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綜合以上章節對於文獻資料之描述、解釋、並列和比較,本論文之研究結果 如下。

壹、歐美及我國提升學習成就政策之趨向

近年來,國際競爭和全球化增進了人才和資訊的流通;促進了跨彊域人才的 流動和競爭;亦迫使各國在維持整體國力的前提下,面臨嚴峻的挑戰。以往強調 各國依其文化和歷史,培育國家所需要的優秀人才思維,以漸不敷現今瞬息萬變 的國際社會型態;過去珍視的價值傳統能力,放諸國際人力比較的平台上,仍有 許多待商榷和調整處。

歐美及我國在提升學習成就政策上的多次政策改變,充分反應了各國傳統教 育思維漸趨一致的走向。本研究歸納美、英、法、德及我國提升學習成就政策發 現各國政策之四大趨向︰

一、 鬆緊政策並用

中央教育機關在多元發展的考量下,皆賦予地方和學校更多的自主權,然而

在不涉入教育過程的開放政策下,對於各辦學單位成效的要求卻較以往為多。其 主要手段為制定全國一致之教育標準,並透過視察與全國統一之測驗做為主要評 量指標之參考。教育政策雖強調鬆綁並賦予學校和教育人員更多的治學自由,然 而透過各國近期相關文獻和政策發展的分析,不難發現各國政府堅守教育品質之 原則從未鬆動,更改的僅是其趨向於運用科技和資訊的掌握,發展出一套更加智 慧型的評量機制,而此機制不但給予教育更多的發展可能空間,亦在開放和集權 中間取得了平衡。

二、 持續補助學習落後學生

無論各國社會人口組成為何,各國提升學習成就政策主要仍舊以扶助弱勢,

縮短學習成就差距為主要目標。

本著社會正義和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各國以縮短國內學生學習差距為主要 策略。其具體作法雖因國而異,但對於社經地位低及學習成就之弱勢學生進行補 助的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

三、結合校外所有可能夥伴

依據各國提升學習成就政策分析發現︰中央政府不但在教育上要求學校表現 應有的效能,更試圖將所有的教育利害關係人納入改善教育的行列。此種合作夥 伴對象,主要包括學生家長、社區人士、其他同級學校和社會人士。合作的方式 為對等之夥伴關係,鼓勵其參與學校事務和提供意見的機會,同時也要求其對學 生之管教和學習成就負起共同之責任。

四、 首重閱讀、數學和科學三大素養

雖然美、英、法和德國近年於 PISA 測驗中表現不佳,美、英、法全國統一國 家考試科目均包含閱讀、數學和科學技能之培養;德國配合 PISA 施測之科目亦為 此三科;我國雖強調七大領域的平衡發展,但實際上重點科目亦為此三科。

貳、歐美及我國提升學習成就政策殊途同歸

在各國提升學習成就的相同趨向下,可發現各國依其民族文化背景和國內教 育法規發展歷史脈絡下,形成了不少異於他國的政策。例如︰法國自小學開始即 有的留級制度、德國全日制學校的推廣、美國運用提供獎學金的方式協助低收入 戶家長選擇學校、英國給予學校老師明確的法定管教權、我國教育優先區補助對 象涵蓋國內主要多項弱勢學校和學生。

然而,在教育目標和成效逐漸與學習成就劃上等號的同時,各國竭盡所能運 用所有可用之資源和方法、訂定相關法案、提撥龐大教育經費等方式,達成提升 學習成就之教育長期願景是一致的。

綜合以上,雖然我國於 PISA 測驗中表現不俗,但這項成績並未能直接與我國 國民教育階段辦學優良劃上等號。台灣日益蓬勃的補習班和安親班,延長了我國 學童的實際學習時間,相對亦犧牲了學童的活動時間。筆者期望台灣教育的實際 推手仍舊在於教育主管機關,而這推手能建立更多辦學優良的中小學,給予學生 一個不需補習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