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的方式來進行。研究時間為民國一百零二年三月至五月,

上課時數約 210 分鐘,進行的課程為國民小學六年級數學學習領域因數與倍數單 元部分,教材共分為四個概念,分別為「判別質數與合數」、「質因數與質因數分 解」、「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及「互質與最簡分數」。先利用因數與倍數概 念前測試題對某國小六年級某一班學生進行施測,以了解學生在因數與倍數概念 有哪些迷思情形,並從中找出 3 位在因數與倍數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並設計相 關教學活動,以其進行補救教學。希望透過補救的教學過程能釐清其迷思概念,

並藉由之後的自我省思來提出教學的建議。本研究雖然以個案研究方式來進行,

但考慮研究者本身的人力與時間,無法像行動研究對於未能改善的部分做持續的 修正與澄清,故只探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迷思概念與學習後的觀念轉變。圖 3-1 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

圖 3-1 研究架構圖

1

分析

進行前測以了解學生 之迷思概念

找出迷思概念之類型 確認補救教學對象 教學設計

針對迷思概念與教學 困難設計教學活動

教材發展 教學媒體教學、教具及

數學遊戲

課後學習評量單、

數學心智圖 課程教學

對受補救教學之學生 進行課程教學

錯誤概念轉變 迷思概念未澄清

成效評量與省思 記錄 後測 訪談 省思

文獻探討 確定問題與研究設計

以下分別對研究架構圖中的每一個要素做說明:

一、文獻探討

先探討因數與倍數相關文獻資料,進而分析學生於因數與倍數單元有哪些常 見的迷思概念,形成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再確定問題與研究設計的方向。

二、分析

此階段研究者根據課程中會出現的錯誤類型,設計相關概念之前測試題進行 施測,以確實了解學生在因數與倍數單元所產生的迷思概念;此外分析教師在進 行因數與倍數單元教學時會遇到的困難。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與教師在教學的過 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將其做整體的瞭解與分析,藉此針對問題設計適合的課程教 材與教學活動。

三、教學設計

經由分析學生的迷思概念與教師教學的困難後,形成一個研究的架構圖,依 據分析過後的相關情形來設計教學活動,更能了解學生的需求,進而解決他們在 學習上的常犯錯的問題與混淆不清的概念,教師也能明瞭自己教學上所遇到的瓶 頸;因為知道學生會有哪些問題,所以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便能單刀直入去處理其 所產生的迷思,不管對學生與教師來說都是有助益的。

四、教材發展

本研究可藉由使用相關教學媒體來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利用合適的教具 與數學遊戲來輔助教學,根據每個單元的迷思概念來尋找相關教學媒體教材,幫 助教師在進行補救教學時,可以解決學習落後的學生澄清錯誤的觀念,進而達成 九年一貫現階段的能力指標。

五、課程教學

在此階段將找出學習因數與倍數有困難的學生共 3 位,依據所設計的教學活 動來進行補救教學,透過小組的教學方式,比較能了解所設計的教案是否能達成 補救教學的目標;學生在這樣的課程學習中,本身也比較沒有同儕競爭的壓力,

六、成效評量與省思

實施教學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評量與省思,評量受補教教學的學生課後學習的 成果如何,了解學生學習前後的差異,並詳實地做記錄,由此可檢視所設計的教 案,根據學生的回饋來做修正。另外透過與學生面對面訪談,來反省整個教學設 計與教學流程,他們是否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並且符合當初所設定的教學目標,

整個研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探討學生學習的成效。這個階段所反映出來的數據及 相關資料,都可以當作以後課程與教學活動微調與修正的重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