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習近平時期共青團改革:是否仍是黨的後備軍?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習近平時期共青團改革:是否仍是黨的後備軍?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5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政 治 大 習近平時期共青團改革:是否仍是黨的後備軍?. 立. ‧ 國. 學. Reform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the Xi. ‧. Jinping’s Era:Remaining the CCP’s Reserve Force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指導教授:寇健文 博士. 研究生:陳韻安 撰. 中華民國 110 年 1 月. DOI:10.6814/NCCU202100324.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100324.

(3)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政 治 大 習近平時期共青團改革:是否仍是黨的後備軍?. 立. ‧ 國. 學. Reform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the Xi. ‧. Jinping’s Era:Remaining the CCP’s Reserve Force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指導教授:寇健文 博士. 研究生:陳韻安 撰. 中華民國 110 年 1 月. DOI:10.6814/NCCU202100324.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100324.

(5) 謝辭. 論文口試前一天,看到書櫃上的東亞所碩士甄試審查資料,裡面有著粗糙研 究計畫: 「中共政治甄補制度之研究-以共青團為例」 。四年後,同樣是 813 研討 室,同樣是共青團,同樣是寇健文老師,不同的是,當年為展開碩士生涯的第一 步,現在是最後一步。. 感謝指導教授寇健文老師,耐心指點論文的不足與方向,容忍學生偶爾的天 馬行空,教導待人處事的基本原則。老師的自律、嚴謹與責任感,是我一輩子都 要向老師學習的!. 政 治 大 閉門會議,兩位老師提供的觀點與分析,讓論文更加完善,感謝兩位老師!謝謝 立 謝謝口試委員張執中老師與蔡文軒老師,每次群組訊息聲與口試現場,仿佛. 魏艾老師,課堂上幽默風趣,每次期末聚餐總帶上我,展開理論與現實的討論。. ‧ 國. 學. 謝謝邱坤玄老師,這是被老師點名發言最多的一門課,使我不斷思考、成長,課 後遇見邱老師總溫暖關心近況。謝謝王信賢老師,對於課堂報告、時事分析的精. ‧. 闢評論與指教,尤其是老師對於時事分析報告的論點,實在收穫良多。謝謝鍾延. y. Nat. 麟老師,每一堂黨史課都是觀點激辯與自我思索的現場,謝謝老師多次關心與鼓. er. io. sit. 勵。再次感謝老師們的教導與照顧。. al. n. iv n C 以無後顧之憂前往中國大陸進行移地研究 h e n g。謝謝移地研究期間所有遇到的人與受 chi U 謝謝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與東亞研究所的移地研究補助與獎學金,讓我可. 訪者,每一杯咖啡、茶與酒,每一次交談與對話,都讓我更加認識中國。感謝所. 有受訪者,深切感受到受訪者對共青團、對組織的情感與熱愛,因為熱愛所以在 乎,因為熱愛所以追求。. 謝謝王信賢所長,總是包容辦公室工讀生們。謝謝東亞所助教張姊,總是耐 心地解決學生們的疑難雜症,謝謝張姊對我的照顧與包容,萬分感謝!謝謝冠宇 與巧琳讓東亞所辦公室總是充滿著笑聲。謝謝佩蒂、冠宇、巧琳、孟萱與言曦, 你們讓枯燥的研究生日子變得有趣且生動;謝謝子淳、晏銘、麒宇的真情實感, 每次總有講不完的話。. i. DOI:10.6814/NCCU202100324.

(6) 謝謝東亞研究所,東亞所老師身上總帶有強烈的責任感與信念,或許是知識 份子的責任,或許是兩岸關係的重要性,又或許是每一屆東亞人所堅持的理念, 讓東亞所不僅是學術單位,「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感謝東亞所。 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遺憾的是大阿姨、五阿姨、伯公與姑婆無法看到我 完成碩士學業,尤其是在就讀碩士時逝去的伯公與姑婆。大阿姨每次回阿嬤家都 會拿著點心來敲我房門,五阿姨送的童話故事書仍在書櫃上,伯公總親切關心近 況,姑婆每次都會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我一份。小時候總愛往隔壁姑婆家跑來鑽去 的玩,長大後姑婆愛開玩笑問說何時第一份工作薪水請她吃飯?何時過年包紅包 給她?我總認為就這兩三年吧,因此回答的爽快,「好啊!快了!」結果我沒有 做到。姑婆的離開,我像在隧道中奔跑,我知道有盡頭,我不知道何時才到盡頭。 他們無法看到我完成碩士學業,但相信他們一定知道,陪伴著、鞭策著、指引我 昂首向前!. 立. 政 治 大. 最要感謝的是我的母親,獨自一人扶養、栽培我長大,接納女兒的任性、執. ‧ 國. 學. 著與壞脾氣,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這也是我畢生要做的事。. ‧ y. Nat. er. io. sit. 將當年的研究計畫完成為碩士論文,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幸運。. al. n. iv n C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hengchi U 江湖再見. 陳韻安 2021.02.19 於臺北. ii. DOI:10.6814/NCCU202100324.

(7) 摘要. 中共黨章與共青團章敘述的「後備軍與助手」,使得共青團成為黨國體系中 最重要的群團組織。1980 年代幹部四化政策後團系幹部崛起,胡錦濤主政下是共 青團最風光時期。然而習近平上任後,針對共青團從兩方面,一方面針對「組織」 , 透過《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縮編共青團組織、改變工作任務;另一方面針對「團 系幹部」,面對胡錦濤時期已提拔重用的團幹,透過脫圈防範、冷門部門、提早 賦閒等方式調離權力核心。本文爬梳共青團成立以來各階段工作,並藉由組織變. 政 治 大 革探討習近平時期共青團改革原因,發現共青團改革並非只有外界所認為的派系 立. ‧ 國. 學. 因素,應綜合近年中國整體發展分析。本研究發現,共青團在中共黨國體系的定 位與發展出現明顯變化,習近平時期的共青團改革並非只是短期影響,在共青團. ‧. 組織任務改變的情況下,共青團將回歸毛澤東時期的共青團,以青年工作為重。. y. Nat. n. al. Ch. engchi. er. io. 共青團回歸中共統戰工具,專心從事青年工作。. sit. 改革開放後的幹部晉升快車道將消失,做為輸送幹部、培養接班人的使命將結束,. i Un. v. 關鍵字:習近平、共青團、團系幹部、後備軍、組織變革、統戰. iii. DOI:10.6814/NCCU202100324.

(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iv. DOI:10.6814/NCCU202100324.

(9) 目. 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問題及其重要性.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第三節 本文論點. 10. 第四節 研究設計. 19. 第五節 研究限制. 26. 第貳章 共青團性質、組織結構與角色定位. 30. 第一節 共青團性質. 30. 第二節 共青團角色定位. 立. 政 治 大. 40. ‧ 國. 1920-2003 年共青團職能. 49. 62. 第二節 1949-1978 年. 74. io. al. n. 第三節 1978-2003 年. er. Nat. 第一節 1920-1949 年. y. 61. sit. ‧. 第參章. 學. 第三節 共青團組織結構. Ch. 第肆章 胡錦濤時期共青團:團系幹部崛起 engchi. i Un. v. 83. 92. 第一節 幹部輸送的組織任務. 93. 第二節 派系考量的團幹晉升. 99. 第三節 協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務與青年統戰工作. 110. 第伍章 習近平時期共青團:回歸統戰工作. 119. 第一節 共青團改革成因. 119. 第二節 共青團改革方案重點與影響. 132. 第三節 派系考量的團幹晉升. 137. 第四節 共青團後備軍角色. 154 v. DOI:10.6814/NCCU202100324.

(10) 第陸章 結論. 164. 第一節 共青團:後備軍的變與不變. 164. 第二節 研究貢獻:回歸青年統戰工作的共青團. 165.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 169. 參考文獻. 170. 附錄. 191. 附錄一 訪問提綱. 191. 附錄二 受訪者名單. 192. 治 政 大 胡習時期副部級市團委書記仕途發展 立 胡習時期團中央部門正副首長仕途發展. 附錄三 胡習時期省級團委書記、副書記仕途發展. 193. 附錄四. 227. 附錄五. 234 240. ‧. ‧ 國. 學. 附錄六 共青團改革方案後團中央與省級團委兼掛職幹部來源.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vi. DOI:10.6814/NCCU202100324.

(11) 表. 次. 表 1 中國大陸領導幹部職務序列............................................................................29 表 2 少先隊、全國學聯與共青團成員來源............................................................34 表 3 歷屆全國學聯主席簡介....................................................................................37 表 4 改革開放後共青團中央常委的軍方代表........................................................56 表 5 建政後歷任共青團中央領導人仕途發展........................................................98 表 6 胡錦時期團系幹部名單..................................................................................100 表 7 胡錦濤時期團系幹部性別與族裔統計..........................................................102 表 8 胡錦濤時期團系幹部教育程度......................................................................103 表 9 胡錦濤時期團系幹部學歷專業......................................................................103 表 10 胡錦濤時期團幹學歷之在職與脫產人數....................................................105. 政 治 大 表 12 胡錦濤時期團系幹部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任職情況 ................................107 立 表 11 胡錦濤時期團系幹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員會人數與比例 ............105 表 13 胡錦濤時期團系幹部地方任職情況............................................................108. ‧ 國. 學. 表 14 胡錦濤時期團系幹部晉升情況....................................................................109 表 15 習近平時期團系幹部名單............................................................................138. ‧. 表 16 習近平時期團系幹部性別與族裔統計........................................................140. y. Nat. 表 17 習近平時期團系幹部教育程度....................................................................141. sit. 表 18 習近平時期團系幹部學歷專業....................................................................141. er. io. 表 19 習近平時期團幹學歷之在職與脫產人數....................................................142. al. iv n C 習近平時期團系幹部地方任職情況 145 h e n g............................................................ hi U c 習近平時期團系幹部晉升情況....................................................................146 n. 表 20 習近平時期團系幹部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任職情況 ................................144 表 21 表 22. 表 23 習近平時期團系幹部轉任國務院、群團組織與其他情況 ........................152 表 24 胡習時期團中央書記處書記仕途發展........................................................155 表 25 胡習時期離團幹部仕途發展類別................................................................157 表 26 胡習時期團幹離團後第一個職務類別........................................................158 表 27 胡習時期離團並落馬團幹............................................................................159 表 28 2016 年共青團改革後省級團委兼掛職幹部來源 ........................................162 表 29 共青團職能發展變化....................................................................................167. vii. DOI:10.6814/NCCU202100324.

(12) 圖. 次. 圖 1 大規模組織改變(LSOC)模型 ....................................................................21 圖 2 中國少年先鋒隊入隊申請書(參考示例) .................................................35 圖 3 共青團湖南省委員會組織結構圖 .................................................................53 圖 4 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組織結構圖 .................................................................54 圖 5 共青團組織結構圖 .........................................................................................6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viii. DOI:10.6814/NCCU202100324.

(1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100324.

(14)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及其重要性. 共青團全稱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共群團組織,向來被視為中共人才 甄補與培養的重要來源。共青團團章開頭即表明共青團的特殊性:「中國共產主 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 政 治 大. 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1 共青團. 立. 的政治功能隨著中共與中國的發展變化有所改變。共青團成立初期以統戰與引導. ‧ 國. 學. 青年為主,1949 年建政後則以管理青年為主要任務。1980 年代初期,中共領導. ‧. 人鄧小平因應當時面臨的幹部問題,提出四化「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 化」並在 1982 年十二大寫入黨章。2 自此,具有年輕優勢的共青團領導幹部逐. sit. y. Nat. io. er. 漸在中共政治舞台茁壯。同時隨著改革開放,政府在公共事務中服務的功能日益. al. 突出,共青團也隨之因應改變,如成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等。而到胡錦濤主. n. iv n C hengchi U 政時期,大量提拔早年在共青團共事過的團系幹部,團系幹部成為中共政治上重 要的力量,甚至出現「團派」一詞。3 包括胡耀邦、胡錦濤、李克強、汪洋等現. 卸任國家級領導人,早年都在共青團體系歷練過,共青團體系出身的正廳級以上 官員更是不計其數。幹部輸送與派系成為共青團的既定印象。.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2018 年 6 月 29 日),總則。 寇健文,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轉移 1978-2010(臺北:五南出版社,2010 年) , 頁 114。 3 綜觀「團派」的相關研究與論述,並未有嚴謹、明確且定於一尊的定義。廣義來講統稱曾在共 青團重要職務歷練過的人都可稱為團派,但缺乏共同價值、利益和政策,嚴格上難成為一個「派 系」。可參見寇健文,「共青團幹部與中共政治菁英甄補:團中央常委仕途發展調查」,中國大陸 研究,第 44 卷第 9 期(2001 年 9 月),頁 24。 1 2. 1 DOI:10.6814/NCCU202100324.

(15) 2012 年習近平上任後,共青團光景不在。首先,團系幹部不受重用且共青團 遭嚴重批評。習近平上任後大量拔擢「之江新軍」, 4 團系幹部相較於胡錦濤時 期所擁有的權力明顯下降。2016 年中紀委第二巡視組巡視共青團後,批評共青 團具有「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現象。5 2017 年 9 月,中共中央出 版《習近平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專節編列習近平對於共青團工 作、團幹與黨對共青團工作領導的論述,更是首次向外界全面性曝光習近平對共 青團極為不滿的尖銳言論。習不僅大肆批評共青團已「形同虛設」,更指責其缺 乏政策實踐的作用,只會「空喊口號」。6 有學者指出習近平對共青團的批評意. 政 治 大. 在打壓「團派」,反應中共派系政治消長與競逐。7. 立. ‧ 國. 學. 其次,推行共青團改革。2016 年 8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共青團中央改. ‧. 革方案》 ,8 共青團正式開始改革。改革主要分為三面向:第一、改進團中央領導. sit. y. Nat. 機構人員、組織與運行機制;第二、改革團中央機關幹部選拔、管理;第三、加. n. al. er. io. 強與青少年間的聯繫紐帶。如大量兼掛職幹部、刪減共青團經費、加強團幹部問. i Un. v. 責制度與中青旅、中國青年實業發展總公司劃轉由光大集團管理等,都可以看出. Ch. engchi. 習近平主政浙江時曾在浙江日報開辦專欄「之江新語」,總計在專欄中發表 232 篇文章,並集 結成書出版發行。而習近平主政中央後,多位之江新語成員擔任要職,香港媒體大公網首先以「之 江新軍」稱之。「北京觀察:中國政壇的『之江新軍』」,大公網(美國中文網轉載)。2014 年 12 月 29 日,http://news.sinovision.net/politics/201412/00324763.htm。 5 「中央第二巡視組向共青團中央反饋專項巡視情況」,中央紀委監察部網,2016 年 2 月 4 日, http://www.ccdi.gov.cn/special/zyxszt/2015dsl_zyxs/fgqg_2015dsl_zyxs/201602/t20160219_74595.ht ml。 6 習近平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編委會,習近平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年),頁 64-65。 7 「 打 壓 異 己 習 近 平 整 肅 共 青 團 」, 自 由 時 報 , 2016 年 4 月 30 日 ,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84904; 「從《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看中共「十九大」派 系政治動向」 ,青年日報,2016 年 8 月 28 日,https://www.ydn.com.tw/News/118584;柳金財, 「從 《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觀察共青團改革及輿論動向」 ,展望與探索,第 14 卷第 10 期(2016 年 10 月),頁 39;。 8 「 中 共 中 央 辦 公 廳 印 發 《 共 青 團 中 央 改 革 方 案 》」, 新 華 網 , 2016 年 8 月 2 日 ,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02/c_1119325051.htm。 4. 2 DOI:10.6814/NCCU202100324.

(16) 習近平主政下的共青團發展已進入新的階段。. 最後,團系幹部晉升出現停滯。2017 年 6 月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 記秦宜智並未當選十九大代表,9 月宣布調任國務院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副局長,雖說高配正部級,但由組織一把手轉任國務院部門副手,實權與發揮的 空間有限。且與以往胡春華、陸昊等前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相比,可謂是 不小落差。9 因此,本研究的問題是:習近平主政下的共青團在中共黨國體系內 出現什麼變化?為何出現變化?對中共政治體制造成什麼影響?. 立. 政 治 大. 1978 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隨著改革不斷推進,中國經濟、政治、社會等領. ‧ 國. 學. 域發生重大變化。中國社會轉型加速,各種社會組織不斷出現,截至 2019 年 12. ‧. 月,中國大陸有超過 86 萬個社會組織,包括 37.2 萬個社會團體。10 各類型社會. sit. y. Nat. 組織的增加,衝擊中共執政群眾基礎的群團組織,使中共對基層的控制能力逐漸. n. al. er. io. 降低。中共近年來為防止外來勢力滲入,影響中共政權穩定,社會控管開始緊縮,. i Un. v. 《國家安全法》 、 《網路安全法》與《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等法案出現即是一. Ch. engchi. 例。中共十八大後,加強群團組織工作,2015 年 7 月召開史上第一次群團工作 會議,會議規模與出席人員皆屬高級別。11 意味將由中共中央層面統籌、部署群 團工作。隔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共青團成為中共第. 胡春華離開共青團後第一職務分別為中共河北省省委副書記、副省長、代省長,陸昊則是轉任 中共黑龍江省省委副書記、代省長。 10 「 2019 年 4 季 度 民 政 統 計 數 據 」,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民 政 部 , 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jb/qgsj/2019/202002191755.html。 11 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相關 幹部、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有關幹部,以及各省自 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副省級城市黨委,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有關群團組織負 責人,中央管理的部分企業、金融機構和高校黨組(黨委)幹部,以及軍隊有關單位幹部等參加會 議 。「 習 近 平 出 席 中 央 黨 的 群 團 工 作 會 議 」, 新 華 網 , 2015 年 7 月 7 日 ,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07/c_1115847839.htm。 9. 3 DOI:10.6814/NCCU202100324.

(17) 一個改革的群團組織。由此可知,習近平時期改革共青團並非只有外界所認為的 派系考量,本研究綜合派系政治、組織變革與幹部晉升,全面分析共青團改革。. 第二節 文獻回顧. 共青團研究在學界內較為冷門,相關研究文獻不多。共青團是由中國共產黨 所領導的群團組織,因此共青團發展深受中共主政者影響,共青團研究主要可分 為三類,一是統戰青年工作為主,中共藉由共青團建立政權與維護執政地位的統. 政 治 大 戰功能,二是改革開放後的共青團研究以社會職能為主,三是胡錦濤主政黨中央 立. ‧ 國. 學. 時期的團系幹部晉升與發展。共青團研究文獻多集中在胡錦濤時期團系幹部仕途 發展,習近平上任後的共青團研究多以共青團改革為主,未有完整、系統性分析. ‧. 習近平時期共青團發展變化。. sit. n. al. er. io. 統戰青年工作. y. Nat. 一、. Ch. i Un. v. 早年共青團研究以共青團的統戰功能與思想政治教育為主,中共藉由共青團. engchi. 吸納、推動青年群眾運動。如 Klaus H. Pringsheim 和 Victor C. Funnell,12 前者 介紹 1920 年到 1949 年間,中共藉由共青團傳播馬克思主義並吸引團員,進而幫 助中共取得政權。後者則以 1949 年到 1966 年出發,認為在中共極權統治下,共 青團青年工作服務於中國共產黨,拉攏青年並確保執政穩固。Shelah Leader 則探 討文革時期共青團遭整頓的原因與過程,文革後共青團堅定執行毛澤東為主的青. Klaus H. Pringsheim, “The Function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s (1920-1949),”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2 (Oct. - Dec., 1962), pp. 75-91;Victor C. Funnell, “The Chinese Communist Youth Movement, 1949-1966,” The China Quarterly, No. 42 (Apr. - Jun., 1970), pp. 105-130. 12. 4 DOI:10.6814/NCCU202100324.

(18) 年政策工作。13. 二、. 社會職能. 改革開放後,「服務青年」成為共青團的職能之一。呂福春認為共青團組織 是複合型社團組織,承擔著青年服務的任務,代表與維護青年利益,也要擴大青 年政治參與,並具示範作用,加速其他社會組織的發展。14 張華則認為共青團擴 展社會職能,協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務,是共青團發揮不可替代作用。15 呂素春、 石勇與向旭東則認為社會職能是共青團的核心職能,而政治職能是共青團根本職 能。16. ‧ 國. 學. 三、. 立. 政 治 大. 團幹發展與升遷. ‧ sit. y. Nat. 現有共青團研究多集中在團幹發展與升遷。團系幹部在胡錦濤時期獲得重用,. n. al. er. io. 團幹仕途晉升快速,部分學者稱為「團派」 。嚴格上「團派」難成為一個「派系」 ,. i Un. v. 但年少時的共同工作經驗,易建立起情感與工作人脈,加上相同的政治背景之下. Ch. engchi. 產生相近的理念與政治認同。若有共青團背景出身之官員掌握權力,提拔較熟捻、 理念相近者實為常態。如 1980 年代胡耀邦在位總書記時,提攜團系幹部進入黨 中央與省級領導階層,胡錦濤上任後亦大量提拔團系幹部。運用團派一詞需要在 設立其他明確條件下,如陳德昇與陳陸輝將 1980 與 1990 年代曾在共青團中央. Shelah Gilbert Leader,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sian Survey, Vol. 14, No. 8 (Aug., 1974), pp. 700-715. 14 呂福春,中國複合型社團研究-以中國共青團的職能變遷為個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年)。 15 張華,「和諧社會視野下共青團組織的職能定位」,中國青年研究,第 4 期(2008 年)。 16 呂素春, 「新時期共青團組織的職能定位與核心競爭力」 ,中國青年研究,第 8 期(2006 年) , 頁 32;石勇、向旭東,共青團組織在建構和諧社會中的職能定位和工作創新,北京青年工作研 究,第 8 期(2007 年)。 13. 5 DOI:10.6814/NCCU202100324.

(19) 任重要職位,並曾與胡錦濤共事者,在胡錦濤任總書記時擔任黨政要務者稱為「團 派」。17. 學界內將這些文獻分為三類:第一類屬於敘述性傳記與篇章,多以胡錦濤仕 途發展與成長過程為中心;第二類講述共青團組織結構、團系升遷情形與贊助性 流動的共青團幹部;第三類以派系競爭出發,分析胡錦濤上任後大量提拔團系幹 部的情形。18 另外,研究顯示團系幹部特點為大學以上學歷,且以碩士為主。19 Cheng Li、丁望、寇健文則皆指出團系幹部通常擁有在農業、組織、宣傳等系統. 政 治 大. 工作經驗,但在財政、金融、科技等領域則近乎無。20. 立. ‧ 國. 學. 第一類文獻多以胡錦濤的仕途發展出發,提及胡錦濤在共青團的工作經驗與. ‧. 人際關係,如任知初、楊中美、丁望、文思詠、馬玲、李銘等人。21 研究者認為. sit. y. Nat. 第一類文獻應將胡耀邦納入,胡耀邦於 1950 年代主政團中央,對共青團工作影. n. al. er. io. 響深遠,部分現行工作準則在胡耀邦時期所建立。22 如楊中美、高勇、滿妹、張 17. Ch. i Un. v. 陳德昇、陳陸輝,「中共十七大政治菁英甄補與地方治理策略」,中國大陸研究,第 50 卷第 4 期(2007 年 12 月),頁 61。 18 這三類分法是寇健文歸納文獻後所提出。寇健文,「胡錦濤時代團系幹部的崛起:派系考量 vs.幹部輸送的組織任務」,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8 卷第 4 期(2007 年 10 月),頁 51-52。 19 寇健文, 「胡錦濤時代團系幹部的崛起:派系考量 vs.幹部輸送的組織任務」 ,遠景基金會季刊, 第 8 卷第 4 期(2007 年 10 月),頁 65。 20 Cheng Li, “Hu’s Policy Shift and the Tuanpai’s Coming of Age,”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 15, Summer 2005, pp. 12;丁望,胡錦濤與共青團接班群(香港:當代名家出版社,2005 年),頁 196;寇健文, 「共青團幹部與中共政治菁英甄補:團中央常委仕途發展調查」 ,中國大陸研究, 第 44 卷第 9 期(2001 年 9 月),頁 17。 21 任知初,中共跨世紀接班人胡錦濤(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 年);楊中美,中共跨世紀接班人 胡錦濤(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9 年);楊中美,中共新領袖胡錦濤(臺北:時報文化出版 公司,2002 年);丁望,胡錦濤:北京二十一世紀領袖(香港:當代名家出版社,2002 年);文思 詠、任知初,胡錦濤傳(Carle Place, NY:明鏡出版社,2004 年);馬玲、李銘,胡錦濤新傳(香港: 明鏡出版社,2008 年)。 22 如「宣傳教育工作是團的工作靈魂」 、 「黨的領導是團的生命線」等,至今仍為共青團工作準則。 「 逝 世 28 周 年 胡 耀 邦 時 代 政 治 大 事 件 」, 多 維 新 聞 網 , 2017 年 4 月 16 日 , http://culture.dwnews.com/history/big5/photo/2017-04-14/59810586.html;周強, 「中國青年運動的傑 出 領 袖 」, 中 國 青 年 報 , 2005 年 11 月 20 日 ,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511/20/content_1205976.htm。. engchi. 6 DOI:10.6814/NCCU202100324.

(20) 黎群等主編、陳利明等人都曾撰寫胡耀邦相關傳記,並提及共青團工作經歷。23. 第二類講述共青團組織結構、團系幹部與升遷情形以丁望、寇健文、吳仁傑 與 Alex Payette 研究為主。丁望分析共青團的組織架構和權力體制,以及團系菁 24. 英優勢和政治潛力。 寇健文發現共青團為中共培育各級黨政首長,以及組織、 宣傳等系統官員的重要管道。證明團系幹部晉升省部級幹部人數與胡耀邦、胡錦 25. 濤是否進入決策核心有正相關性。 另外分析 293 名團系幹部背景,找出共青團 出身的幹部屬性與特質。26 吳仁傑以 1998 年為界線,分析 1998 年以前團中央書. 政 治 大. 記處轉任後職務未形成規範,也不見積極培養的計畫性作為,1998 年後,隨著胡. 立. 錦濤接班地位確立,卸任團中央書記開始有計劃調任地方培養歷練。27 寇健文與. ‧ 國. 學. 蔡文軒分析中共黨政幹部晉升競爭中,年齡限制對於幹部升遷的限制與重要性,. ‧. 「小步快跑」是破解年齡限制的方法,如共青團途徑、掛職鍛鍊與破格提拔,其. sit. y. Nat. 中共青團因為年齡優勢成為其崛起關鍵。28 Alex Payette 則衡量團派效應,以統. n. al. er. io. 計方式分析 1992 年至 2012 年間,具有共青團經驗是如何影響團派幹部晉升發. i Un. v. 展,並分析團派是否真的可被稱為派系。29 Doyon Jérôme 從「贊助流動性」出發,. Ch. engchi. 中共透過共青團與相關組織招募與培訓大學生,提供特定栽培機會換取其對黨忠. 23. 楊中美,胡耀邦評傳(香港:奔馬出版社,1989 年);高勇,胡耀邦主政黨中央(香港:中華兒 女出版社,2003 年);滿妹,思念依然無盡(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年);張黎群、張定、嚴 如平、唐非、李公天主編,胡耀邦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年);高勇,我給胡耀邦當秘書(香 港:三聯書店,2014 年);陳利明,胡耀邦:從紅小鬼到總書記(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4 年)。 24 丁望,胡錦濤與共青團接班群(香港:當代名家出版社,2005 年)。 25 寇健文, 「共青團幹部與中共政治菁英甄補:團中央常委仕途發展調查」 ,中國大陸研究,第 44 卷第 9 期(2001 年 9 月),頁 21-23。 26 Chien-wen Kou , “Choosing China’s Leaders,” in Chien-wen Kou and Xiaowei Zang eds., Choosing China’s Leaders(New York:Rouledge,2014) ,pp.142-164. 27 吳仁傑,「中共積極培養『團系菁英』意涵及影響」,展望與探索,第 5 卷第 5 期(2007 年 5 月),頁 19-21。 28 Chien-wen Kou, & Wen-Hsuan Tsai, “Sprinting with small steps” towards promotion: Solutions for the Age dilemma in the CCP cadre appointment system. The China Journal, Vol.71(2014), pp.153-171. 29 Alex Payette, “Factional Pull: Measuring the Tuanpai Effect on Elite Formation from 1992 to 201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 Vol. 7, No. 3(December 2016), pp.319-350. 7 DOI:10.6814/NCCU202100324.

(21) 誠與擁護,使青年難以建立反對中共的組織。30. 第三類以派系出發,說明胡錦濤提拔團系鞏固自身地位的研究,如 Cheng Li、 Lynn White 分析胡錦濤時期團系幹部在中委會、國務院部門、各省黨政一把手的 31. 比例,證明胡錦濤大量提拔團系幹部,鞏固自身權力。 但如同前面所述,團派 是否為中共黨內的一個派系仍有分歧。. 習近平上任後的共青團研究與媒體報導則聚焦共青團改革與共青團所面臨. 政 治 大. 的批評,主要可分為派系鬥爭與共青團存有問題兩類,第一類如柳金財認為在政. 立. 策意涵上,標誌著中共中央黨國體制加強對共青團的領導、管理及掌握。顯示習. ‧ 國. 學. 近平試圖瓦解共青團作為未來領導人的支持基礎,打擊團派的權力來源。32 黃秋. 林和立(Willy Lam)認為,習近平企圖在十九大之前削弱團派的影響力,因. sit. y. Nat. 33. ‧. 龍則認為《方案》反應中共政治隱喻,整頓共青團顯示中共派系政治權力消長。. n. al. er. io. 為共青團對習近平是政治威脅。34 第二類則有寇健文認為不能單從派系鬥爭解讀. i Un. v. 《方案》,派系鬥爭僅為共青團改革部分原因,共青團本身確實存在問題。35. Ch. engchi. Doyon Jérôme, Rejuvenating Communism: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s a Political Promotion Channel in Post-Mao China, Ph.D. dissert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2017. 31 Cheng Li&Lynn White, “The Six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u Gets What?” Asian Survey, Vol. 43, No. 4 (July/August 2003), pp. 590-591;Cheng Li, “Hu’s New Deal and the New Provincial Chiefs”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 10(Spring 2004),pp. 15;Cheng Li, “Hu’s Policy Shift and the Tuanpai’s Coming of Age,”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 15(Summer 2005), pp. 8-13. 32 柳金財,「從《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觀察共青團改革及輿論動向」,展望與探索,第 14 卷第 10 期(2016 年 10 月),頁 40。 33 「從《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看中共「十九大」派系政治動向」 ,青年日報,2016 年 8 月 28 日, https://www.ydn.com.tw/News/118584。 34 「 打 壓 異 己 習 近 平 整 肅 共 青 團 」, 自 由 時 報 , 2016 年 4 月 30 日 ,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84904。 35 「 削 弱 共 青 團 學 者 : 不 全 然 是 派 系 鬥 爭 」, 中 央 社 , 2016 年 8 月 18 日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818003609-260409。 30. 8 DOI:10.6814/NCCU202100324.

(22) 中國大陸學界對於習近平上任後的共青團研究多集中在共青團改革,分析 「怎麼改革、如何改革」,主要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堅持黨管青年原則。如 鄭長忠認為,黨管青年原則是中國青年發展和政黨發展的雙重規定,是共青團存 在和發展的政治基礎。36 第二類是增強共青團獨立性和自由度。如胡獻忠與劉 佳,前者認為,以基層組織和青年骨幹為中介,重建共青團與青年的緊密關係, 變革共青團傳統工作模式,加強共青團服務青年有效性,是共青團改革的重要方 向。37 後者認為共青團組織獨立之關鍵為「去行政化」 ,要克服共青團幹部的官 僚主義、形式主義,淨化團的政治生態。38 第三類則強調共青團組織與社會、青. 政 治 大. 年的聯繫功能。如孫鵬、鄭長忠認為要共青團要進一步加強社會性、服務功能,. 立. 方能完整代表和維護青年利益。39 吳慶認為團組織要在改革中推動青年發展,重. ‧ 國. 學. 點應放在解決利益矛盾,完善青年發展環境,通過服務、協調、立法、協商、補. ‧. 位等方式發揮團組織重要作用。40.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鄭長忠, 「中國青年發展的政治邏輯—黨管青年原則與中國青年發展的關係研究」 ,青年學報, 第 4 期(2017 年),頁 54-58。 37 胡獻忠, 「共青團改革的邏輯回歸:歷史與政治的解讀」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第 1 期(2017 年) , 頁 95-100。 38 劉佳, 「去行政化:共青團改革發展的關鍵點」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第 4 期(2016 年) ,頁 8691。 39 孫鵬、鄭長忠, 「走向積極維權: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共青團權益工作發展」 ,中國青年研究,第 8 期(2015 年),頁 42-49。 40 吳慶,「共青團改革與青年發展」,青年發展論壇,第 27 卷第 1 期(2017 年),頁 57-63。 36. 9 DOI:10.6814/NCCU202100324.

(23) 第三節 本文論點. 一、. 習近平時期團幹仕途轉折. 本研究比較分析胡錦濤、習近平兩位領導人主政下,團系幹部仕途發展變化, 發現習近平面對具有強烈胡錦濤派系色彩的團幹多是不信任,從任職領域、晉升 時間、調動次數方面發現團幹逐漸退出中共權力核心。共統計胡錦濤時期 274 位 副部級以上團系幹部的基本資料,如性別、族裔、教育程度與專業領域,胡錦濤. 政 治 大 時期團幹有 82.8%為男性,87.2%為漢人,團幹少數民族族裔前三名為藏族、回族 立. ‧ 國. 學. 與蒙古族。學歷方面,高達 54.7%團幹擁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其次為大學學歷 的 23.3%,第三是博士學歷的 16.8%,大學以下學歷團幹為 5.1%,另外受到改革. ‧. 開放經濟浪潮影響,幹部專業以經濟與管理為主。進一步分析團幹學歷發現,在. y. Nat. io. sit. 扣除無法判斷學歷者的 256 人中,有 204 位在職學歷,高達 79.6%。46 位博士學. n. al. er. 歷中僅有張來武與楊岳是脫產學習,150 位研究生與碩士學歷中也僅有李春城、. Ch. i Un. v. 周強在內的 6 位是脫產。在職學歷中以研究生與碩士的 144 位為最多,進一步追. engchi. 蹤 144 位在職研究生學歷發現有 38 位團幹的的前一學歷(大專、大學)也是在 職學位,擁有在職大學或在職大專學歷團幹共計 53 位,比例為 21%。. 團系幹部在胡錦濤主政時期無論是人數或是比例都穩定成長。中共十六屆中 央委員會中共有 24 位團系幹部,約為 12%,中共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團系幹部人 數成長到 39 位,占比為 19.1%,胡錦濤卸任之際的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會 41 位 團系幹部與 20%皆為歷史新高。團系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人數持續成長,從十六 屆的 4 位、十七屆的 7 位到十八屆歷史新高的 9 位。團系幹部大多任職實權部 10 DOI:10.6814/NCCU202100324.

(24) 門,中共中央黨務系統以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與中央辦公廳為主、國務院方 面以國家政務部門、教科文社會保障和資源管理部門為主。地方黨政機構可謂是 團系幹部任職的重中之重,共計有 23 次省級黨委書記與省委副書記有 41 次,省 委常委更是高達 101 次;省級政府首長有 26 次,副省長為 68 次,中共省級領導 可說是在團系幹部掌握中。 進一步分析團幹晉升速度與調動次數,過濾篩選掉查無資料者,以及樣本過 少數據。胡錦濤時期團系幹部晉升情況顯示幹部職務級別越高者,在正廳級歷練 時間與調動次數越少,基本上是快速晉升到副部級,可見得早年職務歷練與獲得. 政 治 大. 上層賞識是晉升關鍵。尤其是副國級團幹從正廳級晉升到副部級平均不超過 4 年,. 立. 調動次數僅 1 次,副部級晉升到正部級也僅需 8 年 4 個月,調動次數為 1.85 次,. ‧ 國. 學. 正部級晉升到副國級僅需 8 年 6 個月,調動次數為 3.14 次。另外調動次數是晉. ‧. 升關鍵,副部級幹部的正廳級次數為 3.13 次,正部級幹部的副部級調動次數為. sit. y. Nat. 2.33 次,副國級幹部的正部級調動次數為 3.14 次,若官員多次獲得調動,代表. n. al. er. io. 中共有意培養該官員,以調動來累積幹部工作經驗。只有極少數幹部出現調動少、. i Un. v. 晉升快現象,這類幹部大多在早年獲得高層賞識,仕途晉升速度極快,例如汪洋。. Ch. engchi. 2012 年習近平主政後,雖然李克強出任國務院總理,但整體來講團系幹部 逐漸退出權力核心。習近平時期副部級以上團幹共有 226 位,其中有 60 位是在 習近平時期晉升,為 26.5%,大多仍是在胡錦濤時期獲得提拔。性別與族裔方面, 仍以男性 80.9%與漢族 92%為多數,少數民族方面有所變化,胡錦濤時期團幹少 數民族的前三名是藏族(8 人) 、回族(6 人) 、蒙古族(5 人) ,習近平時期則是 蒙古族(6 人) 、藏族(4 人) 、維吾爾族(2 人) ,回族團系幹部從胡錦濤時期的 6 人降為 1 人,反映少數民族在中共官場權力消長變化。多數團幹學歷依然以碩 11 DOI:10.6814/NCCU202100324.

(25) 士、研究生為主,高達 68.6%,其次為博士學歷的 22.6%,第三是大學學位的 8.8%。 團幹碩士、研究生學歷相較於胡錦濤時期進步 13.9%,更大的差異表現在博士學 歷成長為第二名,以及大學學歷成為團幹學歷標準,習近平時期團幹未有大學以 下學歷者。幹部專業方面仍以經濟與管理為主。同樣進一步分析團幹學歷,扣除 無法判斷學歷者的 218 人中有 197 位團幹為在職學歷,高達 90.3%,其中以在職 研究生、碩士學歷 141 位最多。具博士學歷的幹部數量相較於胡錦濤時期增加, 但增加的博士學歷都為在職進修。149 位研究生與碩士學歷中,脫產學歷些微增 加,從 2 位增加到 8 人,其餘 141 皆為在職進修取得研究生或碩士學歷。進一步. 政 治 大. 分析在職碩士與研究生學歷,發現其中 40 位團幹的前一學歷也是在職學位,總. 立. 計有 46 位團幹的大學學位是在職學歷,相較於胡錦濤時期的 53 人些微下降。. ‧ 國. 學 ‧. 在中央委員會方面,團系幹部在中共十八大歷經權力頂峰後風光不再,十九. sit. y. Nat. 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團系幹部數量有 5 位且佔比 20%,真正與共青團關係密切者. n. al. er. io. 只有 3 位,分別是李克強、汪洋與胡春華。十九屆中央委員共有 204 位,其中有. i Un. v. 20 位團系幹部,佔整體的 9.8%,相較於十八屆團系人數與比例都減少一半。團. Ch. engchi. 系幹部任職領域與實際權力也有明顯變化,原本團系幹部任職以組織、宣傳、統 戰體系為主,在習近平主政 8 年內團幹在中共中央方面僅有 4 位幹部、7 次新任 命,分別是肖培、巴特爾、張季與潘岳。國務院方面,國家政務部門有 14 次、 教科文社會保障和資源管理部門有 6 次,宏觀調控部門與專業經濟管理部門更是 未有團幹新任職。整體來講,習近平上任後團系幹部逐漸退出具實權的中共中央 體系,國務院雖仍有不少團幹,但大多在重要性低部委為主,如國家民族事務委 員會、民政部、自然資源部等。地方任職方面,在黨政一把手方面,有三省黨委 書記是團系幹部,政府首長則無人擔任,黨委書記分別是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 12 DOI:10.6814/NCCU202100324.

(26) 前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與前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這三人過往仕途發展都與習 近平有關,與其說是團系幹部,更像是習近平人馬。黨委與政府副職人數都大幅 下降,大部分團系幹部退居二線,省人大、政協任職的團幹有 37 位,且不少團 幹是在屆齡前被調至賦閒單位。. 團幹晉升速度、調動情況方面,習近平時期團幹晉升時間增加,尤其正部級 團幹在副部級調動次數減少,晉升所需時間增加 1 年 3 個月,可見得團幹大多在 原行政級別任職,仕途晉升停滯,主要有兩類:一是平調,如田向利、張安順、. 政 治 大. 爾肯江・吐拉洪等人跨省調動或湯濤、胡偉、趙勇、高建民等央地調動;二是職. 立. 務未調動,如孫志軍、張裔炯等人。另外許多副部級團幹未屆齡就到省人大、省. ‧ 國. 學. 政協等閒賦單位擔任一把手,雖然晉升到正部級,但實權與發展性都下降,如崔. ‧. 波、李微微、張昌平等人。習近平時期團幹與胡錦濤時期比較差異有:副部級幹. sit. y. Nat. 部晉升時間增加 9 個月;正部級幹部在正廳級期間的調動次數增加 0.9 次,晉升. n. al. er. io. 時間增加 17 個月;在副部級期間調動次數減少 0.61 次、晉升時間增加 15 個月;. i Un. v. 副國級幹部的各級別的調動次數、歷練時間皆增加。詳細統計情況詳見表 22。團. Ch. engchi. 幹在習近平時期發展可分為六類:實權重用、通過考驗、明升暗降、邊緣部門、 提早賦閒、貪腐落馬。習近平面對胡錦濤所提拔的團幹,大多不信任。. 二、. 全面分析《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 2016 年中共針對共青團進行改革,下發《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 ,外界大多 認為是派系鬥爭,從習近平剷除團派角度看待共青團改革,認為習近平試圖在十 九大前打擊團派、穩固自身地位,然而此類觀點分析過於單薄、證據不足,且忽 13 DOI:10.6814/NCCU202100324.

(27) 略時空背景與中共政治環境,最明顯證據是打壓團派幹部應是針對在位具有實權 的共青團出身幹部,而非共青團組織與較低級別的團幹。若將《共青團中央改革 方案》完全解釋為派系鬥爭,將疏漏共青團改革對於共青團在中共黨國體系定位 變化。本研究藉由 Craig Lundberg 所提出的大規模組織改變(LSOC)模型,分 為內部條件外部條件、催化因素與觸動事件四層面分析,並藉由移地訪談取得共 青團相關人士看法與意見。共青團改革與中共領導人、中國國內發展、國際環境 變動與政治生態息息相關,本研究抽絲剝繭全面釐清共青團改革原因,改革方案 對共青團將有長遠影響。. 立. 政 治 大. 共青團改革的內部條件主要分為中共領導人權力與組織成員心理準備。中共. ‧ 國. 學. 領導人權力是最重要的內部條件,習近平是推動共青團改革關鍵,推行改革過程. ‧. 中勢必面臨既得利益者的反對,因此具有權威與集權的領導者,是推動改革的首. sit. y. Nat. 要關鍵。習近平藉由反腐、中央議事協調機構(領導小組、委員會)以及一系列. n. al. er. io. 黨政軍改革,加上胡錦濤裸退,習近平第一任期就完成集權。其次內部條件為組. i Un. v. 織成員對改革的態度與心理準備。常理判斷團系幹部面對改革需要時間適應與調. Ch. engchi. 整心態,共青團改革是否引起團幹不滿或消極應對,難有直接證據證實,但有受 訪者隱約提及改革對於共青團幹部心理影響,因此可以說共青團成員對於並非完 全、立即接受改革,需要時間調整自身心態,在中共黨國體制下,團幹只能接受 改革事實,仍是否出現「不做不錯」的怠政心態,或是因爲共青團組織任務改變, 仕途發展不如過往快速而消極工作,都值得關注。. 外部條件方面,中國改革開放後,交通網絡、科學技術與網際網路發展快速, 私營企業與社會組織數量快速增加,人員流動快速,共青團與青年間的關係受到 14 DOI:10.6814/NCCU202100324.

(28) 關注。共青團組織覆蓋全面性、有效性方面,中國社會發展迅速產業變化快,民 眾職業、興趣與身份轉變也快,出現新興公司沒有共青團組織的情況,例如快遞 送貨員、網路公司、青年創意團隊等,呈現「有團員沒有團組織」現象。在農村 與中國內陸地區省份則因為人口大量外流,出現「有團組織沒有團員」現象。共 青團與青年間吸引力、凝聚力不足方面,改革開放後中國社會矛盾激增,政治意 識形態淡化,中國青年價值觀出現多元化,各類型社會組織興盛,共青團不是青 年唯一選擇,尤其市場經濟下青年重視「物質誘因」,共青團逐漸與年輕脫節。. 政 治 大. 催化因素主要有三點,分別是防範民主運動浪潮、控制網路話語權、社會組. 立. 織蓬勃發展。隨著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與國際交流往來密切,加. ‧ 國. 學. 上全球網路科技進步,中國受到國際影響程度逐漸增加。導致中共改革共青團試. ‧. 圖加強青年控制、增進群眾聯繫。觸動條件則是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 sit. y. Nat. 厚、令計劃等人的政變集團威脅,其中令計劃是共青團出身,與部分團幹關係密. n. al. er. io. 切,如申維辰、魏民洲等人。令計劃妻子谷麗萍為其收賄白手套,谷麗萍多年從. i Un. v. 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白恩培、霍克、李嘉等都曾向其行賄。令計劃勢力以山西地. Ch. engchi. 方官員與共青團系統交錯而生,2014 年山西官場大地震,許多官員因貪腐被調 查,官方定調為「系統性、塌方式腐敗」,同時為降低將來共青團系幹部對中共 政治影響力,習近平改革目標轉向共青團。. 三、. 共青團後備軍角色變化. 共青團定位為「黨的後備軍與助手」,是中共幹部人才甄補來源,向黨輸送 優秀黨員與幹部是共青團的組織任務。習近平上任後原先胡錦濤時期重用的團系 15 DOI:10.6814/NCCU202100324.

(29) 幹部仕途發展轉折僅是短期影響,2016 年推出《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是從制 度、組織任務徹底改變共青團政治甄補功能,習近平上任後共青團「黨的後備軍」 角色定位是否改變備受注目,本文從兩方面分析後備軍角色,一是針對胡習時期 團幹離團後仕途發展進行分析,過往團幹因為年齡優勢仕途發展向來較其他群團 組織順遂,大多能快速獲得晉升黨務系統。二是分析推行共青團改革後兼掛職團 幹來源,從中分析共青團發展與變化。. 1. 胡習時期團幹離團仕途發展. 立. 政 治 大. 本研究從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與副部級市、省級團委與團中央部門副局級以上. ‧ 國. 學. 團幹兩部分探討。在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方面,過往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轉崗後. ‧. 大多擔任副部級職務,習近平掌權後則出現變化,2016 年 6 月時任共青團中央. sit. y. Nat. 書記處書記羅梅轉任西藏自治區主席助理,上一位離團後未擔任副省部級職位的. n. al. er. io.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是 1986 年的何光暐(轉任國家旅遊局常務副局長) ,羅梅. i Un. v. 是 30 年來首位轉任非副部級職務的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此人事調動後 2 個. Ch. engchi. 月發布《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 ,被視為習近平任內共青團幹部仕途發展預兆。. 副部級市、省級團委與團中央部門副局級以上團幹仕途職務類別方面,胡習 時期離團團幹仕途發展最明顯變化是任職黨務工作與政府工作的比例與人數變 動,本研究收錄幹部標準採用胡習時期副部級幹部的正廳級調動次數(分別為 3.13 次與 3.39 次) ,以離團後具有「三次調動次數」為準則。職務類別判斷依據 首重次數,其次為時間。研究發現胡錦濤時期團幹離團後的仕途發展以黨務系統 最多,超過五成團幹以中共黨務工作為主,其次是政府單位的 38.7%,群團組織、 16 DOI:10.6814/NCCU202100324.

(30) 企業與法院則各占比 1.6%。習近平時期團幹仕途則以政府單位的 56.6%最多,其 次是黨務系統的 35.8%,群團組織、企業經營與人大皆不超過 3.8%。本研究進一 步分析胡習時期團幹離團第一份工作,觀察團幹離團後仕途晉升的「起始點」, 胡錦濤時期團幹離團後第一份工作職務類別以黨務的 56.5%最多,其次是政府單 位 39%;習近平時期黨務與政府工作比例各為 47.5%、41.4%,任職黨務系統的幹 部比例下降 9%,任職政府單位比例相差不大。胡習時期團幹離團後仕途發展的 「職務類別」與「起始點」都明顯從黨務工作轉到政府工作。胡習任內離團並晉 升至副部級團幹與落馬團幹也有明顯變化。胡錦濤主政十年內離團且晉升副部級. 政 治 大. 團幹有 13 位,平均年齡是 45 歲;習近平執政至今沒有離團並晉升副部級之團. 立. 幹。另胡錦濤主政下離團並落馬團幹僅有 2 人,習近平時期落馬團幹人數則為 4. ‧ 國. 學. 位,若進一步將胡錦濤時期離任在習時期落馬者納入,數量增加到 16 位。顯示. ‧. 習近平時期團幹發展不如過往,習近平無意提拔共青團系幹部,也不利用共青團. n. al. er. io. sit. y. Nat. 網絡關係培養其嫡系人馬。. 2. 習近平時期兼掛職團幹來源. Ch. engchi. i Un. v. 2016 年中共下發《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 ,共青團開始全面改革,中共並未 對外公開改革方案全文,現有公開資料已描繪出共青團改革重點,共青團改革主 要有三大方向:中央機構縮編、團幹來源多元以及面向青年工作。其中改革方案 明文規定團中央機關各層級掛職、兼職幹部比例要 42%以上,且不完全對應行政 級別。雖然共青團原先即為開放性的青年組織,許多其他領域、其他組織的青年 都可以進入共青團,例如周強、陸昊等。但大量非共青團體系人員進入共青團工 作,將打破共青團的封閉組織,且兼掛職幹部不對應行政級別形同縮減編制,本 17 DOI:10.6814/NCCU202100324.

(31) 文將蒐集 2016 年共青團改革後團中央書記處與省級共青團的兼掛職幹部來源, 分析共青團工作重點與兼掛職幹部政策對共青團影響,發現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 記兼掛職幹部來源以高校、媒體與基層幹部為主;共青團省級團委兼掛職副書記 來源最多來自高校,第二為企業,第三則是基層幹部,第四是青工,第五是媒體 業。共青團掛職幹部大多來自體制外,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有意打破共青團封閉 組織並試圖拉攏青年。. 四、. 共青團回歸青年統戰工作. 立. 政 治 大. 共青團成立至今各階段側重組織任務不同,建政以前以組織青年鬥爭為主;. ‧ 國. 學. 1949 年到 1978 年是青年統戰工作;1978 年到 2003 年為青年利益代表;2003 到. ‧. 2012 年則是團系幹部崛起。習近平上任後共青團組織任務明顯異於胡錦濤時期,. sit. y. Nat. 共青團重新回到毛澤東時期的青年工作為主,改革開放時期開始、胡錦濤時期興. n. al. er. io. 盛的幹部晉升快車道將消失。習近平一方面邊緣化胡時期受重用團幹,將團系幹. i Un. v. 部轉崗仕途發展放緩;另一方面藉由《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提出「8+4」 、 「4+1」 、. Ch. engchi. 「1+100」的工作機制,強迫團幹下沉基層,面向青年工作,以及大量兼掛職幹 部打破既有封閉組織。共青團向來是中共群團組織中幹部仕途發展最好者,快速 晉升造成團幹對於青年工作態度輕浮,與青年差距越來越大,中共有意透過群團 組織重新掌握社會底層動向,共青團組織任務改變後,共青團不再是中共「接班 人」,重新回歸統戰組織,專心服務青年。習近平一方面藉此將中共幹部甄補人 選、組織路線掌握於手中,另一方面藉由大量兼掛職幹部打破共青團封閉性,降 低團系幹部升遷發展,減少其政治影響力,共青團重回統戰組織定位,專心服務 青年。 18 DOI:10.6814/NCCU202100324.

(32) 第四節 研究設計.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為兩部分,一是組織變革分析共青團組織改革的成因,二從幹部晉 升探究共青團領導幹部流動。研究方法如下:. 1. 組織變革理論. 政 治 大 本文採用 Craig Lundberg 的大規模組織改變(LSOC)模型,從內部條件、 立 ‧. ‧ 國. 學. 外部條件、催化因素與觸動事件四大要素分析習近平上任後的共青團改革。41. 2. 歷史研究法(Historical Approach). y. Nat. io. sit. 本研究藉由文獻資料的搜集與檢視,瞭解共青團成立至今的發展歷史,尤其. n. al. er. 是胡錦濤與習近平時期共青團組織發展情況、時空環境以及幹部晉升,探究習近. Ch. i Un. v. 平時期共青團大幅改革的成因、影響以及共青團組織工作情況。. engchi. 3. 半結構式訪談法(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採用半結構式訪談法,使用立意抽樣與滾雪球抽樣方式進行研究,彌補歷史 研究法可能之缺陷與進一步挖掘研究問題的答案。中共組織、人事資料向來取得 不易,過往學界對於共青團研究較少,且組織變革過程繁複,外人所知極少,研 究者希望藉由訪談增加對共青團實際組織、工作與變革的理解,並期望能得到學. Kimberly and Quinn eds., Strategies for Organizational Transitioning (Homewood, Illinois: Richard D. Irwin,1984),pp.71. 41. 19 DOI:10.6814/NCCU202100324.

(33) 界中所缺少的一手資料。訪談將依受談者工作單位與類型進行些微調整,並依據 受訪者之回答進而延伸探討。訪問大綱詳如附錄一。. 二、. 1.. 研究論點. 組織變革定義與成因. (1)組織變革定義. 政 治 大. 組織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起源組織行為學,每位學者定義組織變革. 立. 的角度不同,使組織變革定義莫衷一是,例如 Leavitt 提出組織變革分為三種:. ‧ 國. 學. 組織結構的變革、人員的變革、技術的變革;42 Mosher 則認為組織進行變革時,. ‧. 著重其外在關係與內在結構的組合,組織變革是指組織結構有計劃的變遷,包括. sit. y. Nat. 職位的增加、任務的重新安排、現職人員的更迭、預算的增減等;43 陳金貴認為. n. al. er. io. 組織是開放性系統,透過資源的輸出、輸入與轉換的過程中,與外在環境產生了. i Un. v. 相互作用。當組織受到外在環境的衝擊,並配合內在環境的需要而調整其內部若. Ch. engchi. 干狀況,以維持組織本身的均衡,進而達到組織生存和發展的目的,這種調整的 過程即為「組織變革」 。44 綜合學者所述,本研究認為組織變革的定義為: 「組織 因應內外環境變化、追求績效與生存需求等壓力,對於組織結構、人員與工作進 行計劃性調整,以提升組織效能並達到組織生存。」. Leavitt, Harold J., "Applie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Industry: Structural Technological and Humanistic Approaches," in James G. March, ed.,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s(Chicago, Rand McNally & Company, 1960), pp. 1149. 43 Mosher, Frederick C., Governmental Reorganization: Case and Commentary. (New York: The BobbsMerrill Company,1967). 44 陳金貴,組織變革中員工抗拒改革的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4 年) 。 42. 20 DOI:10.6814/NCCU202100324.

(34) (2)組織變革成因 組織變革成因以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兩者為主。學界內對於組織變革成因有 諸多解釋,如 Szilagvi 認為變革原因分為外部及內部力量,外部力量主要有技術、 產業變遷、國際貿易、企業及政府、人口驅力,內部力量是指組織結構、組織流 程及人員行為等要素。45 組織變革成因以 Craig Lundberg 所提出的大規模組織改 變(LSOC)模型最為詳細與代表性,如下圖 1。Craig Lundberg 認為組織變革成 因具備四大要素:內部條件(Internal Permitting Conditions) 、外部條件 (External Enabling Conditions) 、催化因素(Precipitating)與觸動事件(Trigger Events) 。46. 立. 政 治 大. 圖 1 大規模組織改變(LSOC)模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資料來源:作者繪製. 2.. 理論應用. 組織變革最初運用在企業管理,企業應因環境變化,對現在公司原有組織 Andrew D Szilagyi,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3th ed.). (Glenview, IL:Scott, Forman and Company,1983). 46 Kimberly and Quinn eds., Strategies for Organizational Transitioning (Homewood, Illinois: Richard D. Irwin,1984),pp.71. 45. 21 DOI:10.6814/NCCU202100324.

(35) 做出改變,以求生存與績效,變革的目的為如何開發或提昇產品之品質、降低 成本、提昇競爭力。而政治學使用組織變革則多以行政組織、公共組織為主, 旨在探討政府組織變革策略與方案。亦分析個人變項與組織變革的關係。下列 分別敘述各類別文獻。. 第一類,公營事業出現組織變革與民營化。1980 年代歐美國家出現財政危 機,各國政府試圖降低營運成本、提高營運績效,開始出現公營事業組織變革、 民營化與委託外包等現象,公營事業具有公共性與企業性雙重特質,常有政策. 政 治 大. 性與社會性任務,與民生、產業活動關係密切,因此各國政府在推動公營事業. 立. 民營化前,會先進行內部組織改造。最具代表性的為英國,1979 年英國大選. ‧ 國. 學. Margaret Thatcher 當選首相,上任後強勢主導英國國營企業民營化與鬆綁管制. ‧. 措施,致力推行小政府以實現經濟自由化,如英國石油(British Petroleum) 、國. sit. y. Nat. 家巴士公司(National Bus Company)、英國國鐵等國營事業陸續民營化。47 林. n. al. er. io. 淑馨則以日本國鐵為例,從組織結構、組織文化與管理方式三個面向,觀察日. i Un. v. 本國鐵民營化前後差異,發現民營化與組織變革間的關係與影響。48. Ch. engchi. 第二類,探討公部門的組織變革。美國、英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皆出 現政府組織變革與改造現象。以日本為例,戰後日本政治經濟低落,1970 年代 石油危機與 1990 年代政治貪污事件,顯示日本官僚組織獨大,內閣實權小的現 象,加上泡沫經濟衝擊,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衰退。20 世紀後,日本進行政府組 織變革與改造,重組中央省廳、強化首相官邸機能等。 49 學界內以 Sergio 潘偉華、俞慧芸, 「國際間推行民營化經驗的回顧」 ,公營事業評論,第 7 期(2000 年) ,頁 8。 林淑馨, 「民營化與組織變革:日本國鐵的個案分析」 ,政治科學論叢,第 27 期(2006 年 3 月) , 頁 147-184。 49 李昌麟,「全球政府組織與改造之研究」,全球政治評論,第 8 期(2004 年 10 月),頁 127。 47 48. 22 DOI:10.6814/NCCU202100324.

(36) Fernandez 和 Hal G. Rainey 為代表,梳理近四十年的資料,歸納出八項組織變 革的關鍵,提供嚴謹且完整的思考架構。50 江大樹則探究我國首度政黨輪替後 的政府改造與組織變革,以創新與執行力兩項組織理念檢視。51 尚未出現對如 中共的後極權主義(Post-totalitarian authoritarianism)國家詳細組織變革分析。52. 第三類,將組織變革理論帶入中國大陸研究。蔚承一以 Kurt Lewin 的組織 變革三程序分析中共 1978 年到 1985 年整黨整風現象,將十一屆三中全會後, 中共在政策、組織結構、意識形態等面向變化,視為鄧小平掌權後所進行的變. 政 治 大. 革行為。53 此分析較為單一,且隨著時空環境變化,中共黨國體系與組織已出. 立. 現大幅度變化,但仍可提供吾人採用組織變革分析中國大陸的思考脈絡。. ‧ 國. 學. 研究設計. ‧. 三、. sit. y. Nat. n. al. er. io. 將分為兩部分觀察共青團幹部。第一部分研究者將蒐集與建立胡錦濤、習近. i Un. v. 平時期副省部級以上官員為團系幹部出身的幹部名單,分析團系幹部在中國大陸. Ch. engchi. 黨政群系統的分佈情況,進而探究團系幹部在兩位不同領導人主政下的發展以及 Sergio Fernandez and Hal G. Rainey, “Managing Successful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the Public Sect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66,No.2(2006),pp.168-176. 51 江大樹,「從創新到執行力:政府改造的變革與困境」,政治科學論叢,第 26 期(2005 年 12 月),頁 79-128。 52 Juan Linz, “Totalitarian and Authoritarian Regimes,” in Fred I. Greenstein and Nelson W. Polsby eds.,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3): Micropolitical Theory(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1975), pp.175-412. Juan J. Linz and Alfred Stepan, Problems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 and Consolidation: Southern Europe, South America, Post-Communist Europe(Baltimore, MD: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 38-54. Juan J. Linz, Totalitarian and Authoritarian Regimes,(Boulder, CO: Lynne Rienner, 2000), p. 35. Hongyi Harry Lai, “Religious Policies in Post-totalitarian China: Maintaining Political Monopoly over a Reviving Society,”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Vol. 11, No.1(Spring 2006), pp.56-77. Chongyi Feng,“Democrats withi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ince 1989,”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 17, no. 57(November 2008), pp. 673-688. Lauri Paltemaa and Juha A. Vuori, “Regime Transition and the Chinese Politics of Technology: From Mass Science to the Controlled Internet,” As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17, No. 1(April 2009), pp. 1-23. 53 蔚承一,中共「整黨整風」之研究(1978-1985)一個計劃性組織變革個案的探討(臺北:國 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86 年)。 50. 23 DOI:10.6814/NCCU202100324.

(37) 影響原因。若團系幹部晉升是出於派系考量,那在由團系出身的胡錦濤與非團系 出身的習近平擔任期間,團系幹部的權力將有顯著差異。研究分析胡習時期副部 級以上團系的基本特徵、職務分佈與晉升到副部級以上級別所需時間。搜集時間 自 2002 年 11 月 15 日至 2020 年 12 月 25 日,分析 6518 筆人事資料,整理後分 析資料為 328 位副部級以上幹部。. 首先,團系幹部定義將採取寇健文的「1973 年共青團重新組建以後,曾經 在共青團擔任副局級以上領導職務幹部」 ,54 將以黨群眾部門中副省部級以上官. 政 治 大. 員為主,而解放軍與武警的晉升體系自成體系,故排除解放軍與武警體系。另外. 立. 央企與高校的晉升體系難有團系幹部,也將其排除。. ‧ 國. 學 ‧. 其次,分析胡錦濤、習近平時期副省部級以上團系幹部的基本特徵變化。分. sit. n. al. er. io. 特徵。. y. Nat. 別分析幹部性別、族裔、教育程度、專業領域等方面,探討團系幹部是否出現新. Ch. engchi. i Un. v. 1.. 團系幹部性別的比例與人數。. 2.. 團系幹部各民族(漢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人數與比 例。. 3.. 分析團系幹部的教育程度與專業領域,主要為幹部教育程度(博士、 碩士、研究生、大學、大專等)與專業學科類別,並進一步分析在職與 脫產學歷。. 54. 寇健文, 「胡錦濤時代團系幹部的崛起:派系考量 vs.幹部輸送的組織任務」 ,遠景基金會季刊, 第 8 卷第 4 期(2007 年 10 月),頁 60。 24 DOI:10.6814/NCCU202100324.

(38) 第三,分析胡錦濤、習近平時期副省部級以上團系幹部的職務分佈變化。探 究胡習時期副省部級以上團系幹部的職務類別情況,如中共中央部門、國務院部 委、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全國群團組織與省黨委部門等。. 1.. 團系幹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與中央委員會的人數與比例,並分析正國 級、副國級、正部級與副部級官員職務類別與人數。. 2.. 團系幹部的職務類別,中央層級以中共中央與國務院部委兩大類別為. 政 治 大. 主,地方則是分為黨委、政府、人大、政協。. 立. ‧ 國. 學. 最後,分析胡錦濤、習近平時期團系官員的晉升速度。探究在不同領導人主. ‧. 政下,團系幹部晉升速度是否不同,將以副部級以上團系幹部為主,記錄調動次. sit. y. Nat. 數、任職地區與職務以及其晉升所需時間,以正廳級為基準觀察,例如副部級官. n. al. er. io. 員將觀察其從正廳級職務晉升到副部級職務所需時間與調動次數,正部級則觀察. i Un. v. 其正廳級晉升到副部級所需時間與調動次數、副部級晉升到正部級所需時間與調. Ch. engchi. 動次數,以此類推。特別說明本研究的職務晉升以「職務級別」為主,詳見表 1。 若幹部職務重要性出現明顯變化將另行說明敘述,例如 51 歲即擔任河北省委副 書記的趙勇,在習近平主政下轉任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與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 主任,職務級別雖皆為副省部級,但實權與仕途發展性完全不同。. 第二部分,研究者將蒐集習近平主政時期共青團幹部名單。以共青團中央與 省級副局級以上共青團幹部為主,分析胡錦濤與習近平時期共青團幹部仕途發展 變化,並蒐集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與省級團委的兼掛職幹部,評析幹部來源與影響, 25 DOI:10.6814/NCCU202100324.

(39) 找出習近平時期共青團幹部的發展與將來趨勢,預估共青團在中共黨國體系中定 位與政治影響力。. 四、. 資料來源. 中共官方資料是本研究資料來源的重點,包括共青團官網、中國青年報、中 國青年出版社相關書籍等共青團官方資料,以及中共官媒,如新華社、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等,並參考澎湃新聞、財新網、多維新聞、BBC 中文網、紐約. 政 治 大. 時報中文網、聯合新聞網等。人事資料將以「中共政治菁英資料庫」為主,55 輔. 立. 以中國大陸各省共青團志與中華民國國防部軍事情報局中共重要人事評析專輯。. ‧ 國. 學. 因臺灣現有關共青團資料不足,為追求資料來源準確與多元,研究者前往共青團. ‧. 中央團校圖書館、重點高校圖書館與中國國家圖書館參閱資料。另外移地研究訪. sit. al. n. 章節安排. er. io. 五、. y. Nat. 談為本研究一手資料來源,補足上述資料所不足。. Ch. engchi. i Un. v. 首章為緒論;第二章介紹共青團性質、組織結構與角色定位;第三章是 19202003 共青團發展;第四章分析胡錦濤時期共青團發展;第五章習近平時期共青 團發展;第六章為結論。. 第五節 研究限制. 55. 「中共政治菁英資料庫」 ,http://cped.nccu.edu.tw/。由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寇健文主持建 立。 26 DOI:10.6814/NCCU202100324.

(40) 1.. 團幹資料缺漏不全. 本論文在確保資料準確度下,盡最大努力與可能性搜集團系幹部資料,然 中共幹部人事資料仍有所缺漏與不全,雖說在一定樣本數下的團幹分析具有參 考性與正當性,但若能有更多團幹人事資料與細節,將可提供更加精準、詳細 的研究成果,並能預期共青團幹部仕途發展與在中共黨國體系下變動。. 2.. 兼掛職幹部仕途發展. 立. 政 治 大. 2016 年共青團改革至今僅有四年,尚無法分析體制外進入共青團兼職、掛. ‧ 國. 學. 職的幹部仕途發展,主要因為樣本數較少與仕途發展時間短,照習近平任期很可. ‧. 能不只兩任與現有共青團發展情況推測,共青團兼掛職幹部仕途發展可能難以更. sit. y. Nat. 上層樓,勢必影響體制外人士到共青團兼掛職意願,也會影響政策成效。習近平. 3.. al. n. 期走向更是撲朔迷離。. er. io. 主政至今已多次打破學界對其看法、評估與走向,中共未來發展,尤其在後習時. Ch. engchi. i Un. v. 共青團改革成效評估. 如何評估共青團工作與改革成效是本文最大研究限制,中國地緣遼闊,城鄉 發展差距極大,共青團工作成效評估難有統一標準,級別是同一層級行政區,也 有明顯差異,例如北京市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蘇州市與白銀市,雖然都在同一 層及行政區,但城市間發展明顯落差,工業化、商業化與青年人口數量都不同, 很難量化工作成效。共青團幹部做為黨青年工作執行者首重「懂政治」,這卻成 27 DOI:10.6814/NCCU202100324.

(41) 為共青團眾多批評中的一項,中共改革向來兩面刃,如同受訪者所述「中國很多 改革在推行多年後仍會發現相同的錯誤,還不如不改。」5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56. Ch. engchi. i Un. v. 受訪者 C,北京,2019 年 10 月 30 日。 28 DOI:10.6814/NCCU202100324.

(42) 表 1 中國大陸領導幹部職務序列 職務領導序列. 對應職務 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排名第一. 國家級正職 的書記,中紀委書記,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全國政協主席,國 務院常務副總理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排名第一的副書記,國家副主席,國 國家級副職 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委員,全國人大常 委會副委員長,全 國政協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國監委主任 中紀委副書記,中共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下屬部委行署室 省部級正職. 和事業單位(黨組、黨委)正職領導(享正部級待遇的副職),主要人民團體(黨 組)正職領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黨組)正職領. 治 政 大 中紀委常委,中共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下屬部委行署室和 立 事業單位(黨組、黨委)副職領導和副部級機關(黨組)正職 領導,國務院部委 導(享正部級待遇的副職),正部級國有企業正職領導,國監委副主任. ‧ 國. 省部級副職. 學. 管理的國家局局長,主要人民團體(黨組)副職領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 委(副書記、常委)、人大、政府、政協(黨組)副職領導,省級紀委書記,副. ‧. 省級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黨組)正職領導(享副部級待遇的副職),正 部級國有企業副職領導,副 部級國有企業正職領導,副部級高校黨政正職領導,. y. Nat. sit.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監委主任,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人. al. er. io. 民檢察院檢察長. n. 中共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直屬部委行署室和事業 單位的下. Ch. i Un. v. 屬司局室(黨組)正職領導,中共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副. engchi. 部級機關(黨組)副職領導,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副局長,各省、自治區、 廳局級正職. 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直屬機關和事業單位(黨組)正職領導,副省 級市黨委(副書記、常委)、人大、政府、政協(黨組)副職領導,副省級市紀 委書記,各地級市(設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黨組)正職領導,副部級 國有企業副職領導,正廳級國有企業正職領導,省屬高校黨政正職領導,副省級 市監委主任,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監委副主任 資料說明:1.幹部行政級別直接影響待遇,包括工資、分配住房、差旅標準、退休安排等。行政 級別劃分原本涵蓋黨政部門,以及軍警、國企、學校、醫院等各行各業。近年來中共推行改革, 非黨政部門的行政級別變得比較模糊。2.幹部同時擔任不同級別的主要職務時,原則上都以級別 較高的職務為級別。例如正局級的地級市市委書記擔任副部級的省委常委時,其級別以後者為準。 資料來源:寇健文,陸委會委託研究專案「中國大陸黨政幹部人事制度與職位管理之研究(修 訂)」,2020 年 3 月,頁 27。 29 DOI:10.6814/NCCU20210032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

- strengthening students’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including skills related to hands-on experiences) within and across the KLAs of Science, Technology

Besides, although the elements of STEM education are embedded in individual KLA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of the local school curriculum, the coherence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 A school with teachers strong in science can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ments in GS by promoting reading in science and providing ample opportunities

Y., (1997), “Resource recovery of sludge as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 a future trend in sludge management,” Journal of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2000)

(1998), “The Cabral-Dahab Science Park Management Paradigm: An Introdu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2004), “The Cabral-Dahab Science Park Management

(1991), “Time Domain Reflectrometry Measurement of Water Content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Layered Soil Columns”,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Vol.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