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禪的功用

上一節「禪的本質」,意謂著禪在喚醒我們心中先驗的智慧時,就是 用一種和普通說教過程截然不同的方法,來鍛鍊我們的精神。說教過程是 以理智、邏輯和語言文字為基礎的,而禪的方法則恰好相反,禪完全依靠 個人的體驗,而不訴諸於理智作用或系統的學說(鈴木大拙,2009)。理論 化的東西,拘泥於技術性細節,也許在打棒球、建工廠、製造各種工業產 品的時候非常受用,但是,如果想熟練地創造直接表現人類靈魂的藝術,

或者真正獲得生活的藝術,理論就不一定適合了。實際上,禪師們在傳道 工作中,所要做的是儘量使弟子有獨立性與原創性,不僅是對傳統佛教的 解釋上為然。他們要求的是活生生的生命、個體性和靈性,他們給予心靈 完全的自由,任其自我展現;這種心靈的自我展現是不可以被任何人為的 事物去阻礙的--諸如把佛當作救世主來崇拜、對於經典的盲目信從,或對 於任何外在的權威之無條件的依傍。因此禪宗主張,不可執著於感覺,不 可執著於理智,不可依傍一元論、二元論。你要的是你自己,當你虛如太 空,自由如空中鳥或水中魚,你的精神將明澈如鏡。佛與非佛、神或非神,

這一切只不過是遁詞、是文字遊戲,沒有真實的意義。所以,禪宗並不以 任何特殊的正典做為它「最後的權威根據」,也沒有任何現成的一套教義,

可以讓禪宗的追隨者供奉為精神上的福祉,因此禪的格言就是「不立文 字」。(但學習者須注意:禪宗「不立文字」,是「不執取」「不耽溺」

文字,而非「不使用」文字。因為「文字般若」所趨向之「解悟」次第,

是「究竟般若」的「證悟」之前導行舟。)

既然禪要面對的是具體的生活事實,而不是語言文字,因此禪宗鼓勵 弟子以「禪定」做為開悟的方法。禪是無縛的真自由、是無垠想像,它越 過「直線理性邏輯」的思維,自能靈機一動,創意無限;更能彈性調整,

因應世界脈動與變化,例如,禪者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運用於經營的「變 形蟲理論」,以及禪者美國企業家賈伯斯的創新美學與簡報魅力,在在演 繹禪的無限寬闊與真實大用,因此禪的思惟,是靈機一動,創意無限。此 外,成中英(1995)也指出禪有向上超越、向下切入、對外透視、對內淨化 及左右逢源的五種作用,激發創造力的思考,把握決策行動所涉及事態的 動態全體性,並堅持達成企業體和企業人自己的超越和開拓。所以禪的管 理則是管理自我、提升自我,使自己能提得起、放得下,內外兼顧、左右 逢源,這也就是富於動力、與日俱新的管理(成中英,1995)。

除了「不立文字」之外,禪宗的原則還包括:「教外別傳,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鈴木大拙,2009)。「教外別傳」,任何人都可以超越傳統,契 機契理地傳授禪法,並非一定要在佛教氛圍長大的人才能學禪,因為有時 候知識反而是「所知障」。「直指人心」,是直接觀心,心只有自己才能觀 得到,與心外物毫不相干,而且心外物越少,觀心時越不容易受到影響。

「見性成佛」,任何人只要見到自己的心性,當下就是佛,與身分背景無 關。因此禪宗是「在佛陀正典的教訓之外的特殊傳遞」(教外別傳),而它 實踐的方法則是「直接掌握心靈,而證佛果」(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 的最終權威是在自心之內,而不是在自心之外,因此禪師們所致力的是使 我們同生命實際接觸,親自感受它的脈動。當一個人具有了這如實的內在 感受--西方的哲學家們,稱之為直觀知識或直接知識--而禪師們就給了個 名字,稱之為佛、菩薩、或大善知識。

禪宗讓一個人最大程度的受益,莫過於影響一個人對生活、對命運的 認識,莫過於讓人看清事物的真相,直接看透它的本質而不執著於紛繁的

表象。因此禪宗講究簡單,簡化我們的思維,讓它趨於直截;簡化我們的 生活,減掉世俗的觀念,讓思想充滿新意(鈴木大拙,2009)。強調內在經 驗啟發的禪宗,透過內在超越的體驗,啟悟了西方心靈治療學的基礎,杜 克罕( Dürckheim,1993)的「啟悟心靈治療學」,藉由「參禪」以取得內 在經驗的啟發,改換了人的存在根基, 翻轉成為新人,對於世界也得以 採取創新的觀點。因此強調簡化的禪宗,還可以是種「心靈技巧」,是一 種自我管理與發展團體 (學習性組織) 的心靈技巧;是一種心靈的不斷開 放、接納和超越的能力(賴賢宗,2004);可帶來創新與創造力啟發的思想。

除此之外,鈴木大拙(1990)的研究發現,禪的實踐有十種益處:

(1)當一個人依照規律實踐禪,他所有的感官都變得靜定澄澈,他開始享 受這個習慣,而自己並不知道。

(2)慈悲充滿他的心,由於他的心脫卻了一切邪惡,而將一切有情眾生視 做他的兄弟姐妹。

(3)諸如貪、瞋、癡等有毒與擾人的熱情,逐漸從意識中退卻。

(4)禪密切注意著所有器官,不使諸惡侵入。

(5)由於心的純潔,性情的清澈,禪的實踐者不會對低俗情念有過度的欲 望。

(6)由於心靈集中於高層次的思想,一切誘惑、迷戀與自私都被排斥於外。

(7)雖然他很懂得虛榮的空虛,但他不會落入虛無的陷阱。

(8)生死輪迴之網不論何等纏人,他都懂得如何出離。

(9)由於探知了法的最深淵,他住於佛的智慧境。

(10)由於他不被任何誘惑所打擾,他如蒼鷹逃出樊籠一般,在空中振翅翱 翔。

鄭石岩(2013)在《禪悟與實現》一書中,特別引用鈴木大拙的看法,

指出禪對於人類心靈的益處可歸納為下列幾點:

(1)它可以使自己平靜、控制情感、節制慾望,免得墮入情與慾的漩渦之 中。

(2)它有助於知性的明徹,把心集中在當前的事物上。

(3)它有益於儲存精神力量。

(4)它有助於我們接觸到永恆的價值,能有效地排除生活上瑣碎事物的糾 纏與干擾。

總而言之,禪的自我管理,對於情緒管理與觀照能力產生良性的影 響,這方面的功效是顯而易見的(賴賢宗,2004)。然而企業管理強調靈活 性與整體協調性,正與禪的精神相合,真正的禪者,清明觀照,並時時超 越自我層次,如 Peter M. Senge (2010)在《第五項修練》所提出的「自 我超越」特質相符:(1)融合理性與直覺。(2)看清自己與周遭世界是「一 體」的。(3) 自發性的「同理心」。(4)對整體的使命感。就此而言,禪 不僅與自我管理、情緒管理相關,禪的整體觀照也與領導和企業管理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