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 青年利益代表

1922 年,共青團前身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中國 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指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方面為改良青年工人、

農人的生活狀況而奮鬥,並為青年婦女、青年學生的利益而奮鬥。」、「中國社會 主義青年團養成青年革命的精神,使向為解放一般無產階級而奮鬥的路上走。」

共青團成立宗旨與初衷是改善中國青年群眾生活,為維護青年利益奮鬥,並養成 青年鬥爭革命精神。

1919 年到 1928 年,中國發生 248 起學生運動,抗議原因可分為四類:反帝 國主義、反對軍閥政府、反對壟斷教育的地方菁英與不滿學校政策措施。8 中共 與共青團創始成員,大多積極參與五四運動,對於學生運動自是暸若指掌,學生 運動易引起社會注意與共鳴,共青團更是積極參與學生運動並塑造領導者形象,

使中共與共青團在青年中建立良好形象,如五三運動、三一八慘案 1922 年支持 上海日華紗廠罷工與1923 年二七大罷工等。1923 年 6 月,國共展開第一次合作,

中共及共青團等其所屬組織加入中國國民黨(以下簡稱國民黨),然而加入國民 黨的團員受共青團各級執行委員會指揮,共青團各級執行委員會則受中共中央及 其執行委員會指揮,共青團團員雖加入國民黨,實際上其主張、言行仍遵照共青 團指令,並以中共為主。1925 年中共舉行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對青年運 動的決議案》,認為共青團應加強青年工人運動、青年農民運動和青年學生運動 等三方面工作,要「能獲得指導的地位而能指揮中國一般的青年運動」。9 同年11

8 呂芳上,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民國八年至十八年(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年), 頁17-27。

9 中國新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辦公廳,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第 2 冊)(內部發行:共青 團中央辦公廳編印,1957 年),頁 75-7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上海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團的工作「不僅限 於領導產業青年工人的經濟奮鬥,及做共產主義的宣傳,並應在一般被壓迫的青 年中,有宣傳和組織活動」10,並正式更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共在國 共合作中保持組織獨立,不斷透過各類型學生運動增強政治能量與群眾支持,如 1925 年 9 月,共青團團員在兩年內增加逾 30%,達到 9000 人,並在安徽、山西 等地建立團組織。11 1925 年 3 月孫中山先生逝世,國共合作出現裂痕,1927 年 4 月蔣中正發起清黨,8 月中共在江西南昌發動武裝事件(中共稱為南昌起義,

國民黨稱為南昌暴動),第一次國共合作宣告結束。

南昌武裝事件失敗後,中共相繼在湖南、江西、廣東等地發起武裝事件,共 青團積極響應,仍都以失敗告收。1928 年朱德毛澤東會師,在湘贛閩粵等地建立 中央蘇維埃區域(以下簡稱蘇區),共青團工作逐漸恢復,成立少共蘇區中央局,

由中共中央直接領導,統管中央蘇區、湘贛蘇區、湘粵贛蘇區等地共青團工作。

另設少年先鋒隊中央總隊部。12 為培養新血與加強幹部工作能力、統一思想,蘇 區各地團組織舉辦團幹訓練班、團員訓練班,培養共青團幹部與青年骨幹。1932 年創立列寧團校,系統性教授中共黨史、共青團團史、政治與游擊戰術等。13

另外成立蘇區少年先鋒隊(以下簡稱少先隊)與蘇區共產主義兒童團(以下 簡稱兒童團)協助中共與共青團工作。蘇區少先隊是半軍事化組織,是中國工農

10 中國新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辦公廳,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第2 冊)(內部發行:共青 團中央辦公廳編印,1957 年),頁 39、44。

11 鄭洸等著,中國共青團簡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 年),頁 28。

12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 年), 頁71。

13 李玉琦,中國共青團史稿(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 年),頁 124。

17 「共產兒童團工作」,共青團中央之根,http://gqtzy.hsxgw.gov.cn/n2867/c16955/content.html。

18 彭富九,「回憶蘇區兒童團」,百年潮,2011 年第 2 期,頁 35-37。

19 郗傑英、胡獻忠,「中國共青團90 年的歷史經驗與啟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 年第 3 期,頁 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31 年中國爆發九一八事件,隨後中國與日本發生大大小小衝突與戰事,

直到1937 年盧溝橋事變發生,中日全面開戰。中共善用國內外形勢轉變,積極 透過青年運動、宣言等方式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迫使國民黨抗日為先,出現 第二次國共合作。共青團配合中共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5 年 12 月發表《為 抗日救國告全國各校學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號召青年聯合抗日,並將開放 共青團組織,號稱只要願意抗日救國即可加入抗日救國青年團,在青年中取得認 同與好感。1936 年 5 月,共產國際認為共青團組織過於狹隘,提出改造共青團,

使共青團變為廣大青年群眾組織。20 11 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青年工作的決 定》,將共青團由無產階級先進青年組織改造為抗日青年的群眾組織,組建西北 青年救國聯合會,由原先團中央書記馮文彬擔任主任。動員青年以參戰、後勤補 給等方式參與抗日。1945 年日本投降,中日戰爭結束,國共內戰開始,隨著國際 國內形勢與任務轉變,中共重建共青團。1946 年,中共中央書記處兩次召開工作 會議專門討論建立共青團的問題,會後擬定《中共中央關於建立民主青年團的提 議》。1947 年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劉少奇出席中央青年代表工作會議後,建議中 共中央在全國正式建立共青團,得到中共中央批准後,共青團重建工作正式展開。

1949 年元旦,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決議》,公佈《中 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章(草案)》,共青團正式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