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語法化與詞彙化

3.2 語法化理論

3.2.3 副詞語法化的討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義務」的強烈態度亦投射到 must 的語意中,英語中的情態動詞大多經歷這樣 的變化。「語義由命題功能轉變為言談功能」,原本表現命題功能的詞語,在語境、

句子間相互影響中逐漸具有話語標記的功能,例如 while 本來是表達同句子中的 兩件同時發生的事,而人們在使用 while 時藉助這樣的語意來表示目標事件發生 時伴隨的情況或條件,因此 while 就不再是單純表示「時間」的功能了。最後是

「判斷內容的介入」,例如從觀察 think 的語意就能非常清楚的觀察出這個現象,

過往 think 表示想、思考的語意,到後來 think 亦能傳達說者的建議或是態度,

例如「I think you should go」一句中,並不是真的「想要」聽者走,而是表示說 者「認為」聽者離開較好、建議聽者離開的語意。簡而言之,說者會將所要傳遞 的態度賦予在詞彙中,藉由一再使用與語境、語篇的配合,促成了語法化的開端。

3.2.3 副詞語法化的討論

在上述語法化理論、動因及機制的整理後,本小節將呈現目標詞彙「很」作 為副詞的語法化理論。凌霄(2005)簡單的對副詞語法化的演化類型作了整理,

認為副詞形成主要是來自名詞、動詞與形容詞等三類實詞的語法化,其演變過程 主要是引申原有語意的概念發生語法化;楊榮祥(2005)研究近代副詞中,亦談 及副詞演變中值得注意的幾個現象,例如副詞在不斷演變中,所發生的「累積與 排擠」、「派生與分化」、「保守與不平衡性」等,同時亦依據沈家煊(1994)歸納 的九項原則,一一檢驗漢語副詞中的歷時演變現象。許多研究者透過蒐集各類副 詞的真實語料進行研究,以驗證副詞語法化的情形,例如 Traugott(1995)所提 出副詞的演變情形,見下圖 3-6:

子句內副詞>句副詞>言談助詞

圖 3-6 Traugott(1995)副詞語法化斜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Traugott(1995)認為像「indeed」、「in fact」的語法功能已不僅是副詞,在 語篇中更可被視為是言談標記,董秀芳(2000)、趙彥春(2001)也有相似的看 法,趙彥春將副詞分為「句修動詞」與「動修動詞」兩者,認為副詞修飾位置變 化,有可能影響其語意與句法;董秀芳(2000)在「時」字語法化研究中,提出 新功能的產生往往肇因於語用因素、上下文語篇的影響,當其逐漸擁有固定的搭 配方式時,就相當有可能轉化成語法成份,同時亦推測漢語中許多複句關聯標誌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而產生。而關於漢語虛詞的語法化階段該如何判定,董秀芳則 認為漢語虛詞進一步的語法化造成的「意義空洞」讓研究者較難以明顯的定位出 其是否已演化成「詞內成份」,這是漢語和其他語言的不同之處。其他關於副詞 語法化成言談標記的研究,有李思旭(2012)以「別說」、「完了」一詞來討論句 式中的動詞詞組形式如何演變成副詞,再進一步語法化成為言談標記的過程,這 個過程亦在不同語言中具有共性。

在上述演變推論之下,具有某些特定性質的副詞,是較容易發生語法化的類 別。其一是具有「評注」性質的副詞,由於本身即帶有主觀意味,因此容易發生 語法化,根據張誼生(2000)所定義的評注性副詞,是指句法上可以充當高層謂 語,句中位置較為靈活,可以放在句中或在句首,主要是表達說者的態度和評價,

例如副詞中的語氣副詞、情態副詞等;而張誼生(2000)的分類中雖然將關聯副 詞劃分為客觀性的「連接功能」,但是文中亦指出關聯副詞與連詞的模糊地帶,

由於關聯副詞除了能表現出銜接句子的功能,在語篇上有時亦有表示因果、起承 轉合的作用,這種模糊性及「兼類」的特質,提高了其語法化的可能性。當然文 中也指出「並不是只有副詞會語法化成為語法標記,也有很多詞類具備語法化成 為標記的特質」,因此關於言談標記、副詞、語法化三者的關係也持續被討論著。

其二,除了評注性副詞外,原先表示客觀情況的副詞也有發生語法化的可能。

例如時間副詞發生語法化的情形就相當常見,如前文曾經述及的「while」,許多 表示時間狀況的副詞亦有相似狀況,說者藉助時間副詞來陳述目標事件發生的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過時,時間副詞常伴隨著情況或條件敘述,這時時間副詞就容易發生語法化或是 成為話語標記,例如在漢語中,「然後」在口語中頻繁使用後所發生的語法化就 是非常明顯的例子,其他如「時」、「在」的相關構式語法化的討論、「就」、「既」、

「暫」、「暫且」、「一直」等,也都有不少討論。除了時間副詞,又如範圍副詞涉 及「空間」、「範疇」的概念,包括「都」、「偏」、「全然」等,也有不少討論。另 外,程度副詞原先也被認為僅是客觀描述,但在頻繁使用下,加上語境配合及說 者的需要,關於程度副詞語法化的情形也成為研究的重點,例如「真」、「老」、「太」、

「最」、「極」、「甚」、「殊」、「超」等,程度副詞的語法化大多肇因於頻繁使用,

造成程度語意有「磨損、減弱」的情況,同時在語境及說者需要下,程度副詞與 各種詞類亦有可能搭配使用,在這樣的情形下,程度副詞已不再客觀表示程度,

而是作為突顯、強調該搭配詞語的性質使用,而原有表示程度的語意可能與新用 法並存,也有可能為其他程度副詞取代。(董秀芳,2000;江藍生 2002;張誼生,

2005;陳穎、蔡崢,2008;盧惠惠,20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