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 、 、 、第一名的真諦 第一名的真諦 第一名的真諦 第一名的真諦

壹 壹

壹、 、 、 、第一名的真諦 第一名的真諦 第一名的真諦 第一名的真諦

梅清老師服務的學校近年來都固定會舉辦各年級健康操比賽,並從中選拔表 現優異的班級代表學校參加市賽。推動新式健康操是教育部的重要政策之一,所 以各縣市教育局處都會把它定為年度重大行事。可是對現場老師來說,每天要應 付的比賽太多了,不論動態、靜態、或是各類型的教學活動設計、行動研究、重 大議題融入、精進教學方案,有太多概念和活動都必須成為課程的一部份,太多 利益團體都想在學校課程計畫裡占有一席之地。現場教師對此發展出各種因應對 策,最常見的便是志在參加其餘再議。乍聽到梅清老師談起這個話題時,同樣身 為基層教師的我,腦海裡便立刻浮現教師們虛與委蛇的刻板印象。

我這次帶的班級實在太特別了,不但特殊兒童很多,其中有好幾個都伴隨 嚴重的情緒障礙,而且小朋友過重的比例又很高,所以一開始我就想只要 參加就好,但是我不是要隨便應付喔!作為一個老師,我總認為不能讓孩 子學會隨便應付,要認真把握每次的學習機會,學校的課程不是只有學科 知識而已。可是帶著他們練完一次以後,不但要一直排解零星的衝突,很 多孩子都跟不是拍子,我就知道「完了」!(梅師訪錄,030711)

所謂「完了」,並不是得獎的希望落空,雖然只有極少數人的動作差強人意,可 是沒有人故意不做,每個人都配合音樂用自己的想法練完。因此梅清老師告訴自 己絕不能放棄。她也告訴小朋友,任何比賽精神士氣最重要,動作不夠正確也沒 關係,但一定要抬頭挺胸要有精神。

我告訴我的孩子:想要發脾氣的人一定要忍住,因為你就是讓我們的表演 變得更棒的重要人物。雖然同學年老師看過我們班練習後都笑著跟我說:

「你辛苦了!」我一點都不難過耶,因為我就把它定位成一次不一樣的體

175

驗學習,只要小朋友很有精神,快樂的參與,我覺得課程目標就達到了。

(梅師訪錄,030711)

比賽當天梅清老師班是最後一個出場比賽,可是,梅清老師已經知道他們班應該 會贏。因為其他班小朋友大都不夠投入,不夠有精神。所以當她班上的小朋友手 牽手,齊步走進會場,認真找到老師事前指定的位子,然後很有精神的行禮問候 時梅清老師便知道他們是第一名了。即使在過程中多數小朋友仍有人跟不上拍 子,但整體氣勢早已凌駕其他班級之上。勝利的喜悅並沒有維持多久,因為梅清 老師收到的祝賀大多是

「謝謝你們班,接下來的練習一定很辛苦。」「幸虧有你們,大家都可以 輕鬆了!」而且很多人都是當著孩子的面說,這讓我很困惑,難道第一名 是一種懲罰嗎?(梅師訪錄,030711)

能為校爭光是值得孩子們珍藏的回憶,可是經驗也告訴她—練習必定是辛苦的。

因為低年級的課大都只有半天,既定的領域課程和校本課程可以彈性調整,但不 能為了練習健康操而大幅刪除。正式展開加強練習前,梅清老師把加強訓練的意 願調查表發給家長,25 個家庭裡只有 11 個同意!為了激發學生繼續參與的熱忱 和動力,梅清老師決定做一件讓班上小朋友和家長感到受尊重,體會並理解什麼 叫做「榮耀」的事!她決定找校長幫忙,請他抽空到班上來跟每個願意繼續參加 集訓的孩子握握手,並告訴他們說:「謝謝你們,願意繼續練習代表學校參加比 賽,辛苦了!」(梅師訪錄,030711)她沒想到校長欣然同意,比賽回來後還邀 請全班小朋友到他辦公室去,親自烤鬆餅給他們吃。梅清老師的學校每個月都會 從各班選拔一位表現良好的學生,由校長親自烤鬆餅獎勵他們的優異表現。校長 認為要代表學校的小朋友當然是表現良好的,應該被肯定。

176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在物質方面並不缺乏,不需要有形的鼓勵,可是要讓他 們知道,校長對於他們願意利用休息時間練習健康操,並用一顆歡喜的心 去迎接挑戰,代表學校出去比賽,是值得被鼓勵和被榮耀的事。我覺得正 式課程很重要,可是潛在課程的影響會更深遠。如果我們只是用規定或是 道德勸說,家長或許願意配合,但學生學到的只是服從而已。(梅師訪錄,

030711)

在校長的協助下,梅清老師進行第二次意願調查,最後只剩下 2 個家長不同意。

訪談結束後我也一直在思考,競賽活動的第一名究竟是懲罰還是榮耀?參與活動 的孩子是否真能體會這種情緒的歸屬感?學生當然都喜歡贏得勝利,可是贏的目 的是什麼?證明自己的能力?還是完成 Maslow 需求層次理論最高階層的自我實 現。如果教學生把練習的辛勞視為為校爭光的必經過程,學習就變成一種支配和 規訓。就教學角度觀之,這樣的練習符合有計畫、有目的、有價值的規準,不過 似乎缺少傳遞訊息與溝通的過程。Huebner(1985)以為教育活動是一種人際之 間的相遇,教師應在友愛的基礎上,將學生當作伙伴,而不是物化的角色和次級 範疇。梅清老師把健康操比賽當作重要的課程文本,不僅減少了課程的僵化和宰 制,使教室的課程發展不再狹隘的關注在智識的學習,而成為真正的生活經驗,

也讓學生成為課程實踐歷程中能知能感的主體。

我無意把認真指導學生參與競賽活動的老師汙名化,或是把這樣的教育活動 視為政治的、或不道德的。透過競賽驗證能力時,學習者的主體意識和意向性 亦不應被漠視,對意義的理解與認同應該比表象文本的敘述更重要、更有價值。

誠如齊毓老師和勤美老師所言「我覺得老師要一直認真思考,我要給孩子的是什 麼,而且要看到孩子以後要的是什麼」?(齊師訪錄,031911;勤師訪錄,032211)

齊毓老師也經常指導班上學生代表學校參加健康操比賽,她會要求學生盡力做到 最好,透過練習的過程去體察為學校和自己付出的意義與價值。

177

我覺得學校裡所有活動都很重要,練習健康操也是教學的一環,我和學生 都要認真投入,因為每一種學習活動都有它獨特的意義。我希望學生從這 裡面去發現「我該怎麼突破自己!」孩子在過程中學會面對挫折,共同合 作,折衝別人和自己的期待,發現自己不一樣的能力和特質不是很重要 嗎!其實每次比賽結束後我都覺得很感動,更愛他們。這跟成績無關,而 是你在整個過程中發現他們很棒、很可愛,從他們身上會看見在不一樣的 潛能。(齊師訪錄,031911)

不論是梅清老師或齊毓老師,都把比賽詮釋為提供學生機會去挑戰自己和創 造自己不同的潛能,對團體貢獻自己最認真的一面。她們並不想去製造成品,所 以不會把比賽第一名視作懲罰,而是一種肯定,被別人需要的肯定。學校教育應 協助學生穿穿越不同的意義領域,讓學習成為一種重新發現我的真實存有的歷程

(Greene, 1973)。無論任何形式的課程都不應是迎合,班級經營雖應存有一定程 度的指令,但是教師仍須運用專業知識展現對學生的關懷和尊重,鼓勵他們在基 本的課程框架下去發現和判斷,學習才能成為一個不斷發展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