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六節 綜合討論

本節乃針對前面五節實驗與訪談分析結果,並配合本研究之研究問題進行相 關討論。依據上述分析架構,本部份將依照網路健康資訊需求與評價、網路健康 資訊與醫病關係、醫師可信度判斷準則與利用線索加以探討。

一、 醫師網路健康資訊需求與品質評價

(一) 網路健康資訊需求

醫師上網查詢健康資訊之動機可分為給病患資訊、個人專業知識增長、查詢 藥物資訊與個人興趣如日常生活資訊等四類。由上述所提可再抽取出醫師主要係 因臨床工作目的進而產生網路健康資訊需求,網路具備即時性與方便性已成為醫 師喜好之查詢工具。而醫師在查詢健康資訊會因個人使用習慣選擇利用網路搜尋 引擎為資訊尋求起點,同儕討論與專家請教為最常使用之資訊驗證方式,利用專 業索摘型資料庫驗證則次之,回病患使用之資訊來源尋找較少受訪者使用。

(二) 網路健康資訊品質評價

根據上述訪談結果可以得到,醫師認為網路健康資訊具備豐富資訊量、良 好衛教來源與自我行銷等優勢。但對於各媒體品質認知則為學術性書籍可信度最 高,最主要的原因為書籍經過嚴格出版與評鑑審核程序,且多半是由具權威度之 學者專家所撰寫。至於網路健康資訊普遍認為品質良莠不齊,從最好到最壞都 有,最大問題係來自於網路健康資訊允許匿名發言且缺乏中央控管機制,究其主

因,其資訊來源更是品質認定之主要關鍵。

若來源屬個人經驗談或為記者採訪,易牽涉個人情感涉入抑或刻意隱含產品 推薦意圖,其論點之真為,一般使用者並無法明確判斷。網路健康資訊若缺乏完 整性與深度,過於簡短無從完整描述疾病相關脈絡更顯資訊之片斷失真。缺乏中 央控管機制,造成設定為專業醫護人員閱讀程度之文獻垂手可得也是令人擔憂之 處,健康資訊使用者本身並非專業人員,低閱讀程度並無法正確解讀艱澀之專業 術語。

此外,目前仍缺乏臨床可靠證據如另類療法與健康食品等,則令醫師擔憂病 患自我診斷錯誤或導致藥物加乘效果,嚴重將會延誤病情或加遽。而病患喜愛之 網路問診服務則認為缺乏醫師親眼聞問等實際看診步驟,加上無從確認回應者之 真實身份,因此準確率普遍認為都不高。

因此,醫師普遍建議應該對網路健康資訊進行管控,且層級應提高至國家最 高衛生主管機關,抑或是由資訊產生單位負責監督。

二、 網路健康資訊與醫病關係

(一) 病患詢問網路健康資訊情形與健康行為之轉變

由於網路發達與電腦普及化,因此病患詢問網路健康資訊的頻率越發密集。

而於診間詢問健康資訊之情形可分為未明確表達資訊來源、口頭告知與將查得資 訊列印交由醫師判斷等三類。其中第一類未明確表達來源出自於網路健康資訊之 使用者,係由醫師從病患對答反應猜測得知。由醫師訪談結果分析發現,於看診 前先行上網瀏覽相關醫療資訊,以利看診時向醫師提出諮詢的此類病患,通常也 較具備自我病識感。

而本研究由醫師角度再探查網路健康資訊之於病患健康行為之轉變有四 點:第一為視醫師為主要及最可信來源;第二為將網路健康資訊與醫師診斷進行 交互驗證;第三為醫師為第二意見來源;最後則為視網路健康資訊為主要來源。

其中以最後者醫師普遍對於醫病關係的影響較大,醫病互動也會因此顯得較不協 調。而由病患健康行為之轉變也可窺見網路已成為個人及家庭另一可靠的健康資 訊來源,利用與醫師的討論更可驗證網路健康資訊之可信度。

(二) 網路健康資訊改變傳統醫病關係

根據本研究結果,網路健康資訊之興起對於健康資訊使用者之健康行為確有 其影響,而之於醫病關係也亦同。分析醫師訪談語錄可以發現到,網路健康資訊 確對傳統醫病關係產生微妙變化。醫病關係之核心在於信任,而信任係來自於醫 病彼此良好互動與溝通,若病患能妥善運用網路,之於醫病確有助益,反之則將 有負面效益。茲列表將其正負面效益分析於下,如表 4-17。

表 4-17 網路健康資訊對醫病關係之影響

正面效益 負面效益

提昇民眾自我病識感 自我診斷結果錯誤導致心理恐慌 醫病資訊對等 過份相信網路健康資訊造成溝通障礙

總體而言,醫師對病患詢問網路健康資訊多持開放態度,雖然因為網路健康 資訊會有更多討論將有損於時間效益,但對於病患諮詢網路健康資訊相關疑問都 表示樂見,但特別強調醫學講究經驗值的理念,一切仍應以醫師鑑別判斷為主 軸,網路健康資訊應做為參考之用。

(三) 網路健康資訊於醫病上之運用 1. 推薦原因

少數醫師會因為品質問題而不推薦網路健康資訊,反倒是希望病患利用圖書 解惑抑或於看診時直接提出疑問。至於多數醫師推薦的原因,則可分為門診時間 不足以完整解釋、罕見疾病相關資訊、希望病患多方攝取疾病不同表述、慢性疾 病與癌友相關照護資訊以及自我健康管理等因素。

分析推薦原因可以發現到,最根本的關鍵因素在於現行健保體制與醫療環境

之限制下,並無法寬容及給予醫師較足夠之時間,以便向民眾進行相關病情解說 與基礎衛教。

2. 利用方式

除官方網站如疾管局、專科醫學會以及醫院衛教網站與病友會網站外,基於 醫師個人使用習慣,較少直接指定病患至特定網路健康資訊平台查找健康資訊,

主要係其認為如此之檢索方式簡單易用。

由上述也可得到,醫師會推薦的特定網站有官方網站與醫學會、醫院網站等 都是屬於醫師評比可信度高之網站予以民眾使用。

三、 醫師可信度判斷準則與利用線索

(一) 影響網站資訊可信度之判斷因素

根據網站實驗結果,影響醫師網站資訊可信度之判斷因素依序為來源專家 度、網站收錄範圍與網站穩定度。專家度包含提及有關來源為專家之相關評論,

分別為來源係醫師與其所屬之醫療院所等級以及駐站顧問群資歷等。網站收錄範 圍係指網站收錄之醫療專科別多寡,而網站穩定度則包含網站維護與失效連結 等。在實際判斷網站可信度之際,醫師首先會對網站專家顧問群資歷感到好奇,

且認為每一健康資訊之來源須清楚註明且為專家意見。網站穩定度更為基本要 求,若失效連結或網站功能回應不佳都有損於該網站可信度。而在網站收錄範圍 方面,醫師認為健康資訊網站應廣泛收錄各醫療專科內容,才能讓使用者找到所 需知識。

(二) 醫師認知網路健康資訊可信度判斷準則之重要程度

本研究將網路健康資訊可信度判斷方式分為資訊內容本身、來源特性與網站 設計三層面。根據前述章節統計結果,將重要性佔各層面之前三項判斷線索列表 如 4-18。

表 4-18 網路健康資訊可信度判斷線索重要性列表

(三) 醫師網路健康資訊可信度運用之判斷準則

由於 Metzger(2007)所提之網路資訊可信度判斷準則係整理八位學者所提,

因此歸納整理本研究訪談與實驗觀察,將本研究結果與 Metzger(2007)提出之 25 項網路資訊可信度判斷因素進行比對,綜合比較結果分析如表 4-20。

從表中可以發現到,本研究呼應多項 Metzger(2007)提出之網路資訊可信 度判斷線索,比對結果大致上符合。在本研究中,醫師並未實際運用到「第三團 體的背書」與「聯絡資訊的呈現」此二準則。主要是網站相關認證與相關得獎記 錄通常放置於網頁較不顯眼處,若不加以提醒,使用者多半不會主動注意到。而 聯絡資訊之呈現在醫師主觀認知上較不需要,相較之下完整列出作者相關資歷背 景則較為實際。

表 4-20 本研究與 Metzger(2007)網路資訊可信度判斷線索比較表

(四) 健康資訊網站之建置

本研究利用訪談語錄分析得出,受訪者針對目前健康資訊網站之設置提出幾 項建議,分別為版面設計、網頁廣告最好省略抑或減少、來源明確、內容完整且 論述須根據事實、網站資訊以醫療專科方式呈現並能定期更新維護等六項。網站 設置應基於上述進行,以增加網站本身可信度並幫助健康資訊使用者判斷資訊可 信度。

(五) 病患判斷能力認知與培養

醫師雖樂見病患詢問網路健康資訊,但認為病患對網路健康資訊可信度判斷 素養普遍不足。認為持有正確的健康態度會比培養可信度判斷能力來得重要,亦 即病患應具備健康素養。

在建議病患可自行運用之判斷技巧方面,本研究分析可分為,注意來源出處 為官方與醫療院所或非營利單位、注意有意謀之推薦資訊,最後則是內容須具備 完整性與客觀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