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

Copied!
20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邱淑惠 博士. 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對幼兒教育 補助的看法. 研究生:李阿淑 撰. 中華民國一○二年六月.

(2) 謝辭 終於走到人生具有歷史性的一刻了,回顧就讀研究所的生活裡,雖然忙碌,但卻充 實、有趣。想到即將功德圓滿,心中滿滿的感謝如泉水般的湧上心頭。 首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邱淑惠教授的耐心指導與照顧,感謝您在我身上花了這麼多 的心思,不管在措辭上、文章的架構上,您總會適時的提供寶貴的意見,引導我往更高 層次的思考方向發展,使論文得以順利完成。 感謝論文口試委員賴清標教授與蔣姿儀教授在百忙之中,細心的審閱論文並分享寶 貴的意見,使得論文能更趨嚴謹。感謝幼教系的老師們對我的疼愛與照顧,讓我在求學 的過程中,除了增長智慧外,又有「家」的感覺;感謝儷湘學姐、欣雅學姊、明軒、雅 玲、巧雯、佩鈴、思佳、佩其、婉伶,在我寫論文的過程中,不斷地提供意見,為我加 油打氣,讓我有勇氣繼續堅持下去;感謝翠螢主任和好友碧芬不斷地提供幼兒教育補助 的相關資訊與實務經驗,讓我的研究能更貼近教育補助的現況;感謝我的同事們,在我 忙碌的研究所生涯中,對我的包容與關懷;感謝遠在高雄的禎宜,不斷地遠距離關切我 的學業及健康狀況,讓我的心總是暖暖的;感謝這次協助發放問卷的幼兒園及受試的家 長們,因為您們的鼎力相助,讓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得以順利完成,感恩您們的付出。 感謝我的家人對我的支持與鼓勵,在我求學的過程中,總是搶著把家務都做完,讓 我有更多時間及體力去應付忙碌的工作與求學生活。感恩我的恩師賴素惠老師、徐春龍 校長,謝謝您們夫婦對我的厚愛,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拉我一把,讓我的人生有如倒 吃甘蔗一般,越來越甜蜜、順暢。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所以,我要感謝老天 爺對我的厚愛,讓我有機會認識您們,感恩! 最後,僅將此論文獻給我的家人及所有關心我、幫助過我的每一個人。 李阿淑 謹誌 一○二年六月. II.

(3) 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家長獲得幼兒教育補助資訊的管道、對幼兒教育補助政策的 看法與瞭解程度、以及家長背景變項對幼兒教育補助政策看法及瞭解程度之預測。本研 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臺中市公私立幼兒園家長為研究對象,採分層方便取樣的方式,選 取55所公私立幼兒園發放問卷,有效回收樣本數1,055份。研究結論如下:. 一、教育補助訊息的主要來源為幼兒園,家長背景變項和獲得補助資訊之管道有所差異 家長獲得教育補助資訊的主要來源為幼兒園,幼兒園因職務及地利之便,成為政府 推動教育補助政策的重要推手及家長諮詢補助資訊的重要窗口。再者,不同背景變項和 家長獲得資訊之管道有所差異,其中,女性較常從電視和幼兒園獲得補助資訊;教育程 度較高者比較會利用報章雜誌及網際網路獲得補助資訊;收入較低者比較常從公家機關 獲得補助資訊,較不常使用網際網路和教育補助手冊來獲取資訊。因此,政府有必要運 用不同的管道提供補助資訊。. 二、教育補助政策可減輕家長負擔,但對教育選擇影響不大 教育補助政策可以減輕家長育兒的經濟負擔,但補助對教育選擇的影響不大,家長 不會因為補助而改變對公私立幼兒園的選擇。. 三、家長對補助政策不夠瞭解,在補助資格的認定上易混淆 家長對教育補助資格的認定上最不瞭解,以致有些觀念容易混淆。家長對補助資格 認定上的不瞭解的原因,除了教育補助政策宣導不夠外,家長被動的接受補助資訊的態 度,也是造成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資格瞭解程度不夠的原因。. I.

(4) 四、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較能預測看法與瞭解程度 教育程度較高及家庭收入較高的家長雖然對政府所推動的幼兒教育補助政策之內 容較為瞭解,但對教育補助政策之看法的認同度沒有弱勢家庭高。. 關鍵字:幼兒園、幼兒園家長、幼兒教育補助. II.

(5) Views of Pre-School Parents in Taichung City on Subsidies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Abstract. The study examine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for pre-school parents on subsidies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parents’ opinions regarding the policy and levels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cy, 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on parents’ opinions and understanding. The study uses stratified convenience sampling to select fifty-five public and private pre-school in Taichung for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questionnaire was carried out parents of students enrolled in the pre-school. A total of 1055 effectiv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are as follows: 1. The main source of information on government subsidies are the pre-school themselves, and the effect of parents’ demographic variables on access to information on subsidies Parents generally obtain information on subsidies from the pre-school. Due to their role and proximity, pre-school have been the primary force behind the promotion of the pre-school educational subsidy policy and the main window for parents to obtain policy information. Furthermore, parents’ demographic backgrounds have an effect on access to information. First, women are more likely to receive information on subsidies from the television and the pre-school themselves; second, parents with a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 are more likely to use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the internet to access information on subsidies; third, parents with lower incomes are more likely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subsidies from public bodies, and are less likely to obtain information from either the internet or an education subsidy. III.

(6) handbook.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use different channels to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about education subsidies. 2. Education subsidies can reduce the burden on parents, but have a limited effect on educational choices Education subsidies can reduce the burden on parents, but have a limited effect on educational choices. Parents did not change their choice of public or private kindergarten because of education subsidies.. 3. Parents hav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sidy policy, and are confused about the qualifications required to apply Parents do not fully understand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education subsidies. Aside from insufficient government publicity, a key cause of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eligibility criteria is a passive attitude on the part of the parents to receiving information, 4. Educational level and family income can predict views on educational subsidies and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cy Although households with higher income and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 have more understanding of the government’s pre-school education subsidy policy, they are less likely to support the policy than disadvantaged families.. Keywords: pre-school, pre-school parents, pre-school education subsidies. IV.

(7) 目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I 目錄 ............................................................................................................................................ V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問題 .....................................................................................................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幼兒教育補助的相關理論基礎 ............................................................................ 9 第二節 臺灣幼兒教育補助的演進 .................................................................................. 27 第三節 臺灣幼兒教育補助的現況 .................................................................................. 40 第四節 臺灣幼兒教育補助的相關研究 .......................................................................... 5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6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4 第四節 實施流程................................................................................................................ 95 第五節 資料處理................................................................................................................ 9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99 第一節 幼兒教育補助資訊的管道 .................................................................................. 99. V.

(8) 第二節 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 ............................................................................ 109 第三節 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瞭解程度 .................................................................... 116 第四節 背景變項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及瞭解程度之預測 ................................... 12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27 第一節 結論 ...................................................................................................................... 127 第二節 建議 ...................................................................................................................... 130 參考文獻 ................................................................................................................................. 133 中文部分 .............................................................................................................................. 133 西文部分 .............................................................................................................................. 144 附錄 ......................................................................................................................................... 145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 145 附錄二 專家審核意見修正一覽表 ................................................................................ 154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60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64 附錄五 家長背景變項換成虛擬變項的數值對照表 ................................................... 168 附錄六 臺中市低收入戶及寄養家庭學前幼童就學補助要點 ................................... 169 附錄七 中低收入戶幼童托教補助實施計畫專 ............................................................ 170 附錄八 原住民幼兒就讀公私立幼稚園學費補助辦法 ............................................... 173 附錄九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辦理原住民幼兒托教補助作業要點 ...................... 175 附錄十 就讀私立幼稚園托兒所社會福利機構之身心障礙幼兒及招收單位補助辦 法 .......................................................................................................................... 177 附錄十一 臺中市身心障礙幼兒學生及身心障礙人士子女學雜費減免補助要點 ... 179 附錄十二 101 學年度「5 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補助注意事項 .......................... 182 附錄十三 教育部補助公立幼稚園辦理課後留園服務作業要點 ................................ 189. VI.

(9) 表 目 錄 表 2-2-1 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執行階段與策略 ................................................... 32 表 2-2-2 扶持五歲幼兒教育計畫第二階段補助額度彙整表 ................................................... 35 表 2-2-3 幼兒教育券、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及扶持五歲幼兒教育計畫之比較 表 ..................................................................................................................................................... 39 表 2-3-1 臺中市低收入戶幼兒就讀公私立幼兒園的補助表 ................................................... 41 表 2-3-2 中低收入戶幼兒就讀公私立幼兒園的補助表 ........................................................... 42 表 2-3-3 原住民幼兒就讀公私立幼兒園的補助之比較表 ....................................................... 44 表 2-3-4 身心障礙的幼兒就讀公私立幼兒園的補助之比較表 .............................................. 47 表 2-3-5 教育部 2012 年「5 歲幼兒免學費計畫」政 策 宣 導 相 關 廣 告 執 行 情 形 ....... 50 表 2-3-6 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之補助額度彙整表 ........................................................... 51 表 2-3-7 臺中市幼兒教育補助之統整表 .................................................................................... 54 表 2-4-1 幼兒教育補助的相關文獻 ............................................................................................ 59 表 2-4-2 幼兒家長教育選擇權的相關文獻 ................................................................................ 62 表 3-2-1 預試樣本人數 ................................................................................................................. 65 表 3-2-2 正式問卷發放與回收情形 ............................................................................................ 67 表 3-2-3 幼兒家長的基本資料分析表 ........................................................................................ 72 表 3-3-1 專家效度名單表 ............................................................................................................. 77 表 3-3-2「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 82 表 3-3-3「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瞭解程度」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 85 表 3-3-4「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預試問卷刪題後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 87 表 3-3-5「幼兒教育補助的瞭解程度」之庫李信度分析摘要表 ......................................... 88 表 3-3-6「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正式問卷之內容 ................................................................ 89 表 3-3-7「幼兒教育補助的瞭解程度」正式問卷之內容 ........................................................ 90. VII.

(10) 表 3-3-8「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正式問卷之信度分析 ........................................................ 91 表 3-3-9「幼兒教育補助的瞭解程度」正式問卷之庫李信度分析摘要表 ........................... 92 表 3-3-10「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正式問卷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 92 表 4-1-1 幼兒教育補助資訊的管道分析表 .............................................................................. 100 表 4-1-2 家長不同背景變項在獲得幼兒教育補助資訊管道的卡方考驗結果 ................... 102 表 4-1-3 性別與電視管道的卡方考驗 ...................................................................................... 103 表 4-1-4 性別變項與幼兒園管道的卡方考驗 .......................................................................... 103 表 4-1-5 教育程度變項與報章雜誌管道的卡方考驗 ............................................................. 104 表 4-1-6 教育程度變項與網際網路管道的卡方考驗 ............................................................. 104 表 4-1-7 職業與同事管道的卡方考驗 ...................................................................................... 105 表 4-1-8 家庭每月收入變項與網際網路管道的卡方考驗 ..................................................... 106 表 4-1-9 家庭每月收入變項與公家機關管道的卡方考驗 ..................................................... 106 表 4-1-10 家庭每月收入變項與教育補助手冊的卡方考驗 ................................................... 107 表 4-1-11 就讀幼兒園子女數與網際網路管道的卡方考驗 ................................................... 107 表 4-1-12 居住地與電視管道的卡方考驗 ................................................................................ 108 表 4-2-1 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之各面向得分摘要表 ................................................. 109 表 4-2-2 補助益處面向之題目分析摘要 .................................................................................. 111 表 4-2-3 補助的滿意度面向之題目分析摘要 .......................................................................... 113 表 4-2-4 補助的申請面向之題目分析摘要 .............................................................................. 114 表 4-2-5 家長對教育選擇的影響面向之題目分析摘要 ......................................................... 115 表 4-3-1 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政策的瞭解程度之各面向答對率摘要表 ............................ 117 表 4-3-2 家長對補助資格的瞭解程度 ...................................................................................... 119 表 4-3-3 家長對補助申請的瞭解程度 ...................................................................................... 120 表 4-3-4 家長對申請的額度之瞭解程度 .................................................................................. 121. VIII.

(11) 表 4-4-1 不同背景變項的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123 表 4-4-2 不同背景變項的家長對幼兒教育的瞭解程度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125. IX.

(12) X.

(13) 圖目錄 圖 2-2-1 臺灣幼兒教育補助的演進圖 ........................................................................................ 37 圖 3-1-1 研究架構 ........................................................................................................................ 63 圖 3-4-1 研究流程 ........................................................................................................................ 97 圖 4-1-1 家長取得幼兒教育補助的管道 ................................................................................. 101 圖 4-3-1 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瞭解程度之答對人數分佈圖 ........................................... 116. XI.

(14) XII.

(15) 第一章 緒論 面對經濟不景氣及少子化日益嚴重的問題,政府除了積極的改善現有的社會福利機 制外,也開始逐年規劃幼兒教育的相關補助措施。本章旨在敘述「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 政策的看法」之研究脈絡,茲分成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第三節名詞釋義及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等四節,各節內容分述如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幼兒教育是個體發展的關鍵時期,是一切教育的根基,亦是國家未來的希望(饒欣 秀,2008)。從整體教育資源分配的觀點來看,我國長期投入幼兒教育的經費少之又少, 造成幼兒教育經費短缺的窘境(陳怡如,2004)。以 2009 年的各級學校教育經費結構來 看,大學及獨立學院的教育經費最多,高達 37.98%,其次是國小教育 26.55%,而幼兒 園的教育經費僅占 3.16%(教育部統計處,2011) 。再者,幼兒教育不屬於國民教育正規 體制中的一環,所以,幼兒教育這區塊長期缺乏政府有效的經營,以致公私立幼兒園的 定位不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非法招生等問題滋生(陳莉容,2010)。 隨著社會變遷,經濟結構的改變及女性意識抬頭,婦女大量投入就業市場,造成家 庭結構及功能的改變,雙薪家長對幼兒教育及照顧的需求日益迫切(陳怡如,2004;陳 莉容,2010)。政府除了將幼兒就讀年齡降低至3足歲外,也希望透過普設公立幼兒園, 來提高幼兒的入園率,以因應廣大的托兒需求,但政府受限於國家整體的財力,未將幼 兒教育納入國民義務教育的範圍內,各縣市則依地方財政能力所及設置公立幼兒園,故 數量不多,以致我國的托育經營方式大部分仍是以私人經營為主(教育部,1995)。 依教育部幼生管理系統之資料顯示,我國公、私立幼兒園的比例約為1:4,私立幼 兒園在整個幼教生態上仍佔多數;相較於英國直接將5至7歲的幼兒教育納入初等教育的 範圍內,且經營方式大多為公立幼兒園;法國的公立幼兒園就約佔了85%,我國公私立 幼兒園比例失衡的現況有待改善(全國教保資訊網,2012c) 。由於公立幼兒園班級數少,. 1.

(16) 招生人數有限,故多數的幼兒必須選擇私立幼兒園所就讀。但因公私立幼兒園之就學費 用及補助經費差距甚大,造成家長育兒的經濟負擔差異大,引發社會大眾對政府教育資 源配置上之合理性產生質疑(行政院,2003)。加上,臺灣地區未依法辦理立案之幼兒 園比例高,已立案幼兒園所又有違規超收學生的問題,上述種種的困境,嚴重打擊幼兒 之學習環境及教育品質(林麗珍,2004;吳念霖,2010)。 面對全球經濟不景氣,所引發的家庭貧困的問題一一浮現,經濟弱勢幼兒比率逐年 增加,而新生家庭支應其子女教育經費的負擔日益沉重(翁麗芳,2010)。根據內政部 兒童局委託進行的「扶持經濟弱勢兒童及少年政策規劃之研究」的結果顯示,從經濟弱 勢兒童及少年的分佈情形與經濟劣勢來看,臺灣約有10.6%的兒童及少年人口生活經濟 匱乏中,其中僅有2.1%的兒童及少年取得低收入戶的資格,可申請常態性且多種類的補 助,其餘的8.5%就屬於所謂的「近貧人口」;這些「近貧人口」長期因無法獲得妥善的 教育與照顧,而缺乏人文刺激及面臨失學的困境;兒童的貧困並非來自於本身的經濟缺 乏,而是受到家長能力高低、家庭收入不足與家庭資源的多寡所影響;長期處於經濟缺 乏的情況下,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方面難免會產生影響,甚至侷限未來的生活機會(鄭麗 珍,2006)。 為了讓政府聽到人民的聲音,許多關心幼兒教育生態的人,開始為幼兒教育到處奔 波忙碌;1997年8月臺北市率先提出發放「兒童津貼」的福利開始,各界開始關注這項 補助政策,也引發「政府在兒童教育及照顧這部分的角色定位」的討論熱潮。1998年9 月臺北市及高雄市兩大直轄市也分別通過發放「幼兒教育券」與「托教津貼」的實施要 點,並正式實施此福利政策(陳怡如,2004)。面對北高兩大直轄市幼兒獨享此福利, 其他縣市的家長、幼教相關團體基於教育資源合理、公平之分配原則及實踐幼兒教育機 會均等之理想,於1998年10月18日,展開「一○一八為幼兒教育而走」萬人上街大遊行 的活動,向中央訴求每年發放一萬元的幼兒教育券,以解決私立幼兒園家長負擔幼兒的 就學費用問題(曾玉慧,2003)。面對排山倒海的民意,政府也開始著手籌劃幼兒教育. 2.

(17) 補助政策的擬定,並於2000年9月全國各縣市發放「幼兒教育券」。 基於幼兒教育的普及,提昇幼兒教育的品質,讓幼兒能獲得更妥善的照顧,政府繼 「幼兒教育券實施方案」之政策推行後,逐年推動相關的幼兒教育補助政策,如:「扶 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扶持5歲幼兒教育計畫」等等。目前,國內所推動 的幼兒教育補助政策包括:「低收入戶幼童 托 育 補 助 要 點 」、「中低收入戶幼童托教 補助實施計畫」、「原住民幼兒就讀公私立幼兒園學費補助辦法」、「行政院原住民族 委員會辦理原住民幼兒托教補助作業要點」、「就讀私立幼兒園托兒所社會福利機構之 身心障礙幼兒及招收單位獎補助辦法」、「身心障礙幼兒身心障礙學生及身心障礙人士 子女學雜費減免補助要點」、「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劃」及「教育部補助公立幼兒園 辦理課後留園服務作業要點」。補助的對象也從一開始的特定對象(如:私立幼兒園的 幼兒)發放「幼兒教育券」政策到一般對象均受惠的「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補助」 政策。 上述這麼多的幼兒教育補助辦法,礙於各項補助規則繁複不易懂,補助內容未透明 化、申請補助的時效不同、地方政府承辦單位多,有教育局/處(幼教科、特教科)、社 會局/處、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各鄉鎮區公所等行政單位,沒有對外的單一窗口承辦所有 有關於幼兒教育補助的業務,以致很多家長喪失了申請補助的權益,讓補助政策未能真 正發揮到補助的功能,照顧到真正需要照顧的人,使得政府照顧幼兒的美意大打折扣。 而且,地方政府在傳遞幼兒教育相關補助的資訊多藉由公文往返來傳達訊息,所以,學 校方面,對幼兒教育補助內容最為孰悉的主要為承辦該業務的行政人員。而班級教師與 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辦法的資訊則是來自學校所傳遞的訊息得知,家長對補助的內容僅 限於片面的瞭解,但對補助對象、金額、佐證資料及申請的時效,較無法做深入的瞭解。 政府為了避免教育資源浪費,又規範各項補助只能擇一申請。所以,家長必須深入瞭解 子女就讀幼兒園可以申請哪些幼兒教育的相關補助,權衡比較,例如:就讀私立幼兒園 的身心障礙幼兒為例,障礙程度屬於輕度者,選擇「就讀私立幼兒園托兒所社會福利機. 3.

(18) 構之身心障礙幼兒及招收單位獎補助辦法」補助政策比較有利;若障礙程度屬於中度、 重度及極重度者,選擇「身心障礙幼兒及身心障礙人士之子女就學費用減免辦法」的補 助政策比較有利。家長必須蒐尋資訊擇優申請補助,才能爭取較多的補助,以緩和育兒 的經濟負擔。但一般家庭是如何蒐集這些資訊?他們的困境為何?學校或政府提供給家 長的訊息是否足夠? 上述的問題都是研究者所關注的,而目前國內幼兒教育補助的相關研究與論述大都 著重在「幼兒教育券實施方案」的研究,其次為「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及 「扶持五歲幼兒教育計畫」,而針對目前實施的幼兒教育補助的相關研究及論述甚少。 尤其,缺乏瞭解家長對目前實施幼兒教育補助之看法的相關研究及論述,故本研究從幼 兒教育補助政策的直接利害關係人之一的家長角度出發,探討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政策 的看法,以作為未來幼兒教育補助政策的參考。. 4.

(19)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問題 一、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背景與動機的論述,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對幼兒 教育補助的看法」,研究者擬出四項研究目的作為本研究核心,茲分述如下: (一)探討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取得幼兒教育補助資訊的管道。 (二)探究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 (三)探討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瞭解程度。 (四)探究臺中市幼兒園家長背景變項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及瞭解程度之預測。. 二、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問題分述如下: (一)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取得幼兒教育補助資訊的管道為何?背景變項不同的家長取得 資訊的管道是否不同? 1-1 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取得幼兒教育補助資訊的管道為何? 1-2 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取得幼兒教育補助資訊的管道與家長的背景變項(性別、 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家庭每月收入、目前就讀幼兒園的子女數、子女就 讀幼兒園的類型及居住地)間的差異性為何? (二)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對補助的益處、滿意度、申請方式以及對教育選擇影響的看法 為何? (三)臺中市幼兒園家長對補助資格、申請方式以及補助額度的瞭解程度為何? (四)臺中市幼兒園家長的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家庭每月收入、 目前就讀幼兒園的子女數、子女就讀幼兒園的類型及居住地)是否能預測臺中市 幼兒園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及瞭解程度?. 5.

(20)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釐清本研究之相關概念,以利研究結果之分析與探討,茲將本研究之重要名詞界 定與說明如下:. 一、幼兒園 本研究所指的幼兒園係依「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二條第規定,指對幼兒提供教育 及照顧服務之機構,其招收對象為滿二歲至入國民小學前之幼兒。公私立幼兒園的設立 係依「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八條第二項規定,公立學校所設的幼兒園應為學校附設幼 兒園,其與直轄市、縣(市)、鄉(鎮、市、區)設立者(原為公立托兒所)為公立幼 兒園,其餘稱之為私立幼兒園(原私立的幼兒園、托兒所)(全國法規資料庫,2012d)。. 二、幼兒園家長 幼兒園家長係指就讀公私立幼兒園之幼兒家長,本研究所指的幼兒園家長係指就 讀臺中市公私立幼兒園之大班幼兒家長。. 三、幼兒教育補助 本研究所指的幼兒教育補助係指政府各行政部門為減輕家長的育兒負擔,針對就讀 公、私立幼兒園的幼兒所提供的就學費用補助,包含「低收入戶幼童 托 育 補 助 要 點 」、 「中低收入戶幼童托教補助實施計畫」 、 「原住民幼兒就讀公私立幼兒園學費補助辦法」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辦理原住民幼兒托教補助作業要點」、「就讀私立幼兒園托兒 所社會福利機構之身心障礙幼兒及招收單位獎補助辦法」、「身心障礙幼兒身心障礙學 生及身心障礙人士子女學雜費減免補助要點」、「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劃」及「教育 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公立幼兒園辦理課後留園服務作業要點」。. 6.

(2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旨就研究範圍加以界定,茲將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等,分別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可分成研究對象及研究內容,分別敘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臺中市就讀立案之公私立幼兒園大班幼兒之家長。.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家長對幼兒教育補助的看法,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瞭解臺 中市的家長獲得教育補助資訊來源的管道、幼兒教育補助政策的看法與瞭解程度及家長 背景變項對幼兒教育補助政策看法及瞭解程度之預測,並提出結論與建議。.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限制可分成研究方法及研究結果的推論之限制,分別敘述如下: (一)研究方法之限制 本研究採用之測量工具為問卷調查,係由填答者以陳述自身的感受。惟難以避免社 會期許的效應或因幼兒家長個人好惡而流於主觀,造成研究結果可能有誤差存在。. (二)研究結果的推論之限制 因本研究以探討家長對幼兒補助的看法為主要目的,是故,問卷調查對象係以臺中 市公私立幼兒園大班之家長為主。在樣本抽樣數量上、地域範圍及性質上均僅限於臺中 市。所以,本研究所獲得的結果與建議是否可以推論至其他縣市地方,尚待進一步驗證。. 7.

(22) 8.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依相關文獻分為四節,第一節探討幼兒教育補助的相關理論基礎,針對教育資 源分配及教育補助理論的兩大層面進行分析;第二節針對臺灣幼兒教育補助的演進進行 探討;第三節剖析臺灣幼兒教育補助的現況,第四節針對臺灣幼兒教育補助的相關研究 及論述進行探討,綜合上述的相關文獻,做為本研究的骨幹。. 第一節 幼兒教育補助的相關理論基礎 本節先論及教育資源的分配,透過教育機會均等、公平理論及教育選擇權的角度來 剖析教育資源的分配。接著探究教育補助的相關理論,瞭解教育補助的定義、目的、功 能、類型、金額,以深入認識教育補助政策。茲分別論述如下:. 一、 教育資源分配 教育財介於公共財與私有財之間,是一項非純粹性的準公共財;由政府介入教育市 場的運作,以達到外延及外溢的效益(林辰炫,2004;陳莉容,2010) 。而教育資源合理 的分配一直以來都是公共政策所討論的議題,但因為區域差距的問題,使得都會地區及 偏遠地區擁有資源分配的優勢,而介於灰色地帶的縣市,教育資源的提供則相對匱乏 (孫志麟,2000)。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本研究針對教育機會均等、公平原則及 教育選擇權三大方面來探討教育資源合理配制的問題,茲論述如下: (一)教育機會均等 「均等」(equality)係指將教育的資源根據公平、正義的原則,合理分配給不同的 個體,不因種族、社會階級、性別、區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蔡文山,2004)。教育機 會均等(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係指每位學生擁有同等的就學機會;在求學 的過程中,亦能獲得公平與適性的教育,以促進個體潛能之有效發展,例如根據學生的. 9.

(24) 個別差異(如種族、文化、家庭社經地位、性別、智力等)給予積極的差別待遇,以有 效地啟發學生的潛能(吳清山、林天佑,2009)。19 世紀開始,隨著民主意識的抬頭, 教育民主化逐漸受到大眾的重視。尤其是「教育機會均等」這一區塊,因為具有促進社 會階層的流動,達到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功能。所以,逐漸地受到各國的重視(陳淑美, 2004)。1948 年世界人權宣言(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明定「人人皆有受教育之權 利」之後,世界各國開始關注受教者的受教權益。對於受教者是否會因地域關係、文化、 經濟不利等因素所造成的不公平的現象,儼然成為世界各國保障基本人權及開發人力資 源的重要教育方針(蔡文山,2004)。茲就教育機會均等的類型、教育機會不均等的原 因及解決教育機會不均等的途徑等三大層面進行探討: 1.教育機會均等的類型 教育機會均等可分為起點導向的平等、過程導向的平等及結果導向的平等。結果導 向的平等因屬於齊頭式之假平等,不管個體努力的程度,能力的高低,每個人都可以獲 得同等的教育,有違社會公平正義之原則(趙康伶,2002;林麗珍,2004) 。教育機會均 等的意義不是結果或待遇的同等,而是不因種族、文化、宗教、社會階級、經濟地位及 性別等因素的影響,讓每個人都有機會享有同等的教育,促使學生的天賦才能得以有效 發展(張德銳,1998)。而且,更應該積極地為身處於文化與經濟不利的學生提供補償 教育(程健教、黃森泉,1996;張德銳,1998;陳逸仁,1999;蔡進雄 2000;吳金盛, 2002)。以下針對起點導向及過程導向兩方面加以敘述之: (1)起點導向的教育機會均等 起點導向的教育機會均等強調提供同等起點的教育機會,讓每一個人都能發揮各自 的能力,追求不同層次的成就(林麗珍,2004)。因此,起點導向的教育機會均等主要 在消彌因種族、宗教、社經背景、性別、身心特質等因素所造成的不平等的現象,並進 一步保障每位學生就學機會的平等,讓每位學生都能享有同等受教權利的機會,以達到 「有教無類」的教育理想(黃歆慧,2010)。但因個體的能力受先天與後天的社會因素. 10.

(25) 影響而有差別,所以,真正的平等,是盡量將自然環境及社會因素對個體造成的不平等 的影響降到最低的程度,使每一個人在競爭點上擁有起點導向的平等,讓起點落後的人 都有機會迎頭趕上(程健教、黃森泉,1996)。 (2)過程導向的教育機會均等 過程導向的機會均等係指資源分配、師資、課程等等面向,都要盡量維持一定的水 準(黃歆慧,2010) 。美國教育協會(American Educational association)於 1966 年提出「向 全國的幼兒提供幼兒教育之機會」 (Universal opportunity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的建 議中,針對學制上、社會階層就學率、數量擴充及幼兒教育機會均等四方面進行推行(張 建勛,1991) 。英國在 1967 年卜勞頓報告(Plowden Report)中明示「積極差別待遇」 (Positive Discrimination)概念後,教育機會均等的涵義已經從原先的就學機會與接受同等的教育 經驗的機會均等,擴展至社會文化刺激不足及家庭經濟條件不利的學生,讓他們獲得補 償教育的機會,以享有在「差異中求其均等」的受教權益(楊瑩,1999)。我國在過程 導向的教育機會均等方面,則強調合理分配教育的資源、加強教師的專業態度及積極照 顧文化-經濟貧乏的學童(張建勛,1991)。 2.教育機會不均等的原因 盧美貴、謝美慧(2001a)指出各國雖致力推動教育機會均等的政策,但仍有教育 機會不均等的事實存在。主要包含:家庭經濟地位之差異、地域間之差異、公私立學校 間之差異、各教育階段資源分配不均等等問題。兹分述如下: (1)家庭經濟地位之差異 家庭的經濟地位常左右影響子女的就學情形,因為非義務性、非強迫性的教育階段, 龐大的教育經費常使家庭經濟條件不佳或偏遠地區的子女無奈選擇放棄繼續就讀的機 會或較少進入私立學校就讀。 (2)地域間之差異 因為政治、經濟、地域等外在因素的影響,使得各地區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常造. 11.

(26) 成城鄉教育資源的落差及教育機會不均等的現象發生。 (3)公私立學校間之差異 公私立學校的設備、師資、經費等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導致私立學校的學生必須 負擔較龐大的學費,連帶影響家庭經濟條件不佳的學生就讀的意願及私立學校的整體發 展,以致教育機會不均等。 (4)各教育階段資源分配不均等 我國教育經費的分配是以金字塔尖端的高等教育獲得最多的教育經費,而處於底層 的幼兒教育階段的教育經費則是最少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使幼兒教育的受教品質及 發展受到阻礙,實屬另一種的教育機會不均等的事實。 3. 解決教育機會不均等的途徑 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不公平是導致教育機會不均等的主要原因。故各國在教育資 源的政策上,所採取的途徑有二:第一,擴大充分就學的機會,以促進中下階層或偏遠 地區的子女有機會入學。第二,公平、合理分配教育經費,並提供各項經費補助家庭經 濟條件不佳的學童就讀(盧美貴、謝美慧,2001a)。 我國的憲法及教育基本法中也有相關的法令規定保護之。例如:憲法第 5 條規定: 「國民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 「中華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憲法第 159 條規定: 教育基本法第 4 條規定:「人民無分性別、年齡、能力、地域、族群、宗教信仰、政治 理念、社經地位及其他條件,接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上述的法條中,皆強調平等 的重要性,人民的受教權益不因外在因素的影響而受限,主張人民享有接受教育均等的 機會。關於補償教育方面,在憲法第 160 條規定:「6 歲至 12 歲之學齡兒童,一律受基 本教育,免納學費。其貧苦者,由政府供給書籍。已逾學齡未受基本教育之國民,一律 受補習教育,免納學費,其書籍亦由政府供給。」憲法第 163 條規定:「國家應注重各 地區教育之均衡發展,並推行社會教育,以提高一般國民之文化水準,邊遠及貧瘠地區 之教育文化經費,由國庫補助之。」憲法第 161 條規定:「各級政府應廣設獎學金名額,. 12.

(27) 以扶助學行俱優無力升學之學生。」(全國法規資料庫,2012a)。教育基本法第 4 條規 定:「對於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及其他弱勢族群之教育,應考慮其自主性及特殊性,依 法令予以特別保障,並扶助其發展。」教育基本法第 5 條規定:「各級政府應寬列教育 經費,保障專款專用,並合理分配及運用教育資源。對偏遠及特殊地區之教育,應優先 予以補助。教育經費之編列應予以保障;其編列與保障之方式,另以法律定之。」(全 國法規資料庫,2012b)。 為了提升幼兒的入園率,教育部(1995)所發布的「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 21 世紀的教育遠景」一書中,指出要將現行的受教年齡 4 足歲降低至 3 足歲,並提高就園 率到 80%以上。政府希望因學齡人口流失而減班的國小,能善用國小閒置的教室普設國 小附設幼兒園,並鼓催縣市政府能普設公立幼兒園,來擴大幼兒入學的機會,拉近城鄉 差距。而且,政府為了減輕家長育兒的經濟負擔、提高幼兒的入園率及保障弱勢幼兒的 受教權,教育部自 2000 年,逐年規劃幼兒就讀公私立幼兒園的各項優惠措施,如:幼 兒教育券、中低收入家庭幼童托教補助、扶持五歲幼兒教育計畫等補助以達到教育機會 均等的目標(張嘉芙,2009)。 從上述的相關法條中,可知政府對於社會文化、家庭經濟不利、偏遠地區、身心 障礙者或其他弱勢族群的用心,適時提供適性的補償教育,以促進個體發揮其潛能,進 而提升國家整體的發展。教育機會均等所涵蓋的範圍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及經濟結構的 轉變,以從原先的「追求同等的入學機會及接受同等的教育經驗」擴展至「社會文化或 經濟不利的學生進行補償教育。」教育資源的分配是影響教育機會均等的主要原因,故 提供合理、公平的教育資源分配有助於提升教育機會的均等。針對家庭經濟條件不利或 偏遠地區的學童應提供補償教育,以縮短城鄉間的差距。適時延長受教的年限,提升整 體的教育品質並提供適性教育,以促進個人發展潛能。 (二)公平理論 以公共政策的角度而言,「公平」 (equity)是首要的原則之一; 「公平」係指「每個. 13.

(28) 人都能得到同等或合理的分配,並符合社會正義的結果」(郭丁熒,2010)。「公平」除 了強調「均等」外,亦包含「公正」在內(蓋浙生,1999)。而財政中立的公平原則係 指各個縣市政府每位學生的教育支出,不因縣市政府的財富而受有所不同;因此,為解 決府際間的教育財政問題,中央政府常透過補助款政策來達成公平正義原則(賴淑娟, 2002)。教育機會均等並不等同於教育機會公平,兩者的差異性在於教育機會均等強調 後天教育資源分配的「均等」 (equality) ,亦指教育資源的分配須一致、相等;但是教育 機會的公平原則不一定要相等的教育資源分配,它還包涵正義的問題(王家通,2000)。 茲就水平公平、機會公平、垂直公平的觀點論述如下: 1.水平公平 水平公平(horizontal Equality)係指「同等特性之人,應該享有同等之待遇。」在教 育財政上,主張相同特性的人,所得到的教育資源或補助應該相等(蔡進雄,2000;陳 怡文,2001;賴淑娟,2002;陳麗珠,2007) 。就教育資源的分配來看,每一位學生所獲 得的教育經費越相近,越符合公平原則(Chen,1988)。就水平公平而言,中央政府應 保障每位學生獲得同等的教育資源相等;若地方政府的財政資源窘困,無法提供學校營 運的經費時,則由中央政府透過補助的方式補足其地方財政的缺口(賴淑娟,2002)。 公私立幼兒園的比例懸殊,幼兒教育多為私立幼兒園經營,家長要負擔的成本較高,若 社經地位不利的家庭,其子女較難以接受私立幼兒園所提供的幼兒教育,故受教機會只 能仰賴公立幼兒園之提供;政府期望這項 5 歲幼兒免費入學之政策,能讓經濟弱勢家庭 也能選擇高品質幼兒教育,以彰顯水平公平的理念(詹盛如,2008)。 2.機會公平 機會公平(principle of equality of opportunity)係指所有的學生應得到相等的成功機 會。它主張學生的背景因素(種族、區域、地方財政、家庭收入、性別等等)與資源分 配之間呈零相關,兩者之間的相關越低,就越符合教育機會的均等(蔡進雄,2000;陳 怡文,2001;賴淑娟,2002;陳麗珠,2007) 。故機會公平則是強調每一位學生不會因所. 14.

(29) 在地區的財政差異,影響教育資源的分配。 3.垂直公平 垂直公平(vertical equity)係指「不同特性的人,應該獲得不同的待遇。」垂直公 平不主張錦上添花,而是強調「濟弱扶傾」的精神,針對弱勢學生的特性或需求,給予 額外的補助(蔡進雄,2000;陳怡文,2001;賴淑娟,2002;陳麗珠,2007) 。陳麗珠(1988) 的研究結果顯示,七個補助公式(齊頭補助公式、上級政府全額負擔公式、基準補助公 式、保證稅基補助公式、百分比均等化補助公式、地區財力均等化補助公式及我國的國 民教育補助公式)反映出垂直公平的濟弱扶傾的成效不理想,偏遠縣市如澎湖縣、金門 縣、連江縣、臺東縣、花蓮縣因自然條件落差懸殊,區域性的經濟發展程度在各縣市之 間相差太遠,如果只用同一個補助公式,必定無法照顧財政能力較薄弱的縣市。因此, 憲法第163條規定: 「國家應注重各地區教育之均衡發展,並推行社會教育,以提高一般 國民之文化水準,邊遠及貧瘠地區之教育文化經費,由國庫補助之。」例如:實施教育 優先區,就是針對文化不利、教育資源疲乏的區域優先補助(賴淑娟,2002)。 憲法增修條文第 10 條第 10 項規定:「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尤其國民教育之 經費應優先編列。」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三條規定:「各級政府教育經費預算合計 應不低於該年度預算籌編時之前三年度決算歲入淨額平均值之百分之二十二點五。」 雖然,國民教育的經費優先編列,但地方財政的狀況不一,國民教育所需的經費龐大, 加上,地方政治的決策者對各項服務的優先順序觀點都不一,以致地方自治的結果就無 法落實公平的原則(全國法規資料庫,2012c;教育部,1994)。因此,教育基本法第五 條規定:「各級政府應寬列教育經費,保障專款專用,並合理分配及運用教育資源。對 偏遠及特殊地區之教育,應優先予以補助。」 綜上所述,縣市間的教育經費支出仍受縣市政府的財政收支的影響而有所差異,以 致地區間國民教育品質無法獲得均衡的發展,有違水平公平及機會公平的原則;再者, 以財政負擔的角度來看,上級政府收入多而負擔小;下級政府收入少而負擔多,上下級. 15.

(30) 政府在財政收入與負擔間產生了嚴重的垂直失衡的問題(黃喜麗,1999)。各級學校教 育經費結構中,中央政府補助大學及獨立學院的教育經費最多,在 2009 年達 37.98%, 其次是國小教育 26.55%,而幼兒園 3.16%的教育經費補助則為個位數,其教育經費補助 少之又少,有違垂直公平之原則(教育部統計處,2011)。 (三)教育選擇權 「選擇」係指依照自己想法或判斷所做的行為,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項當中,選 擇自己「最喜歡」的選項(韋宜青,2000) 。 「選擇」包含的概念,如: 「個人的價值觀、 偏好及意志」 、 「抉擇的自由、機會與權利」以及「選項至少兩個(含)以上」 (沈姍姍, 1996) 。 「選擇」在教育市場中所代表的意義是一種多元化的抉擇、消費者的一種意識形 態的表現及自由民主體制下的權利(韋宜青,2000)。以「市場原理」的觀點,經由買 方的「選擇」機制,透過「競爭」的方式,刺激「市場(學校)」的產生質變,以促進 學生提升基本學力為教育目標(楊思偉、張德銳與黃乃熒,2000)。 1.教育選擇權的涵義 教育選擇權(school choice)係指家長為其子女的教育,自由選擇適合其子女的能力、 性向、興趣、學區、學校及教育內容的一種權利(韋宜青,2000)。其觀念源自於 1950 年代,美國經濟學者 Milton Friedman 批評公立學校的品質拙劣,主張透過自由市場競爭 的機制,來保障受教者的學習品質,並在教育系統中提供教育券(voucher),讓父母為 其子女選擇合適的學校就讀,藉此提升公立學校的品質(吳清山、黃久芬,1995;陳明 德,2000;陳淑美,2004;張明輝、顏秀如,2005)。 教育選擇權主要是在擺脫學區的限制,擴充父母為其子女選擇學校的自由與權益, 以保障其子女受教的品質,以達到教育改革的目的(劉朝芳,2000)。隨著教育消費意 識的覺醒,教育選擇權不只是世界的潮流,也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焦點。行政院教育 改革審議委員會在「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建議父母應以子女的最佳利益為考量, 選擇適合其子女的教育型態之權利應給予保障(張德銳,1998;盧美貴、謝美慧,2001a;. 16.

(31) 吳清山、林天祐,2009) 。而且,教育部(1995)在「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 世紀的遠景」中,也提出「教育券」的構想。希望透過教育券的實施,使經濟弱勢、偏 鄉地區、身心障礙的學生,持「教育券」選擇適合的學校或機構就讀,而該學校再持教 育券向政府兌換經費,來充實學校的設備,盼能透過教育券的補助,帶動學校或機構間 的競爭,以提升學生受教育的品質(張德銳,1998)。 2.教育選擇權的類型 在行使教育選擇權的過程中,涵蓋了「選擇」與「競爭」的教育市場機制。把家 長與學生視為教育的消費者,在教育的過程中賦予受教者更多的權益,促使學校及教師 重視「顧客需求」,重新思考與定位教育的規範,以符應市場自由競爭的法則,達到學 生、家長、學校及老師皆贏的局面(張炳煌,2002) 。 「選擇」故名思義的就是它的選項 並不是單一固定的選項,以美國的教育選擇權的實施方式,可分為以下的類型(吳清山、 黃久芬,1995;張德銳,1998;林天佑,1999;符碧真,2000;盧美貴、謝美慧,2001a): (1)強制式的學校選擇:嚴謹遵守學區分發制度的就學方式,但父母可為其子女選擇 學費較高的私立學校就讀。其費用,政府不予以補助。此制雖受許多家長的質疑與抨 擊,但因實施上,行政作業簡便,技術層面的問題也比較少,故美國多數學區採此制, 我國目前亦採此制。 (2)學區內的學校選擇:係指家長只能就所屬的學區內,為子女選擇一所學校就讀, 不能跨區申請就讀。學校為了擴展學生來源,紛紛成立特殊學校,如:磁性學校(magnet school)是由政府補助經費,提供弱勢族群的學生另一個選擇的機會。由於,學校精心 設計課程。所以,也吸引了很多高社經地位背景的學生就讀;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 由具有特殊教育理念或專才的老師共同組合及經營,以避免傳統學校科層體制的限制。 雖然政府補助經費,但學校卻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性。學校在行政上,雖不受政府直接 監督,但在執行績效上(如:學生的學術表現),須對政府負責;其他尚有另類學校 (alternative school)等專門為低成就、中輟生或藥物濫用等不適合就讀傳統體制學校的. 17.

(32) 學生所設置的學校。 (3)跨學區的學校選擇:係指家長可將子女送往州內任一學區的公立學校就讀。此制 度實施後,跨區就讀的學生人數極少。受本位主義的影響,各學區間採消極抵制。加 上,家長必需支付更龐大的費用(如:交通、食宿) ,所以,學生跨區就讀的意願不高。 (4)教育券式學校選擇:政府提供定額的教育券,家長可持教育券至公私立學校支付 子女的部分教育費用。美國於七○年代曾小規模實施,但爭議性大,1987 年美國民眾 對此制的支持率已經降到 44%。雷根總統深受古典經濟學家的影響,提出以自由放任 的經濟政策來帶動市場機能的構想。因此,曾多次提出教育券或所得稅抵扣部分教育 學費的方案,但國會在公立學校體系和教師團體的反對聲浪下,始終未通過此方案。 而我國在教育改革團體的推動下,教育部自 2000 年起,率先從學前教育階段實施此制。 (5)在家自行教育:係指孩子受教育的場所從學校移至家中,由家長擔任教學之任務。 在家自行教育是教育民營化之一種方式,是一種非學校型態的教育方式。它的目的是 賦予家長教育選擇的權利,讓家長能為子女選擇最適合其子女的性別、能力及興趣的 教育方式及場所的權利,以保障個人的學習權益。 綜上所述,教育選擇權的類型中,其家長教育選擇權由小到大依序為:強制式的學 校選擇、學區內的學校選擇、學區間的學校選擇、教育券式的學校選擇、在家自行教育。 就補助學生的教育經費而言,前三項僅限於就讀公立學校的學生,第四項則擴大影響到 就讀私立學校學生的學費補助。每個教育選擇的類型各有其優缺,家長若能撇開自己對 明星學校的迷失,針對子女的個性、能力及興趣,選擇適合子女的教育類型,將有助於 提升孩子的受教品質。 3. 家長選擇幼兒園的考量因素 Stephen(1998)的研究發現,影響選校的因素包含投射效應及骨牌效應;投射效 應係指過去的受教經驗會影響父母對教育事務的認知及對學校的評價依據及標準,例如: 父母在校經驗是正面的、愉快的印象,他們就會依自己的經驗為子女選擇同類型的學校;. 18.

(33) 反之,在校經驗是負面的、痛苦的印象,他們就會為子女選擇不同於自己的學校類型; 骨牌效應係指父母為其子女選擇就讀的學校時,先前的選擇會影響後者的選擇方向。例 如:兄弟姊妹就讀同類型的學校(黃信君,2000)。選擇幼兒園的過程,是屬於一種感 性與理性交戰的複雜過程,除前述兩因素之外,家長選擇選幼兒園的考量因素會因每個 學習階段的需求的不同,其考量因素可歸納為六個導向,一為資源導向,包含環境設備 及師資;二為成就導向,以智能發展為主;三為便利導向,包含接送問題及家長工作時 間的配合;四為課程與教學導向;五為資訊來源導向;六、學費與福利導向,茲就上述 導向分述如下: (1)資源導向 資源導向係指環境設備與師資兩大層面。在環境設備方面,多數家長在為其子 女選擇幼兒園時,會以幼兒園的「環境與設備條件」為主要考量,尤重幼兒園的環 境設施的安全性及衛生管理(蔡瑜文,2003;洪巧音,2004;康淑雲,2004;李秉穎, 2005;吳曙吟,2005;黃慈葳,2005;劉育吟,2006;周小鈴,2008;張安琪,2008; 陳沐芳,2009) 。在師資方面,師資是直接影響課程發展與幼兒感受的關鍵點(康淑 雲,2004) 。所以,在選擇師資上,家長會比較重視教師的專業性(洪巧音,2004), 教學的熱忱、愛心及耐心(張安琪,2008)。 (2)成就導向 在少子化的社會中,每個小朋友都是家長心中的寶貝,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 態下,對於小朋友的成長與學習特別重視;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到幼兒園的就讀的原因, 主要是以增進幼兒的人際關係,把握幼兒智能發展的關鍵期為首要考慮因素(洪巧音 2004;劉育吟 2006)。 (3)便利導向 便利導向係指接送問題及配合家長工作時間兩方面。幼兒園坐落地點通常為家長選 擇幼兒園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其原因在於接送方便(洪瑩潔,2004;康淑雲,2004;. 19.

(34) 。相關研究顯示,家長在選擇 陳沐芳,2009)避免乘坐交通車的危險性(陳沐芳,2009) 幼兒園時,會考慮幼兒園的上下學時間與家長工作時間的配合,方便家長就業(洪巧音, 2004;康淑雲,2004)。 (4)課程與教學導向 課程與教學方面,係指幼兒園所實行的課程內容與模式、課程設計、教學型態、教 材教法以及幼兒的學習(張安琪,2008)。由相關研究顯示,家長為其子女選擇幼兒園 時,會將幼兒園的課程與教學列入考量的因素裡(洪巧音,2004;洪瑩潔,2004;康淑 雲,2004;吳曙吟,2005;陳沐芳,2009)。 (5)資訊來源導向 資訊來源係指運用各種資源蒐集幼兒園的相關資訊,幫助家長更進一步了解幼兒園, 以做為選擇幼兒園的依據。康淑雲(2004)認為影響家長選擇幼兒園的資訊來源可分 為三種方式:A、人際資源:透過專家學者、教師、親朋好友、家人等方式的分享取得 資訊;B、社會訊息資源:藉由相關刊物、宣傳單及評鑑結果等方式取得資訊;C、行 動之資訊:透過實際參觀幼兒園、參與幼兒園的活動或以網際網路傳為媒介,傳達與 接受訊息等方式取得資訊。 (6)學費及福利導向 學費方面係指幼兒就讀幼兒園所需的費用;福利導向係指政府提供幼兒園的就學 補助。在學費方面,學費高低不是主要影響家長的選擇幼兒園的考量因素(鍾榮中, 2003) 。但是,家庭的經濟狀況確實會直接影響家長選擇幼兒園的方向;當家長意識到 現實經濟狀況的問題時,會預先設想可接受的學費範圍來挑選適合的幼兒園(陳沐芳, 2009)。 在福利方面,政府 2000 年推動幼兒教育券方案,針對滿 5 足歲就讀立案的私立幼 兒園,發放教育券 5 千元;爾後,陸續推動的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劃、扶持 五歲幼兒及早教育計劃、五歲幼兒免學費計畫等幼兒教育補助。家長意識到幼兒必須. 20.

(35) 就讀政府認可的合作園所,才有資格申請補助,享有相當的福利(張安琪,2008;全 國教保資訊網,2011c)。 4.對教育選擇權的因應與啟示 1948 年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第 26 條第 3 項指出,父母有優先選擇其子女接受教育 種類的權利;1959 年聯合國兒童權利宣言第 7 條第 2 項指出,負有教育及輔導兒童的責 任者,應以兒童的最佳利益為輔導原則,此責任應歸屬於家長(鄭新輝,1997)。教育 基本法第 8 條第 2 項亦有明確的指出:「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責任, 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 1997 年,行政院改革審議委員會的「總諮議報告書」中,建議父母以兒童最佳利益為考 量,選擇適合其子女的教育型態的權益予以保障之(康淑雲,2004)。民法第 1084 條第 2 項規定指出: 「父母對於未成年之子女,有保護及教養之權利義務。」家長的教育權是 一種自然權利,是先於國家或法律而存在,此權利國家不能加以否認(盧美貴、謝美慧, 2001a)。 從上述的法條中。可發現國內外的政府對教育選擇權的重視,並透過法律途徑賦予 父母為子女選擇教育場所的權利。這種自然的權利,屬於服務性及利他性的基本權利。 對家長來說,教育選擇權是權利也是義務。家長無論是為子女選擇不同型態的學校教育 或在家教育,在在屬於「權利與義務」的行使。法律未明確保障之前,行使教育選擇權 的家庭多屬於高社經地位的人所擁有;法律制定相關規範後,保障了地域不利、弱勢家 庭或其他特別需要照顧的人,也能享有選擇教育的權利與機會。 教育選擇權是屬於自由、開放、民主及多元的象徵,亦是教育改革的產物之一。尊 重人民行使教育選擇權的權利,依其需求選擇適合的學校就讀,透過適性教育讓對的人 放在對的位置上發揮潛能,將有助於受教者獲得最大的學習成效並增進教育的產值。 承上論之,我國國民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採學區制,家長及其子女只能依照政府所 規劃的學區入學,此制度限制了家長為其子女行使教育選擇權的機會。在一個自由、民. 21.

(36) 主的社會中,確實有檢討與改善的空間。加上,教育消費意識的抬頭,家長對於教育選 擇權的行使逐漸重視。雖然,學區制限制了家長行使教育選擇權的權益,但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欲行使教育選擇權的家長會透過遷移戶口的方式,選擇學區外的學校或私立 學校就讀(張炳煌,2002)。反觀幼兒園的家長在行使教育選擇權上,彈性就比較大。 他們不受學區限制,能依其需求為其子女選擇適合的幼兒園就讀。幼兒教育市場是屬於 自由競爭的市場,只要家長的經濟能力許可下,都可以自由行使教育選擇權。政府在提 倡教育選擇權的同時,不只把選擇權還給學生及家長,讓他們有機會選擇合適的學校就 讀,也重視公平與正義原則,針對弱勢族群以補償性正義的角度提供較多的資源,來彌 補先天或後天的不足(洪瑩潔,2004)。例如,補助政策、弱勢族群優先進入公立幼兒 園就讀等方式,在在都是保障弱勢家庭行使教育選擇權的權利。而且,政府自2000年9 月起,實施幼兒教育券的補助政策,針對就讀私立幼兒園滿五足歲的幼兒發放幼兒教育 券,來減輕家長育兒的經濟負擔,促進家長行使教育選擇權的權益。. 二、教育補助理論 我國的教育財政體制是附屬於公共財政體制之下,教育補助的制度缺乏專屬機構管 理,易造成重複補助、資源浪費的現象;而且,上級政府缺乏完善的監督系統來考核下 級政府的執行情形,以致資源使用不符效率的問題產生(陳麗珠,1997)。以下就教育 補助的意義、目的、功能、類型及金額,分別敘述之: (一)教育補助的意義: 教育補助的意義係指政府為了讓全體國民共同認定的教育需求得到滿足,在考量社 會資源的分配及稅捐收入的財源下,透過計劃、預算等的程序,讓社會資源的分配能符 合社會正義與公平,並且付諸各種行動的動態歷程(陳玉賢,2011)。 一般而言,各級政府之間的移轉支付(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可分為兩大方面,. 22.

(37) 一為移轉的方向,它包含縱的移轉支付和橫的移轉支付。縱的移轉支付係指上級政府對 下級政府的補助或下級政府對上級政府所進行的協助,橫的移轉支付係指同級政府之間 的移轉支付;二為移轉的標的,它包含實物、現金、技術及經驗的移轉(黃瑞春,1985)。 本研究所指的補助,係指狹義的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現金補助。 (二)教育補助的目的 教育補助的目的在調解各級政府間水平及垂直的財政收支不平衡問題,希望藉由截 長補短的方式,刺激被補助縣市的教育經費的支出,以促進教育經費有效使用及滿足(教 育部,1994;秦夢群、郭添財與黃增容,1996;賴淑娟,2002) 。再者,解決地區間的公 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教育部,1994)。當地方的公共財的利益超越轄區的界線,使其 他縣市的居民也能享受其利益時,即產生地區間的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由於外溢的 比例不易測量及估計,所以,補助比例是根據受補助政府的財政需要及收支能力而定(陳 孟哲,2001)。 (三)教育補助的功能 教育補助的功能可分為改善垂直的財政不均衡、改善水平財政不均衡、維持各地區 最基本的生活水準、矯正地區間公共財的利益外溢問題及引導地方政府配合上級政府的 政策,茲就上述的補助功能分述如下: 1.改善垂直的財政不均衡 垂直財政不均衡係指不同層級政府間收支差異的情形,受限於財政收支劃分的方式 (賴淑娟,2002),上級政府收入多而負擔小,下級政府收入少而負擔大,所產生的失 衡狀態(黃喜麗,1999),故中央政府應補助地方政府,以彌補地方財政的缺口,讓地 方政府得以順利推動各種業務,故可說是一種平衡補助金(教育部,1994;陳孟哲,2001)。 2.改善水平財政不均衡 水平財政不均衡係指各地方政府具有相似的經濟狀況者,所受的財政待遇應該相 等,而且,有能力提供一定質量的公共服務,可說是一種「均等化補助金」(賴淑娟,. 23.

(38) 2002)。它與財政需要成正比,與財政能力成反比(教育部,1994;陳孟哲,2001)。 3.維持各地區最基本的生活水準 臺灣各地區因資源、經濟及人口等因素的影響下,每個地方的財政收支都有很大 的差異,為了平衡城鄉差距及協助各地方政府的施政能力,中央政府可運用補助金的機 制來維持各地區最基本的生活水準(賴淑娟,2002)。 4.矯正地區間公共財的利益外溢問題 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其利益與負擔理應由本地民眾承之。當地方公共財超越 管轄的界線而使其他縣市的居民也能享受其利益時,就是產生了「地區間利益的外溢效 果」此現象易使地方所提供的公共服務水準產生資源部配不均的現象發生;由於外洩的 比例及數量不易估計及測量,所以補助的比例往往是根據受補助政府的財政能力及需求 而定(教育部,1994;陳孟哲,2001)。 5.引導地方政府配合上級政府的政策 當地方政府的因地區性的利益或人力及財力的限制,而忽略了全國性的利益時,中 央政府可藉由補助金的機制,促使地方政府順從並配合地方中央政府的政策(賴淑娟, 2002)。 (四)教育補助的類型 教育補助的類型依據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八條:「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之教育 補助分為一般教育補助及特定教育補助:一、一般教育補助,用於直轄市、縣(市)政 府所需之教育經費,不限定其支用方式及項目,並應達成教育資源均衡分配之目的;二、 特定教育補助,依補助目的限定用途。」一般教育補助係指補助地方財政資源不足的地 方,它具有一般性及普遍性的特性,旨在促進每位學生享有教育經費的均等;特定補助 係指配合上級政府施政需要及有效開闢自治財源所給予的獎勵補助,它具有特殊性,旨 在提供有特殊需要的縣市、學生額外的教育經費,以達到教育機會公平(蓋浙生,1999; 吳宗憲,2004) 。一般教育補助是以每位學生為單位,其補助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均等化,. 24.

(39) 特定教育補助是對於弱勢族群的學生或是身心障礙的學生給予特別的補助,讓這些學生 也能獲得同等的教育機會,以達到教育機會實質的公平(Levin,1982)。 (五)教育補助的金額 教育補助金額方面可分為全額補助、定額補助、選擇性補助,茲以幼兒教育之補助 分述如下(謝子元,2005): 1.全額補助:補助的金額與公立學校的收費相同,若家長選擇讓子女就讀私立學校,其 就學費用若低於補助金的面額時,不退差額給家長;反之,則由家長自行補足差額。 2.定額補助:補助的金額固定且較低,費用不足的部分由家長自行補足。如:教育券。 3.選擇性補助:針對低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或經濟弱勢家庭所提供的補助。如:中 低收入家幼童托教補助。 承上所述,補助款的制度建立,不但解決各級政府間的財政不平衡的問題,也可促 進各區域的均衡發展,提升教育資源使用的效率(周肇昇,2004)。以幼兒教育來說, 政府長期忽略幼兒教育,使得幼兒教育漸漸趨向商品化;如果政府普設公立幼兒園,將 會危及私立的幼兒園的生存問題;為此,私立幼兒園為求一線生機隨即展開行動,鼓吹 政府發放幼兒教育券的構想,以現金直接補助的方式,提供家長另一種政策的選擇(吳 念霖,2010) 。隨著臺灣幼兒教育的環境及社會結構的改變,公私立幼兒園的比例失衡, 公私立幼兒園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偏遠地區缺乏幼兒園的服務,造成弱勢族群就學機 會不公平;再者,國內出生率逐年下降且經濟弱勢幼兒的比例逐年增加;家長負擔其子 女的教育經費日益沉重,公私立幼兒園的補助經費差距甚大,加上,幼兒教育在各級學 校的教育經費結構中,幼兒幼育補助經費長期被忽視(林麗珍,2004;吳念霖,2010; 教育部統計處,2011)。以上種種現象顯示,國內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政府應強調教 育機會均等及資源分配公平(林麗珍,2004)。 教育部為因應不同家庭的需求,陸續推動學前教育的各類優惠措施,包括:「幼兒 教育券實施方案」、「扶持5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等的幼兒教育補助政策。茲就. 25.

(40) 上述所論及的幼兒教育補助的演進過程分述於第二節,並針對現行的幼兒教育補助,包 括「低收入戶幼童 托 育 補 助 要 點 」、「中低收入戶幼童托教補助實施計畫」、「原住 民幼兒就讀公私立幼兒園學費補助辦法」、「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辦理原住民幼兒托 教補助作業要點」、「就讀私立幼兒園托兒所社會福利機構之身心障礙幼兒及招收單位 獎補助辦法」 、 「身心障礙幼兒身心障礙學生及身心障礙人士子女學雜費減免補助要點」 、 「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劃」及「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公立幼兒園辦理課後留 園服務作業要點」,加以論述於第三節。. 26.

(41) 第二節 臺灣幼兒教育補助的演進 為了減輕家長教養其子女的經濟負擔,提高幼兒的入園率,保障弱勢幼兒的受教權 益,縮短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教育部自2000年起,逐年規劃幼兒各項就讀公私立 幼兒園的優惠措施。故本節旨在探討臺灣幼兒教育補助政策的演進,瞭解「幼兒教育券 實施方案」 、 「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等幼兒教育補助政策的時空背景因素及 實施成效,其論述如下:. 一、幼兒教育券實施方案(2000 年 9 月~2011 年 7 月) 我國幼兒教育券補助政策,除了受到歐美的教育潮流影響外,亦深受 1994 年的「四 一○教育改造全民大結合」運動及教育部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的影響;在四一○教育改 革聯盟所出版的「民間教育改造藍圖:朝向社會正義的結構性變革」一書中,對於幼兒 教育改革的訴求與對策方面提出了「建立教育券制度」並提出實施教育券的四個意義, 分別為:解決未立案的幼兒園的問題、提升低收入家庭的教育選擇權利、教育資源公平 分配及提升幼兒教育的品質(張嘉芙,2009;陳靜宜,2011) 。教育部舉辦第七次全國教 育會議「中華民國教育政策白皮書」中,在教育資源分配的議題上所得到的結論是:為 促進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縮短公私立學校的學費差距,政府應該增加對私立學校的補助, 且補助內容不設限於硬體(教育部,1994);因此,1995 年教育部「中華民國教育報告 書」中,研議以「教育券」的方式直接補助學生(符碧真,2000)。 1998 年起臺北市和高雄市為減輕私立幼兒園的家長負擔其子女的教育費用,分別通 過發放「幼兒教育券實施要點」和「托教津貼實施要點」,臺北市政府針對私立已立案 的幼兒園的幼兒,每學期發放面額 5 千元的幼兒教育券;高雄市則是實施托教津貼政策, 針對就讀已立案的幼兒園幼兒,每學期發放 2 千 5 百元,藉此縮短公私立幼兒園的學費 差距(劉朝芳,2001;陳莉容,2010) 。面對一國兩制的教育補助政策所造成的教育資源.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抽籤及結果公布地點:臺中市教育局網頁、本校網頁與公佈欄。(另可於本市公 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招生 E 化作業系統上查詢).

(另可於本市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招生

抽籤及結果公布地點:吉峰國小附設幼兒園。(另可於本市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 兒園招生

The main interest i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discussion of passages from the sutra is to get a clear picture of how women are portrayed in the sutra and to find out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4.6 現時日間育嬰園及日間幼兒園的幼兒工作員與兒童的法定比例,分 別是 1:8 及

美國佛羅里達州 8 日通過《家長教育權利法》,禁止教師在幼兒園到 3

 Opposed the merger in the ground that it was likely to harm competition and lead to higher prices in “the market for the sale of consumable office supplies sold thro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