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針對遊戲融入國小三年級數學課後學習,以研究者所任教的彰化縣某 國小三年級弱勢族群兒童為研究對象,由研究者學校學童當實驗組進行

「數學遊戲融入教學」活動,另一學校學童當控制組進行「傳統教學」活 動之後,相較後有下列研究結果:

壹、國小三年級在「乘與除」、「分數」、「時間」、「長度」之理解情形 一、遊戲教學後,將兩組學童在數學科成就測驗上的各個單元的成

績,做個分析比較,結果在「乘與除」、「分數」、「時間」、「長度」

這四個單元,從敘述統計的觀點,發現實驗組的成績都優於控制 組成績。

二、遊戲教學後兩組學童在各個單元的理解情形

(一)實驗組和控制組在「乘與除」單元的得分情形

在滿分25分測驗中實驗組的得分情形集中分布在20分和25 分,而控制組的得分情形則較為分散,也就是說,實驗結果 驗證了遊戲融入課後教學,對學生的「乘與除」單元學習是 有幫助的。

(二)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分數」單元的得分情形

實驗組的得分情形在滿分 25 分佔了 87.5%,剩餘 12.5%全 部是20 分,而控制組的得分情形則較分散,顯示實驗組的 成績優於控制組,驗證了遊戲融入課後教學,對學生的「分 數」單元學習是有幫助的。

(三)實驗組和控制組在「時間」單元的得分情形

實驗組在時間單元的得分情形,在滿分 25 分佔了 87.5%,

剩餘12.5%全部是 15 分,而控制組滿分 25 分的有 71.4%,

15 分的有 14.3%,最低分 5 分的也有 14.3%,顯示實驗組 的成績優於控制組,驗證遊戲融入課後教學,對學生的「時 間」單元學習是有幫助的。

(四)實驗組和控制組在「長度」單元的得分情形

實驗組的得分情形集中分布在高分組,滿分 25 分的有 62.5

%,而控制組的得分情形,10 分的人數比較多有 42.8%,

滿分25 分只有 28.5%,顯示實驗組的成績優異於控制組,

驗證了遊戲融入課後教學,對學生的「長度」單元學習是有 幫助的。

由以上的結果,讓研究者發現遊戲融入數學課後教學對學生而言,帶 給學童不同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童們願意去上數學,去用心思考數學,因 此,不管在哪一個單元的學習上,實驗組的成績都明顯高於控制組成績。

這也呼應了,林嘉玲(2000)提到將數學遊戲融入建構教學,改進原有講 述式的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減低數學焦慮狀況。使學生不再 討厭數學,而且數學也變簡單了。吳淑珠(1998)認為數學學習動機與數 學成就之間具有顯著相關;因為遊戲融入數學課後教學,提高了實驗組學 生的學習動機,因此研究者得到實驗組的成績都明顯高於控制組成績。

貳、 實驗組與控制組差異情形

經過一個月的實驗教學後,研究者針對兩組學童進行數學科成就測驗 後測,兩組後測成績的獨立樣本t 檢定的結果,發現實驗組後測成績與控 制組後測成績達顯著差異,也就是說經過一個月的實驗教學後,遊戲融入 數學科教學的成效,從推論統計的觀點,驗證出實驗組優於控制組。

一、兩組學童在「乘與除」單元後測的表現

兩組學童在「乘與除」單元測驗的獨立樣本 t 檢定結果,達顯著 差異。表示實驗組學生在接受「來玩撲克牌-乘除大會串」這個遊 戲融入「乘與除」單元教學活動後,相較於控制組,對於其提高數 學學習成就,達到顯著差異。

二、兩組學童在「分數」單元後測的表現

兩組學童在「分數」單元成就測驗的獨立樣本t檢定結果,未達顯 著差異。表示實驗組學生在接受「抽抽樂」這個數學遊戲融入「分 數」單元教學活動後,對於其提高數學學習成就,沒有具體成效。

三、兩組學童在「時間」單元後測的表現

兩組學童在本單元成就測驗的 t 檢定結果,未達顯著差異。表示實 驗組學生在接受「轉轉樂」數學遊戲融入「時間」單元教學活動後,

對於其提高數學學習成就,沒有具體成效。

四、兩組學童在「長度」單元後測的表現

兩組學童在「長度」單元成就測驗的 t 檢定結果,未達顯著差異。

表示實驗組學生在接受「數學步道-校園巡禮」這個數學遊戲融入

「長度」單元教學活動後,對於其提高數學學習成就,沒有具體成 效

從上述結果,研究者發現就成就測驗成績來看,實驗組每一個單元的 成績都比控制組來的好,但t 檢定結果,只有「乘與除」單元有顯著差異,

其餘「分數」、「時間」、「長度」三個單元就未達顯著差異。研究者就 學童的學習日記發現,在「乘與除」單元中,透過遊戲讓學童不斷的練習

數字的乘與除,讓個案對數字的敏感度增加了,所以對於解決被乘(除)

數未知、除(乘)數未知的問題、在具體情境中,認識乘除互逆等概念有 了明顯提升與進步。而在「分數」單元中初步認識分數,並解決同分母分 數的比較與加減問題這個概念上,有部份低成就兒童,因為等分割的概 念,不是很清楚,單位分數的概念模糊,而影響到學童分數的比較與加減 問題的學習。在「時間」單元中的「轉轉樂」遊戲,使用了電子白板、教 具鐘等輔助器具,但因為時間它看不到、摸不到,而且上課時間太短,無 法讓遊戲發揮最大功效;又時間學習涉及時刻和時刻、時刻和時間、時間 和時間交互作用,因此有複雜不同時間進位制的時間化聚;而低成就學童 又常常「時刻」和「時間」分不清楚,所以對「1 日=24 時」、「1 時=

60 分」及「1 分=60 秒」的時間計算概念學習影響很大。在「長度」單元 中,毫米的引入要與小數教學相互連結,知道 0.1 公分就是 1 毫米,也應 知道「2.1 公分」就是「2 公分 1 毫米」,而且學童是第一次接觸小數,

並藉由長度測量的經驗來認識數線,所以對長度單位「公尺」、「公分」、「毫 米」間的關係,並做相關的實測、估測與計算仍然有困難;對低成就兒童 而言,什麼是「長」?什麼是「寬」?什麼是走廊的長?都是難以理解的 概念,以至於影響了兒童的學習。

叄、實驗組之實驗前後概念改變情形

從實驗組的成就測驗看到,實驗後測成績比前測成績平均分數進步 了,且 t 檢定結果達顯著差異,表示實驗組學生在接受數學遊戲融入課後 學習教學活動後,對於其提高數學概念學習,具有顯著效果。

一、實驗組學生在「乘與除」單元實驗前後概念之表現

在「乘與除」單元,實驗組學生後測成績比前測成績進步了,t 檢定 結果,達顯著差異。表示實驗組學生在接受「來玩撲克牌-乘除大會串」

這個遊戲融入「乘與除」單元教學活動後,對於其提高數學學習成就,

能理解乘除互逆,並運用驗算及解題,具有顯著教學效果。在文獻中 提到,學童不易說出完整的乘除互逆的意義,因此,研究者在教學活 動中,一再的給學童說說看的機會,並問學童「為什麼會這樣?」, 透過這樣的遊戲教學,讓學童不斷的去思考問題與說出想法,同時也 再一次的澄清乘除互逆的意義,藉由遊戲來熟練乘除互逆,進而達到 學習目標。所以對於實驗組而言,學童在理解乘除互逆,並運用驗算 及解題的概念上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二、實驗組學生在「分數」單元實驗前後概念之表現

在「分數」單元,實驗組學生後測成績比前測成績進步,但 t 檢定結 果,並未達顯著差異。透過訪談,研究者發覺學童的分數概念,還是 未達熟階段,王奎婷(2004)也提到單位量概念對學生而言較難理解。

從九十二年公佈的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綱要可知學生學習分數概 念的順序,二年級建立單位分數概念、等分概念及單位量概念;三年 級分數的符號紀錄,並解決同分母分數的比較與加減問題;因此從訪 談過程,研究者發現攜手計畫的這群學生,有部份學生在二年級時,

對單位分數概念、等分概念及單位量概念,建立得不夠清楚,以致到 三年級時仍會有錯誤概念,當研究者問9

9 和12

12 誰比較大?學童認為 9

9 比較大,因為它的分母比較小,切成9等分的比較大塊;也顯示了 學童在建立單位分數概念時,對分數板的操作,不夠熟練也不理解其 背後的意義。雖然透過數學遊戲的操作,知道切得越少塊,它的每一 小塊單位分量就會越大,但卻對於分數的等值概念,同分母分數的比 較與加減問題概念仍然模糊,所以實驗前後概念的t檢定結果,成績雖 有進步但並未達顯著差異。

三、實驗組學生在「時間」單元實驗前後概念之表現

在「時間」單元,實驗組學生後測成績比前測成績進步,但 t 檢定結

果,並未達顯著差異,顯示實驗組學生在接受「轉轉樂」這個數學遊 戲融入「時間」單元教學活動後,對於學生的時間概念的提升,能認 識時間單位「日」、「時」、「分」、「秒」及其間的關係,並做時 或分同單位時間量的加減計算,並不具有顯著的效果。

從訪談中研究者發現,學生易對鐘面結構存有迷思概念,因為學童只 看到鐘面上的數字從 1 到 12,朱振生(2002)在學生時間化聚的錯誤類型 中也提到學生易受鐘面結構的影響,導致有錯誤的時間進位制產生。且因 時間是無法看到和聽到的。因此時間的概念學習,對這群攜手計畫的學生 而言,更是抽象且難理解的。又由於時間單位的進位複雜(24 進位、60 進位),而且計算時多與 10 進位記數系統混合,自然比其他的量要困難。

四、實驗組學生在「長度」單元實驗前後概念之表現

在「長度」單元,實驗組學生後測成績比前測成績進步,但 t 檢定結 果,並未達顯著差異。顯示實驗組學生在接受「數學步道-校園巡禮」這

在「長度」單元,實驗組學生後測成績比前測成績進步,但 t 檢定結 果,並未達顯著差異。顯示實驗組學生在接受「數學步道-校園巡禮」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