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設計

圖 3-1 研究步驟

第二節 研究設計

一、質性研究取向

質性研究是指研究者在自然的情境下,收集多元資料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 的、關聯式的考察。在對一個事件進行考察時,不僅要瞭解該事件本身,而且要 瞭解該事件發生和變化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該事件與其他事件之間的關係(陳 向明,2011)。透過個案研究、訪談、觀察…等方式,使資料收集完整且豐富,

進而深入了解研究對象如何詮釋社會行為。研究者必須在自然的情境中,與被研 究者進行密切的互動,透過一種或多種的資料收集方法,對研究對象所陳述的觀 點進行全面、深入的理解並解釋其行為意義。本研究所要探究的是幼兒園教師如 何進行圖畫書教學,包含:教學信念、教學策略以及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方法。

由於重視深度的描述與探究,故以質性研究較契合。

二、 研究者背景

研究者對於教育工作深感興趣,從小即立下志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位教 育工作者,大學畢業之際,正逢當時教育部長吳京推行教師多元化政策,在九 所師院、三所師大設置學士後教育學分班,讓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對於教育工作 有興趣者,經由此管道修習教育學分,經過一年的實習,取得教師資格,並透 過教師徵試進入學校任教。於是研究者在大學畢業後幸運地考上屏東師範學院 學士後幼教學分班,經過一年的修習幼教學分及一年在公幼的實習後取得教師 證書、獲得幼教師資格。

研究者在私立幼兒園服務二年後考取嘉義縣公幼教師的徵試,在嘉義縣國

小附幼服務四年,因為家住高雄市,於是申請外縣市介聘,調動到原高雄縣國 小附幼,在原高雄縣服務七年,由於高雄縣市合併,因此再申請市內介聘調到 現今服務的學校。

研究者服務於高雄市區成立約十四年的國民小學,校舍位於新興的住宅區,

人口密度較高。國小班級數一到六年級各有八班,每班限制29位學生,屬於總量 管制學校。國小附幼成立九年,目前有三班,大班二班、中班一班,學生人數共 90人,幼教師有6位、教保員有1位,2位幼教師已具有碩士學位,研究者去年調 進本校服務。教學型態以主題活動課程為主,每學期會因應節慶舉辦一到二次的 親子活動,與家長的互動較為頻繁。

任教期間,研究者經常參與幼教相關研習活動,其中對於圖畫書教學的課程 很感興趣,也因此喜歡上了圖畫書。在這十四年的教學歲月中,深感在幼教專業 領域上的不足,想進幼教研究所深造,加強自身的專業理念,以期望能應用於教 學上,很幸運地在100學年度考進屏東教育大學幼教研究所進修。

三、研究參與者

研究者以深度訪談做為收集資料的主要方法,受訪者為高雄市的公立幼兒 園教師。研究者以親自拜訪及電話拜訪有圖畫書教學經驗的幼教師,最後總共 邀請了5位幼教師參與訪談,其中有2位是學前特教融合班的教師,其班上有4 位特教生。對於研究參與者的選取,研究者選擇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與資歷的 教師,這5位幾乎都有10年以上的教學經驗且任教於公立幼兒園,有幾位教師 曾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及參與創意教學競賽均獲得獎勵,甚至獲得教學卓越銀質 獎的殊榮,另外會選擇特教老師,是想要探討圖畫書教學對學前特教生的影 響。希望藉由這5位教師在教學上的經驗,提供研究者資訊以做為研究的依據。

5位參與者的資料如表3-1所示。

選擇的這 5 位教師,均服務於高雄市的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教師 KA 畢業 於技術學院幼保系,並於「國立花蓮教育大學」修畢幼稚教育學程,服務年資

12 年,在職期間能善用專業知能和幼教現場經驗不斷成長,創新教學。積極參

教育種子老師。在教學上常常以故事引發,除了讓幼兒透過故事方式、結構、閱

四、資料收集

(一)

深度訪談逐字稿

陳向明(2011)指出,就研究者對訪談結構的控制程度而言,訪談可以分 成三種類型:封閉型、開放型、半開放型。這三種類型也分別被稱為「結構型」、

「無結構型」和「半結構型」(Bernard,1988;Fontana & Frey,1994)。在封閉 型的訪談中,研究者按照自己事先設計好了的、具有固定結構的統一問卷進行 訪談。在開放型訪談中,訪談者只是起一個輔助的作用,儘量讓受訪者根據自 己的思路自由聯想。在半開放型訪談中,研究者事先備有訪談提綱,根據自己 的研究設計對受訪者提出問題(陳向明,2011)。量化研究是採用封閉型的訪 談,質性研究採用開放性或半開放性的訪談型式。

黃瑞琴(2010)指出質性研究的訪談方式分為「非正式訪談」和「正式訪 談」。非正式訪談是研究者以表情和簡單的語言,讓受訪者感覺其談話內容是 有趣的,並從受訪者的談話中提出問題,從中發現受訪者對他們的生活、經驗 和處境的各種想法。正式訪談是研究者以開放式的談話態度,對不同的研究對 象以相同的訪問方式,提出與研究有關的問題進行資料的收集,以比較其觀點 的差異。開放式的深度訪談可以協助研究者了解訪談對象對生活事實的看法、

態度及感受,透過深度訪談可以和受訪者建立密切、平等的關係,並從互動中 得到較深入的理解(引自 張玟君,2012)。

本研究採用半開放性、正式訪談的訪談型式,深入了解受訪者對事情的態 度、觀點及想法。訪談前,研究者會先擬定提問的訪談大綱(如附件一:訪談 大綱),訪談大綱的內容是研究者根據相關文獻及所要研究的目地設計而成,

主要是在訪談時能對研究者起一個提醒作用,以免遺漏重要的內容,且研究者 在使用訪談大綱時應保持一種開放、靈活的態度。訪談中,受訪者可以隨時加 入新的議題來談論,研究者也會隨著受訪者的回答來提出更深入的問題。訪談 時,除了有言語的行為,還有各種非言語行為(如:動作、眼神、面部表情等),

受訪者的非言語行為不僅可以幫助訪談者瞭解對方的個性、愛好、社會地位、

受教育程度以及他們的心理活動,而且可以幫助訪談者理解他們在訪談中所表 現出來的言語行為。在訪談過程中,訪談者可以對受訪者的面部表情和形體動 作進行觀察,同時作一些簡單的紀錄(陳向明,2011)。

研究者會在每次訪談時,獲得受訪者的同意,使用錄音筆在訪談過程中全 程錄音,並記錄關鍵字,以方便向受訪者提問。訪談後三天內將訪談內容轉譯 成逐字稿,並將訪談時觀察到受訪者的表情、動作所做的簡單記錄一併記在逐 字稿中,然後將轉譯後的訪談內容逐字稿再交給受訪者看,請她們確認是否與 自己的想法一致,無誤解,並對有疑問的地方再做澄清。訪談的時間、地點由 受訪者決定,以受訪者感覺輕鬆、自在的情境為原則。預計對受訪者進行三次 的訪談,每次訪談時間大約 60 分鐘,從訪談後逐字稿的整理中,針對受訪者 的回應來調整訪談大綱,以便在下一次訪談時使用。

(二)相關文件

資料收集除了訪談逐字稿之外,也請這 5 位教師提供教學影片、教師的教 案、學習單及幼兒作品。從這些相關文件當中分析出教師的教學信念與策略,再 與訪談逐字稿相互驗證其一致性。

五、資料分析

(一)文件分析

此研究藉由訪談、錄音及文件分析來收集資料。本研究的相關文件包括教 學影片、老師設計的學習單、教師教案設計,藉此瞭解教師設計活動與幼兒的 學習狀況,並分析老師運用圖畫書的觀點及教學活動設計的想法。另外從錄影

的影片中可觀察到教師使用圖畫書時與幼兒的互動情形、師生對話、情境擺設 研究共有五位受訪者,其代號分別是 KA、KB、KC、KD、KE。文件蒐集的編 碼為:英文字母—數字+文件,編碼範例如表 3-2

分類,意義相似的內容歸為同一類別,將同一類別的內容組織、歸納進行分析,

最後統整出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