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幼兒教育補助的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臺灣幼兒教育補助的相關研究

幼兒教育長期以來未受到政府的重視,直至 1990 年代,我國颳起教育改革的風潮 後,幼兒教育才慢慢受到眾人的關注,「一○一八為幼兒教育而走」的萬人請願大遊行,

不但是臺灣教育史上創舉,也是幼兒教育抬頭的象徵(陳靜宜,2011)。臺灣幼兒教育 補助自 2000 年 9 月政府推動「幼兒教育券實施方案」後,如雨後春筍般,逐年推動各 項幼兒教育的補助政策。縱觀國內針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相關研究及論述中,研究者發現

「幼兒教育券實施方案」是國內幼兒教育補助的起點,故研究的篇幅比較多,其他的幼 兒教育補助政策的相關研究則少之又少,甚至沒有。而且,幼兒教育補助的相關研究多 傾向於幼兒教育券實施的成果分析,缺乏對政策評估及預估能力,直至近期幾年才有幾 篇相關研究針對幼兒教育補助的「政策」角度切入。每個幼兒教育補助政策都有它的存 在價值與歷史評價,本研究者針對國內的相關研究與論述進行探討並分述如下:

一、幼兒教育補助的目的

相關研究結果發現,幼兒教育補助的實施可以達到促進教育機會均等、減輕育兒的 經濟負擔、提供多元教育選擇的機會、幼兒園間的良性競爭、解決未立案幼兒園的問題、

擴充幼兒教育資源,改善幼兒教育的問題等功能(盧美貴、施宏彥,2000;吳金盛,2002;

呂金玲,2001)。

二、對幼兒教育補助的評價

幼兒教育補助的文獻中,以「幼兒教育券」的相關文獻最多(詳見表 2-4-1),從 1999 年至 2010 年的相關論文高達 20 篇,分別為劉朝芳(2000)、劉麗貞(2001)、鄭孟忠(2001)、 呂金玲(2001)、吳金盛(2002)、趙康伶(2002)、謝美慧(2002)、巫永森(2002)、趙 康伶(2002)、陳怡如(2003)、蔡玉娩(2003)、曾玉慧(2003)、林麗珍(2004)、陳淑 美(2004)、黃剛毅(2004)、林明吟(2005)、曾郅淳(2007)、董雅欣(2008)、張馥韻

(2010)、陳靜宜(2011)等 20 人。其次,是針對五歲扶幼計畫的相關研究有 4 篇,分 別為陳世聰(2007)、陳奕君(2008)、張嘉芙(2009)、董雨昇(2012)。其他弱勢族群 教育補助相關文獻如:江瑞庭(2007)、郭麗玲(2009)、陳玉賢(2011)。大多的研究論 述多圍繞在「幼兒教育券」的議題上,以問卷調查法或訪談法居多,研究對象多以家長、

幼兒園的經營者、縣市政府業務相關的行政人員為主,所累積的成果足以作為政府教育 補助政策擬定與評估的參考。

研究者發現大多數的研究結果顯示,對幼兒教育補助的滿意度方面,家長的滿意度 高於經營者及縣市政府業務相關的行政人員(鄭孟忠,2001;吳金盛,2002;趙康伶,

2002)。呂金玲(2001)認為政府以直接補助學生的方式補助就學費用,可以解決因家庭 經濟因素所衍生的教育問題。而且,很多幼兒家長基於經濟考量,以選擇公立幼兒園居 多(劉朝芳,2000;趙康伶,2002)。雖然,多數的研究顯示幼兒教育補助能少許減緩家 長育兒的經濟負擔,達到局部教育資源公平化的成效,但因教育補助的額度不高,所以,

對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影響不大(鄭孟忠,2001;吳金盛,2002;趙康伶,2002;謝美慧,

2002;巫永森,2002;蔡玉娩,2003;曾玉慧,2003;陳怡如,2004;林麗珍,2004;陳 淑美,2004;謝子元,2005)。但對於經濟處於較弱勢的家庭而言,子女的教育費用是一 大負擔,政府所提供的幼兒教育補助確實幫助這些經濟弱勢家庭減少了父母育兒支出的 經濟負擔(江瑞庭,2007)。為此,大部分的研究者建議提高教育補助的金額、降低補 助的年齡。但是,政府的教育財政預算有限,如果貿然增加幼兒教育補助的支出,可能 會排擠其他教育階段的預算,造成教育階段間的相對剝奪(謝子元,2005)

但也有少 部份的研究者認為既然教育補助的效果不彰,就應該立刻停止教育補助措施,改以普設 公立幼兒園的方式來代替(巫永森,2002)。

再者,由於教育補助的行政作業程序繁雜,許多的研究結果顯示,家長認為撥款速 度太緩慢(鄭孟忠,2001;吳金盛,2002;趙康伶,2002;林麗珍,2004;張嘉芙,2009), 緩不濟急,無法發揮補助的功能。有的家長也會憂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幼兒園可能

會擅自提高收費的問題(劉朝芳,2000)。為此,教育部在執行「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 計畫」的補助時,特訂定「私立幼兒園參與合作園所(含國幼班)作業原則」,規範合作 園所(含國幼班)必須詳實填報收費標準,若擅自調高收費總額,經查證屬實者,當學年 度如果想繼續參與合作園所(含國幼班),需調回最近一次為合作園所(含國幼班)時,登載 在教育部幼生管理系統的收費額度;其次學年起二學年不得申請為合作園所(含國幼班),

第三學年後如果想申請為合作園所(含國幼班),其收費額度仍不可以超過最近一次為合 作園所(含國幼班)之收費額度(教育部,2011)。

上述幼兒教育補助政策的相關論文多傾向於成果的分析,較難一窺補助政策的原貌,

近期的研究者開始針對經濟學、政策性的角度切入研究,如:黃剛毅(2004)「教育券 之經濟分析」的研究顯示,以直接補助學生的方式,有助於教育資源分配的改善。但該 研究只以貧、富兩種假設的社區模型作為推論,缺少中產階級的探討與分析,實為可惜。

政策的比較方面,符碧真(2000)、謝美慧(2000b)、盧美貴、謝美慧(2001a)及 吳金盛(2002)多位學者取材英、美、日、義大利、加拿大為例,作為政策擬定與評估 的參考,提供我們更寬廣的視野,汲取其他先進國家的經驗,其研究結果具有相當的參 考價值,可供學者專家及政府參考。

除了針對現有的政策做比較外,陳世聰(2007)及陳莉容(2010)更將幼兒教育補 助議題回歸到最原點的政策層面,探討政策的理論分析、政策環境、政策議題與議程、

政策的規劃與執行、政策的監測與評估等層面,以瞭解政策與補助的關聯。

表 2-4-1

表 2-4-1

三、幼兒教育補助對教育選擇權的影響

幼兒園的家長在行使教育選擇權上,比國中、國小義務教育階段的彈性還要大。他 們不受學區限制,能依其所需為其子女選擇適合的幼兒園就讀(洪瑩潔,2004)。目前 國內有關於教育選擇權的相關實證研究(見表 2-4-2)包含:鄭新輝(1997)、陳明德(2000)、 鄭孟忠(2001)、蔡瑜文(2003)、陳俊升(2003)、邱慧芳(2004)、劉世閔和吳育偉(2004)、 洪巧音(2004)、洪瑩潔(2004)、吳曙吟(2005)、黃慈薇(2005)、李秉穎(2005)、劉 育吟(2006)、周小鈴(2008)、張安琪(2008)、陳沐芳(2009)等。蕭進賢(2003)則 以英、美兩國的學校選擇權政策做比較研究,擷取先進國家的經驗,做為我國未來幼兒 教育補助政策的規劃的參考與借鏡。從幼兒教育補助的相關文獻結果顯示,補助可以擴 大家長教育選擇權,促使教育市場產生自由競爭(盧美貴、施宏彥,2000;吳金盛,2002;

鄭孟忠,2001;呂金玲,2001)。幼兒教育補助的實施,會增加家長多元選擇幼兒園的機 會及對幼兒教育補助訊息的需求增加(鄭孟中,2001)。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補助政策的相關研究,大多是以教育學的觀點切入探討,多偏 重於實證研究。陳世聰(2007)及陳莉容(2010)兩位學者改變以往的教育學思考模式,

從政策性的角度切入探討,分析政策與補助成效的關係。任何一個教育補助政策的實施 都可能牽動整個大環境的平衡問題,其影響層面包含政府財政、經營者、家長、幼兒及 相關機構等等。研究者認為當大家都在要求提高補助額度及擴大補助對象的同時,是否 也是同時在擠壓其他社會福利。在財政有限的狀態下,讓補助發揮到最大的效益,是未 來教育補助政策需重視的目標。

表 2-4-2

幼兒家長教育選擇權的相關文獻

作者/年代 研 究 名 稱 類別

鄭新輝(1997) 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可行性分析 期刊

陳明德(2000) 國民小學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可行性之研究-以臺北縣為 例

碩士論文

鄭孟忠(2001) 我國幼兒教育券實施成效及對家長教育選擇權影響之研究 碩士論文 吳金盛(2002) 臺北市幼兒教育券政策實施情況之研究 碩士論文 陳俊升(2003) 幼兒教育市場消費行為之研究-以臺中地區家長選擇幼兒

教育機構的歷程為例

碩士倫文

蔡瑜文(2003) 臺北市幼兒園家長對學前教育選擇權之認知與實踐研究 碩士倫文 蕭進賢(2003) 英美學校選擇權政策之比較研究 碩士論文 邱慧芳(2004) 北高兩市幼兒園家長消費決策行為之研究 碩士倫文 洪巧音(2004) 幼兒園家長托育服務品質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 碩士論文 洪瑩潔(2004) 學齡前兒童家長教育選擇權與選擇行為之研究 碩士論文 康淑雲(2004) 臺北市幼兒園家長教育選擇之調查研究 碩士論文 劉世閔、吳育偉

(2004)

家長教育選擇權:教育公平與教育績效的雙刃劍 期刊

吳曙吟(2005) 家長選擇幼兒園決策取向與其對幼兒園服務品質滿意度之 研究

碩士論文

李秉穎(2005) 家長選擇幼兒園之決策行為研究 碩士論文 黃慈薇(2005) 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與學前教育選擇之研究 碩士論文 劉育吟(2006) 臺北市公私立幼兒園家長對教育服務品質需求與滿意度之

調查研究

碩士論文

周小鈴(2008) 影響臺中市公立幼兒園幼兒家長教育選擇因素之研究 碩士論文 張安琪(2008) 臺南縣家長選擇學前教育考量因素之調查研究 碩士論文 陳沐芳(2009) 幼兒園家長教育選擇之歷程研究 碩士論文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