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壹、 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現況

環境知識現況中,「環境汙染與生態」構面表現最佳(平均數 0.608),其次 分別為「環境科學與溫室效應」(平均數 0.438)、「水資源與再生能源」(平均數 0.407),最後以「環境問題與政策」(平均數 0.396)構面表現最差,但總平均數 0.462 低於平均數 0.5 分,答對百分比 46.2%,表示學生在環境知識測驗的表現不 算理想。

環境態度現況中,「重視汙染問題與保育的環境態度」構面表現最佳(平均數 3.956),其次分別為「環境技能與行動」(平均數 3.891)、「經濟衝突」(平均 數 3.326),最後以「環境政策」(平均數 3.128)構面表現最差,但總平均數 3.797 高於平均數,百分比 66.52%,表示學生在環境態度的表現還算積極。

環境態度現況中,「生態與減碳」構面表現最佳(平均數 3.864),其次為「說 服與環保消費」(平均數 3.422),最後以「道德與法律」(平均數 3.128)構面表 現最差,但三構面的平均數都算高且總平均數 3.537 高於平均數,答對百分比達 70.7%表示學生在環境行為的表現非常積極。

貳、 背景資料的現況以及對環境知識、態 度、行為作差異分析

一、 「性別」、「地區」、「階段」與「年級」統計分析結果

如表 84 所示,背景變項中「性別」對學生的環境知識有顯著的差異,男生環

蕭伯紹(2007)的研究結果一致。「性別」對學生的環境行為皆無顯著的差異,此研

表 85

「資訊來源」、「活動形式」分析總表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三、 「戶外活動頻率」、「學校環境教育活動場次」、「學校規模」

與「綠色學校參與度」統計分析結果

學生參加學校環境教育活動場次的現況,臺南市 5〜8 年級學生環境活動場 次,這學期以來 1〜2 次最多,其次依序為 0 次、3〜5 次、5 次以上。依照環境教 育法規定,每學年應辦理 4 小時以上的環境教育,但填寫每學期 0 次的學生卻有 25.7%,超過四分之一,除了有的學校會集中於某學期辦理環境教育以外,也可能 是學生忽略或不了解學校辦理環境教育的精神,而導致學生認為學校並無辦理環 境教育的活動。不同的戶外活動頻率並不會影響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的表現。不 同戶外活動頻率學生對環境行為整體得分上達顯著差異,戶外活動頻率 5 次以 上、3~5 次次場次環境態度表現顯著優於 0 次。由此可知戶外活動頻率場次越多,

學生環境行為的表現越佳。

不同學校環境教育活動場次學生在「環境知識整體得分」上達顯著差異。3~5 次環境知識表現顯著優於 0 次,以及 1〜2 次、3〜5 次顯著優於 5 次以上。由此可 知學校環境教育活動以 1〜2、3〜5 場次的學生環境知識的表現佳,過多(5 次以 上)或過少(0 次)場次的學校環境教育活動,反而不利於學生環境知識的表現。

不同學校環境教育活動場次學生在「環境態度整體得分」上達顯著差異。學校環境 教育活動以 1〜2、3〜5 場次的學生環境態度的表現佳,過多(5 次以上)的學校 環境教育活動場次,反而不利於學生環境態度的表現。不同學校環境教育活動場 次的學生對環境行為並無影響。

統計法 背景變項 環境知識差異分析 環境態度差異分析 環境行為差異分析

獨立 T 檢定

資訊 來源

學校 ○ × ×

網路 × × ×

電視影音 ○ ○ ○

親師朋友 × ○ ×

報章雜誌 ○ ○ ×

演講研討 ○ ○ ×

參觀訪問 × × ○

廣播 × × ×

活動 形式

垃圾分類 ○ × ○

環保社團 × × ×

淨山淨灘 × × ×

生態夏令營 ● × ○

環保藝文活動 × × ○

參觀環保機構 × ○ ○

關懷弱勢團體 × × ×

環保遊行 ● × ×

註:○為正向顯著差異、●為反向顯著差異、×為無顯著差異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學生在「環境行為整體得分」上皆未達顯著差異,此研究 關係數 r 為.383,為中度正相關,此研究結果與賴銀海(2004)、勒知勤(1994)研究 結果一致。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的相關係數 r 為.285,為中度正相關,此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