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意涵

本節探討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先釐清其哲學基礎和基本理念,再探討領域 範圍、教學方法,最後解讀課綱中的課程架構,並分析綜合活動領域與節能減 碳教育之關聯,探討節能減碳教育於綜合活動領域進行之適切性。

壹、領域理念與精神

綜合活動歷經 90 暫綱、92 課綱與 97 課綱的修訂,將其基本理念定義為「善 用知識統整與協同教學,引導學習者透過體驗、省思與實踐的心智及行為運作 活動,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提升其自我發展、生活經營、社會參與、

保護自我與環境的生活實踐能力」(教育部,2008),不僅呼應了進步主義教育 觀點的哲學基礎與經驗學習的教育理念,更蘊含九年一貫有機典範、能力導向、

實際實踐、課程統整以及共同建構等精神(楊思偉主編,2010)。

綜合活動領域基本理念植基於進步主義的教育哲學基礎,其中又以 J.

Dewey 的進步主義教育觀點為其權威(楊思偉主編,2010)。Dewey 著重兒童的 興趣、反思的歷程與經驗的意義(楊國賜,1988)。兒童的興趣代表的是以學生 為中心,重視學生獨立思考;反思的歷程代表學生透過一連串的活動經驗情境 踏出舒適圈,從分歧的情境中產生反思;經驗的意義為透過學生與課程交互活 動的過程,產生一連串經驗的重組與改造。

而經驗如何持續的重組與改造?Kolb 於 1984 年解答了這個問題。Kolb 結 合了 Lewin 的行動研究理論、Dewey 的學習觀點及 Piaget 的認知發展理論,提 出「經驗學習與發展論」,主張學習是建構認知與意義的歷程,從外在的經驗與 實踐,經由內在轉化的反思相互循環累積而得(Bocher、Miller & Simpson,2006;

吳兆田,2012),而經驗學習的階段更是此理論的基礎1,可整理成經驗學習圈 如圖 2-3-1,學習圈的四個階段分別是具體經驗、觀察反思、形成概念與應用概 念。在「具體經驗」階段,人們透過各項感官實際投入、參與、體會認識生活 周遭人事物;在「形成概念」階段,幫助人們透過文字符號、語義、抽象概念、

語言,進行溝通,認識世界:在「觀察反思」階段,人們將感官得到的經驗內 部轉化成理解;在「應用概念」階段,人們將理解外部轉化成為行動以獲得具 體經驗,展開新一輪的循環。

圖 2-3-1 經驗學習圈

因此,綜合活動領域理念奉行進步主義哲學以學習者為中心,透過與經驗 學習圈同樣具備循環關係體驗(具體經驗)、省思(觀察反思、形成概念)、實 踐(應用概念)三者成長,並透過「引導」促使學習者以多元、從容的步調前 進,展現綜合領域的精神:體驗、省思、實踐、多元與從容(田耐青,2004)。

因此本研究擬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省思與實踐上,並給予學生從容的時間進 行多元的行動並省思節能減碳教育的收穫。

1經驗學習與發展論尚提到四個階段交錯而成四種類型的「知」:發散、同化、聚斂、調適,並衍

生出不同的學習風格,並將發展分成習得、專業、整合三階段,與情意、覺知、認知符號、行 為四構面,構成圓錐狀關係,本研究僅取其基底經驗學習圈簡要敘述。(吳兆田,2012)

具體經驗

觀察反思

形成概念 應用概念

貳、領域課程架構

瞭解領域理念以後,皆下來要思考的問題就是什麼樣的課程或議題適合綜 合領域?翻開 90 暫綱,其課程範疇從「原國中小輔導活動、童軍活動、團體活 動、可統整課程,與需協同教學的活動」無條件納入,到 92 課綱明訂需符合綜 合活動理念的篩選門檻才納入領域,至 97 課綱基本理念劃定課程需圍繞著四大 主題軸「自我發展、生活經營、社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實施,明確指出 本領域總目標為「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提出「各項能夠引導學習者 進行體驗、省思與實踐,並能驗證與應用所知的活動」的篩選門檻,並進一步 擴增活動範圍,納入服務學習活動及需要跨越學習領域聯絡合作的學習活動。

對綜合領域的課程範疇有基本概念之後,就要瞭解如何教授綜合活動領 域。97 課綱提出四項教學要領作為指導,分別是:實踐體驗所知、省思個人意 義、擴展學習經驗、鼓勵多元與尊重。這四點教學要領幾乎等於 90 暫綱的四項 基本理念,與 92 課綱的四項課程目標(如表 2-3-1)。

表 2-3-1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要領

課綱 90 暫綱基本理念 92 課綱課程目標 97 課綱教學要領

內容

提供反思訊息 省思個人意義 省思個人意義 擴展學習經驗 擴展學習經驗 擴展學習經驗 推動整體關聯 實踐體驗所知 實踐體驗所知 鼓勵多元與尊重 鼓勵多元與尊重 鼓勵多元與尊重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8)

深究課綱中四項基本理念的解釋,可以發現這四項敘述本身性質較接近現 行的教學要領,作為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稍嫌空泛抽象,讓教育現場的教師,

難以解讀與轉化。因此教育部修訂 97 課綱時,參酌第一線教師的意見,將其定

調為教學要領,使教師易於理解。再綜合前述 97 課綱基本理念納入四大主題軸 的修訂方向,可反映出本次課綱修訂,趨向實務化與明確化,實務化能讓學校 教師易於對課綱進行解讀與轉化,明確化使課程內容更具體有方向,不再成為 東拼西湊的課程「四不像」。至此,綜合領域的課程範疇規範更趨完備,對於第 一線的教師也更有課程規劃的指引與領域教學的保障。

參、節能減碳教育融入綜合活動領域

節能減碳教育起源於環境教育,其共同的終極目標在於希望學習者採取行 動,否則做而言而不起而行,學習再多都只是空談無濟於現況改善(張子超,

2000)。而綜合領域的基本理念指出「善用知識統整與協同教學,引導學習者透 過體驗、省思與實踐的心智及行為運作活動,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

提升其自我發展、生活經營、社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的生活實踐能力」與 節能減碳教育多所呼應。

在基本理念方面,周芝嬿(2010)與郭家玲(2010)研究指出國中小學生 最主要獲得節能減碳相關知識的來源為學校師長,其次是家長及電腦網路。而 陳思利、葉國樑(2002)、林姵君(2010)研究指出節能減碳行為意圖與節能減 碳認知、節能減碳態度與環境敏感度呈現正相關。因此,有效的節能減碳教育 方式,應以學校作為火車頭,針對認知、態度與敏感度加以培養,使學生建構 內化意義、涵養利他情懷以產生節能減碳行為,從而帶動家庭的參與擴大教育 綜效,黃月純(2010)指出此為最適宜之家庭共學模式。這種透過跨領域知識 統整的課程與本領域的四大主題軸皆有相關,而且為了持續讓學生產生節能減 碳行動,應鼓勵學生善用電腦網路進行自主學習,提升生活實踐能力。

在課程範疇方面,綜合領域的四大主題軸為自我發展、生活經營、社會參

與到保護自我與環境,從自我出發、推及生活與家庭、到所處社會與地球環境,

是一種由內而外、由小而大的生態觀點(教育部,2008)。而四大主題軸每項發 展出三個核心素養,共計構成十二個核心素養(如表 2-3-2),再從十二項核心 素養下發展出能力指標。自我發展的核心素養為自我探索、自我管理與尊重生 命;生活經營的核心素養是生活管理、生活適應與創新和資源運用與開發;社 會參與的核心素養是人際互動、社會關懷與服務和尊重多元文化;保護自我與 環境的核心素養為危機辨識與處理、戶外生活與環境保護。保護自我與環境與 節能減碳教育最有關聯,其目標為:辨識生活中的危險情境以解決問題,增進 野外生活技能並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保護或改善環境以促進環境永續發展。

表 2-3-2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內涵架構

課程總目標: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 四大

主題軸 自我發展 生活經營 社會參與 保護自我與環境 十二項

核心素 養

自我探索 生活管理 人際互動 危機辨識與處理 自我管理 生活適應與創新 社會關懷與服務 戶外生活 尊重生命 資源運用與開發 尊重多元文化 環境保護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8)

進一步瞭解第四主題軸核心素養的意涵,「危機辨識與處理」是辨識生活周 遭的危險情境,運用資源與發展最佳處理策略,以保護自己與他人;「戶外生活」

是參與及規劃戶外活動,欣賞、尊重自然與人文環境,並增進野外生活技能,

學習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環境保護」是探索、體驗、欣賞人與環境間的關係,

並能關懷自然與社會環境,採取保護與改善的策略及行動,以促進環境永續發 展。分析三項核心素養定義中的動詞,皆隱含著環境教育議題的覺知(辨識、

欣賞)、態度養成(運用發展、危險、關懷)與採取行動改善環境(保護、增進、

採取)三個階段。因此在課程範疇上,節能減碳教育能符應綜合領域的範疇,

覺知地球暖化氣候變遷之風險,養成節能減碳的態度與採取節能減碳的行動,

以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

肆、小結

綜合活動領域呼應了進步主義教育觀點的哲學基礎與經驗學習的教育理 念,與有機典範、能力導向、實際實踐、課程統整以及共同建構等精神,是一 門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因此,本研究採取綜合活動領域之經驗教學法,

透過經驗學習圈的概念設計節能減碳教學模組中的各種活動。

課程架構著重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融合各領域知識進行落實在 生活之中的領域。而節能減碳教育為最受關注之環境教育新興議題,且與學生

課程架構著重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融合各領域知識進行落實在 生活之中的領域。而節能減碳教育為最受關注之環境教育新興議題,且與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