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區高齡者複合式防跌運動規劃

複合式防跌運動意指結合以功能提升取向的多項運動訓練課 程,作為社區高齡者防跌運動的策略(Gillespie et al., 2009)。陳怡 如等學者(2005)針對運動訓練預防高齡者跌倒之相關文獻進行系統 性回顧,研究報告指出運動訓練是防跌策略中最積極有效的方式,藉 由運動訓練可以促進高齡者生理與心理健康,並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 與信心,進而降低高齡者跌倒與相關傷害發生。Gillespie 等學者

(2009)以社區高齡者防跌介入文獻進行統合分析,結果顯示複合式 的團體運動(multiple-component group exercise)介入,可以有效降 低跌倒發生率及減少跌倒風險,Lord 等學者(2003)也指出,社區 團體運動訓練,對衰弱老人則可維持身體功能,能夠有效預防高齡者 跌倒發生。

複合式防跌運動方案介入原則須考量高齡者學習特性,以最小學 習壓力產生,但可獲致最大訓練成效為考量(蔡培村,1995;黃富順,

2004),若運動訓練能兼具目的性與趣味性,將可有效減低學習壓力。

巡迴訓練方式正符合此需求(林正常,1989),本研究以防跌為訓練 目的之複合式防跌運動隸屬於預防醫學的領域,藉由簡易合宜的運動 器材及訓練課程,能強化高齡者的身體功能、平衡能力及防跌知識與 技巧。因此,欲提升防跌能力,就必須接受專業訓練,尤其目前高齡 化浪潮席捲全球,許多相關跌倒預防研究日新月異,面對高齡人口激 增的今日,更應該加強科學化之複合式防跌運動訓練。本研究社區高 齡者複合式防跌運動方案,包含防跌知識衛教及運動課程兩部份,其 中運動課程透過巡迴訓練方式作為介入模式,以下就防跌知識衛教、

巡迴訓練之特點、巡迴訓練之組成要素及巡迴訓練之應用分別敘述。

一、 防跌知識衛教

以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發行之「保命防跌寶典」為參考依 據,進行防跌知識衛教課程,教導社區高齡者正確防跌知識,包含高 齡化趨勢、老年醫學概念、常見跌倒原因與居家環境安全、輔具應用、

預防跌倒的方法、跌倒的安全姿勢、跌倒後自我安全起身以及他人跌 倒時如何協助等。

課程教學方式以講授式及互動式教學交互進行,首先為防跌知識 講授,以淺顯文字、圖片與影片說明為主,之後進行防跌安全示教,

過程中注意練習環境的安全防護軟墊是否平整與連續,讓參與者練習 正確安全的跌倒方式與跌倒後起身處置,講師與志工隨時留意長者安 全,防跌衛教課程講義內容如附錄四。

二、巡迴訓練之特點

巡迴訓練(circuit training)是 1953 年由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體育教師摩根(R.E. Morgan)與亞當森(G.T. Adamson)

所創始。設計之初主要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時間為控制,兼顧漸 進負荷(progressive overload)與個別差異原則的訓練方式。根據訓 練的具體目標,建立若干練習站,被訓練者按照擬定的順序及路線依 次完成課程內容,周而復始地進行訓練,因此稱之為巡迴訓練(林正 常,1989; 2002)。巡迴訓練是一種科學化的訓練方式,預先選定六 至十五項運動,並決定運動順序及反覆次數,使運動員在預設時間 內,完成一系列性質不同的體能訓練法(江忠益,2004)。巡迴訓練 時間依訓練目的,範圍介於 10-60 分鐘,訓練強度可依個人能力與需

求彈性調整;巡迴訓練反覆次數,對於初學者為 1-3 組為佳(林正常,

1989;詹益欣、范姜逸敏、翁睿忱,2007;許志仲、藍孝勤,2010)。

巡迴訓練具有以下特點:

1. 以發展肌力、肌耐力、心肺適能及柔軟度等全面性運動為目標,

亦適合專項體能加強。

2. 採漸進式超負荷的方式訓練,可依個別差異調整不同運動強度實 施之,因此適合不同年齡及性別,作用肌群之作功與休息間歇進 行。

3. 在有限場地與時間中可 個人或同時訓練多人,將每個動作逐 步構成一封閉式循環,讓學習者逐一進行,可以原地實施跑 動,空手或運用器材,及具變化與樂趣。此點是特別與其他訓練

不同處。

因此巡迴訓練適合用來發展具有特定訓練主題的團體課程,亦是 本研究認為值得應用於社區高齡者複合式防跌運動方案的重要原因。

三、巡迴訓練之組成要素

針對社區高齡者,首先須確認訓練目標,再選擇運動項目,運動 計畫包含熱身、主訓練及緩和三階段原則。而巡迴訓練課程的編排須 考慮以下幾個要素:

1. 運動項目的選擇:在選擇項目前,先確定訓練的目標,因其訓練 的效果非常廣泛,故選擇項目可隨目標的不同而加以調整。巡迴 訓練通常選擇 6-15 項運動項目,作為特殊加強目的。

2. 運動的訓練負荷量及強度:負荷量依個人體能而定,且隨訓練的 增加與體能增加而調整負荷量。練習強度原則以個人運動最大強

度的 78-85%實施,本研究則運用說話測試(talk test)評估長者在 活動進行中能平順清晰說話為依據(李淑芳、劉淑燕,2013)。

3. 決定運動的次序:肌力與耐力訓練時,運動的順序通常是先由大 肌肉開始;而巡迴訓練在編排順序時須考慮的是作用或訓練效果 相同的運動,不要排在一起,避免學習者同一肌群無法負荷。

4. 運動時間:巡迴訓練時間範圍介於 30-60 分鐘為宜,動作持續時間 10-15 秒。

5. 反覆練習次數:對於初學或體能不佳之社區長者為反覆次數 5-10 次,一般長者則為 10-15 次,整套運動巡迴 1-3 次。

對於社區高齡者,以防跌為目標,課程設計將以下肢相關柔軟度 肌力與耐力、平衡及敏捷力等為主要考量,本研究選擇 6-9 項運動項 目,每個動作設定訓練時間為 10-50 秒或以次數設定為反覆次數 10-15 次,可依長者能力做調整,訓練完成時間約在 10-30 分鐘(林宗慶、

張立盈、林芸代、李尹鑫、相子元,2014)。

四、巡迴訓練之應用

巡迴訓練過去多用於運動員,常見利用油壓式阻力訓練器材擺設 成環狀,讓使用者進行肌力與有氧訓練的健身運動(許志仲、藍孝勤,

2010;陳毓茹、黎俊彥,2010)。近期學者以社區健康高齡者為對象,

將油壓式阻力訓練用於強化下肢肌力與平衡能力,研究成效已獲證實

(湯崇廷,2012)。但是油壓式訓練器材並非社區高齡者能夠輕易取 得,同時也無法提供長期駐點教練協助訓練,以普及性及安全性而 言,需要教練及油壓式器材的訓練計畫無法適用於所有社區,應用於

社區高齡者應該改變以簡易器材如彈力帶等為主的訓練,才能有效提 高參與度及延續性(陳怡如等人,2011)。原則上巡迴訓練是一種訓 練方式,除了運用器材輔助訓練,亦可依照社區長者需求設計徒手訓 練課程內容(林正常,1989;詹益欣等人,2007)。Treacy 等學者(2013)

以 7 種簡易平衡訓練方式,建構出巡迴訓練課程,如改變站立時的位 置或穩定度,進行丟接球訓練、側走和重心轉移等活動,同樣有效提 升住院患者站立時的平衡能力。

由上述實證性研究得知,巡迴訓練的課程設計才是影響成效的關 鍵,輔助訓練的器材可以有多元化選擇;學者亦認為訓練效果的成 敗,源自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控制與設計(林正常,1989;詹益欣等 人,2007)。巡迴訓練的優點,對健康高齡者能有效增加心肺適能、

肌肉質量及肌力和強化骨質密度(Romero-Arenas et al., 2013)、降低 體重與身體質量指數(Bocalini et al., 2102)、控制血壓、三酸甘油數 值,在預防慢性疾病具顯著成效(Paoli et al., 2013)。對於輕度至中 度中風患者,以任務取向之巡迴訓練或以 2-8 人團體形式進行,取代 傳統一對一的物理治療,結果發現站立平衡、行走距離、步態與速度 等行動能力有顯著進步(蔡佩玲、胡名霞、朱育秀、鄭素芳,2009;

van de Port, Wevers, Lindeman, & Kwakkel, 2012)。對於社區跌倒防 制推廣而言,在有限的治療師人力及場地與設施考量下,複合式防跌 運動方案以巡迴訓練進行相當符合經濟效益(Treacy et al., 201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目的為透過防跌運動規劃,探討複合式防跌運動方案對 提升高齡者身體功能與平衡能力之成效。影響高齡者身體功能與平衡 能力的因素相當複雜與多樣性,為協助高齡者藉由複合式防跌運動方 案,達到預防跌倒、促進生活獨立,進而活躍老化的目標,應完整涵 蓋高齡者運動介入之學習理論與運動課程設計,再進行成效評估。以 下分為六節討論,分別為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流程、第三節 研究對象、第四節社區高齡者複合式防跌運動方案之課程設計、第五 節社區高齡者複合式防跌運動方案之評量工具以及第六節資料收集 與分析。茲分別敘述於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