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市公立幼兒園教師運用圖畫書教學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雄市公立幼兒園教師運用圖畫書教學之研究"

Copied!
13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鄭瑞菁 博士. 高雄市公立幼兒園教師運用圖畫書教學之研究. 研究生:何瑾宜. 中華民國一 0 三年三月五日.

(2) 3.

(3) 謝誌 在這二年的修習學分課程當中,寫論文是我最擔心的事,只要想到論 文,腦中就是一片空白,於是這段時間經由和指導教授的討論,讓我清楚 了寫論文的架構和方法,一步一步地朝著研究主題的內容終於將論文撰寫 完成。很感謝指導教授鄭瑞菁老師在百忙之中指導我,給我方向、讓我離 清觀念,且不斷地督促我,才能夠順利地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論文。再者, 感謝口委屏科大教授鍾鳳嬌老師和陳雅鈴老師,很用心、仔細地審查我的 論文,提供了許多的寶貴意見,讓論文更加完善。 求學期間是晚上上課,感謝父母親和先生的支持,幫忙照顧讀小學的 兒子,讓我無後顧之憂地完成學業。這段期間曾遭遇到挫折與迷惘,謝謝 家人的支持和同學間相互的鼓勵、打氣,讓我勇於突破難關。寫論文的過 程當中,感謝先生提供議建和大姑以及弟弟的協助,以及在背後幫忙的朋 友們,讓論文能夠順利地完成。 最後,感謝所有的授課老師,謝謝您們的付出,讓我有今天的收穫; 感謝班上的所有同學,讓大家在和諧、歡樂的氛圍中完成學業。. 何瑾宜 謹誌 民國 103 年 3 月. I.

(4) 高雄市公立幼兒園教師運用圖畫書教學之研究. 摘要 幼兒園教師運用圖畫書教學的研究逐年增多,且研究結果對於運用圖畫書教 學均為支持的論點。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公立幼兒園教師運用圖畫書在教學上 的策略、教學信念和相關研究。本研究以質性研究進行深度訪談,以高雄市公立 幼兒園教師為研究對象,瞭解圖畫書在教學上的應用,以提供未來想以圖畫書發 展教學活動的教師為參考依據。本研究獲得之研究結論歸納如下: 一、幼兒園教師運用圖畫書設計教學活動的信念有:(一)圖畫書的脈絡明確, 容易引領幼兒進入主題相關的活動(二) 圖畫書的內容資訊廣闊多元,拓展幼 兒的生活經驗(三)圖畫書能引起幼兒的興趣與喜愛,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動機 (四)圖畫書增進幼兒的語文能力及興趣,讓幼兒很快的進入主題(五)圖畫書 能幫助幼兒解決問題,可以提供較具體的資源與經驗,有助於主題教學中教師與 幼兒的討論(六)圖畫書能增進幼兒的推理、想像能力,豐富主題團討的內容與 深度(七)圖畫書能增進幼兒的語言學習。 二、幼兒園教師運用圖畫書設計教學活動的策略有:(一)進行相關的延伸活動 (二)進行與主題相關活動的參訪(三)情境佈置 三、幼兒園教師運用圖畫書設計教學活動時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的策略:這五位 教師在使用圖畫書設計教學遇到的困難不盡相同,針對這五位教師的訪談內容, 分析出她們使用圖畫書進行教學時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的策略。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幼兒園教師未來研究的參考。. 關鍵字:幼兒園、圖畫書、教學信念、教學策略. II.

(5) Study of Picturebooks Teaching Experience in Public Kindergarten Classrooms in Kaohsiung Abstract The studie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using picturebooks have been increasing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e researches have been proved to be in favor of the use. This 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beliefs and relative studies involving picturebooks use in public pre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The research included several in-depth interviews in qualitative of the public preschools teachers as interviewe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picturebooks in class so as to benefit teachers in the future.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can be listed as below. 1. Preschool teachers’teaching belief in curriculum design by using picturebooks: (1) Picturebooks contain high-quality illustrative narratives and can entice young learners into in-class activities. (2) The information provides in the books can broaden children’s real life experiences and encourage creativity. (3) Young children take interest in picturebooks and like them. It's easy to arouse children's learning zeal and passuon. (4) Using pictures can also facilitate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skills and involve children into topic teaching. (5) Picturebooks provide young learners with abundant resources for problem-solving and provide specific resourses and experiences which activate group topic teaching discuss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6) Picturebooks improve young children’s meaning-making,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and provide in-depth discussion and diverse content. (7) Picturebooks pictures enhance language skills. 2. Pre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strategies in curriculum design by using picturebooks. (1) Proceed with relative exercises. (2) Arrange field-trips concerning topic learning. (3) Setup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 relative to Picturebooks. 3. Pre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in curriculum design by using picturebooks: The teachers in the study encounter different difficulties,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interview findings,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applied have been thoroughly analyzed.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preschool, picturebooks, teaching belief, teaching strategy.. III.

(6)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名詞解釋………………………………………………………4 第五結 研究限制………………………………………………………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圖畫書的定義與功能…………………………………………7 第二節 圖畫書在教學上的運用………………………………………11 第三節 圖畫書進行教學的相關研究…………………………………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49 第一節 研究歷程………………………………………………………49 第二節 研究設計………………………………………………………50 第三節 研究的可信賴度………………………………………………57 第四節 研究倫理………………………………………………………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59 第一節 使用圖畫書設計教學的教學信念……………………………59 第二節 使用圖畫書設計教學的教學策略……………………………80 第三節 使用圖畫書設計教學時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策略…………97 第四節 綜合討論………………………………………………………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8 第一節 結論……………………………………………………………108 第二節 建議……………………………………………………………113 參考文獻…………………………………………………………………………116 中文部分…………………………………………………………………………116 英文部分…………………………………………………………………………122 訪談大綱…………………………………………………………………………125. IV.

(7)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高雄市公立幼兒園教師使用圖畫書在教學上的應用情形。本 章分為五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 第四節:名詞釋義;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這幾年,美國、英國、日本都積極推動「兒童閱讀運動」,這些國家認為閱 讀運動能夠向下紮根,則國家的競爭力就可向上提昇,也體認下一代閱讀與否, 攸關國家未來整體的發展。美國、英國、日本在一九九九年到二千年間推行全國 性的閱讀運動,讓民眾了解閱讀對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性,並享受對閱讀的樂 趣。閱讀是從小培養的,於是各國都將閱讀的重點擺在「兒童閱讀」上(曾琬雯, 2003) 。民國八十五年,教育部部長曾志朗先生提倡「兒童閱讀運動」 ,鼓勵兒童 養成閱讀習慣,培養人文書香氣息。從幼兒園的幼兒開始,能夠從小就接觸閱讀, 培養閱讀的習慣與態度,讓幼兒能習慣閱讀、喜歡閱讀。閱讀於學前階段,是讓 幼兒喜歡聽故事、表達想法及感受,同時提升語言能力,並引導幼兒接觸圖書, 透過不同活動,幫助其理解圖畫書與體驗文字,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引自林語蓁、 賴春金,2012) 。我國文建會將西元二千年訂為「兒童閱讀年」 ,舉辦一系列閱讀 活動,讓這一代的兒童都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由此可看出台灣的教育單位感 受到並重視閱讀風氣的重要。林天佑和周倩如指出,幼兒時期如果能有充分的機 會閱讀,將來在語文及認知能力的發展都會比未從事閱讀的孩子來得高,且能培 養專注力(余秀玉,2005)。 繪本研究家多羅西.霍華特說: 「繪本是小孩子在人生中最初接觸的書,在透 過長期讀書生活所讀的書之中,是最重要的書。根據孩子在繪本中所發現的快樂 的量,可決定他的生涯是否喜歡書本。」(岡田正章、高杉自子、待井和江、森 1.

(8) 上史朗譯,1999)。由此可知,孩子讀書並不是為了想從中得到什麼或是得到什 麼幫助,而是孩子覺得讀書能獲得快樂而喜歡讀書。 幼兒的閱讀發展,早期將閱讀視為是由外向內(outside--in)的序列發展, 因而強調孤立的技巧,如聲音、字母、生字及測驗等一系列精華正確的學習過程 (Smith,1983) 。後來心理語言學者 Noam Chomsky、George Miller 等人認為孤立 的文字本身沒有什麼意義,必須在文本中來讀才有意義,強調一開始就應幫助幼 兒從完整的文本中吸取意義。這種由內向外(inside--out)的觀點被例證到語言 發展的完整取向(wholistic approach)上,而認為學習讀寫向學習說話一樣自然 (Holdaway,1979) ,閱讀文學正是適當統整的做法,老師只要提供機會,讓孩子 從真實讀物中去嘗試實驗、發現意義(Harste,Woodward,&. Burke,1984),並適. 時提供回饋,就自然能夠學習(引自谷瑞勉,2010)。 從相關的文獻中得知圖畫書具有多元的教育價值,對幼兒在語言發展與學 習、創造力、藝術美感、品格教育、人際關係、認知能力、培養專注力、享受閱 讀樂趣等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力(李侑蒔和吳凱琳譯,1998;李連珠,1991;林真 美,1996;張純子,2004;鄭明進,2002;蘇振明,1998;劉鳳馨譯,2000;鄭 博真,2005)。國內外學者都發現、體會到圖畫書對幼兒的重要性,近年來幼兒 園教師以圖畫書進行教學的研究也逐年增多,在這些眾多的研究中發現,研究結 果都是支持以圖畫書來進行教學(余秀玉,2005)。因此,幼兒園教師將圖畫書 運用在教學上是越來越普遍。 研究者認為圖畫書裡每幅圖畫都是一種意境,而圖畫的顏色、造形能夠呈現 出主題、傳遞感受,啟發情境和美感。且圖像能夠讓讀者直接的感受,不需要經 過文字來思考,所以容易傳達和引起共鳴。文字在圖畫書中擔任圖與圖之間的溝 通媒介,有輔助的作用。有時候圖畫的內涵不需要藉由文字來說明。由於個人對 事物有不同的領會和感受,因此對圖畫書的欣賞、感受也會有所不同。研究者本 身也喜歡圖畫書,因為圖畫書裡豐富生動的圖像,與活潑有趣的劇情發展,常會 讓我們有驚奇的發現。使用圖畫書與幼兒分享時,幼兒很容易透過畫面感受意 2.

(9) 境、接收作者或繪圖者所傳達的訊息;為了讓幼兒能夠盡情發揮想像力與創造 力,幼兒在故事情節中,能透過開放自由的導引問答來發揮創意。 在幼稚園教學方面,谷瑞勉提到近年來語文教學開始嘗試以文學讀物做為課 程設計的依據。在整合幼兒文學與課程的活動設計中,有些是由幼兒的生活興趣 開始,再介紹幼兒閱讀相關的圖畫書;有些是由一本圖畫書或是組合多本圖畫 書,發展出相關的學習活動。鄭瑞菁(2003)嘗試在單元、蒙特梭利與方案課程 的教學模式下,運用圖畫書於幼教課程之中。 然而研究者雖然在教學上也經常使用圖畫書,大多數都是以圖畫書作為課程 主題的引起動機,以及閱讀相關的圖畫書,很少運用圖畫書作為教學主題來進行 教學,只有在多年前,曾經與一位在運用圖畫書教學上有經驗的老師一起搭擋帶 班,在那一年運用圖畫書教學,一年後,那位老師調任他校,而研究者在運用圖 畫書教學雖然有一年的經驗,但仍顯不足,雖然從這一年的經驗中發現從圖畫書 中可以發展出各種活動,但是從選擇一本圖畫書來發展課程教學到設計延伸活動 的過程,常遇到困難與問題,因此研究者希望能透過此研究結果來了解目前幼兒 園教師運用圖畫書設計課程並符合各領域發展的教學狀況,以及教師在教學上遇 到的困難和解決的方法。 從近年來的文獻中得知,幼兒園教師運用圖畫書教學的研究逐年增多,且研 究結果對於運用圖畫書教學均為支持的論點,且圖畫書對於幼兒在語言發展、創 造力、美感、品格教育、人際關係、認知能力、培養專注力、享受閱讀樂趣等都 具有深遠的影響力。基於上述理由,研究者想深入探究高雄市公立幼兒園教師運 用圖畫書在教學上的策略、教學信念和相關研究。本研究以質性研究進行深度訪 談,以高雄市公立幼兒園教師為研究對象,瞭解圖畫書在教學上的應用,以提供 未來想以圖畫書發展教學活動的教師為參考依據。. 3.

(10)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目的為: 一、探討幼兒園教師運用圖畫書發展教學活動的信念。 二、瞭解幼兒園教師運用圖畫書發展教學活動之策略。 三、探討幼兒園教師運用圖畫書發展教學活動時遭遇到困難的因素及解決方法。.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一、幼兒園教師運用圖畫書設計教學活動的信念為何? 二、幼兒園教師運用圖畫書設計教學活動的策略為何? 三、幼兒園教師運用圖畫書設計教學活動時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的策略為何?.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 幼兒園教師 因應幼托整合制度,已將「幼稚園」一詞改成「幼兒園」,也因此將「幼稚 園教師」改成「幼兒園教師」。本研究中的「幼兒園教師」是指 102 學年度任教 於高雄市已立案的公立幼兒園合格教師。. 二、圖畫書 本研究中的圖畫書是以富創意的圖畫符號來傳達思想、知識、文化,以淺易 的文字為輔的兒童讀物,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描述內容,有時圖畫的意境超越文. 4.

(11) 字的敘述。有的書籍全部是圖畫,沒有文字的說明,稱為無字圖畫書。. 三、圖畫書教學 本研究中的圖畫書教學是指教師以圖畫書的內容設計課程主題,運用圖畫書 發展教學策略,設計延伸活動的教學歷程。. 四、教學策略 本研究中的運用圖畫書進行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如何運用圖畫書來設計課程 內容,使用圖畫書的時間、情境規劃、如何運用及設計延伸活動,以增進幼兒學 習的動機與興趣的方法。. 五、延伸活動設計 本研究中的延伸活動設計是指教師運用圖畫書教學後,教師依據幼兒的興趣 與能力,設計課程以進行更深入的探討,讓幼兒能對學習的內容有更進一步的認 識與瞭解。. 六、教學信念 本研究中的教師運用圖畫書的教學信念是指教師運用圖畫書在設計課程主 題上的看法和見解,包含如何選擇圖畫書、圖畫書的功能是什麼?並瞭解教師運 用圖畫書教學所希望達成的目標及運用圖畫書發展教學活動的看法。. 第五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主要是以高雄市公立幼兒園合格教師為研究對象,礙於研究者在人力 與時間上的限制,並未涵蓋其他地區,因此本研究結果只能分析高雄市公立幼兒 園教師使用圖畫書在教學上的應用情形,不適合對全國的幼兒園教師做普遍的分 5.

(12) 析。然而只選擇公立幼兒園教師做為研究對象的原因是公立幼兒園教師在教學上 較自主,教師可以不使用固定的教材,依照自己的教學理念,設計幼兒有興趣的 課程內容以及延伸活動;私立幼兒園的教學幾乎都有固定的教材,且為了順應家 長的需求,往往會加入才藝課程及美語教學,以致於造成課程被切割,屬於時段 性的,無法完整連續。因此也較無法有系統且完整的以圖畫書進行教學。. 6.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在探討幼兒園教師運用圖畫書在教學上的研究,文獻探討分為三節, 第一節探討圖畫書的定義與功能;第二節探討圖畫書在教學上的運用及策略;第 三節探討以圖畫書進行教學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圖畫書的定義與功能 本節在探討圖畫書的定義與功能,分別說明如下:. 一、圖畫書的定義 為有助於後續各章節的研究的進行,以下為某些學者對於圖畫書的定義加以 詮釋: 圖畫書(picture book)蘊藏豐富的圖畫,書中的文字與圖畫一起建構故事的 意義。一本標準的圖畫書,若是缺少了圖畫,那麼會使故事的完整性消失,甚至 還會使讀者對故事感到困惑(Lynch-Brown,Tomlinson,2009)。 圖畫書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甚至是完全沒有文字、全是圖畫的書 籍。這一類書籍特別強調視覺傳達的效果,所以版面大而精美,不僅具有輔助文 字傳達的功能,更能增強主題內容的表現。大都是為閱讀能力尚不流暢的小讀者 而製作,它是在畫中陳述內容(林敏宜,2000)。 圖畫書是用圖畫來表現故事內容,幼兒透過閱讀圖畫,就可以直接進入故事 的情境裡,不需要經由人的轉述。廣義的幼兒圖畫書,包括文學類的圖畫故事和 知識類的圖畫書;狹義的幼兒圖畫書,是專指文學類的圖畫故事(何三本,2003) 。 文字和圖畫在圖畫書中的關係是平等的,兩者並非重疊或互補性的補充或說 明。圖畫書中的文字通常不一定要陳述出故事的動作、過程和意圖,但是讀者卻 能從圖畫的安排感受到故事的氣氛。幼兒不僅透過語文聽(讀)到這個故事,更 7.

(14) 能藉由視覺得滿足,看到故事的發生經過(黃郇媖,2005)。圖畫書是以很少的 文字說故事或傳遞訊息,通常每頁都有圖畫的薄冊書。圖畫故事書不僅是兒童文 學最常見的形式,也是特別為兒童保留的說故事形式( Nodelman,2009)。 圖畫書的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從嬰幼兒的玩具書到適合較年長兒童的有情節 的圖畫故事書皆可稱之。依呈現的方式分為:有字圖畫書與無字圖畫書。依內容 約可分為兩大類: (1)文學類:如故事(童話、神話、民間傳說) 、童詩、兒歌; (2)科學類:如人體、動植物、天文史地、數學、圖鑑,以及有關食衣住行的 題材。若以故事型態來區分,大致分為以下四種: (1)古典童話、民間傳說與神 話(2)現代童話故事(3)會說話的動物故事(4)真實故事(鄭瑞菁,2005)。 繪本主要是給學齡前後階段的兒童閱讀。不僅是兒童讀物,也是「兒童文學」 中的一環。不論在圖像或文字的部分,都有特殊的要求,這些要求都是循著幼兒 的特質或需要所發展出來的(林真美,1999) 。圖畫書是指有圖畫、簡單的主題、 簡短情節內容的故事書。有時圖畫獨立存在,有時超越文字成為書的主體如無字 圖畫書,有時又與文字居同地位(李連珠,1991)。 Sawyer 和 Comer 提到圖畫書是針對特殊的讀者製作的特種書籍。因為幼兒 不識字,必須由看插圖、聽故事來瞭解書中講述的內容,因此圖畫書必須在文字 和圖畫之間做到巧妙的一致性,讓幼兒能夠了解故事的內容(郭靜一,2005)。 從以上專家學者的看法可知,圖畫書是藉由豐富的圖畫和書中的文字一起建 構成故事主體,圖畫可以彌補文字不足的地方,使得二者在圖畫書中取得平衡, 達到相輔相成的功效。. 二、圖畫書的功能 繪本研究家多羅西.霍華特說: 「繪本是小孩子在人生中最初接觸的書,在透 過長期讀書生活所讀的書之中,是最重要的書。根據孩子在繪本中所發現的快樂 的量,可決定他的生涯是否喜歡書本。」(岡田正章、高杉自子、待井和江、森 上史朗譯,1999)。由於圖畫書的內容豐富,從相關的文獻中得知圖畫書具有多. 8.

(15) 元的教育價值,研究者將圖畫書的功能分為下列幾項(余秀玉,2005):. (一)增長幼兒的認知發展能力 圖畫書的內容可說是包羅萬象,歷史、地理、語文、科學、人文、藝術等知 識皆有所描述,透過閱讀圖畫書,能夠提供幼兒廣泛的思考空間、讓孩子發展出 真正的認知能力,確實理解書中的涵義,學習各種的知識概念(李連珠,1991; 張純子,2004)。另外,林敏宜(2000)認為圖畫書能夠增長幼兒的認知學習。 (二)增進幼兒的語言學習 幼兒透過父母、師長說故事、或是獨立閱讀,能夠豐富語彙。且幼兒能夠藉 由圖畫書的內容思考問題、提出發問並表達想法,此時父母、師長能夠以豐富的 語言回應,無形中促進了幼兒語言發展的能力(林敏宜,2000)。另外,幼兒從 欣賞圖畫書與文字的結合,更容易學習詞彙、瞭解詞義,發展出成熟的口頭和書 面語言的使用(李連珠,1991;張純子,2004)。 (三)提供幼兒多元的生活經驗 圖畫書幫助孩子以他們自己的速度,在安全的距離範圍內,去認同或經驗書 中的人、事、物,然後在一個支持的環境中,重演在他們的世界中只有部分瞭解 與熟悉的事件。透過圖畫書,可以鼓勵師生對於真實且通常困擾孩子的生活事件 進行交談,如此雖仍身在教室中,卻能擴展孩子的視野,為他們開啟通往世界的 門(鄭瑞菁,2005)。 圖畫書涵蓋多元的題材,除了認識自己的文化之外,還可藉由圖畫書瞭解不 同民族的文化,增加新經驗、開拓視野,並能夠培養孩子懂得包容及尊重異國文 化。圖畫書反映出人類的生活,並幫助理解人類多樣的生活經驗,教我們在多元 的社會文化中學習各種不同的事物(Merchant&Thomas,1999)。. 9.

(16) (四)增進人格情緒的發展 圖畫書可以帶來趣味,娛樂人心,當幼兒情緒困擾無法表達時,常直接反映 在問題行為,透過圖畫書的情節,可以讓幼兒從故事主角的行為找到認同對象, 幫助他們抒發低潮的情緒(郭靜一,2005)。兒童容易將書中角色換成自己,有 利於發展出正面的社會行為。有關生活規範及社會道德,則可讓孩子建立自信、 自尊的人格(李連珠,1991;張純子,2004)。圖畫書中的主角遭遇到困難的處 境時,例如:孤獨、手足之爭、父母離異……等,他們對於克服障礙的方式與態 度,無形中幫助孩子度過低潮的情緒,進而能夠更健全、快樂的成長(鄭瑞菁, 2005)。 (五)培養幼兒審美能力 圖畫書在繪畫與文學的結合下,帶領幼兒進入審美的世界,在父母與師長的 陪讀下,每閱讀一本圖畫書,就像是品嘗一頓聽覺與視覺的美感饗宴(蘇振明, 2002)。優美的圖畫書具備了簡淺的文字、調和的色彩和精美的印刷,是一種陶 冶幼兒心性、創造視覺效果的藝術品。若是常久浸潤在優美的圖畫書中,想必個 人的審美觀念與能力必然受到薰陶滋養(林敏宜,2000)。藉由圖畫書中的精美 圖畫,透過視覺的洗禮,可以幫助幼兒認識藝術,孩子在閱讀了不同畫風的圖畫 書後,豐富了美學知識,培養出審美的基本能力與觀念(余秀玉,2005)。 (六)培養幼兒創造想像的能力 圖畫書的文字簡明而插圖細膩,因此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得以自由馳騁, 進而產生學習遷移的效果,奠定日後探索思考、解決問題的基礎(林敏宜,2000) 。 由於幼兒不識字,必須由看圖、聽故事來瞭解書中的內容,因此作者必須巧妙的 安排讓故事情節與插圖具有連續性與可預測性,如此可拓展幼兒遼闊的想像空 間,教師以對話式閱讀的方式帶領幼兒閱讀,更能激發幼兒創造力的表現。 10.

(17) (七)增進閱讀樂趣 圖畫書需要父母時常朗讀給孩子聽。在這一段親子共讀的時光裡,父母的語 言、情感、思想,毫不保留地傳遞給孩子。孩子無形中體驗閱讀的樂趣,而在閱 讀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自然而然樂於看書,終生與書為友(林敏宜,2000)。 就上述幾點說明圖畫書的功能且對於幼兒有著正面的影響。在教學上,教師 若能運用圖畫書設計多樣化、活潑化、深度化、統整化的教學活動,讓幼兒對所 閱讀的圖畫書做加深、加廣的研究,在各方面都能獲得良好的發展,以期充分發 揮圖畫書應有的魅力。. 第二節 圖畫書在教學上的運用 本節主要內容分為:一、圖畫書的選擇;二:教師的教學信念;三:教師運 用圖畫書教學的因素;四、教師運用圖畫書教學的策略;五、影響教師運用圖畫 書發展教學的因素. 一、圖畫書的選擇 現今圖畫書在市面上蓬勃發展,且圖畫書的種類甚多,當琳瑯滿目的圖畫書 陳列在書架上時,常常第一眼會被生動、有趣的圖畫所吸引,而購買的慾望被激 發出來,然而該買哪一本書,有時會舉棋不定,怕孩子不喜歡看或者不知是否適 合孩子去閱讀,因此老師必須瞭解該如何替孩子選擇適合閱讀的圖畫書,讓孩子 喜歡閱讀,並能從中學習到更多元的知識。以下就幾點做論述,提供教師選擇圖 畫書的參考(余秀玉,2005)。 (一)考慮孩子的身心發展 圖畫書的主要閱讀對象是孩子,因此在為孩子選書時,應考慮孩子本身的身 心發展需求。不同階段的孩子在語言、認知能力、情緒、身體動作及人格上都有. 11.

(18) 不同的發展,也因此在閱讀的喜好和需求上會有所不同(林敏宜,2000)。曾琬 雯(2004)、廖純慧(2004)認為幼兒園老師在選擇圖畫書時,會考慮幼兒的年 齡和能力等因素(郭靜一,2005) 。林敏宜(2000,頁 220-223)針對 3-8 歲的幼 童依其發展特徵列出選書建議(表 2-1),提供教師們參考。 表 2-1 依據幼童發展特徵提供選書建議資料表 發展領域. 發展特徵. 選書建議. 3-5 歲 語言發展. 語言發展迅速。. 兒歌、預測性圖畫書、無字圖 畫書或簡短的故事。. 認知發展. 專注力短暫且好動。. 內容簡短,可一次看完及參與. 透過第一手經驗建立概念。. 命名、指認、唱歌、尋找的書. 略有時間概念。. 籍。. 對世界充滿好奇。. 強化概念的書。. 透過想像遊戲來學習。. 瞭解時間順序的書。. 視萬物皆有生命。. 有關日常生活經驗、寵物、有 趣事物、家庭及周遭人物的書。 可以玩想像遊戲的書。 書中角色擬人化。. 情緒、人格與 以自我為中心。 社會發展. 主角人物易於認同,且只看到. 尋求溫暖、安全的人際關係。. 單一觀點。. 學習獨立自主,從成就中獲得. 使人感到安全感的故事,床邊. 滿足喜悅。. 故事時間及其他朗讀習慣,提. 對事情的對錯,有絕對的判斷。 供正向的文學經驗。 對未知的事物產生恐懼。. 反應情緒、角色積極進取的書. 開始發展社會技巧。. 期帶壞行為受到懲罰,好行為. 12.

(19) 對同儕團體產生依附的需求。. 受到獎勵,要求絕對的正義及 快樂的結局。 探討恐懼情形的書(怕黑、想 像恐懼) 學習與人溝通,發展社交技巧 的書。 尋求促進友伴關係發展的書。. 身體動作發 展. 手眼協調、小肌肉協調有很大. 各式各樣的玩具書。. 的進步。. 6-8 歲 語言發展. 語言能力持續發展,說、讀、 寫能力增加。. 認知發展. 專注力增加。 模糊的時間概念。 能分辨真實與想像的世界。 透過直接經驗學習 對自我世界仍感興趣,但對更 大範圍的事物感到好奇,仍以 自我觀點看待世界。. 情緒、人格與 努力完成大人的期望。 社會發展. 運用熟悉的故事或預測性故事. 開始發展對別人的關懷與瞭. 提供成功的閱讀經驗。. 解。. 提供體驗愛人、同理及推擠及. 正義感增強;力求行為符合外. 人的書。. 在的標準。. 提供討論是非對錯的書。. 繼續追求獨立性與主動性。. 需要自我選擇責任感及成功冒. 13.

(20) 開始發展幽默感。. 險的故事。. 需要家的溫暖與安全。. 喜歡有驚奇結局的故事或笑. 發展友伴關係。. 話。. 對性別差異產生好奇。. 喜歡描述各種家庭生活型態的 書。 喜歡描述朋友間互動狀況的 書。 喜歡描述兩性角色差異的書。. 身體動作發. 身體外型改變;恆齒長出;學. 有益於自己接受身體變化及個. 展. 習吹口哨或其他卓越的動作技. 別差異的書。. 能。 (二)配合孩子的興趣需要 教師在為幼兒選書時,同時也要考慮是否為孩子有興趣的書。圖畫書的趣味 性對幼兒來說可能是最重要的,讓孩子在趣味盎然中,獲得書中的知識與概念。 由於孩子閱讀自己喜歡的書,他才能保持濃厚的興趣,主動、持續的閱讀,否則 提供了一本雖然符合所有選書標準的書,但是提不起幼兒的興趣,無法引起共 鳴,也只好暫時放下,待以後再試著讀給孩子聽。 (林敏宜,2000;鄭瑞菁,2005; 莫高君譯,1996)。 (三)參考圖畫書獎項 為孩子選書時,除了考慮幼兒的發展與興趣之外,對於得獎的圖畫書也可以 作為參考的指標,而得獎的圖畫書無論在圖畫或內容上,均深受專業人士的好 評,因此能選出優質好書(林敏宜,2000)。以下列出世界圖書大獎、國內圖畫 書重要獎項、書評與網站。參考林敏宜(2000) 。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226-229 頁) 1.世界圖書大獎 (1)美國凱迪克大獎(The Caldecott Medal) 14.

(21) 凱迪克大獎為美國最具權威的兒童圖畫書獎項,成立於 1938 年。 (2)英國格林威大獎(The Kate Greenaway Medal) 格林威大獎是英國兒童圖畫書的最高獎項,成立於 1955 年。 (3)德國繪本大獎(Deutscher Bilderbuchpreis) 德國繪本大獎是德國自 1956 年以來,唯一定期頒發的國家文學獎。 (4)波隆納國際兒童書展最佳選書(Critici in Erba Prize) 波隆納國際兒童書展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兒童書插畫展之一,也是出版社、 代理商、插畫家們相互交流的重要機會。 (5)布拉迪斯國際插畫雙年展大獎(Bratislava Grand Prix) 布拉迪斯國際插畫雙年展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插畫展之一,由聯合國教科文 組織(UNESCO)贊助,1965 年促成此展。 (6)國際安徒生獎(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s) 有「兒童文學諾貝爾獎」之稱的國際安徒生獎,於 1956 年由國際少年圖書 委員會(Internation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IBBY)設立,每兩年頒發一 次。 2.國內圖畫書重要獎項 (1)信誼幼兒文學獎 信誼幼兒文學獎成立於民國 76 年,獎勵本土幼兒文學文學創作及培育幼兒 文學創作人才,提升國內幼兒文學的創作品質及欣賞水準。 (2)兒童文學牧笛獎 兒童文學牧笛獎成立於民國 84 年,是國語日報為發掘兒童文學創作人才, 鼓勵兒童文學創作風氣所設立。 (3)陳國政兒童文學獎 陳國政兒童文學獎是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暨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主辦,成 立於民國 82 年。 (4)中華兒童文學獎 15.

(22) 中華兒童文學獎成立於民國 77 年。 (5)小太陽獎 小太陽獎於民國 85 年由行政院新聞局設立。 3.書評與網站 在國內能獲得書評的來源有:報紙新書資訊、幼教期刊、以出版兒童讀物的 出版社網站檢索圖書目錄、公私立機構所舉辦的兒童文學活動,都可以作為選擇 圖畫書的參考(何三本,1995)。以下列舉國內幾個圖畫書資料較豐富的網站: 參考林敏宜(2000。P230-231) (1)兒童文學研究所 此為台東教育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獨立網站,在資訊寶庫、交流園地中可以 查詢圖畫書的相關資料。 (2)柴爾德的黑皮窩 此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的網站,其中「柴爾德的圖畫書」 經常有新出版的圖書書介紹,另外也有繪本大師簡介、世界兒童繪本大獎。 (3)小人兒書舖 此為遠流出版社的網站,要查詢圖畫書的重要資訊,則進入小書舖成績單內 容,就可以查詢到各報紙推薦的圖畫書以及遠流出版社所出版的得獎圖畫書。 (4)兒童文化館 為專門介紹兒童故事繪本的網站,內容有每月選書、繪本美術館、圖書館、 互動區、最新活動。圖書館的內容有國內外繪本大獎及出版社的介紹。 (5)小書蟲童書坊 此為專業兒童書店所設立的網站,內容有親子活動、課程介紹、主題書區、 好書推薦、創作園地等。 (6)Mag V Kids 童書館 內容有精製繪本、有聲童書、雙語故事、兒童教養、漫畫、百科、童話文學、 語文學習等內容。 16.

(23) (四)其他標準 成人與幼兒對於選擇圖畫書有不同的觀點,幼兒偏好新奇、有趣、故事內容 與生活經驗有關聯,圖畫要具有吸引力引發美好的感受。成人注重具有教育性、 文學性、兒童姓、藝術性、生活性的圖畫書。兒童注重的是圖畫書所給予的直接 的感受,而成人會考量整本圖畫書的所有因素,較為客觀。因此在為孩子選擇圖 畫書時除了考量孩子的興趣、發展能力、需求外,還應考慮到孩子豐富的情感(郭 靜一,2005)。 圖畫書選擇的要點在文字部分主要是文字的內容要能明確的表達出圖畫書 所呈現的概念及主題,要以幼兒周遭常見的生活事物為主,與生活經驗有關。文 字的書寫風格應生動、有趣,用字遣詞要簡單不複雜,否則幼兒難以理解。可以 在插畫中或上下文之間穿插新的或不常見的字彙,應避免過度感傷、無趣、陳腔 濫調的字眼。在圖畫書呈現的主題內容當中,為避免對於種族、性別有刻板印象, 要能提供幼兒多元的文化,讓幼兒認識、瞭解不同的文化,對於不同的文化能夠 尊重與接納。 插畫部分主要是插畫的畫風要適合幼兒的年齡,不要過於複雜。插畫的安排 要搭配文字情節的順序,並非只是襯托文字的配角,二者要相輔相成、密切配合。 讓插畫提供更多有關角色、情節、背景的訊息,透過線條、留白、圖形、色彩表 現故事的氛圍。圖畫書的型式部分,書本版面的排版要生動、顏色鮮明,書的形 狀、大小、紙張、裝訂要能夠與故事內容主題協調,印刷的質感良好、裝訂牢固 (余秀玉,2005)。. 二、教師的教學信念 一般世俗的眼光,認為幼兒園教師只是帶孩子玩、吃點心,照顧幼兒的一切 瑣碎事務。然而幼兒園教師不僅止於照顧幼兒生理方面的需求,對於幼兒智能方 面的發展與學習也具有影響力,甚至於在社會行為、人格發展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陳婷芳,1995)。. 17.

(24) 由於幼兒年齡小,除了教育之外,也有保育的需求,使得幼兒園教師必須兼 顧教育、保育及促進幼兒發展。這時專業幼師就必須運用可靠的知識及經驗為兒 童長遠的利益做判斷(Katz,1977/1987) 。而幼兒園教師所持的信念,在教學上會 影響教師的判斷和思考以及決策。幼兒教育是否成功,幼兒園教師則擔任重要的 角色(簡楚瑛,1995)。 教學信念就是教師觀點,是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目的、課程、教學及對兒 童的信念與觀點。教學信念係指教師在教學歷程中,因教師個人特質、專業背景、 教導對象、教學能力和教學環境不同的影響,而對教學歷程中相關的一些因素, 相信其為真的一種個人獨特之內在想法(顏銘志,1997)。另外,教學信念乃指 教師對教職的看法,或是教師的計畫與決定等思考與實際教學行為的關係、教師 可接受的行為規範、對學習者所使用的教學策略,以及如何教導特殊學科與對象 的觀點(林進材,1997)。 甄曉蘭、周立勳(1999)統合各家的觀點,認為教學信念乃教學行動的意向, 其涉及理性的思維判斷與情意的選擇認定,且常與學科知識交互運作而影響到教 師的教學行為。教師的教學信念是對於各種教學相關事務所持有且信以為真的觀 點,包括對於教育目標、教學方法、課程發展、師生關係、班級經營、學生學習 活動等方面的信念;而這些信念,將影響其對於教學相關事務的思考、判斷與決 定,亦即影響其教學行為。(引自陳國泰、曾佳珍,2005)。 Pajares(1992)也指出教師對自己教學工作、學習者的特性、學習如何產生、 教學科目的性質、學科教材教法都有自己的想法、主觀意識和信念(引自林進材, 1999)。教師信念是指與教師計畫和決定有關的思考,也可指教師對於教師角色 的看法、教師可接受的行為規範,對學習者所用的學習策略,如何教導特殊學科 或是對象的觀點。以下為探討教師教學信念,有助於了解其對於教學的影響(引 自林進材,1997)。 (一)教師教學信念的特性 綜合學者們的觀點(林進材,1997;陳婷芳,1994;Kagan & Toppins, 1992; 18.

(25) Pajares, 1992) ,將教師教學信念的特性歸納成下列四點(陳國泰、曾佳珍,2005) : 1.具有理想性 教學信念的第二種特性,即是教師的教學信念具有理想性。教師在進行教學 活動時,會選擇本身所嚮往或心之所欲的教學方式去教導學生。因此,教師在教 學過程中,會試圖去描繪或建立一種自身沒有直接經驗之上的教學模式;而此種 教學模式可能未曾親自體驗,甚至在專業教育過程中亦未嘗學習到的知識(引自 林進材,1997)。 2.具有主觀性 假如教師對於師生關係看成既是老師又是朋友,則當與學生的關係生疏時, 就可能會自責是自己的錯誤,而努力改善彼此的關係。因此教學信念是教師對於 教學事務的一種心理傾向、假定或預設,深具個人主觀性(陳國泰、曾佳珍,2005) 。 3.具有個人情意的特性 若某位教師認為學習歷史是對過去的史實作批判,而非記憶一些瑣碎的史 實,於是他在教學時便會因此而對教材有所取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顯露出的 這種情意,正是教學信念特性的展現。 4.具有經驗性 個人在求學過程中所遭遇的特殊事件,會影響到日後此人對相類似事件的理 解和看法,進而影響他對教學信念的發展(Pajares,1992)。然而教師在教學過 程中的思考判斷與決定,很多都是來自於學生時代的經驗與記憶。由於教師的教 學信念很多是出自於過去所累積的經驗,因此深具經驗性的特性(Nespor,1985 )。 (二)影響教師教學信念的因素 教學信念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且為主導各種教學的關鍵,那麼影響幼兒園教 師教學信念的因素有哪些?分成個人因素、專業養成教育、外在職場因素三方面 (李雯佩、高傳正,2007),茲分述如下: 1. 個人因素 19.

(26) (1)重要的他人 教師在年幼時,與對他影響深遠的人彼此之間互動的品質,會影響將來這 位教師對教學的種種觀念,尤其是父母、教師的影響最具顯著。根據陳誠文(2002) 的研究,重要他人的因素包括自己的家人、以前的教師及教師同仁,對於教師的 教學信念有關鍵性的影響(引自李雯佩、高傳正,2007)。 (2)人格特質 個人在成年之後,在行事風格以及人際關係上,有一定方式的呈現,在小時 候我們稱為孩子的氣質,在成人之後我們稱為人格特質,也就是俗稱的「個性」 或「性格特點」等。人格特質是由個人的內在特質、成熟度、價值觀和道德觀交 互作用而成(李雯佩、高傳正,2007)。而教師的教學信念的確是受到人格特質 的影響(翁崑泉,陳誠文,2002)。 2.專業養成教育因素 師資培育於民國八十三年由教育部修正公布,為了配合九年一貫教育的推 行,教師的專業訓練也必須轉型。因此,建立一套嚴謹的教師資格檢定和評鑑的 程序和標準,並開放各校院培育教育相關人才,成為師資培育的當務之急。師資 及其他教育專業人員之培育,由師範院校院、設有教育院、系、所或教育學程之 大學校院實施。各校院開設教育學分及課程,從中等學校、國民小學、到幼稚園 及特殊教育師資的培育,培育和篩選出最合適的教師。 因此在成為一名準教師的過程中,須接受師資培育機構的教育專業養成,進 入職場後要不斷的研習、進修,增進專業知能與信心,具有達成教學目標的信念。 3.外在職場因素 (1)園長領導風格 園長是一個園所的領導人,幼兒園園長個人的辦學理念、領導風格及行政措 施,對於幼教師現場教學狀況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中「過於遷就家長的要求」和 「園長個人的領導風格」 ,是影響幼教師目前教學現況的重要因素(引自李文正, 2004)。若是園長能夠以民主的方式帶領老師,時常與老師做教學上的溝通,並 20.

(27) 與老師在觀念上能相契合、鼓勵老師進修,則老師就能落實教學信念,對教學有 所助益。 (2)家長的期望 幼兒園的課程是由教師自行設計或使用坊間教材,但是有的家長存在著「認 知能力至上」的觀念,會要求園所、老師在課堂上安排注音符號、讀寫算的能力 或是才藝課程。然而有些園所因為有招生的壓力,會迎合家長的需求而改變原先 的教學信念。 簡楚瑛(1995)研究指出,園方若為了招生問題,因應家長的要求而採用坊 間教材,就會影響老師教學的自主性,因此家長的壓力及園所的走向,會影響教 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間的不一致(李雯佩、高傳正,2007)。綜合上述,影響 教師的教學信念為個人因素、專業養成教育及外在職場因素,這些因素彼此之間 是會交互作用影響的。 (三)教師使用圖畫書教學的信念 圖畫書具有豐富的圖像與想像空間,故事性強,充滿趣味,能夠貼近孩子的 心靈,深深吸引孩子,適合做為教學素材。Zeece(1997)提出說故事能為幼兒 帶來豐富的文學經驗,和幼兒分享喜愛和熟悉的故事時,便擴大了幼兒的語言知 識。 蕭麗鳳(2010)認為品格繪本對於幼兒品格學習上具有其吸引力與影響力, 可豐富其生活經驗並透過繪本中的角色與故事情境,有助於幼兒去建構思考新的 人際關係,並且教導幼兒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下做相應且適切的反應,同時學習與 他人分享及促進社會化發展。繪本可以是提升幼兒品格行為的媒介,透過繪本故 事、幼兒反思的能力與討論活動,幼兒可以更加清楚與建立良好品格行為。幼兒 經過品格繪本教學後,在家庭生活及學校生活中對於尊重、責任與關懷三項品格 核心概念之實踐有良好表現。 邱愛真(2004)認為繪本故事打開了幼兒的視野,也激盪了幼兒內心的思維 與情感,繪本故事一方面是要傳達某種訊息或信念,另一方面是作者想與讀者分 21.

(28) 享自己的內心世界,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幼兒學習如何去理解別人所要表達的 意思,這也是幼兒建立友誼關係,學習與人溝通中重要的一環。幼兒間存在著個 別差異,以文學為基礎的課程無疑是讓老師有更多教學的自主權,也是提供幼兒 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另一種選擇。 繪本提供了預設的情境,將幼兒的生活經驗類化到故事中,經由生活化且有 趣的情節,引發幼兒與自己的行為產生聯結與思考。同時繪本提供一個幼兒情緒 宣洩與情感表達的安全空間,在這裡幼兒可以了解他人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感 受,建構自己的內心世界,學習思考與體驗同儕間的相互對待、分享合作,衝突 處理的歷程。故事導入教學活動不僅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老師更容易藉此與幼 兒溝通,有效建立師生溝通的橋樑。 陳秀萍(2006)認為繪本是幼兒接觸最頻繁的閱讀媒材,諸多外國學者指出 繪本扮演一個早期性別角色社會化的重要角色,因為它們對兒童而言是一個表現 社會價值的媒介工具。兒童經由閱讀繪本的內容,會認同書中角色的性別、角色 活動類型及情境,而將它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或類化為某種習慣、 偏好及態度,甚至模仿成為自己的行為。據此,性別刻板印象和不當之性別角色 規範容易透過繪本的薰染下,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影響幼兒性別角色的認知 與行為的關鍵要點,實不可不慎。 繪本廣泛的運用在教育各個領域由來已久,繪本的主題與圖象內容包羅萬 象、題材多元,內容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興趣與需要,是促進兒童的語言、文學、 藝術、認知及人格發展的重要媒介,繪本中蘊含的主題概念,能提供幼兒在語言、 認知、人格、情緒、或想像、創造力…等方面的學習。在教學現場中,繪本是一 項提供教師與幼兒「教與學」互動的最佳媒介,一項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引自 陳秀萍2006)。 蘇黃美菊(2003)在閱讀幼教前輩維薇安.嘉辛.斐利(Vivian Gussin Paley) 所著的《手拿褐色蠟筆的女孩》這本書後,敬佩斐利老師可以藉著里歐.里歐尼 的故事,來讓孩子了解每一個人生命的獨特性與生命的價值,也更加肯定圖畫書 22.

(29) 的故事所產生的力量。而且圖畫書的作者大都站在兒童的立場用「兒童的心理」 及「兒童的語言」撰寫故事,所以圖畫書深受兒童的喜愛。因此,以圖畫書為媒 介,與幼兒分享生命的理念,進行生命教育的教學活動,. 三、教師運用圖畫書教學的因素 從研究中整理發現,教師們所以會運用圖畫書進行教學,大致上受到三個因 素影響:教師們對輔助教材不滿意、受讀者反映理論影響、全語言的觀點(郭靜 一,2005)。 (一)教師們對輔助教材不滿意 坊間教材是出版商把教材設計、規劃好,教師依照內容上課,卻發現教材的 內容切割、零碎,而且常有趕進度的壓力。因此教師們希望可以自己依照幼兒的 興趣、發展與需求來設計、規劃課程。發現圖畫書可以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而 且幼兒較容易閱讀、理解文學故事,藉由圖畫書的運用,能夠提供較佳品質的閱 讀經驗(郭靜一,2005)。 (二)受讀者反應理論影響 教師在閱讀圖畫書時,往往只注意到文本的結構分析、學生是不是能對文本 做出正確的理解或回憶,卻忽略了讀者本身的重要性。Rosenblatt在1978年提出 讀者反應理論,認為閱讀沒有標準答案存在文學裡,意義來自讀者內心,主張讀 者具有詮釋的權利,應擺脫作者的影響,由讀者重新建構作品意念,並透過讀者 主動參與的過程,達到雙向的溝通(引自張湘君,1993)。 閱讀是一種創造的過程,讀者超脫文字與圖像的限制,產生自己的反應。讀 者過去的認何經驗、思想、情感,都將成為反應的基礎。閱讀時讀者的角色是主 動的,因個人背景、文化的獨特性,對文章的詮釋就產生不一樣的見解。讀者反 應理論強調讀者積極主動的參與,並依個人的經驗與獨特的見解,理解作品的意 涵,並與自己的經驗相連結,重新賦予作品新意。 Rosenblatt(1994)將閱讀分為美感式的閱讀(aesthetic)與傳達式的閱讀. 23.

(30) (efferent),前者在吸引讀者進入本文,如以圖畫書喚起幼兒的舊經驗、將幼兒 的經驗與故事連結或針對故事內容提出想像性的開放問題等,重視心靈感受;後 者則使讀者思考文章或書籍內容、分析探究留在腦海中的資訊,如運用圖畫書喚 起幼兒舊概念、知識性的經驗、共同討論圖畫書中的資訊或將幼兒的經驗與圖畫 書的故事概念連結。 美感式閱讀的觀點為:1)、首先教師可喚起幼兒的舊經驗,在兒童讀了一本 書後,教師可以問: 「你想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故事?」 、 「你想發生了什麼事情?」 、 「你認為這是什麼情形?」、「為什麼?」。2)、將孩子的經驗與故事連結:「你 曾經發生過像書上描述的事情嗎?」、「假如你是主角,你想在你身上會發生什 麼事情?」、「你曾經做過任何像主角在故事中所做過的事嗎?」請告訴我。3)、 故事內在層面的討論:「假如你是主角,當事情發生時,你有什麼感覺?」、「故 事中主角的心情如何?」、「為何你會認為如此?」。4)、故事認同、淨化與洞 察:「故事中的哪一個角色是你想扮演的?」、「為什麼?」、「故事結束後, 你想主角會發生什麼事情?」。5)、融入作者,並與之討論、同理其感覺:「想 像一下,你正在和這本書的作者談話,你會想問什麼問題」 、 「你認為作者為何要 寫這樣結局」。傳達式閱讀的觀點:1)、喚起舊概念、知識性的經驗:「從這張 圖中你看到了哪些關於主角的訊息?」。2)、將孩子的經驗與文章的概念連結: 「你是否看過像這類的主題書籍?」、「你是否經歷過這樣的事件?」等。3)、 資訊討論:「在這本書中你發現引起你興趣的東西是什麼?」。4)、資訊的洞察: 「從這本書中你學到什麼東西?」、「你想知道什麼?」、「你要如何尋找這些 資訊?」。5)、與作者討論知識性的概念:「假如你能和作者談,你想對他說些 什麼?」、「你知道作者其他的作品嗎?」。(引自曾琬雯,2003)。 Huck,Hepler,&Hickman(1978)認為每一位讀者,會根據他們的經驗、年齡、 及與圖畫書相關方面的經驗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反應,即使是同一位讀者,也 會因為長時間思考、討論或是重複閱讀,而表現出不同的反應(郭靜一,2005)。. 24.

(31) 吳敏而(2005)提到,Rosenblatt認為文學的詮釋沒有絕對的對或錯,而且每 位讀者是根據他的經驗、背景或特質而對文本有不同的解讀和看法。強調上文學 課程時應讓學生持著自己的想法做合理的解讀。基於此,讀者反應理論認為閱讀 是建構性的,因此產生下列的假定:(引自徐玉玲,2008) 一、閱讀時讀者是主動的參與,而非被動的接受。 二、意義並非存在文章本身,即閱讀時,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在等待讀者去 發現。意義是在讀者的心靈中,至少是讀者和文章交感的結果。 三、讀者的理解是有差異的,因為他們在文化和個體上都是獨特的。 四、檢視讀者對文章的反應要比形成一個正確的解釋來的重腰。 讀者與文本之間是雙向建構、互相闡釋,就算是相同的文本,遇到不同的讀 者,就會對內容產生不同的意義與看法。讀者本身以自己過去的經歷和感受,深 深的影響閱讀文學作品的反應,然而孩子也有自己的見解與想法,因此在閱讀文 學作品時,也會因為不同的看法而有不同的詮釋。一本好的圖畫書,能讓孩子從 文字與圖畫中去思考,產生想法;不同的孩子,就算閱讀相同的文本,也會因為 自己的經驗和想法的不同而對圖畫書的見解產生不同的反應。 (三)全語言(whole language)的觀點 早期將閱讀視為是由外向內(outside--in)的序列發展,因而強調孤立的技 巧,如聲音、字母、生字及測驗等一系列精華正確的學習過程(Smith,1983)。 後來心理語言學者 Noam Chomsky、George Miller 等人認為孤立的文字本身沒有 什麼意義,必須在文本中來讀才有意義,強調一開始就應幫助幼兒從完整的文本 中吸取意義。這種由內向外(inside--out)的觀點被例證到語言發展的完整取向 (wholistic approach)上,而認為學習讀寫向學習說話一樣自然 (Holdaway,1979) ,閱讀文學正是適當統整的做法,老師只要提供機會,讓孩子 從真實讀物中去嘗試實驗、發現意義(Harste,Woodward,&Burke,1984),並適時 提供回饋,就自然能夠學習(引自谷瑞勉,2010)。. 25.

(32) 全語文是以學習者為核心來考量,認識幼兒語文發展的整體性以及尊重幼兒 能力及自主性的教育理念。幼兒的發展是整體、全人的發展,因此語文的發展在 成長過程中與其他領域相互結合。生活中,幼兒的學習經驗,聽、說、讀、寫是 交互作用進行,相輔相成,不是分開訓練的。幼兒在生活上是透過與他人的社會 互動,以語言做媒介來做為對事情的溝通與理解,所以語文的使用是與生活經驗 相連結的。 而教學者應重視孩子的整體性,幫助他們在有實質意義和功能的自然生活情 境中發展語言能力並統整學習,因而全語文的理念為: (1)語文的基本性質是溝 通的、是社會取向的(2)幼兒是有能力的文字探險家(3)真實自然的情境較正 式結構化的教學更有利於幼兒學習(4)統整課程規劃,教學的程序由整體到部 分(5)容許並鼓勵幼兒以各種表徵型式溝通以解決問題(林麗卿、邱連春、張 巧妙、黃詩穎、洪筑芸、吳嫈華、白宜芳、莊秋芬、洪例如合著,2005)。 國內傳統的語文教學一向認為要先學會認字才能展開讀寫,因此許多幼稚園 也只注重寫字、注音的練習。有些學校即使不願意,但為了配合家長的要求,就 必須教注音符號及使用坊間教材,而老師們自覺如此的教法並不符合幼兒的語文 發展或厭倦制式的課程內容,因此想嘗試不一樣的做法(郭靜一,2005)。又受 到語文教學上「讀寫萌發」及「全語言」取向的影響,紛紛嘗試以文學讀物做為 課程設計的依據(谷瑞勉,2003)。 谷瑞勉和林美華(1999)提到以文學設計課程時,無論由一本或多本圖畫書 的組合引發幼兒學習活動,都要在活動中不斷加入圖畫書,提供幼兒相關的、擴 展的、放射性的思考與創作活動。老師們可鼓勵幼兒用寫、戲劇演出、畫、聽、 讀、重述等不同方式,對文學充分回應;也可透過幼兒熟悉的圖畫書,發展各種 討論、戲劇、美勞、音樂、參觀等活動,做為統整幼教課程領域的活動主題(林 敏宜,2000;黃瑞琴,1997)。 以往老師經常使用坊間教材來進行教學,卻發現教材的內容切割、零碎,無 法統整幼教課程的主題活動。且受到全語言的思維,強調幼兒是在自然的情境下 26.

(33) 發展語言和學習閱讀,應該在完整、有意義的情境中學習,出現以文學作為課程 設計的依據。. 四、教師運用圖畫書教學的策略 圖畫書運用情形已經相當普遍,使用圖畫書教學,不但能引起幼兒學習的動 機,更能讓課程進行良好的延伸。使用圖畫書的內容設計活動的方式會影響幼兒 的語文理解能力與興趣(郭俐伶,2001)。研究指出,由於較小的幼兒尚未具有 獨立閱讀的能力,因此需由成人的引導將文學呈現出來,呈現的方式有兩種,大 聲朗讀(念故事)和說故事,而從文學延伸出來的活動,可分為:討論、角色扮 演、故事扮演、畫圖等活動。所以,圖畫書運用之教學策略與方法,是引導幼兒 深入了解文字與圖像學習之重要管道(曾琬雯,2003)。 從文獻資料顯示,大致將幼兒園教師在運用圖畫書教學時的教學策略歸納如 下(曾琬雯,2003):(一)朗讀;(二)說故事;(三)延伸活動;(四) 網狀圖的思考模式;(五)閱讀情境的佈置;(六)其他資源的運用 (一)朗讀 孩子都喜歡聆聽大人朗讀故事,透過大人朗讀的聲調、表情、肢體動作,將 故事的內容及包含的情感詮釋、傳遞給孩子。在許多以兒童文學為基礎的教學活 動中,「大聲朗讀」(Reading Aloud to Children)在促進兒童語言與讀寫能力的 發展上,受到高度肯定(Hurst,1998)。 經常為孩子朗讀好的文學作品能夠奠定兒童日後成功的閱讀能力基礎 (Morrow,1997)。當孩子聆聽故事的機會愈多,其生活經驗愈豐富且知識領域 更為廣泛。研究發現,學前兒童閱讀能力的發展,會透過孩子朗讀圖畫書,助於 閱讀概念的形成。在故事結構、故事意義和知識方面、談話內容特質均有增長, 對故事有較深刻思考,在書面語言的字彙和結構上也有增長(鄺李慧儀,2000)。 教師在進行朗讀時宜注意下列幾點(Glazer,1997;Wood &Salvetti,2001), 1)、選擇自己偏愛的圖畫書;2)、朗讀前先預讀幾遍;3)、常常為孩子朗讀好的 文學作品;4)、大聲朗讀的行為應該是互動的,教師可以拋出問題;5)、在朗讀 27.

(34) 圖畫書時,要以不擋到孩子的視線為宜;6)、在朗讀前,可先針對書名、作者、 繪圖者其他相關資訊做介紹;7)、書的大小、版面最好要能以全部的孩子看到為 宜;8)、觀察孩子的反應(引自曾琬雯,2003)。 研究者認為教師若要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與興趣,則在與孩子進行朗讀時, 可以讓孩子練習自行朗讀,並將其聲音錄製成CD,放置在圖書區,不僅能豐富 教學的資源,還可增加孩子主動閱讀的機會。 (二)說故事 故事可以使兒童快樂學習,增進學習快感、聽覺的理解與對文學價值的判 斷,說故事是引導兒童閱讀最佳的途徑。研究顯示,說故事是幼稚園教師最常使 用的閱讀活動。經常念書給幼兒聽,能豐富幼兒讀寫的經驗、增進幼兒的閱讀興 趣、知識及能力的發展(周均育,2002)。在唸故事給兒童聽時,重點不只是在 朗讀故事內容,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圍繞著整個事件的語言使用及社會互動(引 自廖春美,2002)。 林佳慧(2002)指出孩童聽故事經驗的多寡,會影響其社會情緒的發展,原 因是從故事中所獲取的經驗,能使生活經驗更充實,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 關研究發現,每天為幼兒唸故事,可以增加幼兒對故事的了解與重述故事的能 力,唸完故事,再回頭複習書中主要的概念,可幫助幼兒對故事回憶的能力(曾 琬雯,2003)。一個案研究,對一位幼童進行互動式的說故事活動,藉以探討鷹 架學習中,幼兒早期的敘事能力與說故事間的相互影響。結果發現,幼兒說故事 能力漸漸增長,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日漸增加。因此,說故事是幼稚園中一項重要 的活動(Trousdale,1990)。 進行說故事教學時,應注意的要點為:1)、安排一個適當溫馨的環境;2)、 設計簡單而特殊的開場;3)、保持眼光的接觸並留意幼兒的反應;4)、設計簡單 的活動,使孩子參與其中;5)、伺機的變化音量、語調、語氣、使故事聲聲入扣; 6)、運用孩子的疑問引發思考與討論;7)、妥善運用道具說故事;8)、不要死記 故事內容;9)、準備評量表作為回饋的依據(林敏宜,2000)。 28.

(35) 黃瑞琴(1993)指出,在幼稚園的室內或戶外場所,老師向一位或多位幼兒 讀故事書時,可參考下列幾個要點,1)、在閱讀前,老師先有足夠的時間閱讀圖 畫書,且說故事時間應彈性安排,但最好安排固定時間,讓幼兒產生期待感,接 著安排一個適當的場所,儘可能以小團體的方式進行,以利幼兒互動、發問和討 論的機會,拿著書時應面向幼兒,放在幼兒視線高度,開始時可先介紹書名、作 者、繪圖者的名字,讓幼兒根據書名推測書的內容,或述說自己與主題相關的經 驗;2)、在閱讀時,說話的速度要不可太急促,配合書中情節的安排,使用表情 或姿勢,戲劇性的強調故事的主要部分;3)、閱讀後,進行故事的延伸活動,(如: 畫畫、演戲),最後還可提供幼兒獨自閱讀的機會,或者將講過的書籍順手陳放 在圖書角中,或運用全語文的觀念來做延伸活動,往往能提昇教師講述故事的效 果,讓孩子對圖書的理解更加深入(曾琬雯,2003)。 (三)延伸活動 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思考策略,發展相關延伸活動,分述如下: (1) 討論故事 討論是一種探究與解決問題的歷程。張子芬(1989)研究結果建議,幼兒的 教師應在教導幼兒閱讀或講故事時多採用討論的方式,使幼兒能自由的表達自己 的想法,增加思考的可逆性、變通性,以建立成熟的故事概念。研究顯示,直接 討論與故事有關的內容,或是引導孩子思考故事的內容,都是增進孩子語言發展 重要策略之一(Morrow,1992&Snow ,1995)。 Dickinson&Smith(1994)研究發現鼓勵孩子專注於討論故事,並給予孩子 思考、分享、回想的機會和時間,是最有效的討論方式,對孩子語言的發展、思 考與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研究表示,學生若能時常有機會討論閱讀的內 容,會有較佳的閱讀成就及閱讀動機。 陳秀珠(2003)探討圖畫書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情形,研究發現圖畫書的「閱 讀討論教學」對學童有很大的吸引力,藉由閱讀討論模式互相溝通觀念,會促使 學童對既有的價值觀重新思考,教師妥善的安排座位及說明討論規則,亦有助於 29.

(36) 改善討論的秩序。 以下是 Beck & Mckeown(2001)在教師進行內容討論時所提出的建議,以 協助教師進行有效的朗讀: 1.多發展可以引發孩子多元討論與連結故事內容的開放性問答,再根據孩子的回 答,從中激發孩子更深層的想法,進而建構意義。 2.鼓勵孩子將本身的生活經驗與故事內容相連結。 3.引導孩子思考時,因適度的調整「插圖」出現的時間,以免孩子過渡依賴圖片 而失去較高層次的思考、分析與回想。 4.有效引用圖畫書中出現的關鍵字與幼兒進行適切性的討論(引自曾琬雯, 2003)。 由此可知,教師在大聲朗讀或與幼兒分享討論故事時,若能運用討論的策 略,拋出問題,讓孩子進行思考與分析推理,將對於語言及建構意義能力的發展 有所幫助。. (2)藝術表現 教師在與孩子分享完圖畫書時,除了討論故事外,還可以利用一些延伸活 動,來加深閱讀的印象,如:角色扮演(Role play)、偶戲(Puppetry)、故事 扮演(Story Re-enactment)或是塗鴉(Drawing)等藝術表現活動(王碧華,1992)。 研究指出,藉由孩子的繪畫作品以及音樂或創造性的肢體動作的呈現,用以 瞭解孩子對圖畫書中的人物、情節、內容的想法以及情境的反應 (Rosenblatt,1994)。高秀君(2002)研究顯示,幼兒在閱讀繪本時,可透過聲 音語調、肢體動作、與戲劇扮演來詮釋所感受到的情緒與想法。林佳慧(2002) 指出說故事的活動延伸成結構性的教學課程,更能成就說故事的價值,像是加入 扮演活動或其他戲劇元素,發展成創作性戲劇互動,例如:圖畫書內容為反覆性 情節或環扣性情節等(曾琬雯,2003)。 林玫君(1999)研究發現幼兒藉由戲劇遊戲之探索,大幅提升孩子的讀寫行 30.

(37) 為表現,所以幼兒藉由戲劇遊戲來真實探索閱讀的過程與目的。研究發現故事戲 劇教學對幼兒故事理解有正向的影響,對於增進故事回憶與學習動機也具有顯著 的效果,並指出以戲劇進行教學,能讓學童對閱讀持有較高的興趣及挑戰(廖品 蘭,1999)。林惠娟(2002)指出透過戲劇遊戲,可以強化幼兒了解抽象符號的 能力,進而提升幼兒讀寫發展;幼兒將故事演出來,能夠更加理解內容,也讓故 事更加具體化。 Strasser(2000)指出教師可以在幼兒聆聽故事後,進行創作具個人特色的 「小書」或「大書」(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其實,書的創作也是孩子喜愛 的一項活動(曾琬雯,2003)。透過做書的活動,教師可適時統整孩子聽、說、 讀、寫的能力,也提供孩子視自己為有能力的作者(Russell,1997)。 綜合上述,教師可經由這些管道來進行延伸活動,讓幼兒在讀完故事後表達 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教師也可藉此機會評量幼兒對於故事內容的理解度及感受 度。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思考策略發展其他相關的活動。 (四)網狀圖的思考模式 以「網狀圖」的思考組織方式來進行圖畫書的引導活動,建立一個分享、反 應與討論的閱讀環境,更能幫助引發孩子討論的興趣與意義。在討論時,必須將 孩子的舊經驗和生活經驗相連結,並且在與孩子討論完故事內容後,將各種訊息 內容利用網狀圖的設計方式,加以串聯成組織圖。網狀圖的基本結構是將主要該 念置於中央,次要概念置於外圍除,表示與主要概念有關的不同訊息,每一個次 要概念下可以補充說明許多事實與訊息。 概念與概念之間以聯結線,代表概念間有意義的關係(引自林敏宜2000)。 網狀圖的應用是能夠提供教師教學的策略,教師透過與孩子共同「腦力激盪」, 以統整的方式將概念連結,相信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及教師課程設計有更深的影 響,參見圖2-1(林敏宜,2000,頁92)。. 31.

(38) 生活史. 食物. 卵幼蟲蛹成蟲. 花粉、花蜜. 蜜蜂 生活環境 種類 蜂王、工蜂、雄蜂. 生活習性. 生活在蜂巢內. 採蜜、授粉 圖2-1 網狀圖的基本結構. 林敏宜(2000)指出網狀圖具有下列功能: 1、促進理解:可評估孩子的先備知識,了解新舊經驗間的關連性,讓個人融入 學習內容中;2、促進學習:將訊息組織為有意義且符合邏輯的順序,而且以視 覺化圖示呈現出來,因此有利於學習及記憶;3、結合讀與寫:網狀圖的繪製正 好符合閱讀與寫作的教學必須是在強調溝通及有意義的過程下進行。孩子和老師 間必須充分的討論與溝通,無形間促進口語的發展,並且提供孩子反應故事的途 徑;4、增進學習樂趣:運用網狀圖可以幫助將所閱讀的內容聚焦並澄清想法, 在無形中增近文學的鑑賞能力。孩子有機會從不同的觀點了解與分享文學,閱讀 興趣自然提高。 吳幸玲、墨高君(1996)指出網狀圖的基本概念是將主要概念置於網的中央, 次要概念則至置於網的外側,用來代表與主要概念不同的訊息,在每一個次要訊 息下可以補充說明許多事實及訊息;其主要目的是在幫助老師統整圖畫書課程設 計。簡楚瑛(2003)指出方案教學中的主題網設計就類似此種方法,在教學的過 程中教師與幼兒會先選定一個幼兒友興趣且值得探究的主題,透過孩子與教師間 的討論,找出問題的答案,教師也可事先規劃預設的主題架構網,繪製簡單的教 32.

(39) 學網狀圖,之後再因應幼兒學習發展的方向來調整(曾琬雯,2003)。 林敏宜(2000)將網狀圖的類型分為下列10 種: 1、整合課程網:是從書籍出發的學科活動設計,主要是透過不同學科領域 的活動,激發閱讀興趣。 2、延伸概念網:是從概念出發的活動設計網,最主要的目的是將主題、書 籍的概念及活動作一連結。 3、閱讀網:是從主提出發的參考書目網,主要目的在提供與主題有關的各 式各項書目,促使孩子針對此一主題作廣泛性的閱讀。 4、文學要素網:適用於注重情節發展的故事書,主要在培養孩子理解故事 及架構故事的能力,繪製時是以每一本童書為主,分析該書的敘說觀點、 角色、背景、主題與情節等。 5、情節網:包含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果,故事精彩與否與情節息息相關, 其目的在培養孩子理解故事發展的能力。 6、順序網:適合預測性圖書,依照故事發生的先後次序,照著故事發生的 前後排列以箭頭指出下一個會發生的現況或結果。 7、角色網:適用於人物特質鮮明的童書,讓孩子抓緊角色的特質,培養描 寫人物的能力。 8、比較網:可以是兩本書、兩個角色或兩種現象的比較,培養孩子比較、 分析的能力。 9、概念網:最適用於自然科學的圖書,將書名置於核心,然後於核心四周 列出幾個重點,再針對這些重點描述細節。 10、修辭網:童書中有許多優美的詞藻將之建立起來,此方法適用於基礎 寫作者。 從以上十種網狀圖的設計方式,說明語言學習理論的特質,教師若能在教學 上有效的利用網狀圖的特性,規劃出適合幼兒學習的課程內容,讓文學能融入生 活中,提升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語文學習的能力。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3 The teaching modes of ELA in English include collaboration between non-language subject teacher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to conduct cross-curricular English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To tie i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Task Force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enable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Leaders in schools of a

Schools may strategically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capacity of teachers in curriculum leadership,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assessment practices through participating

If the students are very bright and if the teachers want to help prepare these students for the English medium in 81, teachers can find out from the 81 curriculum

NETs can contribute to the continuing discussion in Hong Kong abou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by joining local teachers in inter-school staff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to introduce how teachers may enha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y adopting virtual reality (VR) technology and relevant strategies in the classroom as well as

Most of teachers agree with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99 curriculum on practical instruction in school, however, they seem to concern inequalities of content between volume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