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組織承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於工作特性及個人成長需求強度的測量外,亦可應用於量測工作者的一 般滿意及特殊滿意。

第二節 組織承諾

一、組織承諾的定義

國外對於組織承諾的研究起步較早,且最先是由工作滿意度( Job Satisfaction) 的研究中衍生出另一種相關的概念,即工作投入( Job Involvement),進而衍生出 對組織承諾的研究。Whyte(1956 )在組織人(The Organization Man)一書中提及「組 織人不僅是一個為組織工作的人,同時也隸屬於組織」。其後許多學者從不同觀 點探討組織承諾,綜述如下。

(一)、 Becker(1960)以交換性觀點探討組織承諾,認為組織承諾是基於交 換性來考量,因此組織承諾是員工願意留在組織,持續工作的機制。

(二)、 Kanter(1968)則認為組織承諾為社會參與者有意願去給予社會系統 能量及忠誠,包含三種類型:

1. 持續性承諾:員工評估離開組織所付出的成本過高時將考慮不離 開。

2. 凝聚力的承諾:組織會辦一些活動,培養員工心理對組織的連結。

3. 控制的承諾:員工附著於組織的規範並做出組織所描繪的行為。

(三)、 Porter & Smith (1970)由心理性觀點探討組織承諾,認為組織承諾為 個人對特定組織認同與投入的相對強度。而心理性觀點受到需求滿足理 論及雙因子理論的啟發,著重於從激勵和自我實現探討組織承諾。

(四)、 Porter, Steers, Mowday & Boulian (1974)認為組織承諾是指員工對 某一組織認同與投入態度的相對強度,包含以下三種類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價值承諾:強烈信仰並接受組織的目標及價值。

2. 努力承諾:願意為組織的利益付出高度努力。

3. 留職承諾:願意繼續維持組織成員之身份。

(五)、 Stevens(1978)將組織承諾分為兩種:

1. 規範性承諾:員工抱持規範的信念;即員工願意留任的原因並非利 益的評估,而是其相信如此始符合團體規範。

2. 交換性承諾:員工以投資報酬率的觀點,衡量付出與回收,若評估 留在組組中的回收較付出高,則組織承諾會提升。

(六)、 Alpander (1990)則認為組織承諾是一種對組織的正向態度,包括:

1. 認同組織目標。

2. 工作會使員工成到快樂,認為工作是其本身的一部分。

3. 對組織是一種忠誠與情感的歸屬,故願意繼續留在組織中。

(七)、 Allen&Meyer(1991)將組織承諾分類為以下三種:

1. 情感性承諾:員工因情感上的依附與認同,進而投入組織。

2. 持續性承諾:員工基於離開組織可能產生的成本考量,而留在組織 中;衡量的方式有以下兩種:

(1). 外在的就業機率。

(2). 離開組織所需付出的成本。

3. 規範性承諾:員工本身認為維持對組織的忠誠為一種義務,為社會 化經驗之結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八)、 William&Anderson(1992)組織承諾是一種員工自對組織產生附屬感、

聯繫和組織公民的行為,並且為了增進組織的利益和工作效率,個人會 願意對於資源的轉換、創新和環境的適應等,付出心力。

(九)、 Kushman(1992)組織承諾是員工將組織的價值觀和目標進行了解、

認同並內化後所表現出對組織的忠誠與奉獻之行為。

(十)、 Jaros, Jermier, Koehler &Sinchch(1993) 將組織承諾分為以下三個 構面:

1. 持續性承諾:基於已投入組織之成本考量,留在組織。

2. 情感性承諾:心理對組織的情感及依附。

3. 道德性承諾:對組織內權威認同,對其規範與價值觀內化成為自我 道德。

(十一)、 Meyer, Allen &Smith(1993)將組織承諾分為兩個構面:

1. 價值承諾:相信並願意接受組織的目標與價值觀,投入努力。

2. 持續承諾:有強烈長期維持組織成員身分的慾望。

(十二)、 Price(1997)組織諾是員工對特定組織所知覺而傳達出來的忠誠。

(十三)、 Miller et, al.(2000)組織承諾是指員工對組織的喜愛程度,指員工是 否認為組織是一個好的工作環境,而願意長期留在組織內,不尋找其他 受僱機會。

(十四)、 Robbins(2001)組織承諾為員工認同組織及組織目標,並且希望維持 組織內成員關係的程度。

(十五)、 Manion(2004) 組織承諾指人員與組織之間的連結,人員的組織承

(十六)、 Dee, Henkin& Singleton(2006) 組織承諾是個人對組織奉獻心力及 對組織盡忠的意願。

二、組織承諾的形成

關於組織承諾的形成, Wiener(1982)認為組織承諾是組織內化的規範性信念 所致,包含了「組織成員概念化的忠誠感與責任感」和「組織認同」兩部分。組 織可經由甄選、組織社會化的過程影響員工的忠誠感、責任感與組織認同,進而 促進組織承諾。其組織承諾的形成模式如下圖 2-2:

資料來源:Wiener(1982)

圖 2-2 Wiener 組織承諾形成模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組織承諾的重要性

組織承諾對管理者而官,乃在於是否當組織承諾愈高時,員工願意在工作上 所付出的努力就愈大?且對組織目標的達成是有幫助的?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 顯示,透過組織承諾的研究,組織研究者及管理者可以找出留住員工及組織績效 的關係(Steer , 1977 ),且透過組織承諾,管理者也可以預測員工的工作態度、離 職意圖以及公民行為(Cole and Bruch, 2006)。依據 Porter , Steers , Mowday &

Boulian(1974)研究結果為:相較於工作滿意度,員工的組織承諾更能有效預測員 工實際離職情形。關於組織承諾的高低對員工所產生的影響,茲將相關學者的研 究依員工會產生的行為分類如下:

(一)、 在有利於組織的行為方面

1. Steers(1977):組織承諾較高的員工會在工作績效上付出更多努 力。

2. Angle & Perry(1981) : 組織承諾高的員工較希望能達成組織的目 標。

3. Mowday et al. (1982) :組織承諾較高的員工有較好的工作績效。

4. Aranya, Kushnir & Valency(1986):高組織承諾的員工,工作滿意度 較高。

5. Randall, D. M.(1987):組織承諾高的員工,能使組織擁有安全與穩 定的勞動力,能接受組織較高的生產要求,且較能達成組織的目 標。

6. Mathieu & Zajac(1990):認為高度組織承諾的員工,有較高的工作 滿意度並傾向不會去尋求其他工作機會及離開組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在不利於組織的行為方面

1. Porter, Steers , Mowday & Boulian(1974 ):組織承諾較高,可減少離 職或遲到的情形。

2. Mowday et al.(1982):組織能透過提高組織承諾,來降低員工的缺 勤、離職及怠工等行為。

3. Raymond(1999):組織承諾低者經常在等持跳槽的機會。

由上述可知組織承諾的高低不僅會影響員工亦會影響組織,Randall(1987) 整理指出組織承諾對個人與組織的影響,見表 2-1:

資料來源:Randall (198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可見組織承諾的重要性,當員工對組織的組織承諾提高了,員工所表現的不 僅是對組織的忠誠,更具積極層面的涵義是員工努力工作對組織的熱切回應,促 使組織達成目標。此外員工也在此情形下擁有應得的報酬與個人的實現。

四、組織承諾的相關理論

對於組織承諾的相關理論,因研究目的與衡量的方式不同,學者們提出的理 論也因此而有所不同,將常見的理論列舉如下:

(一)、 Steers(1977)該學者所提出的組織承諾模式包含前因變項及後果變 項(如圖 2-3),各為:

1. 前因變項:個人特質、工作特性及工作經驗。

2. 後果變項:留職意願、留職需求、出席率與工作績效。其模型如圖 所示:

圖 2-3 Steers 的組織前因後果模式 個人特質

-年齡 -教育程度 -成就動機

工作特性

-工作本身 -互動

工作經驗

-群體對組織的態度 -組織的相依性

-個人知覺對組織的重要性

組織承諾

留職意願 留職需求 出席率 工作績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Mowday , Porter & Steers(1982)該學者們將組織承諾的前因變項增 加為四個,後果變項則異動為五個,相關變項如下(模型如圖 2-4 ):

1. 前因變項:

(1). 個人特徵:包括年齡、年資、教育程度、性別及其他各種人格 特質等。

(2). 角色特徵:包括工作範圍、挑戰性、角色衝突及角色混淆等。

(3). 結構性特徵:包括組織規模、工會介入、控制幅度、正式化、

分權程度及決策參與程度等。

(4). 工作經驗:包括組織可依賴性、個人重要性、期望水準及團體 規範等。

2. 後果變項:包含員工工作時間、怠工情形、缺席情形、人事異動率、

工作績效等。

資料來源:Mowday, Porter & Steers (1982)

圖 2-4 Mowday , Porter & Steers 的組織承諾前因後果模式 個人特徵

角色特徵

結構性特徵 工作經驗

員工工作時間

怠工情形

人事異動率 缺席情形

工作績效 組織承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 Mathieu and Zajac(1990) 綜合了先前有關組織承諾的研究,並歸納 出影響組織承諾之前因變項、相關變項與後果變項。前因變項包含個人 特質、角色狀態、工作特性、群體領導關係及組織特性等五項,共二十 七個前因變數;相關變項包含激勵與工作滿意度兩個構面,共十四個相 關變數;後果變項則為工作績效等八個後果變數,其理論架構如圖 2-5。

資料來源:Mowday, Porter & Steers (1982)

圖 2-5 Mathieu and Zajac 組織承諾前因、相關與後果變項架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五、組織承諾的衡量

於組織承諾的衡量主要有下列幾種量表:

(一)、 Herbiniak & Alutto(1972)組織承諾量表(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Questionnaire)

此量表乃 Herbiniak & Alutto(1972)依據交換性的觀點所發展而成,目的 主要在衡量受試者對組織計算性的投入,藉以瞭解有其他組織所產生的外在 誘因下,受試者會離開組織的可能性。而外在誘因包含:薪資、地位、友誼 及專業創造的機會。

(二)、 Mowday , Steers & Porter(1979)的組織承諾量表(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Questionnaire)

Porter et al. (1974)認為組織承諾是個人對某一組織認同及投入的程度,

其內容可分為以下三個構面:

1. 價值承諾:強烈的信任和接受組織目標及價值。

2. 努力承諾:願意為組織利益付出更多努力。

3. 留職承諾:強烈渴望繼續成為組織的一份子。

而於 1979 年 Mowday , Steers & Porter 由組織承諾規範性觀點發展出 組織承諾量表,目的在測量受試者對其所屬組織的情感性依附,此種情感性 的依附產生個人認同組織,並進而去追求組織所追求的目標。題目包含了態 度及行為的意向,且強調員工對組織道德的投入,故可用以測量員工對組織 的忠誠、達成組織目標的意願及對組織價值的接受度。

(三)、 Meyer & Allen(1991)的三構面組織承諾量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離開組織的成本及繼續留在組織的義務,而由此發展出衡量組織承諾的三個 構面:

1. 情感性承諾:個體對組織的情感性連結、認同及涉入。若員工對組 織的情感性連結越強烈,就越會想要繼續留在組織。

1. 情感性承諾:個體對組織的情感性連結、認同及涉入。若員工對組 織的情感性連結越強烈,就越會想要繼續留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