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以高齡者跌倒預防架構為理論基礎,運用防跌知識衛教及 巡迴訓練原則,規劃「社區高齡者複合式防跌運動方案」課程,並探 討介入成效及課程滿意度。因此本節依據前段所述之研究結果進行討 論,依序為一、研究對象特質;二、對高齡者防跌知識與運動習慣之 影響;三、對高齡者身體功能之影響;四、對高齡者平衡能力之影響;

五、社區高齡者複合式防跌運動方案規劃之探討。

一、 研究對象特質

本研究對象主要取樣自台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等地區之社區關 懷據點或社區活動中心,未曾參與過相關體能訓練之社區長者。整體 而言,本研究對象介於 65 至 90 歲,平均年齡為 74.15 歲(SD=5.87),

分布以 70 至 79 歲的人數最多,此與 Kang 等人(2015)研究對象平 均年齡 71.4 歲(SD= 3.4),與吳書慧等人(2011)研究對象平均年 齡為 77.7 歲(SD= 7),以及與蕭伃伶等人(2012)以單組前後測介 入性研究,收案對象平均年齡 66.4 歲(SD=8.06)相比較之下,本研 究對象之年齡分布與 Kang 等人(2015)及吳書慧等人(2011)研究 結果相近,但比蕭伃伶等人(2012)之研究對象年長,可能因本研究 對象來源半數為鄉鎮社區長者,參與者大多數非為退休上班族,而是 以家務或農務為主之年長族群,以致本研究對象的平均年齡較高。

在性別方面,本研究收案結果以女性居多共 100 位(84.7%),

男性為 18 位(15.3%),比較張棋興等人(2013)、蕭伃伶等人(2012)、

吳書慧等人(2011) 在社區中進行防跌介入研究中,收案對象同樣均

以女性居多,此因為參與社區活動的比例女性大於男性。過去在防跌 相關研究中亦發現女性通常較規律參與老人健康促進課程(張鈞惠、

郭鐘隆、林靜兒、蔡益堅,2010;秦毛漁等, 2007b;秦毛漁等,2008)。

在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衛教介入研究亦發現,女性相較於男性,也有 較高比率會參與健康促進活動(Frileux, Muñoz Sastre, Mullet, & Sorum, 2004)。另外,男性對於控制危險因子而改變行為的動機亦低於女性

(Nic Gabhainn et al., 1999)。故本研究於社區場域,進行防跌訓練的 健康促進活動收案時,女性個案人數會顯著多於男性。

過去研究顯示性別為高齡者跌倒顯著影響因素之一(黃少君等 人,2005;de Rekeneire et al., 2003)。Tinetti 等學者(1995)研究結 果指出,跌倒發生率除了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性別差異亦會出現加 成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高齡者具高跌倒發生率,此與 Tinetti 等人

(1995)研究結論一致,但在性別部份則有差異,女性跌倒發生率雖 然高於男性,但未達顯著水準,此與其他學者研究結果相同(Hanlon, Landerman, Fillenbaum, & Studenski, 2002; Huang, 2004),推測原因為 本研究對象中男性樣本數偏低,導致性別因素統計分析差異不顯著。

在婚姻狀況部份,已婚有配偶居多共 76 人(64.4%),此部分與 國內大多數研究相同(張棋興等人,2013;蕭伃伶等人,2012;吳書 慧等人,2011)。另外,參與者之教育程度以不識字佔多數,此部份 亦與國內的研究相似,如張棋興等人(2013)及吳書慧等人(2011)

之研究對象包含鄉鎮區域長者,學歷較低者多數亦屬於年紀較長的一 群。本研究中,教育程度差異亦與居住地具顯著相關,其中都會區具 有較高的教育程度,鄉鎮區則是不識字者居多,推測這與我國在民國 57 年之前主要實施六年國民教育(教育部,2015),都會區長者過去 有較佳社經背景,因此受教機會遠大於鄉鎮區長者,而鄉鎮區長者即

使接受教育,最高程度也以國小畢業居多;另外,目前台灣大部份的 中文文盲或歸類於不識字者為老年人占多數,推估亦是當時在日治時 期接受日本教育而不諳中文之緣故。過去研究顯示,教育程度與婚姻 狀況為預測跌倒發生影響因素之一(Stalenhoef, Diederiks, Knottnerus, de Witte, & Crebolder, 2000)。

關於研究對象居住地,本研究結果都會區與鄉鎮區各占一半;居 住狀況則是夫妻或與後輩同住人數居多,獨居者為少數。依據學者之 研究顯示,居住地差異的影響,包括對社區長者跌倒發生率(黃立恆 等人,2013;張軒睿等人,2010)、健康狀態(梁繼權、許詩典、陳 晶瑩、陳慶餘,2002)、身體活動功能等(錢鴻全等人,2012)。本 研究都會區與鄉鎮區長者由半年內跌倒發生率分別為 15.52%及 26.67

%,推估其一年發生率為 31.04%及 53.34%,過去研究顯示,國內社區 老人平均有 10%至 20%的跌倒發生率,其中都會區老人跌倒的年發生 率為 13.8%(張念慈等人,2008),鄉鎮區老人跌倒年發生率約 22.6%

(林茂榮等人,2002),國外 65 歲以上社區老人年平均跌倒發生率約 30-40%(Tinetti et al., 1988)。本研究鄉鎮區長者跌倒比率偏高,推 測原因為其中仍有多數長者平日仍從事農務工作,鄉鎮區 16 位跌倒者 中,有 7 位(43.75%)跌倒發生於濕滑的農地,由此可知,高齡長者 跌倒發生率除了有居住地的差異之外,細究後可發現應是與長者平日 從事的活動及場地具有相關性。另外,不同居住狀況,如獨居老人則 高達 32%跌倒發生率(傅麗蘭、楊政峰,1999)。由此可知,跌倒發 生率除了隨年齡增長有逐漸上升的趨勢,也會受到居住地城鄉分布及 居住狀況影響。

在疾病史部份,本研究針對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疾病與骨骼肌肉 系統疾病等四類國人常見慢性病加以詢問蒐集,結果顯示罹患高血壓

比例最多為 42.4%,此部分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4)針對 58 歲以上女性及男性自述罹患高血壓比例分別為 46.6%及 45.3%之結果 相似,但是較蕭伃伶等人(2012)之研究結果 36%為多,相對於黃立 恆等人(2013)偏鄉社區研究顯示 50.1%的罹患率及張棋興等人(2015)

在原住民社區的 56.4 %,本研究則是較低。其次為骨骼肌肉系統疾病 佔 29.66%,此部份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4)調查 65 歲以上 長者自述罹患關節炎比例 20.3~27%相近,較黃立恆等人(2013)研究 結果 17.1%略為偏高,但比張棋興等人(2015)在偏鄉原住民社區的 41.8 %,本研究結果同樣偏低,此顯示除了年齡外,居住地差異也逐 漸反應在社區長者罹患慢性病之比例上。

在自陳式問卷中自評健康狀況為不健康者與跌倒發生並無顯著相 關,本研究與其他學者研究結果並不相同(黃立恆等人,2013;Clough- Gorr et al., 2008),推估原因與本研究對象為自願參與防跌訓練之社 區長者,雖然有半數為鄉鎮區長者,但仍應是對自我健康有較高的期 望,因而自評為不健康人數偏多。而研究對象中 73.8%至少具有一種 慢性病,因此推測本研究結果高達 81.4%的長者自評為不健康,亦應 是與罹患慢性病有關,使得自覺不健康比例有高估情形,故在本研究 中自評健康並無法有效做為跌倒發生率之推估。

在運動習慣部份,本研究有 17.8%的研究對象表示過去一個月內 無運動習慣,相較於國內秦毛漁等人(2008)針對 206 位 65 歲以上花 蓮地區長者所做的體適能調查,結果顯示 22.8%長者平時無運動習 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4)公布之研究報告指出台灣地區 58 歲以上中老年人自述無運動時慣者占 35.5%,75 歲以上無運動之比例 男性及女性分別為 41.4%、57.3%,本研究無運動習慣者比例明顯偏 低,推測原因為願意持續參與研究活動之長者,本身有較高的自我健

康照護動機,因此具有較高的規律運動習慣應是可預期的。比較李素 箱(2005)的研究指出,越是規律參與運動者,有較高自覺健康狀況,

此與本研究結果不全然相同,本研究中雖然有八成參與者規律參與運 動,但是自覺不健康比例亦高達八成,顯示規律運動與自覺健康狀態 之相關性仍有待研究。

在跌倒發生率取樣定義部份,依研究者不同考量而有時間長短之 差異性。過去研究可見以一年內跌倒史作為評估跌倒發生率,此取樣 時間較長,對高齡研究對象而言可能出現回憶誤差而低估跌倒發生率

(林茂榮、王夷暐,2004;張軒睿等人,2010;楊博仁等人,2012;

Cumming et al., 1999);另外亦有研究以過去三個月跌倒史作為參考 依據(Iwamoto et al., 2009),主要著重於短期內跌倒發生頻率與身體 功能之推估。本研究採回溯性訪問研究對象過去半年跌倒史,主要原 因為研究對象多是高齡者,若回溯時間太久遠易有回憶偏差,同時行 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所出版之「保命防跌寶典」,關於跌 倒評量之第四小題即是以”過去六個月內,是否曾經跌倒兩次或兩次以 上?”進行評量,另外美國疾病管制局(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08)針對高齡者跌倒風險評估亦是以過去六個月自 述是否發生跌倒作為評估,因此本研究以過去六個月內之自述跌倒史 作為評估紀錄有其依據。本研究過去六個月內跌倒發生率約 21.2%,

高於 Melzer 等人(2004)的研究顯示半年內跌倒發生率 13.29%,推 估本研究過去一年跌倒發生率將接近 42.4%,此與 Tinetti 等人(1988)

研究結果 65 歲以上跌倒發生率約 30-40%甚為相近。以居住地分析跌 倒發生率,本研究鄉鎮區長者半年內跌倒發生率為 26.67%高於都會區 的 15.52%,此結果與國內學者結論相同,居住地差異對跌倒發生率具 有顯著的影響(林茂榮等人,2002;黃立恆等人,2013 張念慈等人,

2008)。整體而言,本研究結果跌倒發生率偏高,推論為所收個案 75 歲以上長者約佔 47.5%,又鄉鎮區人數佔 50.8%,而依據前述學者研 究結果可知,隨年齡與城鄉差異因素影響,跌倒發生率機會相對提升

(Lin, 2013;Tinetti et al., 1988),故導致本研究結果跌倒發生率偏高。

另外,自 2007 年開始國民健康局積極投入防跌相關議題宣導,因此民 眾對於跌倒意外發生會更加留意,同時加上回溯記憶時間僅為六個月 內,因此社區長者較能清晰記住跌倒意外發生次數,推測皆是使跌倒 發生率升高原因之一。雖然本研究結果為區域性成效,但高跌倒發生

另外,自 2007 年開始國民健康局積極投入防跌相關議題宣導,因此民 眾對於跌倒意外發生會更加留意,同時加上回溯記憶時間僅為六個月 內,因此社區長者較能清晰記住跌倒意外發生次數,推測皆是使跌倒 發生率升高原因之一。雖然本研究結果為區域性成效,但高跌倒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