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幼兒教育是個體發展的關鍵時期,是一切教育的根基,亦是國家未來的希望(饒欣 秀,2008)。從整體教育資源分配的觀點來看,我國長期投入幼兒教育的經費少之又少,

造成幼兒教育經費短缺的窘境(陳怡如,2004)。以 2009 年的各級學校教育經費結構來 看,大學及獨立學院的教育經費最多,高達 37.98%,其次是國小教育 26.55%,而幼兒 園的教育經費僅占 3.16%(教育部統計處,2011)。再者,幼兒教育不屬於國民教育正規 體制中的一環,所以,幼兒教育這區塊長期缺乏政府有效的經營,以致公私立幼兒園的 定位不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非法招生等問題滋生(陳莉容,2010)。

隨著社會變遷,經濟結構的改變及女性意識抬頭,婦女大量投入就業市場,造成家 庭結構及功能的改變,雙薪家長對幼兒教育及照顧的需求日益迫切(陳怡如,2004;陳 莉容,2010)。政府除了將幼兒就讀年齡降低至3足歲外,也希望透過普設公立幼兒園,

來提高幼兒的入園率,以因應廣大的托兒需求,但政府受限於國家整體的財力,未將幼 兒教育納入國民義務教育的範圍內,各縣市則依地方財政能力所及設置公立幼兒園,故 數量不多,以致我國的托育經營方式大部分仍是以私人經營為主(教育部,1995)。

依教育部幼生管理系統之資料顯示,我國公、私立幼兒園的比例約為1:4,私立幼 兒園在整個幼教生態上仍佔多數;相較於英國直接將5至7歲的幼兒教育納入初等教育的 範圍內,且經營方式大多為公立幼兒園;法國的公立幼兒園就約佔了85%,我國公私立 幼兒園比例失衡的現況有待改善(全國教保資訊網,2012c)。由於公立幼兒園班級數少,

招生人數有限,故多數的幼兒必須選擇私立幼兒園所就讀。但因公私立幼兒園之就學費 用及補助經費差距甚大,造成家長育兒的經濟負擔差異大,引發社會大眾對政府教育資 源配置上之合理性產生質疑(行政院,2003)。加上,臺灣地區未依法辦理立案之幼兒 園比例高,已立案幼兒園所又有違規超收學生的問題,上述種種的困境,嚴重打擊幼兒 之學習環境及教育品質(林麗珍,2004;吳念霖,2010)。

面對全球經濟不景氣,所引發的家庭貧困的問題一一浮現,經濟弱勢幼兒比率逐年 增加,而新生家庭支應其子女教育經費的負擔日益沉重(翁麗芳,2010)。根據內政部 兒童局委託進行的「扶持經濟弱勢兒童及少年政策規劃之研究」的結果顯示,從經濟弱 勢兒童及少年的分佈情形與經濟劣勢來看,臺灣約有10.6%的兒童及少年人口生活經濟 匱乏中,其中僅有2.1%的兒童及少年取得低收入戶的資格,可申請常態性且多種類的補 助,其餘的8.5%就屬於所謂的「近貧人口」;這些「近貧人口」長期因無法獲得妥善的 教育與照顧,而缺乏人文刺激及面臨失學的困境;兒童的貧困並非來自於本身的經濟缺 乏,而是受到家長能力高低、家庭收入不足與家庭資源的多寡所影響;長期處於經濟缺 乏的情況下,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方面難免會產生影響,甚至侷限未來的生活機會(鄭麗 珍,2006)。

為了讓政府聽到人民的聲音,許多關心幼兒教育生態的人,開始為幼兒教育到處奔 波忙碌;1997年8月臺北市率先提出發放「兒童津貼」的福利開始,各界開始關注這項 補助政策,也引發「政府在兒童教育及照顧這部分的角色定位」的討論熱潮。1998年9 月臺北市及高雄市兩大直轄市也分別通過發放「幼兒教育券」與「托教津貼」的實施要 點,並正式實施此福利政策(陳怡如,2004)。面對北高兩大直轄市幼兒獨享此福利,

其他縣市的家長、幼教相關團體基於教育資源合理、公平之分配原則及實踐幼兒教育機 會均等之理想,於1998年10月18日,展開「一○一八為幼兒教育而走」萬人上街大遊行 的活動,向中央訴求每年發放一萬元的幼兒教育券,以解決私立幼兒園家長負擔幼兒的 就學費用問題(曾玉慧,2003)。面對排山倒海的民意,政府也開始著手籌劃幼兒教育

補助政策的擬定,並於2000年9月全國各縣市發放「幼兒教育券」。

基於幼兒教育的普及,提昇幼兒教育的品質,讓幼兒能獲得更妥善的照顧,政府繼

「幼兒教育券實施方案」之政策推行後,逐年推動相關的幼兒教育補助政策,如:「扶 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扶持5歲幼兒教育計畫」等等。目前,國內所推動 的幼兒教育補助政策包括:「低收入戶幼童 托 育 補 助 要 點 」、「中低收入戶幼童托教 補助實施計畫」、「原住民幼兒就讀公私立幼兒園學費補助辦法」、「行政院原住民族 委員會辦理原住民幼兒托教補助作業要點」、「就讀私立幼兒園托兒所社會福利機構之 身心障礙幼兒及招收單位獎補助辦法」、「身心障礙幼兒身心障礙學生及身心障礙人士 子女學雜費減免補助要點」、「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劃」及「教育部補助公立幼兒園 辦理課後留園服務作業要點」。補助的對象也從一開始的特定對象(如:私立幼兒園的 幼兒)發放「幼兒教育券」政策到一般對象均受惠的「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補助」

政策。

上述這麼多的幼兒教育補助辦法,礙於各項補助規則繁複不易懂,補助內容未透明 化、申請補助的時效不同、地方政府承辦單位多,有教育局/處(幼教科、特教科)、社 會局/處、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各鄉鎮區公所等行政單位,沒有對外的單一窗口承辦所有 有關於幼兒教育補助的業務,以致很多家長喪失了申請補助的權益,讓補助政策未能真 正發揮到補助的功能,照顧到真正需要照顧的人,使得政府照顧幼兒的美意大打折扣。

而且,地方政府在傳遞幼兒教育相關補助的資訊多藉由公文往返來傳達訊息,所以,學 校方面,對幼兒教育補助內容最為孰悉的主要為承辦該業務的行政人員。而班級教師與 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辦法的資訊則是來自學校所傳遞的訊息得知,家長對補助的內容僅 限於片面的瞭解,但對補助對象、金額、佐證資料及申請的時效,較無法做深入的瞭解。

政府為了避免教育資源浪費,又規範各項補助只能擇一申請。所以,家長必須深入瞭解 子女就讀幼兒園可以申請哪些幼兒教育的相關補助,權衡比較,例如:就讀私立幼兒園 的身心障礙幼兒為例,障礙程度屬於輕度者,選擇「就讀私立幼兒園托兒所社會福利機

構之身心障礙幼兒及招收單位獎補助辦法」補助政策比較有利;若障礙程度屬於中度、

重度及極重度者,選擇「身心障礙幼兒及身心障礙人士之子女就學費用減免辦法」的補 助政策比較有利。家長必須蒐尋資訊擇優申請補助,才能爭取較多的補助,以緩和育兒 的經濟負擔。但一般家庭是如何蒐集這些資訊?他們的困境為何?學校或政府提供給家 長的訊息是否足夠?

上述的問題都是研究者所關注的,而目前國內幼兒教育補助的相關研究與論述大都 著重在「幼兒教育券實施方案」的研究,其次為「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及

「扶持五歲幼兒教育計畫」,而針對目前實施的幼兒教育補助的相關研究及論述甚少。

尤其,缺乏瞭解家長對目前實施幼兒教育補助之看法的相關研究及論述,故本研究從幼 兒教育補助政策的直接利害關係人之一的家長角度出發,探討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政策 的看法,以作為未來幼兒教育補助政策的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問題 一、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背景與動機的論述,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對幼兒 教育補助的看法」,研究者擬出四項研究目的作為本研究核心,茲分述如下:

(一)探討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取得幼兒教育補助資訊的管道。

(二)探究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

(三)探討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瞭解程度。

(四)探究臺中市幼兒園家長背景變項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及瞭解程度之預測。

二、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問題分述如下:

(一)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取得幼兒教育補助資訊的管道為何?背景變項不同的家長取得 資訊的管道是否不同?

1-1 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取得幼兒教育補助資訊的管道為何?

1-2 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取得幼兒教育補助資訊的管道與家長的背景變項(性別、

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家庭每月收入、目前就讀幼兒園的子女數、子女就 讀幼兒園的類型及居住地)間的差異性為何?

(二)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對補助的益處、滿意度、申請方式以及對教育選擇影響的看法 為何?

(三)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對補助資格、申請方式以及補助額度的瞭解程度為何?

(四)臺中市幼兒園家長的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家庭每月收入、

目前就讀幼兒園的子女數、子女就讀幼兒園的類型及居住地)是否能預測臺中市 幼兒園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及瞭解程度?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釐清本研究之相關概念,以利研究結果之分析與探討,茲將本研究之重要名詞界 定與說明如下:

一、幼兒園

本研究所指的幼兒園係依「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二條第規定,指對幼兒提供教育 及照顧服務之機構,其招收對象為滿二歲至入國民小學前之幼兒。公私立幼兒園的設立 係依「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八條第二項規定,公立學校所設的幼兒園應為學校附設幼

本研究所指的幼兒園係依「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二條第規定,指對幼兒提供教育 及照顧服務之機構,其招收對象為滿二歲至入國民小學前之幼兒。公私立幼兒園的設立 係依「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八條第二項規定,公立學校所設的幼兒園應為學校附設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