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各國金融自由化不當,釀成金融危機的資料也提供做為佐證。因為 在第六章中,也提及我國金融自由化下一些秩序錯亂所產生的問題。第 二章為金融危機的成因與相關的總體措施,討論在金融危機發生時各國 採取的匯率政策、利率政策、以及相關的各種總體政策,並且就其政策 的取捨與發生的問題加以分析。第四節討論國際資本流動造成的金融問 題,第五節則分析國際投資組合基金在東亞危機中所產生的影響,以及 各國的措施。第三章在分析對國際資本流動加以管制的爭議,與過各國 曾經採取過的措施。第四章就金融危機預警提出預警的總體模型;第五 章分析金融危機後,各國金融機構的重整方式,其中 涉及 資本 的挹注,

第一章 緒 論

1997 年 5 月開始,金融風暴便席捲東亞各國,它也像一個威力極強 的大地震,搖撼著各東亞國家金融體制的基礎,測試著每個金融機構的 穩 固 程 度 與 其 耐 久 性 。 震 波 經 由 股 市 的 相 繼 滑 落 傳 送 到 世 界 的 各 個 角 落。多數的東亞國家在1980 年代都有極為傑出的表現,經濟快速成長、

貿易順差帶來外匯存底累積、金融資產增加、產業生產向外擴張。企業 不斷擴充信用以做為投資,國際資金也相繼湧入,股市與房地產飆漲,

規模小而又相對落後的金融市場無法容納過多的資金需求,經濟泡沫出 現。多數國家的匯率結構都是釘住美元,1994 年以後國際美元持續走強,

連帶帶動其匯率上升,這些國家的對外貿易遂漸行惡化,出現赤字。為 避免資金外流,各國多以高利率政策因應,使國內利率較國際利率高出 頗多。國外的資金成本較低,造成其國內企業紛紛向外舉債,使得不少 東亞國家的短期外債過高,這種現象,進一步促使其金融主管機關對匯 率採取為更強硬堅守、不貶值的政策,因為幣值一旦下貶,償還外債的 成本必然提高,將引起舉借外債企業的恐慌,搶先匯出資金,不但增加 外匯市場上的貶值壓力,也會使得一國的外匯存底消耗殆盡。但是高利 率與貿易逆差使得經濟成長減緩,當經濟情況惡化時,國際投資組合型 資金快速撤出,引起股市遽跌,匯率大幅下滑。部份國家盡力堅守匯率,

外匯存底快速減少,終因無法支持其國際收支而向國際組織求援。東亞 金融危機遂如傳染病般的擴散到周邊國家。東亞金融危機的影響範圍不 僅在亞洲,1998 年 8 月俄羅斯金融危機震撼整個歐、美工業先進國家;

1999 年 1 月的巴西金融危機也使得中南美洲國家受到極大的衝擊。1998 年 10 月華爾街長期資本管理基金(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 - LTCM)危 機,如非處置得當,對美國的金融市場將會有難以估計的影響。

從 1998 年 7 月開始,台灣受到東亞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漸加深,經濟 開始出現了一些不穩定的現象,相對於周邊國家而言,台幣的匯率明顯 偏高,外銷產業的接單率逐月衰減,貨幣供給額 M1a、M1b2 也連續多月 呈現明顯的負成長,市場需求不足,但其影響尚不明顯。進入第四季,

一連串的產業危機開始爆發,部份企業財團過度利用財務槓桿擴張,首 先出現財務困難,與問題產業關聯較深的金融機構自然也隨之而發生問 題。在短期內有 30 多個企業財團產生財務問題、136 家公司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1980 年代台灣出現房地產投資泡沫,1990 年初雖已有不支的 徵兆,但是 1992 的銀行市場開放,新銀行紛紛成立,競爭放款業績,營 建業者得到資金的挹注,反而更加增建。1995-96 年台海危機,房地產需 求大減,賴政府推出的第一次購屋優惠融資才獲得足夠的支撐,但是因 為預支未來的購屋需求,因為到 1997 下半年,房地產市場便走向低迷。

部份大型營建業者為解決其資金來源不足的問題,開始採用各種金融槓 桿工具、有的試圖入主金融機構取得資金;更多的在股市上市增資、炒 作股價,或以借殼上市與母子公司交叉持股等方式,持續在股市炒作。

但是縱使資金來源不成問題,不動產市場的頹勢已經無法挽回。1998 年 底,估計累積未售出的餘屋近85 萬戶,問題一觸即發。不少的問題財團 與不動產的開發均有頗大的關聯。

1998 年當台灣經濟呈現衰退症候時,不論股市、貨幣市場、銀行體 系都遭受到頗大的衝擊,其中兩家票券金融公司與兩家銀行進行重整。

1998 年底金融機構的逾期放款比率攀升到 5%以上,逾期放款金額高達 七千億元,估計壞帳超過三千億,而壞帳準備卻不到一半,政府推出一 連串的措施,大體而言,以短期的穩定手段為主,較缺乏長期的效果。

1999 年第二季起台灣的經濟開始隨著東亞的經濟的逐漸恢復而好轉,但 是遺留下來的金融問題、不動產市場問題均有待進一步解決。

二十多年來,國際金融市場不斷的整合,各國的金融市場相繼的走 向自由化,國際化,對外開放的結果,受到國際環境的衝擊自然也倍增。

金融體制不夠健全者遭受的壓力更大。芝加哥大學的 Merton Miller 教授曾 批評亞洲國家採用的是十九世紀的金融體制規劃與金融經營方法,落後 於先進國家許多。事實上,也有許多專家指出亞洲各國金融體制與市場 自由化的次序紊亂無章,規劃不當,也應是發生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

有人更為深入的分析,亞洲國家的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結構基礎 雖然支撐經濟高速成長,創造出三十多年的東亞經濟奇蹟,但是經濟到

達一定的階段之後,原有的體制架構不但無法再繼續推動經濟向前,而 且隨著環境的改變,人們的需求轉換,這些原有的架構有時反而成為經 濟繼續成長的瓶頸,昧於變革,各式各樣不同的問題便相繼會出現。政 治民主化的訴求、環保的社會抗爭運動、社會福利的相關需求等都先後 在各地出現,同時,經濟與金融的陳舊法規無法規範活躍的市場環境,

迫使各國不斷的進行改革以因應其發展。這時,如何使舊的金融體制進 入到新的架構下,便成為主要的關鍵,因為除了金融體制本身的改變之 外,相關的法率的權利義務關係也都有調整的必要。更為重要的是許多 國家雖然將金融法規依國際規範從事改革,但金融監督管理的能力與相 關的執行能力不足,其中包括人員的素質未能提升、人力預算受侷限、

對新的金融管理法規不瞭解等。

事實上,若觀察過去二十年來世界各地發生的金融危機與近年來國 際金融市場快速成長有極大的關係。因為世界主要國家受到金融國際化 與金融自由化的潮流的衝擊,不斷的開放,而國際金融市場內,除了部 份 施 行 多 年 所 建 立 的 國 際 金 融 慣 例 之 外 , 缺 乏 一 個 整 體 性 的 規 範 與 管 理,因此,過去二十年來,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要比過去一個世紀的變 動更為劇烈,而金融市場本身也較往日顯得更為脆弱。在東亞金融風暴 與墨西哥金融危機之前,國際上發生金融危機的頻率便已經增高。根據 世界銀行金融專家 G. Caprio 的一份研究報告(G. Caprio “Bank Regulation”

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1574)中指出,二十年來世界各地發生的金融危機 的國家,便有 90 個國家,茲彙總於表 1-1。我們可以發現,不僅是開發 中國家與低度開發國家有金融危機,先進國家如英、美等國,一樣也發 生過嚴重的金融問題,只是它們的金融體制較為健全,經濟承受的能力 較大,受到的衝擊與影響遠比開發中國家為小,其處理成本自然也更低。

同時,開發中國家在面臨金融危機時的處理機制不足,金融安全網不如 先進國家健全,可以使用的市場工具較少,採用的行政裁量,或直接干 預,甚至將金融機構國有化的方式均亦存在,易言之,是由政府來承擔 金 融 危 機 的 成 本 , 而 非 先 進 國 家 用 市 場 的 適 者 生 存 機 制 來 因 應 金 融 問 題。當然,對規模過大的金融機構,發生問題時可能會觸發金融系統危 機(financial system risk),造成銀行間骨牌效應式的金融問題,或處理時所

產生的社會成本過高,縱使是先進國家也有『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 的例外處理方式,但是政府的介入方式與干預成本仍與開發中國家有所 不同,一般而言,處理方式愈是間接其空間愈大。

1-1:二十年來世界各國出現金融危機的統計

亞洲

中華民國 (1995-1996; 1998- ) 日本 (1990- ) 馬來西亞 (1985-1988; 1996- ) 新加坡 (1982)

菲律賓* (1981-1987; 1997 ) 泰國* (1983-1987; 1997- ) 斯里蘭卡* (1988-1993) 印度* (1991- )

印尼 (1992; 1994- ) 尼泊爾* (1988) 孟加拉* (1988-1990) 香港 (1982-1986) 澳洲 (1989-1990) 紐西蘭 (1987-1990) 科威特* (1980-1982) 以色列* (1977-1983) 韓國 (1996, 1997- ) 中國大陸 (1980- ) 美洲

美國 (1984-1994) 智利* (1981-1983) 阿根廷* (1980-1982; 1989-1990; 1995-) 巴西* (1994- ) 玻利維亞* (1986-1987) 哥斯大黎加* (多次 ) 墨西哥* (1981-1991;1994- ) 哥倫比亞* (1982-1987) 巴拉圭* (1995- ) 烏拉圭* (1981-1984) 委內瑞拉* (1994- ) 厄瓜多爾* (1980-1981) 歐洲

英國 (1974-1976) 德國 (1979) 法國 (1994-1995) 西班牙* (1977-1985) 瑞典* (1991-1993) 芬蘭* (1991-1993) 挪威* (1987-1989) 波蘭* (1991- ) 羅馬尼亞* (1990-1993) 保加利亞* (1990- ) 愛脫尼亞* (1992-1994) 匈牙利* (1991- ) 俄羅斯* (1993- ) 拉脫維亞* (1995- ) 利索尼亞* (1995-1996) 斯洛文尼亞*(1990- ) 土耳其* (1982-1985) 捷克 (1991- ) 俄羅斯 (1992- )

非洲

埃及* (1980-1982; 1990-1995) 南非* (1977) 柯麥隆* (1987- ) 貝林* (1988-1990) 中非共和國*(1980-1989; 1994) 查德* (1980-1994) 剛果* (1980-1988; 1991) 加納* (1982-1989)

肯亞* (1985-1989; 1992-1995) 圭尼亞* (1985; 1993-1994) 馬達加斯加*(1988) 茅利塔尼亞*(1983-1993)

莫三比克* (1987- ) 奈及利亞* (1990- ) 塞內加爾* (1988-1991) 坦桑尼亞* (1987; 1995) 東哥* (1993- ) 烏干達* (1994) 薩伊 (1991-1992) 桑比亞 (1995) 摩洛哥* (1980-1982)

資料來源:G.Caprio:Bank Regulation.IMF Working Paper #1574

國際貨幣基金 C. Lindgren, G. Garcia, & M. Saal 三人的研究報告中,曾詳盡 的將二十多年來世界各地發生的金融問題,以及問題的嚴重程度加以歸 納,見表 1-2:

1-2、 二十年來世界各國發生金融問題調查表

國家 問題的類型 問 題 的 程 度

阿爾巴尼亞

1992--現在 問題嚴重 31%的新貸款是不良放款,由於銀行間負債混亂的情況使有些銀 行面臨流動性的問題

阿爾及利亞

1990-92 問題嚴重 50%的放款為不良放款,財政部接管了五家商業銀行,並且 進行結構性的重整

安哥拉

1991--現在 問題嚴重 第二類銀行體系並未鞏固,2 家國營商業銀行面臨倒閉清理的問

1991--現在 問題嚴重 第二類銀行體系並未鞏固,2 家國營商業銀行面臨倒閉清理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