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是針對彰化縣風光國小(化名)六年級學生,以合作學 習對英語閱讀理解的提升予以闡述。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是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是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是名詞釋義;第四節是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從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說明之。

一、研究背景

臺灣從九十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九十二年國民中小學九年 一貫課程綱要與九十七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提出學生需要具備的 十大基本能力。其中第五條提出「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指出學生需要學會 遵守團體規範,發揮合作精神(教育部,2010)。為了使學生能夠具備這項能力,

教育部順勢推行合作學習的理念至教育現場,讓學生藉由小組的合作,完成學習 目標(張新仁、黃永和、汪履維、王金國、林美惠,2013)。經過十多年的教育 改革來看,「合作」一直是課程綱要的一環,藉由合作的方式,帶領學生學習,

而且小組之間的相互交流,也讓學生學習與他人合作,增進其學習能力。

在國民小學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未來不論身處在哪 一教育階段,或者是在離開學校、出外工作,能夠順利與他人合作。若遇到與其 他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合作時,通常會使用目前國際公認的共通語—英語作為雙方 溝通的工具。歸功於科技的發達造成訊息快速流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民在合作 時,並不侷限在同一地點分工合作,有可能運用電子郵件的往返,傳達訊息,以 表明雙方合作。雖然學校教育教導學生學習與他人合作,但是若學生無法閱讀對

2

方所表達的訊息,也難以達到合作的層次。為了避免學生具備合作的能力,但是 欠缺英語閱讀的能力,教育部在九十二年課綱將英語「聽、說、讀、寫」這四項 能力納入英語課程。原本以為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四項能力能夠均衡發展,但是在 臺灣 2010 年至 2013 年的全民英語能力分級檢定測驗(General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簡稱 GEPT)的成績統計報告發現初級閱讀測驗的平均分數均低於初級聽 力測驗平均分數,而且中級閱讀測驗的平均分數均也低於中級聽力測驗平均分數。

(語言訓練測驗中心,2013)。另外,在 2013 年劍橋兒童英語初級認證(Cambridge English Young Learners English: Starters,簡稱 YLE)的統計資料中,臺灣學生在 亞洲十三個地區中,閱讀與寫作的排名第五,略遜於黎巴嫩、馬來西亞、菲律賓 與中國(Cambridge English Language Assessment,2013)。當鄰近臺灣的亞洲國 家積極提升兒童的英語閱讀時,臺灣在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的作為顯得較消極。為 了避免學生落後其他國家,精進學生英語閱讀,有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綜合合作學習和英語閱讀理解這兩項概念,看出臺灣當前不足的地方。為了 使學生能夠具備合作與英語閱讀理解的能力。本研究將以這兩個面著手,學生能 夠閱讀來自不同國家人民所傳來的訊息,並且達到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研究動機

教育部自 101 學年度,積極在國中推展分組合作學習,以期在十二年國教實 施前,能夠達成每所國中至少有一個領域融入分組合作學習。運用合作學習,小 組成員能夠營造出相互依賴性,彼此相互合作,共同達成目標(Johnson & Johnson,

2013)。教育部目前將合作學習的主力放在國中階段,但是國小階段為十二年國 教的一環,在課堂仍可執行合作學習,使學生能夠儘早學習與他人合作。研究者 擔任國小英語教師時,在一般的課堂中,經常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學 生皆能適應小組合作學習。在面對當前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低落和合作學習的優

3

勢,本研究欲採行合作學習,以期學生培養小組合作的態度,進而提升學生的英 語閱讀理解,以改善英語學習成效。研究者以合作學習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

省察研究者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反應,並且依照狀況的不同,而加以檢討及修正 合作學習英語閱讀理解之教學活動設計,以期能夠將本研究的結果,提供教學現 場教師參考,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隨著九年一貫課程的推行,國小英語課程也納入國小學生必須修習的科目。

國小英語課程隨著九十年暫綱教學對象只有五年級和六年級學生,緊接在後的九 十二年課綱和九十七年課綱將教學對象下修至三年級學生。在不同年份的課程綱 要中,均提到聽、說、讀、寫與聽說讀寫綜合應用能力。研究者在新北市某國民 小學服務時,發現在隨堂小考與月考中,大部分的學生在聽與說的部份,都能夠 達成能力指標所標示的能力。然而,在讀與寫的部分,部分學生卻難以達成九年 一貫課程所要求達到的能力指標,尤其是讀的部分,學生雖然會運用句型表達,

但是在閱讀簡單的小書或繪本時,卻經常遭遇瓶頸。研究者欲使用合作學習,以 期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英語閱讀理解,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研究者回溯過去的教學經驗,在尚未執行合作學習時,高成就的學生在閱讀 英語相關的文本時,皆能大略瞭解通篇文本的內容,但是低成就的學生在閱讀該 類文本,教師需要提供更多的提示詞和引導,學生才能夠瞭解文本的內涵。因此,

研究者欲採取異質性分組,使學生在小組內共同學習時,低成就的學生在高成就 學生的協助下,能夠理解文義。研究者欲採取合作學習讓高成就的學生能夠引導 較低程度的學生學習。隨著教育部積極推廣合作學習,研究者在行動研究的教學 歷程中,除以合作學習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理解外,研究者亦可得到省思與專業成 長,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