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媒體對社會大眾之影響力無遠弗屆,尤其對於最常使用電視、網路媒介之 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然而,媒體呈現的內容卻有可能對青少年產生負面的影 響。當前社會中,性別刻板印象仍普遍存在,而媒體在扮演傳達性別訊息之角 色亦顯重要。閱聽大眾每日大量接觸的媒體訊息中,舉凡電視、電影、廣播、

報紙、雜誌、網路等,包含各類戲劇、節目、廣告、主題內容均呈現許多的性 別訊息,如性別角色、性別特質、兩性關係、兩性交往與互動、身體形象的描 繪,及相關性別議題的探討,如性騷擾、性傾向等。而媒體如何呈現內容?如 何再現社會中的性別訊息?有無性別刻板印象?皆深深影響閱聽大眾。

「2008 全國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顯示,網路是青少年認為最重 要的媒體,其次是電視、手機、報紙、雜誌、廣播。青少年一週使用網路時間 最長(16.1 小時),其次是看電視(15.36 小時)、手機(4.94 小時);在此研究 調查中,青少年一週整體使用媒體時數為 43.7 小時,超過上班族一週上班 40 小時的時數(富邦文教基金會,2008)。

從以上統計數據顯示,青少年使用媒體的時數很長且範圍很廣,然而環顧 臺灣目前媒體所呈現的內容,能發揮教化民眾的功能並不多見,各家電視臺為 了拼收視率、各家報社為了在業界求生存,激烈的商業競爭,導致媒體呈現的 內容趨於商業化,甚至漠視媒體自身的社會道德責任,競相加重內容辛辣度,

而忽略了其內容可能對青少年產生的影響。媒體的存在是要傳遞有關這個世界 的內容和真實,但閱聽人必須謹慎小心,當我們從中取得資訊時不要被蒙蔽了。

舉例來說,我們從新聞報導所看到的資訊不能代表此事件實際的全貌,這當中 的內容都是經過記者加上自己的主觀意識所編製出來的,對此我們必須有所認 知(Mae Keary,2010)。

從教育部(2002)頒布的《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顯見其推動媒體識 讀教育之決心。各家學者亦投入有關媒體識讀之相關研究,然而,在過去研究 當中,多半將焦點放在不同種類媒體之媒體識讀能力之研究,未能更深入瞭解 青少年在單一議題面向之判讀能力上,因此,本研究欲將焦點放在媒體的呈現 的性別訊息上,探究現今國中階段學生對媒體中的性別意識型態判讀之現況表 現為何,以提供國內推行規劃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及媒體識讀教學活動之參考。

貳、研究動機

一、 研究者對性別議題的關注

西元 2012 年的臺灣社會,雖然尊重性別多樣化似乎是政治正確了,整個政 府部門也開始重視性別主流化,「多元性別」議題,在目前臺灣社會的學術研究 領域正方興未艾,但是,臺灣性別環境的改變似乎有點緩慢。還是有許多的孩 子在校園裡、在家裡、在任何地方,因為他們的性別氣質而受到特殊的對待、

甚至遭歧視或排擠,具有性別意識的教師在校園現場推廣多元性別的觀念則常 常面臨多重壓力。

研究者任教於國中,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到在現今國民中學教育課程中,

性別議題為較缺乏的部分。多數國中學生對性別議題的陌生,也導致學生們缺

乏保護自己的正確觀念。然而,臺灣的國中學生普遍發展早熟,與異性有許多 互動期待和機會,也已開始意識到性別認同、性取向等議題。在研究者進行教 學及班級經營的過程中,發現許多校園性騷擾、性霸凌等問題背後的原因,是 來自國中學生未擁有正確、正向的性別觀念,以致於不懂得尊重他人或是保護 自己的安全、爭取應有的權利。

二、 媒體呈現的性別訊息隱含許多問題

目前臺灣的性別教育主要目的在破除生物學誇大的兩性差異,而去檢視後 天社會文化所造成的性別不平等現象。但是這一連串的性別教育課程卻敵不過 媒體重複建構刻板的、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男強女弱的性別印象。

媒體是青少年性別社會化過程中重要的資訊和觀察媒介,人們長期接觸媒 體造成的「媒體真實」取代了他們的真實社會經驗,導致「媒體世界觀」的形 成(吳翠珍,2002)。然而,檢視現今的媒體卻發現,媒體一方面走在時代尖端,

對時代趨勢以及社會變遷十分敏感,但是在其以圖片、影像與文字等表達與呈 現人事物的過程之中,卻常有意無意的傳達甚至是強化關於性別刻板印象、物 化女性、葷腥暗示性言行、過度消費受害人隱私與情感等負面訊息。這樣的情 形,不免令人擔心,青少年在接觸媒體的過程中,也接受了媒體所傳達的負面 觀念。

三、 研究者現為國中教師,希望藉此研究增進對國中階段閱聽人 的了解

讀完 David Buckingham 的《童年之死》(楊雅婷譯,2003),研究者意識到 學術界對於資訊的社會影響相關討論,已進入了一個「媒體與人生」的新學術

領域。不像其他學者悲嘆童年之死,David Buckingham 看到的,是童年本質的 改變。社會文化環境變了,學校與學習的本質也跟著變了。這一切,與媒體深 入社會有關。當代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媒體飽和、媒體深入學校。研究者身為 國中教師,深覺在此媒體深入學校的時代,學校教育必須認清事實擁抱媒體,

在媒體溢滿的情境中進行教育活動,並且善用媒體,才是未來學校教育的出路。

今日媒體的影響由公共政治與經濟空間延伸至私領域的家庭生活與人際關 係上,現代的兒童與青少年成長於一個越來越複雜、更多媒體的環境。目前的 問題不在於我們如何能保護青少年免於媒體的傷害,而是在於我們如何能使他 們瞭解與處理媒體。

過去有不少學者開始探討閱聽大眾如何解讀媒體訊息的意義,然而,研究 焦點多半集中在兒童的媒體識讀能力及兒童如何解讀媒體的訊息(朱澤剛、吳 翠珍,1994;吳知賢,1997;Middleton & Vanterpool,1999;吳心欣,1999;

周慧美,1999;王敏如,2000;林秀芬,2000;蔡菁秤,2000;林淑貞,2001;

戴秀玲,2003;陳君雅,2008;蔡佳倩,2008;蔡珮臻,2008;洪惠貞,2011),

僅少數研究在探討青少年的媒體識讀能力(王姵雯,2001;邱民才,2003;周 馨怡,2008),有鑒於此,再加上青少年使用媒體的時數很長,因此,本研究將 研究對象鎖定在青少年階段深具意義。依據我國《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 法》規定,少年的年齡為 12 歲以上、未滿 18 歲,然而,研究者認為青少年年 齡層橫跨過長,若在抽樣時欲使每個年齡層之人數達到一定程度,恐有抽樣上 的困難;此外,國中階段之學生因年齡較小,對媒體之訊息內容之理解相對來 說較高中、職學生來得差,亦格外需要學校教育之介入,因此研究者乃將本研 究之研究對象限定在國中階段之學生,期能更加瞭解現今國中學生對媒體呈現 的性別意識型態判讀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