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4 結語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2

可以擴及「很」作為補語使用的研究。「很」作為少數可以作為補語使用的程度 副詞,在生活及華語教材中亦有「X 得很」的使用與教學,因此亦可加入探討「很」

作補語的相關探討。第三,除了對程度副詞「很」進行研究外,亦可以對相關的 高頻程度副詞進行系統性語法化及詞彙化情形的分析,並通過這些同類高頻副詞 的語法化及詞彙化情形的異同,查考程度副詞在這方面可能出現的異同情形。

其三,是在本文尚未進一步處理「很 X」構式與華語教學之間的具體關聯。

由於「很」與「很 X」在現行生活中仍然是非常普遍、非常頻繁使用的詞語及構 式,因此無論是在華語教材、課堂教學以及華語學習者的生活中,都會不可避免 的遇到這樣的問題,例如在現行具有代表性的華語教材中,即出現了不少次與「很」

及「很 X」的目標語法點75,針對本文的研究目標「很」以及「很 X」構式,可 以在將上述研究基礎上所發現的語意及變化,適度調和於教學和教材中。在單課 教學上,可以更清楚的界定該課對於程度副詞及「很」的教學;在系統性的華語 教學上,亦可以建立系統性對於「很」、「很 X」的教學與詮釋,釐清「很」在原 有程度副詞的功能以及「突顯」的功能上,以及如何運用「很 X」的功能,讓第 二外語學習者更能自由的、適切的使用華語表達。

6.4 結語

語言存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語言變化的現象更是常藉由生活中的情 況而觸發,語言及語法的改變機制與現象很多都是基於說話者需要而啟動的,例 如本文所研究的「很」以及「很 X」構式所發生的語法化、詞彙話和主觀性提升 的現象,均反映了這個現象。另一方面,也正因為溝通需要,人們藉由學習外語

75 檢視目前最多華語中心採用之正中書局《實用視聽華語》教材中,共一到六冊的教材中,在 作為基礎的第一冊中出現了三次關於「很」的語法點教學,第二課在教授狀態以及程度時,已 出現了「我很忙」的例句,並介紹了華語中的程度副詞,另外還有第七課的「他說中國話,很 有意思」,第十四課的「從飛機上往下看,很有意思」,後續還有第二冊第十三課、第二冊第二 十五課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3

達到溝通的目的,因此在華語方面,華語教學亦相當仰賴語言學的分析與給予,

才能使華語教學的內涵與架構更為豐富完整。

本文即是基於上述動機,以語法化及詞彙化理論為本文的理論基石,通過量 化及質化的研究流程,進行對「很 X」構式的句法語意功能研究。本文運用專業 口語語料庫佐以現實生活中的隨機原始語料結果來進行系統性分析,以確保研究 能夠擁有貼近真實的大量語料;其次,根據上述量化系統性分析之結果,針對詞 類分布、句法位置、字數統計等項目進行細部分析討論,以便盡可能的涵蓋「很 X」所呈現的語意及句法功能。最後結合理論及研究結果,呈現「很」及「很 X」

構式的分析與功能變化。希望能透過本文對「很」及「很 X」的探討及分析,提 供華語教學中針對「很」及相關程度副詞、語意表達的教學輔助,使華語使用者 均能更充份自在、並且嫻熟的使用華語表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4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按筆畫順序排列,粗體為專書或論文集)

丁金國(2009)。語體風格分析綱要。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于 芹(2012)。皖北方言的“很+VP”──兼論“很”的來源。阜陽師範學院學報,

第 2 期,頁 35-40。

刁晏斌(2006)。現代漢語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刁晏斌(2007)。試論程度副詞加一般動詞形式。世界漢語教學,第 1 期,頁 62-71。

文 旭(1998)。《語法化》簡介。當代語言學,第 3 期,頁 47-48。

王 力(1996)。中國語言學史。台北:五南。

王 力(2002)。中國現代語法。香港:中華出版社。

王 群(2005)。試論“才”和“就”語義變化的雙向性和不平衡性。語言科學,第 4 卷第 6 期(總第 19 期),頁 18-26。

王 靜(2003)。“很”的語法化過程。淮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25 卷第 4 期,頁 557-560。

王 靜(2008)。絕對程度副詞的發展研究概述。瀋陽大學學報,第 2 期,頁 86-88。

王功龍(2004)。從單純描寫走向功能解釋:讀《漢語語法化的歷程》感言。博 覽群書,第 6 期,頁 34-36。

王希杰(2012)。語體的定義與性質的反思。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 16 卷第 3 期,頁 117-121+126。

王宗聯(1993)。程度副詞“很”和“最”。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2 期,頁 75-78。

王政卿(2010)。程度副詞“很”的特殊用法討論。大慶師範學報,第 30 卷第 2 期,

頁 84-85。

白兆麟(1991)。語法研究應重視語法體系的總格局。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第 3 期,頁 35-40。

白曉紅、趙衛(2007)。漢語虛詞十五講。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石毓智、李訥(2001)。漢語語法化的歷程:形態句法發展的動因和機制 [電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5

資源](第 1 版)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向明友、黃立鶴(2008)。漢語語法化研究──從實詞虛化到語法化理論。漢語學 習,第 5 期,頁 17-24+80。

朱慶明(2010)。現代漢語實用語法分析(上/下冊)。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何九盈(2005)。中國現代語言學史(3 版)。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何淑貞、張孝裕、陳立芬、舒兆民、蔡雅薰、賴明德(2008)。華語文教學導論。

台北:三民書局。

沈家煊(1994)。“語法化”研究綜觀。外語教學與研究,第 4 期,頁 17-24+80。

沈家煊(2002)。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沈家煊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李 泉(2004)。從分布上看副詞的再分類。語言研究,第 4 期,頁 85-91。後收 錄於胡明揚編(2004)。詞類問題考察續集。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頁 154-177。

李 琳(2011)。語體詞的跨體使用探微。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第 3 卷第 3 期,

頁 108-111。

李 樹(2009)。現代漢語“很+謂詞性成分“研究。任海波副教授指導,上海師 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李一芬(2000)。漢語副詞研究的難與易:「很難」/「很容易」的結構功能與探 討。香港:二○○○國際語文教育研討會會議論文。

李宗江(2002)。關於語法化的並存原則。語言研究,第 4 期,頁 88-90。

李宗江、王慧蘭(2011)。漢語新虛詞。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熙宗、霍四通(1999)。語體與語言規範化。載於陳章太、戴昭銘、佟樂泉、

周洪波主編,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頁 265-274。

李嘉真、李永貞(2003)。網路語料庫運用與對外華語詞彙教學研究──以動詞「引 起」和「造成」為例。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台北:僑務委員 會。

李麗群(2007)。試論“很+形/動/名”。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 7 卷第 1 期,頁 76-79。

肖 航(2010)。現代漢語通用平衡語料庫建設與應用。華文世界,第 106 期,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6

24-29。

尚國文(2010)。現代漢語形容詞的基本功用。中原華語文學報,第 6 期,頁 45-78。

吳立紅(2006)。現代漢語程度副詞組合研究(博士論文)。取自中國博士學位論 文全文數據庫。

吳東英、秦秀白、吳柏基(2004)。香港報刊語言口語化的表現形式和功能。當 代語言學,第 6 卷第 3 期,頁 248-256。

吳福祥(2005a)。漢語語法化研究的當前課題。語言科學,第 4 卷第 2 期,頁 20-32。

吳福祥(2005b)。漢語語法化演變的幾個類型學特徵。中國語文,第 6 期,頁 483-494+575。

周一民(2006)。現代漢語(修訂版)。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周小兵(1995)。論現代漢語的程度副詞。馬慶株編(2005)。二十世紀現代漢語 語法論文精選。北京:商務印書館,頁 358-363。

周亞民(2010)。語料庫在華語詞彙教學與學習的應用。華文世界,第 106 期,

頁 30-43。

周澤龍(2007)。析《兒女英雄傳》的「很」。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第 2 期,

頁 134-136。

屈承燾(1999)。簡易漢語語法。台北:五南。

易正中(2009)。副詞“就”的基本義及語法化。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第 4 卷第 6 期,頁 79-80。

易保樹(2010)。會話內容、語體和親疏關係。語言文學研究,第 16 期,頁 23-27。

林文茵(2009)。「很」字在現代漢語的運用。華語文教學與實務研討會會議發表 論文。

竺家寧(2005)。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台北:五南。

竺家寧(2009)。詞彙之旅。台北:正中書局。

邵敬敏(2002)。80年代副詞研究的新突破。邵敬敏編。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 選集(邵敬敏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頁 336-350。

邵敬敏主編(2007)。現代漢語通論(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姚 蘭(2010)。語料庫之發展沿革與漢語語料庫之興起。華文世界,第 106 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7

頁 4-19。

胡明揚(1993)。語體和語法。漢語學習,第 4 期,頁 1-4。

胡曉慧(2008)。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漢語語法化研究述評。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 9 卷第 3 期,頁 8-14。

徐建宏(2006)。試論程度副詞的對外漢語教學。語言文字應用,第 2 期,頁 49-51。

徐杰、鍾奇主編(2007)。漢語詞匯、句法、語音的相互關聯:第二屆肯特崗國 際漢語語言學圓桌會議論文集。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高育花(2007)。中古漢語副詞研究。合肥:黃山書社。

袁 暉(2011)。試談語體句的研究。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4 期,

頁.1-3。

孫 鐳(2007)。試論副詞“就”的統一語法意義。語言應用研究,頁 38-39。

郝 琳(1999)。動詞受程度副詞修飾的認知解釋。佳木斯社會科學學報,第 5 期,頁 40-42。

馬慶株(1988)。能願動詞的連用。語言研究,第 1 期,頁 18-28。

張 斌(2009)。新編現代漢語。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張 艷(2010)。“我手寫我口”與語體的區分。現代語文,第 21 期,頁 72。

張亞軍(2002)。副詞與限定描狀功能。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張伯江(2009)。從施受關係到句式語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伯江(2012)。以語法解釋的語體研究。當代修辭學,第 6 期,頁 13-22。

張宋蘭、張德歲(2009)。現代漢語助動詞的內涵。宿州教育學報,第 13 卷第 4 期,頁 21-22。

張宋蘭、張德歲(2010)。漢語助動詞語法化的特點與原因。宿州教育學報,第 12 卷第 6 期,頁 31-32+47。

張誼生(2000)。現代漢語副詞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

張麗麗(譯)(2013)。語法化(原作者:Paul J. Hopper, Elizabeth Closs Traugott)。

台北:中研院語言所。

盛 炎(1994)。跨文化交際中的語體學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北京語言學院,

第 2 期,頁 152-160。

陳 穎、蔡 崢(2008)。副詞“真”和“很”。齊滬揚主編。現代漢語虛詞研究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8

對外漢語教學(第二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頁 14-27。

陳小荷(1994)。主觀量問題初探──兼談副詞“就”、“才”、“都”。世界漢語教學,

第 4 期(總第 30 期),頁 18-24。

陳立民(2005)。也說“就”和“才”。當代語言學,第 1 期,頁 16-34。

陳克炯(1998)。先秦程度副詞補論。古漢語研究,第 3 期,頁 38-44。

陳金香(2009)。程度副詞語義、句法、語用研究。集寧師專學報,第 31 卷第 3

陳金香(2009)。程度副詞語義、句法、語用研究。集寧師專學報,第 31 卷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