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適應體育方案介入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之影響。

本章共分成三節:分別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根據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12)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國小階段智能障 礙學生是國小所有身心障礙學生中為數最多的一群(28%)。而依據教育部

(2012)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智能障礙除了智能發展較同年齡 者明顯遲緩,其在學習及適應能力表現上也會有顯著的困難。

研究者服務於自足式特教班,在實務現場中發現,學生經常會有爭吵的行 為。例如:老師規定上廁所要排隊並輪流等待,但是,每天還是會上演因為插 隊而互相告狀的戲碼;遊戲時,則是會為了搶同一個玩具而吵架,或者是為了 辦家家酒時誰負責煮麵誰負責送餐而吵的不可開交。有時候,還會有學生哭哭 啼啼的跑來告訴研究者說:「他叫我走開啦!」、「他說我笨!」。研究者每每為 了處理學生間爭吵的問題而耗費不少精力。

依據教育部(2012)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指出,社會人際表 現較同年齡者有顯著困難是智能障礙者的特徵之一。他們受限於認知、學習、

語言的缺陷,致使難以與同儕建立良好的關係,在團體中也較容易受到排擠與 孤立(王欣宜,2005;林寶山,1992)。而林美和(1992)也指出,智能障礙 者在面對社會情境時,經常不知道該如何展現適當的反應。綜合各項研究,王 欣宜(2006)指出,智能障礙兒童普遍有社交技巧的缺陷。

人是群居動物,孩子從出生接觸到家庭生活,就學時進入學校的團體生活,

畢業後開始的就業環境,在在顯示出脫離不了人群而獨自存活。因此,無論任 何人都要學習如何與他人共處,黃德祥(2000)指出,社交技巧是適應社會的

2

重要能力,教師教導學生社交技巧可以協助學生表現出適當的行為並有問題解 決的能力以及社會適應的技能。所以,研究者認為智能障礙學生確有增進社交 技巧之必要。

在某一次的體育課中,研究者針對學生的能力設計闖關活動,因此觀察到 學生非常熱中參與體育活動,而且在活動過程中常常會有主動和同儕互動的行 為,雖然過程中同儕之間還是出現了小摩擦,但這正好激發研究者的想法:「既 然學生喜歡這樣的體育活動,何不試試看利用這種方式教他們如何和同儕互動,

且讓彼此都開心的進行活動呢?」。於是研究者開始搜尋相關文獻。

對一般學生而言,廖國成(2002)指出,體育課程中常運用團體競爭與互 助合作來進行,這可以提升學童對團體的責任感,並學習與他人相處且培養融 入團體的能力。而從許多體育運動教學的文獻中可以發現,透過運動、遊戲及 動作技能等活動可以提供學生與他人的互動機會(Nichols, 1997)。Mackey 與 McQueen(1998)的研究指出,透過體育教學可以讓學生鍛鍊身體、復健治療、

心理建設與社會建設。周建智、彭慧君、王文宜與黃美瑤(2005)指出,動作 教育課程介入體育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的社交技巧及動作技能表現有顯著 效果。Pill(2008)指出,體育教育的前景漸漸成為針對個人以及社交技巧做 訓練。因此,我們可以瞭解,體育課程不是只有重視動作技能的表現,而是可 以藉由體育活動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人際互動來學習與人相處的社交技巧,

藉此更加融入團體生活。

針對身心障礙者的體育活動也有相關文獻指出透過運動可以增加社交技 巧並融入團體生活。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指出,身心障礙國民體育運動 可以達到生理上、心理上、情緒上和社會溝通等良好發展。而特殊教育課程綱 要的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中也提及,培養增進人際關係與互動的能力也是健康 與體育的課程目標之一(教育部,2011)。因此,闕月清與游添燈(1998)指 出藉由適應體育活動,可以享受樂趣化的身體活動,藉此獲得成功經驗,並且 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認知、動作技能與情意之教學目標。

3

國內已有相關研究指出,藉由適應體育活動可以增進身心障礙學生社交技 巧與社會互動。王惟俊(2006)的研究指出,腦性麻痺兒童在融合式的體育教 學時,在遊戲與團體活動中腦性麻痺兒童和同儕會出現較高的互動情況。汪宜 霈(2004)也指出,在融合情境中,腦性麻痺兒童對體育的參與度有提高,而 且也發現其在動作功能、心理社會能力及社會融合度方面有所助益。賴敬惠

(2010)的研究指出,智能障礙學生在融合式體育教學中,除了身體活動量增 加外,與同儕的互動時間也有顯著增加。吳亞庭(2010)的研究也指出,透過 融合式適應體育課程,特教班學生除了動作技能與體能有顯著進步外,其與普 通班學生的互動也增加了。鄭慧珠(2009)的研究發現多重障礙學生在經歷融 合式體育課程後,其體能及同儕互動都有進步。洪淑梅(2009)的研究指出,

透過融合式適應體育,一名高中普通班輕度視覺障礙女學生除了運動技能有明 顯進步外,其人際互動也有進步。謝玉姿(2005)透過合作學習的介入,發現 在融合式體育教學後,一名國小五年級的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與同儕、師生互動 關係都進步了。綜合相關研究,我們可以發現適應體育可以使學生培養人際關 係(王富雄,1983;蔡春美、戴智權與楊荊生,1981)。

此外,教育部(2012)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指出,動作與行 動能力的表現較同年齡者有顯著困難情形是智能障學生的特徵之一。學者(何 華國,1999;邱進興,2007;Gallahue, 1996)認為,智能障礙學生普遍都會 有動作相關技能遲緩的問題。透過適應體育,可以改善心理動作問題,以利個 體達成其目標及自我實現,進而建立積極、主動的健康生活(Sherrill,

1997/2001)。

智能障礙學生普遍有社交技巧缺陷、動作與行動能力不佳的問題,而適應 體育活動不但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增進學生的體適能、粗大動作能力等,又可 以增進同儕間的相處機會,進而學習如何培養人際關係以及適應團體生活,因 此,研究者透過適應體育方案介入增進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此乃本研究之 動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