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經營績效

銀行業係以營利為主要目的,其經營績效的好壞不僅關係公司本身的生存,

也會影響到整個金融體系的正常運作,甚至影響整個國家及社會經濟的發展。然 而經營績效的評估是一項非常複雜的流程,過去學者們在衡量銀行經營績效時,

所採用的績效評估變項並不盡相同。國內金融主管機關對銀行經營績效的評估,

有許多財務性指標來評量;而對於各分行的經營績效考核,各銀行則各有其業績 考核的目標與規定,以作為評量各分行業績與核發奬勵的標準。

為探討國內外文獻有關經營績效之衡量標準,本節將介紹經營績效的意涵,

進而說明經營績效的衡量指標,並進一步探討經營績效的相關研究,最後分析國 內外學者主張的經營績效構面,以作為本研究分析之參考。

一、 經營績效的意涵

經營績效一向是企業所關注的重點,但卻很難有一個一致性的具體標準予以 衡量,無法真正明確化(Richard & Steers, 1975)。Szilagyi(1981)在《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管理與績效)一書中提到,績效表示組織活動結果的整體概念。彼得.

杜拉克(Drucker, 1966/1997)在《有效的管理者》一書中對「績效」(performance)的 解釋為”直接的成果”,績效包含「效率」(efficiency)及「效果」(effectiveness)二層 次,效率就是「Do the thing right」,亦即以正確的方法做事;而效果就是「Do the right thing」,亦即做正確的事,目的是為了達成企業的目標。

黃湞鈺(2002)認為,績效是指對於組織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量,但定義中所 指的組織目標,往往過於籠統與抽象,為更具體說明組織目標的意義,通常會運 用最明確的財務指標作為績效衡量的代表。而陳衍利(2008)認為,對於企業的實務 運作而言,僅了解何謂績效並不具備實質意義,必須針對如何運用適當的績效指 標加以探討說明,才具實際價值。

二、 經營績效的衡量指標

「指標」是用來衡量部分系統或整體系統之效率或效能的變數,以確認整個 作業的過程是否符合所設定的目標;「績效指標」可用來辨別與證明預先規劃的目 標成效是否有達成。一個企業的經營績效,就是代表其組織與外在環境互動下的 經營成果,不同企業對其特定目標往往訂有不同的績效指標。

績效衡量可作為衡量經營成果的工具,更是企業經營者作出決策的重要參考 依據。績效衡量結果不但能夠提供企業經營者了解組織成員的工作績效,更可進 一步讓組織成員知道自身工作表現的優劣狀況(Chen, 2004;Lee & Yu, 2004)。陳建 成(2009)在「建構中小企業綠色會計制度績效評選指標之研究」中指出,雖然組織 績效表現的衡量如此重要,但如何衡量經營績效表現尚未獲得一致性的結論,導 致績效評估指標發展至今仍舊沒有定論。

在企業管理領域中應用最廣泛的一項經營績效分析工具是「財務五力分析」, 常用於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比率,即收益力分析、安定力分析、活動 力分析、成長力分析和生產力分析。財務五力分析,係就企業各項財務報表資料,

依此五種能力項目進行分析,以其結果判斷企業之經營效能,提供管理人員作為 業務策劃之依據;並提供投資、債權人作為投資、借款之參考。由於財務五力分 析中考察的指標涉及企業財務和經營狀況,經營者可以透過財務五力分析法瞭解 公司的經營績效和發展前景。

Michael(1980/1998)於 1980 年分析產業結構競爭力,亦提出另一種「五力分析」

的概念,它是分析某一產業結構與競爭對手的一種工具。Michael 認為影響產業競 爭的因素有五項,分別是「新加入者的威脅」(Threat of New Entrants)、「替代品的 威脅」(Substitutes)、「購買者的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供應商 的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同業的競爭程度」(Rivalry)。透過

這五項分析可以幫瞭解產業競爭強度與獲利能力,也可得知產業的競爭強度與獲 利潛力,經由這五力的結合,將可決定產業的利潤。

以財務變數分析衡量經營績效是相當有效的衡量工具,一般來說,金融業常 用的財務比率分析指標有:財務結構分析、償債能力分析、經營能力分析、獲利 能力分析、現金流量分析、成長能力分析、財務體質綜合分析等項目。有關銀行 經營績效的衡量指標,不外乎資本適足性指標、資產品質指標、獲利性指標、流 動性指標、效率性指標、成長性指標等;國外亦有學者將非財務面的因素納入。

本研究將經營績效的衡量指標,依衡量的類型或對象區分為「單一衡量指標

/多重衡量指標」、「財務性指標/非財務性指標」、「量化指標/非量化指標」三 類,以下分別說明:

(一) 單一衡量指標/多重衡量指標(Nkomo, 1987) 1. 單一衡量指標

單一衡量指標係指衡量企業績效時,僅採用一種指標。通常單一指標乃根據 會計資料,將衡量期間的實際績效,與預先選定之標準作比較。如標準成本、營 收目標、利潤目標、投資報酬率等皆是。其優點是可以一致地表達部門的作業績 效,也較簡單明瞭;但對於企業其他活動之成效,則因缺乏其他衡量指標而無法 得知。

Homburg and Pflesser(2000)採用「單一市場績效指標」進行組織文化與績效影 響之探討,衡量指標涵蓋顧客滿意度、顧客延續率、顧客價值、吸引新顧客、銷 售成長率以及市場佔有率等。Chen(2004)採用「工作績效指標」探討組織文化與績 效間之關係。Lee and Yu(2004)採用資產報酬率、投資報酬率等「財務績效指標」

衡量績效表現。

2. 多重衡量指標

多重衡量指標是以兩個以上的指標來衡量企業之經營成效。採用不同指標來 衡量績效,除了以量化資料衡量外,並納入非量化資料。例如將有形或無形資產 列為衡量的指標,不限於單一量化指標。多重指標因包含非量化資料,於評估判 斷時,不免流於主觀,且由於標準眾多,彼此間有時會發生互斥或衝突,為此法 之缺點。

Quinn and Rohrbaugh (1983)將 Campbell (1977)所提出的三十個經營績效評估 指標分為三大類,以三個構面來表示:(1)組織之焦點(organizational focus):包括 內部的和外部的,其中有生產力、利潤、工作滿足和成長力等。(2)組織對結構偏 好(organizational preferences for structure):強調控制與彈性指標,其中包括對於外 部環境改變而因應的彈性與適應力,以及處理組織內部問題的衝突與凝聚力。(3) 組織績效(organizational outcomes):包括採用的方式以及其結果,如資訊處理和管 理,強調員工的訓練與發展以及參與的積極度和影響力。

Venkatraman and Ramanujam(1986)在「Measureme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Strategy Research」(在策略研究中經營績效的衡量)文章中,以一個二維的分類方 式,分析十個衡量績效的方法。第一維以財務資料及作業資料分類;第二維以主 要資料與次要資料分類,再分別以單元及整體面去分析這十種衡量方法的優缺 點。以客觀而周延的方法,由內而外將績效指標分成三大類:(1)財務性績效指標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指事業的經濟目標,如銷售額成長率、獲利率、

每股盈餘等,為傳統策略研究常用的方法。(2)作業性績效指標(Operational

Performance Indicator):如產品品質、行銷效能等非財務性的指標。(3)組織性績效 指標(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dicator):是組織績效定義最廣的,除了前二項 績效之外,再加上組織目標的考量。

吳萬益與林文寶(2002)在「主管行為特性、組織文化、組織學習方式與經營績

成程度的一種衡量。在經營績效指標的選擇上,參考 Delaney and Huselid (1996)的 作法,選擇出十種主觀相對市場衡量指標與組織績效指標,將經營績效區分為市 場績效及組織績效二大構面。

(二) 財務性指標/非財務性指標 1. 財務性指標

績效衡量指標中,可以數字化表示即為財務性指標。衡量的方法通常以財務 性指標為衡量的重點,特別是以利潤、投資報酬率、及剩餘收益作為衡量之標準。

由於本研究係針對臺灣土地銀行之分行評估其經營績效,須以較客觀的數據來衡 量,故以財務性指標作為衡量其經營績效的標準。

2. 非財務性指標

績效衡量指標中,無法以金額化表示即為非財務性指標。如市場佔有率、產 品品質與服務、生產力及創造力等。傳統財務性績效評估指標主要的缺失為不重 視過程,無法幫助管理者做營運的決策、缺乏預知未來的能力、以及節省成本而 犧牲長期的競爭優勢等缺點。因此,非財務性績效衡量指標,如市場佔有率、新 產品的開發能力、產品與服務的品質、生產力以及員工的培訓等,在企業的績效 衡量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三) 量化指標/非量化指標 1. 量化指標

量化指標係指可將所需要考評的事物或作業,予以數量化。通常可用貨幣、

產銷營運量、完成百分比、完成日期、完成階段、處理件數等來表示。由於財務 指標皆可以金額化來表示,故財務性指標屬於量化指標,如投資報酬率、營收成 長率、營業淨利率等;若非財務性指標亦可予以數量化,則亦屬於量化指標,如 生產力、市場佔有率、庫存週轉天數等。

2. 非量化指標

非量化指標是指需要考評的事物或作業,無法予以數量化衡量。有些績效指 標,並非很容易將其數量化,如生產調度彈性、創新、長短期目標等。

三、 銀行業經營績效的相關研究

有關國內外專家學者探討銀行經營績效的文獻相當豐富,經本研究的整理,

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 不同銀行間經營績效之比較

黃湞鈺(2002)針對臺灣地區32家銀行為研究對象,進行銀行業經營績效之研 究。先萃取出重要的財務指標,並根據銀行經營的基本原則,以因素分析法找出 具有代表性的因素,形成一個「整體性的銀行經營績效總指標」。為一致表達各家 銀行的經營績效,該研究採用單一財務指標(包括獲利性指標、流動性指標、資本 適足性指標、效率性指標、成長性指標、安全性指標),用財務比率衡量每家銀行 的財務狀況以反映銀行日常的經營成果,以公開上市上櫃的財務資料作為分析與 比較銀行績效的主要依據。

曾志榮(2003)之「本國銀行與外國銀行在台分行經營績效與智慧資本之比較分

曾志榮(2003)之「本國銀行與外國銀行在台分行經營績效與智慧資本之比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