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發現、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織在發生簽立切結書此一情況時所可能造成的干擾效果。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綜觀本研究所遇之限制,總共有二,說明如下:

1.限於相同類型風險性志願服務活動的研究

本研究的受訪對象為接觸動物頻繁之動保志工,因此本研究在對於風險偏好 之於從事志願服務行為的研究結果,僅限應用於類似型的志願服務活動之中,較 難推論至其他風險性類型的團體。諸如相較於較不具風險性的志願服務型態而言 (例如圖書館志工) ,其志願服務的環境較無面臨遭遇較大風險之情況,而相較 於高度風險性的志願服務型態而言 (例如消防志工、打火兄弟) ,其志願服務的 環境係面臨更為巨大及不可控制之風險存在,前述原因造成本研究個案推論的侷 限性,但筆者認為,此研究方向仍有其研究價值之存在,若未來能有更多針對不 同風險環境的志工行為研究,便能在未來建立大數據資料庫,不論是何種風險類 型的志願服務組織便也能應用了。

2.風險偏好的測量方式

本研究同時採用選擇難題二擇一式的情境測量法 (AB Job Choices) 與美國 國家青年長期調查資料庫的七種面向測量法 (NLSY) 對研究對象進行風險偏好 的測量。但在結果分析部分,在進行 AB Job Choices 測量法與參與志願服務行為 的相關性分析研究之時,這兩者並沒有達到顯著性,僅能使用 NLSY 來進行結 果判讀。而 AB Job Choices 測量法未能達到顯著性的原因可能是題目設計上的不 良、問卷說明的文字部分不夠清楚、問卷題目過少無法全面或精準的測量民眾的 風險偏好接受程度、亦或是其他因素導致影響了受測者的作答。在本研究中雖無 法得知真實確切的原因為何,但初步推論可能是受限於題目的不全面性,亦即題 目主要僅聚焦於對於薪水 (經濟) 單一面向的風險偏好程度測量,而非如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NLSY 是由七種面向的測量所組成,因而在研究分析時產生了限制。

在未來的研究建議方向上,本研究有以下建議:

1.多元個案研究的建立

有鑑於本研究係以挑選中度風險志願服務環境的動保志工做為研究對象,後 續建議朝向各類型的志願服務活動組織繼續作為探討對象,將低、中、高風險性 的志願服務環境的組織皆建立研究資料,如此便能形成龐大的數據資料庫。本研 究雖以個案進行研究探討,期許未來能開啟後續相關的研究,並利用大數據功能 的適當輔助之下,能更被不同類型組織所應用。

2.風險偏好測量的確立

未來的研究者,若需選用選擇難題二擇一式的情境測量法 (AB Job Choices) 來測量民眾的風險偏好之時,建議能在問卷題目設計上再進行調整,改良成更適 合的研究問卷,才能更精準地測量民眾對於風險偏好的接受程度。亦或是改用較 為全面性測量風險偏好的問卷,來對民眾的風險偏好進行測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宏舜 (2015) 。志工成被告 律師:盧也是塵爆被害人。聯合新聞網,2015 年 7 月 8 日,取自:

http://udn.com/news/story/2/1043260-%E5%BF%97%E5%B7%A5%E6%88%9 0%E8%A2%AB%E5%91%8A-%E5%BE%8B%E5%B8%AB%EF%BC%9A%

E7%9B%A7%E4%B9%9F%E6%98%AF%E5%A1%B5%E7%88%86%E8%A2

%AB%E5%AE%B3%E4%BA%BA

中 華 民 國 志 願 服 務 協 會 ( 無 日 期 ) 。 協 會 簡 介 。 取 自 : http://www.vol.org.tw/default.asp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中和救生隊暨新北市中和水上救生協會 (2012) 。開放水域救 生訓練切結書。取自:http://www.junghe.idv.tw/

毛 慶 禎 (2012) 。 志 願 服 務 的 內 涵 , 2012 年 3 月 31 日 , 取 自 : https://sites.google.com/site/maolins/volunteerconnotation

台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展 (無日期) 。動物防疫保護處招募動物保護志工,歡迎 喜歡寵物公教人員報名參加,取自:

http://www.tainan.gov.tw/TAINAN/pdapage2.asp?id=%7B7A520175-0ECF-440 5-A2D0-61E3941F65A3%7D

民報編輯部 (2015) 。【更新】八仙樂園彩粉趴火燒民眾! 已 190 人輕重傷。

民報電子報,2015 年 6 月 27 日,取自:

http://www.peoplenews.tw/news/7c33ac4b-4c45-4e4e-9f54-59ae77713844。

江幸芸 (2014) 。救狗反觸法?動保與法律的拉鋸。愛毛孩寵物資訊網,2014 年 12 月 30 日,取自:

http://www.i-furkid.com/SmartPhone/Knowledge_Info.aspx?ID1=79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行 政 院 主 計 總 處 (2003) 。 2003 年 志 願 性 服 務 工 作 與 概 況 。 取 自 : http://www.dgbas.gov.tw/ct_view.asp?xItem=3397&ctNode=4958

吳秉恩(1986) 。組織行為學 (初版) 。台北:華泰書局。

吳美慧、吳春勇、吳信賢 (1995) 。義工制度的理論與實踐 (初版) 。台北:心 理。

宋明哲 (2001) 。現代風險管理 (五版) 。台北:五南。

宋明哲、蔡政憲、徐廷榕 (2002) 。風險管理 (初版) 。新北:空大。

何慧卿 (2010) 。志願服務與管理 (初版) 。台北:華都文化。

社 團 法 人 動 物 保 護 協 會 (2015) 。 動 物 保 護 志 工 培 訓 計 畫 。 取 自 : http://vbank.apatw.org/home

社團法人台灣微客公益行動協會 (2016) 。微客國際志工出對切結書。取自:

https://www.waker.org.tw/dl10-1.asp

林智芬、李介祿、顏添明 (2011) 。林務局國家森林志工參與動機及解說訓練成 效之研究。林業研究季刊,33 (1):9-16。

林勝義 (2006) 。志願服務與志工管理:做快樂的志工及管理者 (初版) 。台北:

五南。

林雅麗、牟鍾福、稅尚雪(2006) 。體育志工概況分析。中華民國大專 院校九十五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324-329 頁) 。桃園縣:國 立體育學院。

林慧亭、林明宗、邱翼松 (2006) 。參與體育志工動機之初探。輔仁大學體育學 刊,5:276-286。

陳瑞、周林毅 (2007) 。風險評估與決策管理 (初版) 。台北:五南。

凌氤寶、陳森松 (2007) 。人身風險管理 (三版) 。台北:華泰。

荊濤 (2003) 。保險學。大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張英陣 (2002) 。志願服務法規之認識。載於內政部、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編),

志願服務基礎訓練教材 (151-175 頁) 。台北:內政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張春雄、林顯達、黃新宗、劉美芳 (2003) 。風險管理 (初版) 。台中:吉田。

張春興 (1996)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

許宏達 (2015) 。擺盪在法律保留與契約自由間之行政契約合法性探討--以法 定山坡地劃出之切結書為例。軍法專刊,61 (5):38-57。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2017) 。【重要】106 年暑期泰國華語教學志工錄取名 單出爐!取自:

http://www.oia.nkfust.edu.tw/files/14-1083-46990,r888-1.php?Lang=zh-tw 黃琦茹、韓大衛 (2010) 。紅十字會水上安全工作隊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服務意

願之研究~以台北縣分會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 (1):1-26。

馮惠菁、林雯瑤 (2013) 。台灣佛教圖書館的志工參與及管理。台北市立圖書館 管訊,31 (1):52-71。

無名氏 (2012) 。台中 1.5 米巨蜥闖修車廠 咬傷動保志工。ETtoday 新聞網綜 合報導,2012 年 6 月 23 日,取自: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623/64081.htm

無名氏 (2015) 。仿 IS 斬首忠犬 正義姊嗆狗主:垃圾。蘋果新聞網綜合報導,

2015 年 2 月 18 日,取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218/561645/

傅美惠 (2004) 。保全業法上「切結書」之法律問題初探。警學叢刊,34 (5):

115-129。

曾華源、曾騰光 (2003) 。志願服務概論 (初版) 。台北:揚智文化。

鄧家駒 (2005) 。風險管理 (四版) 。台北:華泰。

鄭勝分 (2003) 。志工之法制議題。載於江明修 (主編) ,志工管理 (47-96 頁) 。 台北:智勝文化。

鄭錫鍇 (2003) 。志工之領導議題。載於江明修 (主編) ,志工管理 (23-46 頁) 。 台北:智勝文化。

鄭燦堂 (2014) 。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 (六版) 。台北:五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衛生福利部志願服務資訊網 (2015) 。歷年全國志願服務統計表。取自:

http://vol.mohw.gov.tw/vol/home.jsp?serno=200805210008&mserno=20080521 0006&menudata=VolMenu&contlink=ap/date.jsp&level2=Y&logintype=null 劉婉君、楊金城、洪瑞琴 (2015) 。為服務學分當志工 男大生撞死。自由時報

電子報,2015 年 3 月 18 日,取自: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3653。

蔡茂寅 (2002) 。切結書之法律性質。月旦法學,87:24-25。

蕭玉煌 (2002) 。社會司長序。載於內政部、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 (編) ,志 願服務基礎訓練教材 (1-3 頁) 。台北:內政部。

賴兩陽 (2011) 。志願服務、時間銀行與服務學習之比較。社會發展季刊,134:

428-440。

龍紀萱、李依霙、陳琬茹、林佩瑩、林宜璇、施勝烽 (2010) 。醫院志工服務動 機與志工教育方式適當性之研究。社會發展研究學刊,7:79-94。

謝文偉 (2010) 。運動志工參與台灣盲人棒球賽會動機及影響因素之研究。屏東 教大運動科學學刊,6:323-338。

二、英文部分

Athearn, J. L. (1977). Risk and Insurance. New York, NY: West Publishing Co.

Bell, D. E., & Schleifer, A. Jr. (1995). Risk Management. Cambridge, MA: Course Technology Inc.

Beck, U. (1992). Risk Society: Towards a New Modernity. London: Sage.

Bernstein, P. L. (1996). Against the Gods: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Risk. New York, NY: John Wiley.

Bickelhaupt, D. L. (1974). General Insurance. Richard D. Irwin, Inc.

Burchell, G., Gordon C., & Miller P. (Eds.). (1991). The Foucault Effect: Studies i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Governmentality.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 (2003). 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s-NLSY79. (June 25, 2003) Retrieved July 19, 2015, from:

http://www.bls.gov/NLS/Y79SUMMARY.HTM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 (2015). Voluntee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4. (February 25, 2015) Retrieved July 20, 2015, from:

http://www.bls.gov/news.release/volun.nr0.htm

Clary, E. G., Snyder, M., Ridge, R. D., Copeland, J., Stukas, A. A., Haugen. J., &

Meine, P. (1998). Understanding and assessing the motivations of volunteers: A functional approac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 1516-1530.

Comrey, A. L., & Lee, H. B. (1992). A First Course in Factor Analysis. Hillsdale, NJ:

Erlbaum.

Dencnberg, H. S., Eilers, R. D., Hoffman, G. W., Kline, C. A., Melone, J. J., & Snider, H. W. (1964). Risk and Insurance. New Jersey, NJ: Prentice-Hall.

Dong, H. K. D. (2015).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risk propensity on volunteering.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doi: 10.1002/nml.21139. Retrieved

from: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nml.21139/epdf

Ellis, S. J., & Noyes, K. K. (1990). By the People: A History of Americans as

Volunteer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Emirbayer, M., & Goodwin, J. (1994). Network analysis, culture, and the problem of agenc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9, 1411-1454.

Fischer, L. R., & Schaffer, K. B. (1993). Older Volunteers.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Gillespie, D. F., & King, A. (1985). Demographic understanding of volunteerism.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Welfare, 12 (4), 798-8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Grol, R., Whitfield, M., De Maeseneer, J., & Mokkink, H. (1990). Attitudes to risk-taking in medical decision-making among British, Dutch and Belgian general-practitioners. 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40 (333), 134-136.

Hair, J., Black, W., Babin, B., Anderson, R. (2014).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7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Hull, C. (1943). Principles of Behavior. New York, NY: Appleton-Century-Crofts.

Kay, R. (1996). What kind of leadership do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need?, in Billis and Harris (Eds.). Voluntary Agencies: Challenges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London: Macmillan.

Kay, C. D. (1997). Varieties of Egoism. Retrieved July 21, 2015, from:

http://sites.wofford.edu/kaycd/egoism/

Knight, F. H. (1921).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 Boston, MA: Hart, Schaffner &

Marx; Houghton Mifflin Co.

Kogan, N., & Wallach, M. A. (1964). Risk Taking: A Study i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Kogan, N., & Wallach, M. A. (1967). Group risk taking as a function of members’

anxiety and defensive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3, 50-63.

Litwin, G. G., & Stringer, R. A. (1968). Motivation and Organization Climate.

Boston,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 370-396.

McCurley, S., & Lynch, R. (2011). Volunteer Management : Mobilizing All the

Resources of the Community. Plattsburgh, NY : Interpub Group Corp.

Mitchell, J. C. (1969). Social Networks in Urban Situations: Analyses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Central African Towns. Manchester, England: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Moseley, A. (2006). "Egoism", 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Retrieved July 21, 2015, from: http://www.iep.utm.edu/egoism/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d.). Code of Ethics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Retrieved July 21, 2015, from:

https://www.socialworkers.org/

Pervin, L. A. (1993).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asearch. New York, NY: John Wily

& Sons.

Polsky, D., & Nicholson, S. (2004). Why are managed care plans less expensive: Risk selection, utilization, or reimbursement?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71(1), 21-40.

Psychology Today (n. d.). Altruism: Understanding Altruism. Retrieved July 21, 2015,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asics/altruism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New Jersey, NJ: Prentice-Hall.

Roszkowski, M. J., G. E. Snelbecker & S. R. Leimberg (1993). Risk tolerance and risk aversion. In Leimberg, S. R., M. J. Satinsky, R. T. Leclair & R. J. Doylr Jr.

(Eds.), The Tool and Techniques of Financial Planning. (pp. 213-226).

Clicinnati, OH: National Underwriter.

United Nations Volunteers (n.d.) Declaration of 2001 as International Year of

Volunteers. Retrieved July 21, 2015, from:

http://www.unv.org/en/news-resources/resources/un-resolutions/doc/declaration-of-2001-as.html

Walker, K. N., Macbride, A., & Vachon, M. L. S. (1977). Social support networks and the crisis of bereavement.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11 (1), 35-41.

Weber, E. U., Blais A., & Betz, N. E. (2002). A domain-specific risk-attitude scale:

Measuring risk perceptions and risk behaviors. Journal of Behavior Decisio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Making, 15 (4), 263-290.

Willett, A. H. (1951). The Economic Theory of Risk and Insurance.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附錄

附錄一 〈志願服務法〉 (2014)

第 一 章 總則

第 1 條 為整合社會人力資源,使願意投入志願服務工作之國民力量做最 有效之運用,以發揚志願服務美德,促進社會各項建設及提昇國 民生活素質,特制定本法。

志願服務,依本法之規定。但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第 2 條 本法之適用範圍為經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主辦或經其備 查符合公眾利益之服務計畫。

前項所指之服務計畫不包括單純、偶發,基於家庭或友誼原因而 執行之志願服務計畫。

第 3 條 本法之名詞定義如下:

一、志願服務:民眾出於自由意志,非基於個人義務或法律責任,

秉誠心以知識、體能、勞力、經驗、技術、時間等貢獻社會,不 以獲取報酬為目的,以提高公共事務效能及增進社會公益所為之 各項輔助性服務。

二、志願服務者 (以下簡稱志工) :對社會提出志願服務者。

三、志願服務運用單位:運用志工之機關、機構、學校、法人或 經政府立案團體。

第 二 章 主管機關

第 4 條 本法所稱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

在縣 (市) 為縣 (市) 政府。

本法所定事項,涉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職掌者,由各目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