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設計

貳、研究程序 一、蒐集文獻

在界定研究領域後,蒐集並閱讀學習障礙識字困難學生、中文字及識 字理論、識字教學法等相關文獻。

二、確定研究主題及研究方法

從文獻中分析比較各種識字教學法,擇定研究主題為「字族文識字教 學法結合字理識字教學法」。並分析各種研究法適用情境及優缺點,選擇單 一受試研究法之「跨受試多探試設計」,以探討對學習障礙識字困難學生識 字學習之成效。

三、篩選研究對象、個案資料的蒐集

依據篩選標準篩選研究對象,蒐集研究對象魏氏兒童智力量表、中文 年級認字量表等標準化測驗分數,以及研究對象年級、出生年月日、家庭 背景、教育史、學習特性、優弱勢及語文能力等相關資料。

本研究的三名學習障礙識字困難學生中,有二名是研究者國小資源班 上的學生,研究者對他們的個人程度及特質、個人資料與家庭背景、教育 史等皆十分瞭解。另一名學生是鄰校的學生,研究者訪問該生的導師及家 長取得該生的背景資料。

四、編輯教材及設計教學

(一)蒐集目標詞語並拍攝照片

考慮學生的程度、興趣與現在及未來的需求,研究者至三名學生的週 遭生活環境中選取目標詞語,並蒐集高頻字,以編成文章。又考慮學習材 料最好選擇生動化的實物或照片,及考慮學習障礙識字困難學生對圖象較 能記憶的學習特性,因此至社區內拍攝招牌及實物照片,或蒐集詞語之圖 片。接著據以擬定字族文。

(二)擬定教學流程

依據字族文識字教學法及字理識字教學法兩教學法的流程,綜合、篩 選出本研究之教學流程。

五、進行實驗教學

教材編輯好後,便對研究對象進行實驗研究。

六、資料分析與撰寫報告

將受試者所有測驗資料加以整理、編碼登錄,依據資料分析結果進行 分析比較。並根據研究結果及文獻資料撰寫研究報告,並提出對研究結果 的建議。

參、實驗設計

本研究採用單一受試研究法中的跨受試多探試設計。採用單一受試研 究法的原因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學習障礙識字困難學生,樣本很少很 不容易取得,而且受限於學習障礙識字困難學生的特徵,不適合於大班教 學,因此採用個別化的教學實驗支設計。況且大樣本的研究設計也無法呈 現受試者在教學實驗過程中的學習之改變,而單一受試研究法是可以呈現 學生的學習改變過程。

本研究之所以採用跨受試多探試設計的原因,是因跨受試多探試設計 可以不必安排倒返的階段,卻能夠透過對照其他的基線資料,而獲得倒返 的效果。而且多探試的設計是用間斷的方式來蒐集基線期的資料,可以減 少時間和人力的浪費,以及學生不可能在被教導之前就能夠學會目標的語 詞,故基於人道之考量,避免在冗長的基線期中一再地評量受試者無法達 到的行為以及降低學生的挫折感,故採用之(杜政治,2006)。

本研究設計分 A-B-M 三個階段,A 為基線期,B 為處理期,M 為保留 期。三位受試同時進入基線階段,首先受試甲先進行連續性的評量,而此

時受試乙、受試丙是間歇的點狀之評量;等待受試甲的答題正確率呈現偏 低的及穩定的狀態時,即進入處理期;此時當受試甲的資料點產生變化的 時候,受試乙須進行線狀的探試評量,受試丙則進行點狀的探試評量;而 當受試甲的資料點有產生明顯的變化或者是呈現異常的變化的趨勢之時,

其餘的基線可以實施線狀的探試評量以供參照;當受試甲的介入階段的資 料呈現穩定的狀態、或者已經達到預定水準時,此時受試乙就進行連續性 的評量,而此時受試丙進行點狀的評量;等待受試乙的答題正確率呈現偏 低的以及穩定的狀態之時,受試乙則進入處理期;而當受試乙的資料點產 生變化之時,受試丙則須進行線狀的探試評量。當受試乙的介入階段資料 呈現穩定的狀態、或者是已經達到預定的水準時,此時則開始對受試丙進 行連續性的評量,等待受試丙的答題正確率呈現偏低的且穩定的狀態時,

受試丙即進入處理期。當受試丙資料呈現穩定的狀態、或者達到預定的水 準時,則本實驗的活動即可告一個段落。

在三位受試教學的時間方面,三位受試每週皆 5 節課,每節 40 分鐘。

受試甲在星期一的第一節(8 點 35 分~9 點 15 分)、星期二的第四節(11 點 10 分~11 點 50 分)、星期三的第三節(10 點 20 分~11 點)、星期四的午休

(12 點 20 分~13 點)、星期五的第一節(8 點 35 分~9 點 15 分)進行實驗。

受試乙由於是鄰校的學生,故研究者安排在星期一~星期五的早自習 7 點 40 分~8 點 20 分的時間進行實驗。受試丙則是在星期一的午休(12 點 20 分~13 點)、星期二的第四節(11 點 10 分~11 點 50 分)、星期三的第三節(10 點 20 分~11 點)、星期四的第五節 13 點 10 分~13 點 50 分及星期五的第一節(8 點 35 分~9 點 15 分)進行實驗。如下表 3-2 所示。

茲就每個階段的處理方式敘述如下:

一、基線期(A):

表3-2 三位受試教學實驗時間表

時間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早自習 ◎ ◎ ◎ ◎ ◎ 第1節 ○ ○※

第2節

第3節 ○※

第4節 ○※

午休 ※ ○ 第五節 ※

第六節 第七節 放學時間 註:代號「○」為受試甲,代號「◎」為受試乙,代號「※」為受試丙。

基線期不進行任何的教學實驗介入,且每位受試至少要進行三次的探 試評量。以受試甲三次的探試評量為例,由「自編教學實驗詞庫」(如附錄 二)計十一組部首單元語詞中,篩選出三名受試者均不會認讀或有認讀錯 字的語詞後,從中抽取三組,每組六個語詞,以「看字讀音」、「聽詞選字」

的題型加以施測(如附錄十),分別在三節課中實施測驗。受試者經過至少 三次的探試評量,正確率均偏低且在穩定狀態,亦即看字讀音的正確率連 續 3 點在 17%以下,聽詞選字的正確率連續 3 點在 50%以下,所以進入實 驗處理期。

二、處理期(B):

處理期進行六個單元,每個單元 2 節課,每節課 40 分鐘;一週五天 5

節課 2.5 個單元,進行時間共十二個工作天(二週又二天)。此一階段開始 介入字族文識字教學法結合字理識字教學法,教學流程敘述詳見第三節。

由「自編教學實驗詞庫」(如附錄二)計十一組部首單元語詞中,篩選出三 名受試者均不會認讀或有認讀錯字的語詞後,從中抽取六組(非基線期所 採用的施測單元),每組六個語詞,在每二節課亦即每單元結束後,以「看 字讀音」、「聽詞選字」的題型加以施測(如附錄十),評量受試者在教學介 入後的正確率之立即成效。受試者在每個單元的正確率有偏高的穩定趨 勢,亦即看字讀音的正確率至少有 5 點達 83%以上,聽詞選字的正確率至 少有 5 點達 83%以上,所以進入下一階段保留階段。

三、保留期(M):

處理期後間隔一週是保留期,為期約一週,不給受試者任何教學或指 導;本階段對受試者分三天施測處理期所教過的六個單元(每天施測 2 個 單元),依單元教學順序,以「看字讀音」、「聽詞選字」的題型加以施測(如 附錄十),評量受試者在教學介入後的正確率之學習保留成效。

肆、自變項、依變項與控制變項 一、自變項

本研究的自變項是字族文識字教學法結合字理識字教學法,有六個教 學單元,分別為「火部」、「艸部」、「氵部」、「米部」、「金部」、「食部」,每 個單元六個語詞,分別為:「炸雞、炭烤、快炒、肉燥、肉焿、熄火」、「薯 條、茶葉、芋圓、青菜、茶凍、香菇」、「海鹽、漢堡、涼麵、滷味、沙拉、

冰沙」、「雞精、皮蛋粥、冬粉、肉粽、米糕、米粒」、「銀行、火鍋、手錶、

打針、釣魚、五金行」、「餐館、饅頭、飲料、蛋餅、炒飯、水餃」,總共三 十六個語詞(如附錄四)。

本研究的自變項字族文識字教學法結合字理識字教學法即是將學生社 區的字詞及高頻字的字詞依部首分類,然後編成文章,再將要將的語詞運

用字理識字教學法,運用六書將字想成圖形。教學流程為先帶學生唸讀課 文、聊生活經驗,再請學生圈出部首母體字,然後唸讀語詞、討論詞義、

用不同顏色粉筆帶領學生書空筆畫、學生並上台寫一次且立即訂正並再唸 一次,接著進行字理教學,為學生解析語詞的字理、指導學生畫圖象圖、

帶學生練習說字理口訣,然後再書寫語詞學習單,最後再唸讀一次字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