢業生的非社會工作職業抉擇︰質性研究初探。

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7(1),19-42。

陳靜宜(2009)。需要保障的助人者︰臺灣社會工作的非典型僱用關係。靜宜

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秉暉、楊政諭(2011)。青年貧窮,世代噩夢。司法改革雜誌,83,64-66。

陳政智(2012)。公部門以約聘僱及臨時人員方式運用社工人力的爭議。社區

發展季刊,197,290-296。

莫藜藜(1988)。我國醫院社會工作者專業滿足之狀況理論與研究。臺北:力行。

張進上(1995)。陪他一段如何協助適應困難的學生。國教之友,47(2),19-23 張紉、林萬億、王永慈(2003)。世界各國社會工作專業制度之比較及國內社工

人力需求、運用、困境因應之調查評估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

張富翔(2005)。兒童福利契約委託機構社會工作專業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以

臺北市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綺貞(2006)。困頓與屈服?教育研究所學生生涯決定歷程之敘說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如杏(2009)。臺灣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專業發展與危機。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6,119-145。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

35,87-120。

張家榮(2011)。被出租的年輕人:高學歷年輕派遣勞工的勞動。國立臺灣大學社

會科學院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張烽益(整理)(2012)。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與轉機。新世

紀智庫論壇,57,24-48。

教育部統計處(2015)。2016 年 11 月 04 日,104 學年度大專校院一覽表。取自:

https://ulist.moe.gov.tw/Query/AjaxQuery/Discipline/7603

教育部(2016)。2016 年 12 月 5 日,研究生平均年齡統計。取自:http://depart.

moe.edu.tw/ED4500/cp.aspx?n=002F646AFF7F5492&s=1EA96E4785E6838F 彭文美(2003)。社會工作員勞動條件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

學,嘉義縣。

曾永富(201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三位男性直接服務社會工作者生涯抉擇

與實踐歷程之敘說。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黃源協(2002)。從社會政策到社會工作—社會福利體系的挑戰與回應。社區發

展季刊,98,22-39。

黃源協(2010)。社會工作管理(二版) 。臺北市︰雙葉。

黃碧霞(2011)。現階段社會工作專業制度之建構與未來展望,發表於社福 100 專業滿載研討會。臺北市︰中華救助總會、國家圖書館。

新北市政府人事處(2018)。107 年度全國軍公教員工待遇調增 3%案【107 年度現 行公務人員給與簡明表】。2018 年 1 月 31 日,取自:https://www.personnel.

ntpc.gov.tw/home.jsp?id=46&parentpath=0,11&mcustomize=news_view.jsp&

dataserno=201801310008&mserno=201711070002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

17-23。

趙秋雲(2013)。臺灣青年工作貧窮現象。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

趙秋雲(2013)。臺灣青年工作貧窮現象。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