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南市國中童軍團長領導風格對童軍團氣氛之研究。本章 說明本研究之觀點及方向,共分為四節,依序為第一節先闡述研究背景及動機;

第二節說明研究之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重要名詞釋義;第四節說明本究的範 圍與限制為何。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節重點為陳述童軍運動在我國之意義與目的,及國中童軍團長在童軍團

在童軍團之角色與責任,再說明團長領導風格對童軍團氣氛之影響,最後闡述 本研究之動機與重要性。

壹、研究背景

一、童軍運動在我國之教育目的與內涵

「童軍」一詞原文為“Boy Scout”,由英國貝登堡爵士 (Sir Robert Stephenson Smyth Baden-Powell, 簡稱貝氏) 在西元 1907 年創始,貝氏創始時考量青少年 參與活動的意願及心態,因此選擇了“Scouting”這個簡單,但背後意義深遠的字 來指稱這個為青少年設計的活動,強調童軍活動充滿挑戰與野趣的內涵 (黃茱 莉,2006) 。貝氏本人曾經對童軍運動做出這樣扼要的解釋:「這是利用少年們 的休閒時間,給他們種種健全的活動,使他們在情投意合中得到一群良伴,以 及一些補充學校教育不足的訓練。」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編譯,2011,頁 50) 。 英國童軍總會在童軍團長手冊中提及童軍運動之目的在於促進青少年生理、

智能、社會性及心靈等潛力能夠全面發展,以成為良好的個人,在社區及國家 皆能扮演負責任的公民,甚至成為地球村 的一份子 (Broughton & Rogers, 1993) ,童軍運動目的即培養國家健全的公民,重視青少年品格及群性的發展,

在訓練過程中由成年人藉由做中學、露營、服務行善等活動設計來達成童軍運

2

動之目標,秉持著此理念及教育目的,我國童軍運動在國內各地散播開來。

我國童軍運動自西元 1912 年發展至今以社區童軍團與學校童軍團等模式 在臺灣各地運作,學校童軍團意指在學校中成立童軍團,由校長、主任組成學 校童軍團的團務委員會,聘任學校中對童軍運動有興趣之教師兼任童軍團長一 職,負責帶領及訓練童軍團員。目前在國內各級學校中,從國小至大專院校裡 大部份皆有成立童軍團。本研究探討對象為學校童軍團中之國中時期的童軍團 員,此時期的國中生是介於兒童與成年人之間的一個重要過渡時期,亦是未來 人生發展的重要關鍵期,易受周圍不良環境的影響,而造成自我認定的混淆、

盲從和偏激的思想、情緒衝動以及偏差行為,如果在此時能獲得正向的引導,

則這群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將成為國家未來的好公民。

楊百世 (1998) 指出童軍活動的訓練原則有以下特點:1、童軍諾言、規律 與銘言之實踐;2、從做中學;3、三大制度的運用與結合;4、戶外活動之訓練;

5、小隊長訓練;6、遊戲化的課程設計。在國中的童軍團訓練皆由團長運用在 校課餘時間 (例如早自修、午休) 、社團活動時間與休假時間進行。童軍運動 中特有的制度及儀典,可以讓童軍團員在團體生活當中學習照顧自己、解決問 題,並藉由露營生活、團集會、服務活動、童軍進程訓練等活動方式和團員們 一起訓練及成長。童軍訓練與活動,對於品德欠佳的孩子以及智力和能力有缺 憾的兒童特別有效,它能使其成為健康快樂的有用公民 (劉彥俊編譯,1992) 。 童軍團長是負責訓練及帶領童軍團員的重要人物,亦是童軍團的「領導者」,對 加入童軍團的國中生在品德陶冶及公民素質的養成上有積極正向的助益與貢 獻。

二、童軍團的領導者及其領導風格

「童軍團組織」是推展童軍運動的基本單位,負荷著指揮、統率、訓練的 責任,按著童子軍教育的綱領和法制,對下主持團務的進行,領導團員活動;

3

對上承受童軍中樞與地方組織的監督和節制,是介乎上級機關和童子軍間一個 最緊要、最切實、最基層的組織 (傅全福,1995) 。謝又華 (2001) 亦認為童軍 活動中,團長是直接領導童軍活動最重要的角色。在童軍團中團長之職務內容 為訓練童軍團員,負責籌劃童軍團的露營活動、宣誓活動與其他重要儀典等,

藉由溝通、說服、關心、樂觀等方法,傳授知識技能、涵養伙伴的品格及德性,

過程中更扮演了團員們的協助者及關心者,帶領團員達成目標並幫助其發揮潛 能、瞭解自己。團長是團員們的表率,更是團裡的楷模,也可說在團裡具有舉 足輕重之影響。團長是孩子們心中的英雄,對兒童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力,同 時也肩負相當的責任 (莊坤良譯,1989) 。

其次,現在社會當中「領導」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具有「協助」與「維 持」學習的作用。「領導」在團體情境裡,藉著影響力來引導成員的努力方向,

使其同心協力齊赴共同目標的歷程 (謝文全,2007) ,而研究者認為團長的領 導風格對於童軍團組織、運作及童軍團員是亦是具有其重要性及影響力。本研 究探討之童軍團為臺南市國中學校,而由學校教師兼任童軍團長。國內目前尚 無童軍團長領導風格之研究,又國中童軍團長與團員皆為國中的教師與學生,

類似於導師與班級的關係,團長與導師皆是在國中擔任教職之教師,屬相同的 研究場域,亦都為班級與童軍團中領導者的角色,而現今國中校園領導研究中 已有許多導師在班級間的領導風格的相關研究,且在導師與班級的研究結果中 皆指出導師的領導風格對班上學生是具有影響力 (余姿瑩,2009;李國勝,2005;

林麗文,2006;洪鳳美,2005;謝惠卿,2002) ,故本研究將導師領導風格與 班級氣氛之理論及基礎作為本研究之相關資料。

有關領導的研究早期從特質論開始演變到行為論、權變論,各有其特色及 研究上的限制,自 1980 年代以後,學者將研究領導的主角由「領導者」轉換為

「 被領導者 」, 回歸以人性為主的啟發 , 其中以 轉型領導 (Transformation leadership) 與交易領導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在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中最具

4

互動性。Bass (1985) 認為有效的領導者應同時運用轉型領導與交易領導,轉型 領導指領導者藉由個人魅力及建立願景,運用各種激勵策略,提升追隨者 (follower) 學習態度,以激勵追隨者對學習更加努力的一種領導型態;而交易 領導指領導者運用各種交易的策略,激勵追隨者,促使其付出努力,以達到團 體或組織目標。探討領導的研究不再僅限於行為或情境,更加入了能提升領導 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態度或行為,以期能達成彼此之間的需求。研究者擔任七 年團長之職認為在童軍團中團長的經營及帶領皆具有轉型領導及交易領導的特 質,轉型領導為藉由願景建立,並發揮領導者之個人獨特魅力,擅用激勵鼓舞 的方法促使被領導者能使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且關心團體中的每一位成員,

而交易領導藉由表現給予團員獎勵及懲罰,兩者之領導理論能符合童軍團長領 導之內涵,故本研究藉由此兩種領導理論做為研究團長的領導風格。

三、團長領導風格影響團員之學習氣氛

研究者長期擔任團長職務,帶領團員參加臺南市童軍會舉辦之考驗營及全 國大露營等多天露營活動,營期中團長們互相觀摩、討論訓練的方法及分享經 驗,都是帶領童軍團的重要參考經驗。研究者依多年帶團經驗觀察中發現有團 長是隨時在童軍團員身側,讓團員們有問題都可直接循問團長;亦有團長是採 取讓團員們自行闖關及考驗,遇到問題及困難時先自行解決,至晚上小隊會議 時再向團長匯報狀況。每位團長的領導風格會因其年齡及年資之不同而會有不 同之領導風格,而研究者亦在導師領導風格研究結果中亦發現導師的領導風格 因其年齡、年資而有不同的領導風格 (余姿瑩,2009;李國勝,2005;林麗文,

2006;洪鳳美,2005;謝惠卿,2002) 。

領導者的領導方法與風格,會直接影響被領導者的態度及學習狀況,參加 童軍團的學生們因個人在童軍團體驗不同而有不同之感受,由團長與團員共同 形成之氣氛,每個人所感受之情形亦會有所不同。謝惠卿 (2002) 研究結果中

5

指出導師領導行為與正向班級氣氛呈顯著正相關,而與負向班級氣氛呈顯著負 相關,且導師領導行為與班級氣氛相互間均有顯著影響力,研究者認為團長領 導風格對團員有其影響性,為推展童軍運動,使更多青少年能加入童軍運動,

研究團長領導風格實有其必要性。

在班級氣氛之研究中,發現班級氣氛對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學習 態度、同儕關係、班級生活、師生衝突等皆具有影響力及預測力 (余姿瑩,2009;

李宜玲,2012;洪鳳美,2005;黃怡禎,2007;錢玉玲,2009;謝惠卿,2002) , 可說明班級氣氛對於學生繼續學習具有重要之影響力。而研究者認為參加童軍 團的學生們,如果在童軍團中具有快樂、團結、良善的學習氣氛必有幫助其人 格之培養,亦能使學生能在未來繼續參加童軍活動。

在國內導師領導風格與班級氣氛之研究已有許多,但目前國內尚缺之童軍 團長領導風格與童軍團氣氛之研究,團長領導風格之研究能提昇團長之帶團效 能,而瞭解團員在童軍團實際感受到的氣氛可幫助團長及服務員經營童軍團,

有助於童軍運動之推展。再者童軍團的終極目標即培養健全的公民,擔任領導 者的團長在過程中擔負重責大任,藉由領導團員,使團員在童軍團中能認識自 己、鍛練心志,在良好的氣氛之下,會對自己更有信心,每個團裡的成員都願 意付出個人的熱忱,達到團裡的成員能達成童軍運動的教育目標,而也能繼續

有助於童軍運動之推展。再者童軍團的終極目標即培養健全的公民,擔任領導 者的團長在過程中擔負重責大任,藉由領導團員,使團員在童軍團中能認識自 己、鍛練心志,在良好的氣氛之下,會對自己更有信心,每個團裡的成員都願 意付出個人的熱忱,達到團裡的成員能達成童軍運動的教育目標,而也能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