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父母之社經地位分數,以社經地位高者代表學生之家庭社經地位。

二、統計分析

在正式問卷回收以後,即著手審視問卷資料,剔除無效問卷後,將資料譯 碼校對並輸入電腦之中,以 SPSS 統計軟體 21.0 進行統計分析,依據研究目的、

假設和研究架構,採用下列幾種統計分析方法:

(一)描述性統計

描述研究對象前後測資料與個人背景資料分佈情形,而依變項則分節能減 碳認知、態度與行為三個分量表陳述,並分以人數、百分比、平均數與標準差 來描述研究對象之分布情形。背景資料包括性別、節能減碳知識來源、父母教 育程度、父母職業類別、家庭社經地位等,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率進行描述。

(二)推論性統計

1.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全體研究對象前測資料,探討性別與社經地位是否會 造成節能減碳認知、態度與行為三方面的差異。

2. 本研究在進行共變數分析之前,首先必須進行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

以檢驗依變項受共變項的影響程度,是否會因組別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若結果不顯著則符合共變數分析之基本假定(林清山,2009)。

3. 以教學介入為自變項,研究對象之前測資料為共變數,以節能減碳認知、

節能減碳態度與節能減碳行為三個層面的後測成績為依變項,分別進行 單因子共變數分析(one-way ANCOVA),考驗實驗組與對照組於節能減 碳教學介入後,其認知、態度與行為三方面是否具有顯著差異。

4. 以皮爾森積差相關探討實驗組前測與後測,在節能減碳認知、節能減碳態 度與節能減碳行為之相關性是否達到顯著水準,再以多元線性迴歸分析 節能減碳認知與態度對節能減碳行為之預測情形。

(三)質性資料分析

本研究為更完整分析實驗資料,另外收集三種質性資料分別為「課堂觀 察」、「學生學習單」與「教學省思」等質性資料,用以檢定節能減碳教學介入 之成效。

「課堂觀察」包含同儕觀課紀錄與課堂錄影,同儕觀課記錄確保各單元教 學與教案內容一致以免造成教學者偏誤,觀課表參照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潘慧 玲主編,2014)所用之課堂觀察表,課堂錄影則針對課堂中重要片段進行逐字 稿轉譯,包括師生互動、學生反應與提問。

「學生學習單」則由研究者配合教學單元所設計,學生於活動過程中可逐 步完成學習單將課堂心得紀錄,並於最後一堂課請家長提供回饋。另外「減碳 雙熊戰鬥力分析圖」則於課堂開始與結束填寫,可提供學生自我檢核減碳意圖 的提升程度,也可供研究者取得學生的減碳意圖成長。

「教學省思」則為研究者每堂課後立即填寫之教學省思,記錄下課堂中學 生的反應與回饋,和教學活動中觀察到之重要片段與教學活動可改進之處。

研究者在實驗中收集之三種資料分別歸類紀錄。編碼時分為三碼,第一碼 分別為觀、學、省代表資料來源;第二碼則為 A、B、C、D 的英文字,代表第 1 堂至第 4 堂課;第三碼為 1~4 的阿拉伯數字,則代表實驗組之班級流水號。

例如「觀-A-1」代表第 1 堂課第 1 個實驗班級的觀察記錄;「學-C-2」代表第 3 堂課第 2 個實驗班級學生所寫的學習單;「省-D-3」則是教學者於教完第 4 堂課 第 3 個實驗班級後所立即寫下的教學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