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工作的工作機會與勞動條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工作機會與勞動條件

楊怡亭(2013)針對生涯轉換至社工的「助人工作美好想像」研究結果表示,

在社工學歷取得管道多元、參與志願服務人數越來越多時,了解社會工作的實質 內涵是重要的,社會工作不是單純快樂的服務,而是混雜著各種挑戰,有擔心、

焦慮和壓力的服務工作。研究者依循此脈絡,在本節討論社會工作的工作環境與 勞動條件。

一、暴增的社會工作職缺

在國家去管制化、勞動市場彈性化的結構下,勞工市場傾向資本家,而勞工 在就業市場的力量明顯被削弱,崎嶇的職場之路令人省思未來,生涯轉換也漸漸 變為稀鬆平常之事。社會工作是一種選擇,目前的職場生態又是如何呢?

Salamon 在 1994 年表示,1980 年代全球已經開啟了「全球結社革命運動」,

非營利組織大量增加,間接這類組織對社會環境會有影響力。以就業市場經濟來 看,非營利組織數量越多、辦理的活動會增加,勞動需求也會大幅擴張,因為工 作是獲取金錢和資源的來源,非營利組織在就業市場的重要性會逐漸被彰顯出來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延續新自由主義勞動市場財團化的脈絡,非 營利組織是一種新的就業管道,著實也打破商業部門霸佔就業市場的面貌。

近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數量和服務範圍有明顯增加之趨勢,根據內政部合

高工作量之問題,這與慈善、公共依賴的特質有關。Hopps 與 Collins(1999; 引 自張杏如,2009)提出行政角色是社工難以被定位為專業的原因。曾永富(2011)整

濟」,當時投入慈善工作的是一群富裕優越的慷慨女士(lady bountiful),更可以說 相差到 5,000 元。鍾美智(1996;沈慶鴻,2002)表示,繼續任職及離職的其中一個 重要因素是「從事社會工作之收入」,一些現實因素讓高達六成的社工系畢業生 不願意當社工。相反的,Handy 與 Katz(1998;Preston,1989;引自官有垣、杜承 嶸、康峰菁,2009)則認為,青年投身非營利組織職場是一種自我抉擇過程,因

計較實質報酬、用勞力作貢獻及捐贈之框架。非營利組織執行長被扣上慈善、溫 柔、公益至上的高帽子,難以要求提升自己的勞動條件。

(三)因應社會變遷形成的高工作量、高工時現象

當前臺灣受全球化趨勢影響,科技文明轉變、家庭結構改變及人口老化所帶 來的不確定性,對社會工作發展都有很大的衝擊,像是︰服務量及個案類型的擴 增 (潘淑滿,2000;引自許組維,2007),社會福利及社會工作是時代變遷下的問 題解決者,但侯建州(2012)表示,國內社會工作的工作負荷與薪資水準並不對等。

王琇蘭(1996)提及社工提供服務的情況,是服務面積廣、服務人數多,業務 量日漸加增而且有二十四小時服勤待命的壓力,導致工作壓力大、滿意度低,離 職率高或轉調行政工作的現象。彭文美(2003)研究指出,社工員的每週平均工時 為四十小時,但因工作性質有的必須配合假日舉辦活動或夜間輪班,造成實際平 均每週工時都在四十小時小上,更有些機構採「工作責任制」,工作未做完則必 須花用到私人的時間;另外,為了因應各福利法規頒定實施產生的服務量,社工 服務開啟了全年無休、二十四小時新式的工作型態,社工員夜間出勤、帶手機在 家繼續值班、陪同偵訊及陪同到院驗傷,變為保護性工作的服務趨勢。研究者認 為社工服務走向 7-11 便利商店化,要求可近、可及、全日供應已成為趨勢。

(四)不穩定就業是社工勞動環境的常態

不穩定的勞動派遣約聘型態早就在社會工作領域蔓延了!1970 年代公部門 引進新管理主義,追求效率、效能和經濟之目標,福利服務市場化帶來大量公共 服務以契約的方式,轉由非營利組織或商業部門提供,形成民營化服務採購模式 (黃源協,2010)。社會福利民營化之後,勞動成本變為非營利組織極大的負擔(邱 瑜謹,2005;李易駿、陳靜宜,2010)。新管理主義引發市場競爭,非營利組織摩

拳擦掌參與方案競標,但政府委託方案往往充斥不確定感,在不知下一年度能否 類型工作都屬於不穩定的僱用型態,(陳怡婷,1999;引自李易駿、陳靜宜,2010)。

(五)社工師考照錄取率低,考到之後工作保障存疑

既然不穩定就業是社工勞動環境的常態,社工專業勢必一提。隨著約聘社工 制度之展開,工作不穩定壓迫到基層社工的生存危機,促成社工學界推動社工師 立法,社工專業的證照化及專業化建置漸而成形(蕭信彬,2006)。

在考選部(2016)各類考試統計裡,2012 年起社會工作師考試由每年一次變為 兩次,增加考試機會對社工員會帶來幫助,但和護理師、營養師、心理師之專門 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相比,錄取率明顯偏低,近五年社會工作師的平均錄取率為 15.33%,此數據含 2012 年第一次考試之 42.47%超高錄取率,還是不及護理師 27.19%、營養師 15.69%、心理師 60.06%,可見社工師考試合格門檻之高。張紉、

林萬億及王永慈(2003)認為社工師考試只是求取資格,照理來說社工專業人員都

曾華源,1991;引自許祖維,2007),對未來有太多的疑惑與矛盾。

(六)小結

歸納眾多文獻指出,社會工作的勞動條件不良是當前臺灣社會工作人力高流 動的原因,其中,非營利組織比公部門更差、約聘者比正職者更艱鉅(陳昱名,

2008;余漢儀,1999;陳怡婷,1999,引自李易駿、陳靜宜,2010)、工作久了勞 共識(考試院,2011;黃碧霞,2011)。

綜合以上,可看出社會工作勞動條件六大重點︰第一,非營利組織雖然需求

的景況。或許進入社會工作領域,就有如陶蕃瀛(2013,P.247)所言︰「社會工作 是利他的天使(菩薩)事業,實踐者修煉超越自我的人生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