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網路的快速發展與國民健康意識之抬頭,皆促使網路健康資訊蓬勃發展。本 研究旨在瞭解專家網路健康資訊需求評價,探討其對醫病關係影響以及專家可信 度判斷準則。本節係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進行結論之歸納整理並於最末提出建 議。

一、 醫師網路健康資訊需求與品質認知

(一) 醫師網路健康資訊需求多來自於臨床診治問題,而同儕與領域專家為最常 使用之資訊驗證來源。

根據訪談研究資料,網路因兼具即時性與方便性等特點,上網查資料已成為 醫師喜好以及普遍利用之方式,以網路搜尋引擎為資訊尋求起點則相當普遍。病 患診療屬臨床醫師之主要工作,本研究發現,在就診行為中,醫病之互動會誘發 一連串之健康資訊需求,而誘發醫師網路健康資訊需求可說是以臨床診治工作之 特定問題為主要,其次為個人專業知識之增長,再者為查詢藥物資訊,最後則為 個人興趣使然。

分析醫師喜好的健康資訊驗證方式,以同儕討論與請教專家為最常使用,其 次為利用學術資源如專業索摘型資料庫進行自我專業認知比對等,再者為至病患 使用之來源進行資訊完整脈絡之確認。上述除至病患使用之來源確認外,與同儕 專家討論以及學術資源驗證皆為雙向知識溝通。而此項結論也與 Cullen(2002)、 Dorsey 與 Detlefsen(2005)、Kerse 等人(2001)與 Koller 等(2001)之研究結 果相呼應。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繪製醫師網路健康資訊需求與驗證方式如圖 5

-1。

病患資訊

個人專業 知識增長

藥物資訊 個人興趣 醫師

同儕討論 專家請教

利用 學術資源

病患使用 來源

資訊需求 驗證方式

圖 5-1 醫師網路健康資訊需求與驗證方式

(二) 網路健康資訊品質良莠不齊,應由國家最高衛生機關主導品質控管,而來源 為醫師認定品質之主要關鍵。

根據本研究訪談結果,醫師認為網路具備豐富資訊量便於尋找資訊以及良好 衛教素材、利於醫師自我行銷等優勢。而健康資訊之於醫師,在可信度之判斷上 較不成問題,反倒會較擔心病患在使用上的問題。綜合本研究資料,醫師認為網 路健康資訊來源若為非專業人員發表則品質最為可議。再者,若干資訊缺乏完整 脈絡介紹、未有可信證據支持或設定為需較高閱讀程度等,也較會發生病患誤用 問題。

醫師普遍認為網路健康資訊缺乏中央控管,加上網路言論百家爭鳴,品質從 最好到最壞不等。低健康素養之病患,健康資訊將會為其帶來眾多負面效益,如 不正確資訊損及個人健康與健康照護品質與效益、缺乏時間效益以及醫病關係。

各媒體管道之健康資訊品質相較下,學術性書籍因經過嚴謹出版審核過程,

公認為可信度最高,而電視所提供的健康資訊品質為最差。根據訪談分析,各媒 體健康資訊品質差異關鍵在於資訊來源與內容深廣度。

網路健康資訊品質雖然控管不易,但醫師認為政府仍應有所作為。綜合本研 究訪談結果得到,網路健康資訊品質若能依國家傳播資訊委員會(簡稱 NCC)

模式,由國家最高衛生機關進行品質控管相關設置,將是一可行方式。

二、 網路健康資訊與醫病關係

(一) 網路造就新型態病患產生

根據第二章文獻探討,網路發展與資訊傳播快速,病患有健康資訊需求時,

利用網路搜尋特定疾病資訊與一般保健知識已成為趨勢。本研究綜合醫師訪談資 料,可以得到網路造就之新型態病患可分為數種,分別為視醫師為主要健康資訊 來源、利用網路健康資訊比對醫師診斷結果、視醫師為第二意見與以網路來主要 健康資訊來源。根據上述所列類型可以發現到,網路在病患使用中已成為僅次於 醫師之另一健康資訊媒介。

(二) 病患健康素養為影響醫病關係重要指標

相較於過去,病患取得醫療資訊並不容易,對於醫師診斷治療決策往往只 能全盤接受。而現今網路健康資訊發展,可說是已經改變傳統醫病關係。醫病關 係是醫療必要條件,良好和諧的醫病關係將有助於減少醫療糾紛。根據訪談資料 可以發現,醫師認為醫病關係之良好與否,取決於病患之健康素養程度。低健康 素養者容易以有限知識瞭解自身健康問題產生誤解誤用,誇大描述自身病情進而 產生不正確之健康行為與要求,造成醫病關係緊張。反之,若病患具備高健康素 養,醫師與病患能產生知識共鳴,之於醫病關係將會有良好互動。

在現今醫療體制的限制下,無法容許醫病足夠的互動,因此多數醫師表示會 依據病患健康素養推薦使用網路健康資訊,少數則表示會希望病患利用書籍或直 接於門診時間提問解答自身病情疑問。而會推薦病患使用健康資訊的受訪者則普 遍表示,除官方網站、專科醫學會以及醫院衛教資訊會特別推薦外,基於醫師本

身使用習慣,會建議病患利用搜尋引擎以疾病名稱搜尋衛教資訊。綜合本研究之 受訪者訪談語錄,「有病還是要看醫生」是健康基本原則,之於網路健康資訊的 使用方針則為,網路健康資訊只能用做參考,病患應妥善掌握運用資訊,而非被 資訊引導操弄。

三、 醫師判斷網路健康資訊可信度的準則與利用線索

(一) 健康資訊網站來源專家度、收錄範圍與網站穩定度為影響醫師判斷網站可信 度之主要因素。

本研究利用實驗法第一部份開放式文字填答得到,影響醫師覺察一健康資訊 網站是否具備可信度之要素依序為來源專家度、收錄範圍與網站本身穩定度。與 Stanford, J.等(2002)之可信度研究進行比對發現符合之處,醫師用以判斷網站 健康資訊可信度之準則為來源姓名、聲望度以及所屬單位為首,即專家度。

而配合受試者實際檢索歷程發現到,當醫師進入特定健康資訊網站後,大部 份醫師會先對駐站專家顧問群以及資訊作者資歷等來源會感到好奇,會詢問諸如 專家顧問群與作者大約都是哪些人?所屬專科以及單位別等問題。而進行檢索任 務後,若輸入之疾病問題查詢結果筆數為零或過少,對於網站收錄資料範圍便會 提出質疑,認為這類網站之於健康資訊使用者可用性過低,網站應以各醫療專科 索引廣泛收錄衛教資訊。而網站本身穩定度如定期更新、連結有效與下載速度更 為其基本條件,若穩定度不足,將有損其網站可用性與可信度。

值得注意的是,若將實驗歷程與本研究受訪醫師個人網路使用經驗進行比對 分析可以發現到,服務年資較長之受試醫師會特別注重來源專家度,當確認來源 專家度後會直接進行資訊本身的可信度判斷。網路使用年資的不同也反映在自評 之資訊素養能力上,網路使用年資較淺之醫師自評個人資訊素養能力較差,進行 可信度判斷時,較關注於來源與資訊本身相關準則,不會特別注意到網站設計的 部份。此外,網路使用年資較淺者認為搜尋引擎輸出結果排序即代表其與檢索任

務相關度之高低,會習慣性依據輸出結果先後順序點選進入網頁進行後續之可信 度判斷。而自評個人資訊素養能力較佳的醫師,則會特別強調網站功能面的完 善,會以慣用之專業醫學資料庫檢索功能來審視健康資訊網站。平均每日上網時 間長短、上網最主要目的與最常利用之資訊取得管道等網路使用行為在可信度的 判斷行為上則沒有特殊差異。

(二) 來源專家度為醫師對健康資訊可信度之首要判斷準則,實際判斷時則常以經 驗值為導向,判斷歷程中所運用之線索則顯得多樣化。

由本研究實驗網站結果顯示出,醫師進行健康資訊之可信度判斷係以來源專 家度為首要判斷準則,代表醫師認為專家知識可信度高於官方言論,而個人經驗 談又高於廣告資訊。

而根據實際判斷歷程所得結果,利用 Wathen 與 Burkell 於 2002 年提出網路 資訊可信度判斷建議模型與本研究結論綜合歸納後,本研究提出圖 5-2 醫師網 路健康資訊可信度判斷模式。若與 Wathen 與 Burkell 所提出之建議模型比較,本 研究聚焦於網路健康資訊並利用專家進行實際測試。所得出模型較 Wathen 與 Burkel 多出搜尋引擎檢索階段,此部份主要判斷線索為搜尋結果所得之標題與摘 要相關度,若能通過可信度評比,則會接續後續階段之判斷行為。

根據本研究結果,醫師實際運用之判斷線索顯得多樣化。醫師慣用搜尋引擎 檢索,依網頁輸出結果查看標題與摘要符合自身資訊需求之相關度進行篩選,若 不符合,則再重新選擇抑或修正檢索策略。在上述階段,特例會發生在若標題來 源為接收者過去經驗所熟悉評比可信度高之網站,則會優先點選使用。而進入該 網站後,首先依網站外觀特徵如版面設計專業度、下載速度與網站組織架構等決 定是否接續使用。若通過則會以懷疑眼光評判資訊來源如專家度、引用文獻等項 以及資訊本身特性如客觀性、完整性等。在內容評判部份則會詢問如「是否符合 自身專業認知?」、「該資訊是否可信」等。在此模型各階段裡,來源、資訊本身 與接收者會不斷交互作用。若是資訊不符合醫師專業認知,醫師會更仔細與更懷

疑的閱讀內容並另外再進行相關驗證行為,不會直接被說服。

圖 5-2 本研究提出之醫師網路健康資訊可信度判斷模式

研究者於實際判斷歷程中發現,資訊本身、來源與醫師本身會不斷進行交互

研究者於實際判斷歷程中發現,資訊本身、來源與醫師本身會不斷進行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