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根據研究主題,本研究會以親密關係暴力防治社工為對象,由於本研究所要 瞭解的是社工在進行親密關係暴力防治處遇過程中,所主責的案件在處遇過程中 發生了重大家庭暴力事件,在事件發生後社工亦有參與後續的處理程序,想要探 討社工如何經驗這一次的事件,在經驗中覺察到有哪些影響與反思。以深度訪談 法,讓研究者在與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過程中,更能夠聆聽到每位研究參與者是 如何經歷這樣的重大家庭暴力事件,也能進一步去反思這樣的經驗所造成的影響 及相關建議。研究者依據研究主題充分閱讀相關文獻,針對曾經有過重大家庭暴 力事件的親密關係暴力防治社工設計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包含有社會工作者在 親密關係暴力防治工作中的處遇評估與經驗、重大家庭暴力事件發生後對於社工 所造成的衝擊與影響,採取的因應策略、對於現行的安全網體制與重大家庭暴力 事件檢討機制的想法與建議等。藉由訪談大綱的指引,讓研究參與者能理解研究 的脈絡,也在引導式的問題之後搭配著開放性的問題,來了解研究參與者的感 受、認知與內在想法(潘淑滿,2003)。在每次進行訪談前,研究者會再次閱讀訪

39

談大綱,並向研究參與者說明會進行此研究的背景因素,訪談進行過程中針對不 同研究參與者的語言表達方式和理解方式適度調整詢問的方式,每次訪談結束 後,研究者會反思訪談過程中的現象,做為下一次進行訪談時的參考,蒐集到較 完整資料。

二、研究參與者

家庭暴力事件按其通報類型區分成親密關係暴力、兒少保護、老人虐待、其 他等,實務工作上以親密關係暴力事件佔大宗,加上研究者的實務經驗主要亦為 親密關係暴力實務工作,因此研究對象會以現任或曾任親密關係暴力防治服務工 作的社會工作者為主要研究對象。目前從事親密關係暴力實務的機構,除了公部 門外,尚有承接政府委託案的民間組織,不論公、私部門在處理親密關係暴力實 務的過程中,皆有機會處理過服務中的個案發生重大家暴事件的經驗,因此,研 究場域不侷限於公部門,民間機構組織有進行親密關係暴力防治服務工作亦為研 究的場域範圍。

由於本研究的目的是期待了解親密關係暴力防治社工在現行的個案工作機 制中在進行個案處遇服務的過程中,遭遇了重大家庭暴力事件,藉由曾經有過這 樣經驗的社工進行深度訪談,才能夠深刻的去反思如此獨特的經驗所帶來的改變 與反思現行機制須調整之處,更能歸納出貼近實務工作的建議供後進做參考。

因此,研究對象的選取上,以立意抽樣的方式,有目的性的選取同質性的研 究對象進行資料蒐集(Duane,Thomas,Cornell & Timothy,2014)。研究對象必須 符合下列幾個條件:(一)、在現任或曾任親密關係暴力防治服務年資一年以上的 社會工作者;(二)、曾經在親密關係暴力防治實務工作中,所服務之案主有發生 重大家庭暴力事件者;(三)、排除現在正在進行處理重大家庭暴力事件的親密關 係暴力防治社工,主要是衡量正在處理重大家庭暴力事件時仍處在許多外在行政 工作的要求,且其內在自我狀態尚未進入到調適與因應的狀態,較難以去整理與 反思目前的狀態。另外,有可能當時在進行此事件處遇的社工,在遭遇過次事件

40

之後,產生創傷而離開親密關係暴力防治工作領域,但其經驗歷程仍屬寶貴,因 此在研究對象的條件設定上仍會希望將其納入。但在找尋過程中並沒有詢問到這 一類型的研究對象。

由於此類型重大家庭暴力事件對於親密關係暴防治社工而言屬於重大危機 事件,在找尋研究對象上有一定的困難度,因此研究者尋找的範圍為全台灣,透 過在社群網站張貼研究邀請函,以及研究者本身的人際網絡等方式尋找符合研究 條件者。在尋找研究對象的過程中,除了研究議題的特殊性外,也發現家暴防治 社工對於重大家庭暴力事件的定義有各自的論述,因此初步找到準研究對象時,

研究者會先取得能與準研究對象進行連絡的聯絡方式,說明研究目的及確認準研 究對象所認知的重大家庭暴力事件是否為自己所處遇的案件,有無參與後續的處 理程序,當確認符合研究資格者,會提供研究邀請函(如附錄一)說明研究主題、

動機與目的,徵詢研究對象的意願,同意參與本研究後,將研究訪談大綱(如附 錄二)提供予研究對象,進入研究前,也讓研究對象清楚研究目的、進行方式以 及權利義務,提供訪談大綱,同意訪談過程中接受錄音,研究對象在充分獲得資 訊後簽屬知情同意書(如附錄三)後,進行資料收集。

本研究共計訪談六位受訪者,其中一位受訪者是透過社群網站主動表達符合 研究資格且願意進行訪談,當時研究者尚未覺察到對於重大家庭暴力事件的定義 有各自論述的現象,經由訪談後了解其服務案主發生重大家庭暴力事件時,受訪 者當時並非親密關係暴力防治社工,整體處理重大家庭暴力事件的脈絡與其他受 訪者差異性大,故未納入研究資料分析及討論中。換句話說,本研究最後符合研 究目的的參與者共五位(請參考表 3.1.1)。

41

42

論;另外,其中有三件的案主在事件發生後死亡。

43

第二節 資料收集步驟與資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