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綜合討論

本節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進行綜合討論,其內容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節能減碳素養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在節能減碳教學介入前,不論是認知、態度與行為皆為 中等偏上程度,與張顥瀚(2011)、陳美華(2013)等研究相同。以全體研究對 象前測成績進行描述性統計,認知測驗滿分 22 分平均 14.88,平均答對率 67.63%,屬於中等偏上程度;態度量表總平均值為 89.96,平均每題 3.91 分,

屬於中等偏上程度;行為量表總平均值為 68.04 分,每題平均 3.402,屬於中等 程度。進一步分析,從表 4-1-1 可以發現,學生在認知上已有基本認識,瞭解全 球暖化的成因與極端氣候帶來的威脅,但仍對碳足跡的概念尚有不足之處;態 度方面如表 4-4-2,已養成永續發展的觀念,但卻是行動上的侏儒,較不願從自 己生活中做起;行為方面如表 4-1-3,也許受到學校老師的宣導,學生會執行一 些較環保的行為,例如將紙張背面空白處重複使用,或騎腳踏車到不遠的地方。

依據研究發現,政府自能源危機以來即發展節能減碳教育的前身「能源教 育」,到中間歷經永續環境教育的浪潮(陳珮英,2004;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

葉國樑等,2005;林明瑞,2005;張瑞剛,2012),發展許多環境教育的教材教 法,包括擬定了環境教育重大議題(教育部,2008)與通過環境教育法等;到 近年來大力推動節能減碳工作,例如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行政院 環境保護署,2006)、永續發展政策綱領(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2009)

和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行政院,2010),國科會推動之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李 嗣涔、蔣偉寧、吳文騰、梁啟源、陳發林,2009)亦吸引眾多的人才,投入節能 減碳教育的研究。且本校學區單純,大部分都由注重環境教育的深坑國小入學,

故本研究對象在國小階段,均接受了良好的環境教育,具備有節能減碳的知能 與基本概念。

二、研究對象社經地位偏低但與節能減碳教育程度無顯著相關

如表 4-1-4 所示,全體研究對象之社經地位以低社經背景佔大多數 46.8%,

明顯屬於文化不利地區,亦屬於教育部教育優先區的補助範圍,但不論在性別 與前測成績的 T 檢定(如表 4-1-5)或家庭社經地位與前測成績的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如表 4-1-6),皆發現節能減碳素養與性別或家庭社經地位之相關不顯著,

此點與楊接信(2002)、陳珮英(2004)、葉國樑等(2005)、黃凱羚(2008)及 林姵君(2010)以國中學生為對象的研究發現相同,卻與陳美華(2013)、李佳 翰(2013)、林耀祥(2014)等以國小學生為對象做出的研究發現不同。此差異 的原因可進一步探討是否受到研究對象年齡較為成熟影響,或國小階段接受較 豐富之環境教育薰陶影響,建議後續研究可進行跨年齡層或跨地區的比較分析。

在教學過程中研究者亦發現,每班皆有少數極端值的同學,有些是家長關 注節能減碳相關議題,並在家庭中落實節能減碳行為,對於學生之節能減碳教 育程度有正面的影響,這些學生不論在問卷量表成績、活動參與度或學習單皆 較為積極,但不見得屬於中、高社經背景。

師:請同學分享一下為何減碳戰鬥力那麼高呢?

生:因為從小我爸媽就非常要求我做到隨手關燈、洗澡要省水、馬桶、洗 手通通都要省水,所以我也習慣了每天都做的到。(省-A-3)

亦有些分數高者,其社經地位反而低,因為地區特性的關係,家中務農或 養豬,故對於現代化水、電、天然氣等能源依賴度較低,學生家庭生活方式比 較貼近傳統農村生活,此一地區特性值得後續研究者進一步比較分析。

師:請同學下週攜帶水、電或瓦斯費帳單喔!

生:老師,因為我們家住山上,我們家都燒柴煮飯,瓦斯很久才叫一桶,

我們家的水也都接山泉水,所以我們只有電費帳單可以嗎?(省-B-1)

在最後一個單元可以發現,有部份學生在課堂中活動參與度積極的同學,

回到家卻被家人潑冷水,節能減碳態度受到了削弱,讓研究者心疼不已,雖然 已於第三單元透過漫長的抗暖化史,給學生打預防針告訴他們節能減碳不容 易,但實際受到挫折的時候,對於學生培養正向的節能減碳態度亦是一種阻力。

…我老爸、老媽還有老哥通通反過來說服我不要少搭電梯,後來只有我一 個人在爬樓梯,我做了一次就放棄了。(學-D-4)

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亦發現,家人對於節能減碳的支持與否,會影響到學 生的節能減碳態度與行為,黃小萍(2013)研究發現,接受親子學習單之家長 會提升節能減碳知識、態度與行為,並且會贊同學生之節能減碳行動。因此,

如何提供對家人的正面影響,甚至避免家人的負面影響這個問題,Hungerford 的環境行動模式(楊冠政,2002)給出了答案,即在課程中增加環境行動模式第一 項「說服」,除了能夠增加影響力,甚至能降低來自家人的壓力,說服他人一同進 行節能減碳的行為,擴大節能減碳教育效果。

三、節能減碳認知、態度與行為三個構面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

張顥瀚(2011)參考 Hines 的環境行為模式,將節能減碳素養分成了節能減 碳知識、節能減碳態度與節能減碳行為,並做三者間之皮爾森積差相關與路徑分 析,結果發現認知與態度、態度與行為呈現正相關,知識與態度呈現負相關,且皆 達統計上顯著之水準。

本研究參考張顥瀚(2011)之構面,再依據教學模組架構略做細目的調整後 施測,施測結果如表 4-2-1,全體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認知、態度與行為三者呈 現顯著正相關。其中態度與行為(r=0.434,p<.001)呈現中度正相關,認知與 態度(r=0.365,p<.001)、認知與行為(r=0.219,p<.01),兩組呈現低度正相關,

且三者皆達統計上顯著之水準,此與張顥瀚(2011)不同,與黃凱羚(2008)、

郭家玲(2009)、林姵君(2009)、唐孝蘭(2011)、邱莉瀠(2013)、楊可欣(2013)、 李佳翰(2013)等人的研究相同。

四、節能減碳態度對行為具有影響

本研究先以研究對象全體前測資料進行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分析,結果如 表 4-2-1 所示,認知、態度與行為皆出現正相關,並達到統計上之顯著(P<.01),

此與黃凱羚(2008)、郭家玲(2009)、邱勤予(2010)、林姵君(2009)、鄭翔 仁(2011)、唐孝蘭(2011)、邱莉瀠(2013)、楊可欣(2013)、李佳翰(2013)

之研究相同。接著進行多元共線性檢定如表 4-2-2 各預測變項間無多元共線性的 現象,可繼續進行多元迴歸分析。

多元迴歸分析結果如表 4-2-3 所示,發現節能減態度對於行為有正向的影響 力,且已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t=5.782, P<.001),預測力達 18.4%。但是節 能減碳認知對於節能減碳行為的影響力卻未達到統計上之顯著水準,此與唐孝 蘭(2009)之研究相同,也就是節能減碳的態度越正向,節能減碳行為越積極。

而知識與行為間雖有相關,卻未達顯著此與邱勤予(2010)、林姵君(2010)的 研究發現不同,值得進一步研究是否為地區差異。在陳雅貽(2012)對國小低、

中、高年級節能減碳態度標準化評量之研究之中,認為是師長的迷思造成節能 減碳知識對於節能減碳行為有出現不良影響,但研究者本身認為在本研究之綜 合活動領域教學模組知識比重較低、學生對於綜合領域認知期待較低、或本研

究之研究對象節能減碳認知程度較高造成。確實原因值得後續研究者進一步探 討。

五、綜合領域節能減碳教學介入能有效增進學生節能減碳素養

為避免前測成績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以前測成績為共變數、組別為自變 數、後測成績為依變數,擬依照認知、態度與行為三個構面分別進行共變數分 析。三者與組別之間,先考驗無同質性基本假定如表 4-3-3,發現三者同質性皆 未達顯著,接著分別以共變數分析探討教學介入後,節能減碳認知、態度與行 為三個構面之組間差異,共變數分析後摘要表如表 4-3-4 所示。

發現排除節能減碳量表前測影響後,認知(F=33.521, p<.001,η2=0.153)、 態度(F=7.870, p<.05,η2=0.041)與行為(F=21.647, P<.001,η2=0.105)三個分 量表之組間效果皆達統計上顯著意義,可見實驗組在節能減碳教學介入後,後 測成績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經過事後比較發現實驗組在認知、態度與行為三 個分量表平均數皆大於對照組,且達統計上之顯著差異。表示經過教學介入後,

實驗組節能減碳素養有顯著提升。也就是不論節能減碳認知、態度或行為,皆 為實驗組大於對照組,且達統計上之顯著,可見本教學介入能有效提升學生之 節能減碳學習成效,亦與唐孝蘭(2011)、陳美華(2013)研究相同。

深入各分量表,進行成對比較探討節能減碳教學介入之成效,在認知方面 有 15 題達顯著差異,其中碳足跡相關的第 13 題「人類可以從飲食習慣的調整,

改善對能源的消耗及二氧化碳的排放。」(P<.001)表示學生原本不知消費的背 後所累積的碳足跡,並且能夠瞭解日常消費行為會造成碳排放。第 14 題「碳足 跡標籤的標示是指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排 放量。」(P<.001),表示學生原本對於碳足跡標籤並不認識,經過教學就知道

碳足跡標籤所表示的意義。第 15 題「碳足跡的數值通常換算成二氧化碳溫室氣 體來標示。」(P<.001),表示學生原本對於碳足跡的數字並不瞭解,經過教學 即瞭解數字代表二氧化碳之排放量。第 16 題「企業碳足跡除了計算產品碳足跡 外,還包括投資、研發…等非生產性活動的碳足跡。」(P<.001),表示學生經 過教學後能意識到隱藏性的碳排放。第 19 題「個人碳足跡是針對每個人日常生 活中的食、衣、住、行,所導致的碳排放量加以估算的過程。」(P<.001)、第 21 題「利用碳足跡計算器,依個人日常生活中實際消費、交通型態為估算依據 是一種由下而上計算碳足跡的作法。」(P<.001),表示學生對於碳足跡的計算 法有完整的瞭解,並能針對這個攸關個人的算法帶回日常生活中運用。填答不 知道的比率如表 4-4-4,實驗組較對照組下降,顯示在認知教學上綜合活動領域

碳足跡標籤所表示的意義。第 15 題「碳足跡的數值通常換算成二氧化碳溫室氣 體來標示。」(P<.001),表示學生原本對於碳足跡的數字並不瞭解,經過教學 即瞭解數字代表二氧化碳之排放量。第 16 題「企業碳足跡除了計算產品碳足跡 外,還包括投資、研發…等非生產性活動的碳足跡。」(P<.001),表示學生經 過教學後能意識到隱藏性的碳排放。第 19 題「個人碳足跡是針對每個人日常生 活中的食、衣、住、行,所導致的碳排放量加以估算的過程。」(P<.001)、第 21 題「利用碳足跡計算器,依個人日常生活中實際消費、交通型態為估算依據 是一種由下而上計算碳足跡的作法。」(P<.001),表示學生對於碳足跡的計算 法有完整的瞭解,並能針對這個攸關個人的算法帶回日常生活中運用。填答不 知道的比率如表 4-4-4,實驗組較對照組下降,顯示在認知教學上綜合活動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