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31 年中國爆發九一八事件,隨後中國與日本發生大大小小衝突與戰事,

直到1937 年盧溝橋事變發生,中日全面開戰。中共善用國內外形勢轉變,積極 透過青年運動、宣言等方式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迫使國民黨抗日為先,出現 第二次國共合作。共青團配合中共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5 年 12 月發表《為 抗日救國告全國各校學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號召青年聯合抗日,並將開放 共青團組織,號稱只要願意抗日救國即可加入抗日救國青年團,在青年中取得認 同與好感。1936 年 5 月,共產國際認為共青團組織過於狹隘,提出改造共青團,

使共青團變為廣大青年群眾組織。20 11 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青年工作的決 定》,將共青團由無產階級先進青年組織改造為抗日青年的群眾組織,組建西北 青年救國聯合會,由原先團中央書記馮文彬擔任主任。動員青年以參戰、後勤補 給等方式參與抗日。1945 年日本投降,中日戰爭結束,國共內戰開始,隨著國際 國內形勢與任務轉變,中共重建共青團。1946 年,中共中央書記處兩次召開工作 會議專門討論建立共青團的問題,會後擬定《中共中央關於建立民主青年團的提 議》。1947 年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劉少奇出席中央青年代表工作會議後,建議中 共中央在全國正式建立共青團,得到中共中央批准後,共青團重建工作正式展開。

1949 年元旦,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決議》,公佈《中 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章(草案)》,共青團正式重建。

二、 統戰功能

1920 年代初期,中國僅有少數群眾支持被認為激進的共產主義,因此藉由 共青團傳播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以及中共與共青團主張,希望爭取群眾支持,

20 黃啟鈞,「關於共青團改造的幾個問題」,青運史研究,1985 年第 3 期,頁 2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累積組織發展能量。知識份子與工人群眾結合是中共起家的重要元素,共青團傳 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也看到青年積極向工人宣傳的現象,此時期的宣傳工作如 同散播火種,為中共取得政權建立青年群眾基礎。

共青團一大文件《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針對青年教育提出:一、關於 社會教育社會主義的青年,應為所在地方的青年無產階級組織俱樂部、學校、講 演會,以發展他們的知識和社會覺悟,發刊通俗日報、月報、小冊子。對於青年 農人亦應特別注意。又應使年長失學的青年受普通教育。二、關於政治教育社會 主義的青年應宣傳社會主義於大多數青年無產階級。其方法或集會講演,或刊行 出版物和小冊子,並特別講述中國政治情形及其他種種情形,以啓發並養成青年 無產階級的政治覺悟及批評力。共青團傳播馬克思主義方式有兩種,一是成立學 校與相關組織社團,二是出版公開、半公開刊物進行宣傳。

1. 學校與社團組織

最初共青團馬克思主義傳播社團組織出現在上海,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 後,為掩護中共與團組織活動,1920 年 9 月到 1921 年 8 月期間開辦「外國語學 社」,表面上為辦校與語言學習,實際則是培養共產青年,學員大多是由各地共 產黨組織或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相關人士推薦。21 外國語學社學員學習外語、政治 學、馬列主義,每週並舉辦政治報告會,為中共第一所培養幹部的學校。22 發展 出任弼時、羅亦農、蕭勁光、任作民、王一飛、柯慶施、彭述之等中共早期領導

21 唐寶林,陳獨秀全傳(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1 年),頁 157。

22 郝淑霞,「中共創辦的第一所外語學校-上海外國語學社」,黨史研究與教學,2012 年第 5 期,

頁5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人,劉少奇是在湖南加入共青團後轉往外國語學社。23 1921 年北京社會主義青 年團於長辛店創辦勞動補習學校,長辛店是京漢鐵路北段的總站之一,有規模三 千人的鐵路修車廠,大量鐵路工人聚集長辛店,且距離市中心 20 多公里,易躲 匿當局查緝,因此選擇長辛店向工人傳播共產主義。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分為日 班與夜班,日班為工人兒女班,學習一般小學課程,夜班則是工人班,是補習學 校主體,透過講課向工人宣導馬克思主義,且提供《勞動週刊》、《勞動音》等共 產主義宣傳讀物,24 使工人知道國外與中國其他地方罷工消息,灌輸階級意識與 群體認同,鼓舞工人起來反抗。勞動學校教員都是共產主義小組用北大學生會名 義派去的組員或小組外圍青年,如鄧中夏、張國燾、羅章龍等人。25 長辛店勞動 學校是京漢鐵路工人運動的重要基礎與前提,中共也從中吸收史文彬、王俊等工 人入黨,達到傳播馬克思主義、充實組織發展等目的。

1932 年 12 月,中共在瑞金創辦第一所青年幹部學校「列寧團校」,其後在 各地先後舉辦團校和青訓班。1937 年抗日戰爭期間中共創辦「安吳堡戰時青年 訓練班」培養青年幹部,通過教育與政治審查者才能前往延安,26 為中共培育青 年人才。1940 年撤至延安改名為「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共分為六班,第一班為 高級班,深入研究馬列主義思想,探討青年工作理論;第二、三班為普通班,學 習政治理論知識與青年工作基本理論;第四班為陝北地方青年幹部班,提高知識 理論水平;第五為軍事班,培養地方武裝與軍隊青年幹部;第六班為兒童班,進 行文化教育。27 可以看出中共對於青年訓練的細膩與謹慎,希望透過青年訓練學

23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年),頁 183。

24 王建偉,「長辛店:中國北方工人運動的重要搖籃」,北京日報,2018 年 2 月 5 日,第 15 版。

25 臧永昌,「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北京成人教育,1984 年第 6 期,頁 25-26。

26 王若望,王若望自傳(香港:明報出版社,1992 年),第 66 頁。

27 「培養青運幹部,本市開辦澤東青年幹部學校」,新中華報,1940 年 2 月 14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校達到共產主義宣傳與培養青年功能,進而為中共所用之人才。

2.宣傳刊物

共青團強調宣傳,機關刊物歷經多次查緝與改名,包括《先驅》、《中國青年》、

《無產青年》、《列寧青年》、《青年實話》等,中間雖有多次短暫停刊,但中共仍 堅持出版刊物,宣傳馬列主義,擴大支持陣線,加強統一團員思想與教育,指導 各地青年鬥爭。

1922 年 1 月,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創立共青團第一個機關宣傳刊物《先驅》,

《先驅》編輯部設在北京大學文學院內,由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書記鄧中夏以及 團員劉仁靜等主編。《先驅》任務有三項:「一是努力喚醒國民的自覺,打破因襲、

奴性、偷惰和依賴的習慣,而代之以反抗的創造精神。二是努力研究中國的客觀 實際情形,而求得最合宜的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三是介紹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 成績和失敗之點,以供我們運動的參考。」28 1922 年《先驅》由北京地方團組織 出版三期後,被北洋政府查禁,轉往上海由團臨時中央局主辦,《先驅》成為中 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時中央局機關刊物。1922 年 5 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廣 州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社會主義青年團建立正式的中央機關,《先驅》

轉由團中央執行委員會主辦,成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機關刊。《先驅》成立 之初即有鮮明馬克思主義立場,積極宣傳馬列主義、中共和青年團的主張,希望 擴大對社會與青年的影響,吸納人才與資源,加強對團員的馬克思主義教育,並

28「《先驅》發刊詞(1922 年 1 月 15 日)」,上海革命史資料與研究,2002 年 9 月 30 日,頁 490-49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統一全團的思想。因為馬克思主義的關係,《先驅》主要是通過各地團組織秘密 發行。《先驅》共發行25 期,1923 年 8 月停刊。

1923 年 10 月,共青團創刊《中國青年》,並於廣州、漢口等地出版。根據中 共三大提出:「社會主義青年團應以組織及教育青年工人為其重要工作,在出版 物上應注意於一般青年實際生活狀況及其要求。社會主義青年團對於青年學生應 從普通的文化宣傳進而為主義的宣傳,應從一般的學生運動引導青年學生到反對 軍閥反對帝國主義的革命運動。」29 且鑒於青年團中央的機關刊《先驅》已停刊,

為加強共青團思想建設和擴大青年影響力,切實加強對團員和一般青年的教育工 作,1923 年 10 月,新團中央機關刊《中國青年》正式出刊,距《先驅》停刊時 間僅差兩個月。《中國青年》成立之初為半公開發行,一部分經過中共秘密發行 機關、青年團的各級組織發行,一部分經過郵局公開發行。後來由於遭查禁方轉 為秘密發行。1925 年五三運動後,群眾運動逐漸高漲,《中國青年》發行量與影 響力逐漸增,1926 年 2 月遭軍閥孫傳芳打壓,編輯部遷至廣州,然而《中國青 年》的發行量反而持續增加,直至 1927 年 10 月後停刊。《中國青年》承《先驅》

的鮮明政治觀點,繼續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共主張,鼓舞青年抗爭外,同時改進

《先驅》缺點,藉由關注青年族群相關議題,如婚姻、家庭、學習等,吸引更多 青年關注,進而引導其接受馬克思主義,支持中共。

《中國青年》停刊一個月後,1927 年 11 月 7 日俄國十月革命 10 週年紀念 日,《無產青年》於上海創刊,《無產青年》除宣傳中共政治主張外,篇幅集中在

29 《 關 於 青 年 運 動 決 議 案 》, 中 國 共 產 黨 歷 次 全 國 代 表 大 會 數 據 庫 , 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68/64555/4428222.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報導中共領導的武裝鬥爭,特別是青年鬥爭,藉此希望號召更多群眾進行鬥爭。

《無產青年》僅出版5 期,1928 年 1 月即停刊。同年 10 月,改名《列寧青年》

後繼續發行。《列寧青年》介紹國際青年與各地青年運動,刊登共青團中央決議、

後繼續發行。《列寧青年》介紹國際青年與各地青年運動,刊登共青團中央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