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內高中職及國中小校長、兼行政教師及未兼行政教師之教 育人員在校園危機管理知覺之差異分析。本章第一節先敘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第 二節再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則解釋重要名詞;第四節說明本研究之 方法與步驟;第五節則界定研究標準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2015年5月29日臺北市北投區文化國小發生駭人聽聞的隨機殺人事件,造成 一名女童死亡,此事件震驚整個社會,也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焦點。而行政院長 於當日晚間立即指示教育部加強校園安全維護;臺北市市長也於晚間和相關局處 緊急召開會議,並表示將重建校園安全、檢討警察進校園的SOP、組專案小組,

並請市民為傷者祈禱;民意代表則因民眾陳情該校附近的文化公園因照明不足,

且灌木樹叢密集、雜亂,易成治安死角,要求相關單位儘速處理;其他縣市政府 在女童命案事件發生後,第一時間就用手機通訊軟體與各中小學校長聯繫,請各 校務必提高教職員工之安全意識、督請學校保全或警衛落實門禁管理並強化巡邏 檢查密度,以有效維護校園及學生安全;從地方到中央全體總動員,各司其職進 行相關危機處理。

「事前預防勝過事後補救」是眾所皆知的道理;然而,學校通常潛藏著一些 天然災害或人為疏失的危機事件,當校園一旦發生突發事件,不僅直接影響學校 運作,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亦造成相當大的衝擊。此時,就考驗學校平時對於 危機處理是否訓練有素,能否立即針對人、事、時、地、物等相關問題,提出最 明確且迅速的處理方案,將傷害降到最低。因此,學校教育人員對於校園危機管 理之瞭解與實務訓練已成為各校之重點宣導及培訓工作。

學校是學生學習成長、開發潛能及發展群性的主要場域,也是社會化的重要 機構之一,而教師和學生均有賴安全的學習環境,因此,維護好校園安全應為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育人員的第一要務。根據教育部統計處於105年公布之「103年各級學校校園事件 概況」資料顯示,全國校安事件通報件數擴增至107,982件,其中通報數最多的 是國小47,756件,占44%最多;國中19,463件,佔18%;幼兒園18,413件,佔17%;

高中職16,465件,占15%;大專校院5,885件,占6%,如圖1-1。

1-1

103 年各級學校校園事件通報件數分布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6)。103 年各級學校校園事件概況。教育部統計簡訊,

51,1-2。

然而,各教育階段的校園事件類型結構也具有明顯差異,幼兒園及國小以疾 病事件最多,因季節變換,兒童容易發生疾病與群聚感染情形;國中階段身心狀 態與情緒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以高風險家庭、離家出走或在外遊蕩等兒童少年 保護事件最多;至於高中職及大專校院階段,則因使用交通工具趨於普遍及頻繁,

以交通意外、運動傷害等意外事件發生機率較高,如表1-1。

18,413件,占17%

5,855件,

占6%

16,465,占15%

19,463件,占18%

78,756件,占44%

107,982 件

正常教學等事件;2發生率=發生件數/每萬人。修改自教育部(2016)。103年各級 學校校園事件概況。教育部統計簡訊,51,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在企業界,面對競爭與生存的嚴厲挑戰,時時刻刻都以危機管理的思維,去 面對內外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因須具有危機意識與敏銳的知覺,使得危機管理受 到相當的重視與肯定,危機管理幾乎等同於競爭力,若危機管理不善,將使組織 面臨重大傷害與損失,嚴重更可能導致結束營運的後果(吳宗立,2009)。然而,

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多少會遇到突發事件,造成校園人員心理或安全遭受威脅,

必須有效處置與管理,才能使校園呈現穩定狀態。因此,校園危機管理最重要的 用意就是當校園安全遭受威脅時,能夠及時確認威脅來源、面對威脅能採取適切 反應,以及設法解決危機,俾使校園回復正常運作狀態,讓行政、教學和學生學 習都不受干擾(吳清山,2008)。

貳、研究動機

學校在危機之中,如何能有效積極的管理,使之轉危為安,是學校經營的重 要職能。研究者期能透過研究更了解如何預防及解決重大校園事件的發生,於是 進行學術搜尋,發現國內自1997年起開始針對校園危機管理之主題進行質化或量 化之相關研究,目的在了解學校教育人員對校園危機管理之知覺情形,並期能建 立有效之管理機制。為期能精確搜尋到所有國內的相關研究,本研究透過國家圖 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以論文名稱為「校園」及「危機管理」或關 鍵詞為「校園危機管理」等條件進行檢索,符合之論文共63筆,因有些研究會以 學校危機管理為研究題目,所以再以論文名稱為「學校危機管理」或關鍵詞為「學 校危機管理」之條件進行檢索,符合之論文共6筆,因此,國內相關博碩士學位 論文合計有69筆(截至2016年6月止)。所搜尋到的論文中,除陳慶安於2007年所 提「我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危機管理模式及學校危機管理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

與謝謹如於2009年所提「國民中學學校危機管理模式指標建構之研究」等2篇為 博士論文外,其餘67篇皆為碩士論文。依各篇論文之摘要發現校園危機管理之相 關研究,在研究方法部分除指標建構及質化研究外,多數是使用問卷調查法之量 化研究;研究對象部分則以大專院校、高中職或國中小學校之教育人員為研究對 象,但各研究結果對於不同背景變項之教育人員在校園危機管理知覺之差異結果 卻不盡相同,本研究期望整合多項研究,歸結出完整的結論,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國外首次使用後設分析研究係為英國Karl Pearson在1904年所進行的,其目的 是為嘗試克服研究中因少量樣本所造成統計考驗力(statistical power)降低的問 題;Pearson進一步認為,整合一群研究的分析,可以獲得更精確的數據(張奕華、

許正妹,2008)。反觀國內,此研究方法起源於林邦傑(1987)於《教育心理與 研究》期刊所發表的「整合分析的理論及其在國內的應用」一文,其首次將後設 分析法引進國內,此法雖強調可矯正樣本數微小之缺失,但受限於相似主題研究 累積困難與推廣不足之影響,當時使用此方法之研究並不普遍。為了解目前國內 後設分析的研究情形,研究者以「Meta analysis」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 統搜尋,搜尋的欄位包括論文名稱、關鍵字與摘要,截至2016年11月為止,共計 搜尋到582篇論文,中文名稱有後設分析、統合分析、整合分析等譯名,教育領 域之研究篇數亦逐年成長,由此可知,使用此方法進行研究已漸漸成為一種研究 趨勢,而教育研究領域在國內已累積相當豐富的研究成果,可更積極運用後設分 析法,嚴謹的整理出相關研究結果,有效應用於教育相關領域,此為研究動機之 二。

在國內校園危機管理之相關研究中,對於探討人口變項(包括:性別、年齡、

教育程度、職務、服務年資及校園危機管理經驗等)以及學校組織變項(學校規 模)在校園危機管理知覺有無差異存在,並無一致性結論。因此可透過後設分析 方法整合各研究的結果並總結出一個研究結論,然後再進一步探討研究樣本之特 徵變項(如學校層級、抽樣地區、出版年份及樣本大小)是否為自變項(人口變 項、學校組織變項)與依變項(校園危機管理知覺)之調節變項。藉由後設分析 方法確認不同人口變項及學校組織變項在校園危機管理知覺之差異及找出可能 影響差異之調節變項,並針對高中職及國中小提出整合性建議,此為研究動機之 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