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學生在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態度之 間的關係,透過問卷調查方式蒐集相關資料,進行歸納分析,以提出相關建議。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待答問題、

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放眼世界,在全球化與國際化的潮流之下,英語顯然已成為現代最廣為流通 的國際強勢語言,也是最主要的溝通媒介,更是邁向無國界生活進入地球村時代 的利器。之於臺灣島國,從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乃至於教育,為了要與國 際社會接軌並提高國民的跨國界競爭力,培養英語基本溝通能力以及積極推動英 語教學向下延伸紮根,已成為國家教育趨勢。語文課程的設計,應重視其作為溝 通表達、思維統整與生活應用的工具性。因此,為因應台灣與世界接軌的全球化 國際觀發展,英語能力已然成為提升競爭力的一項重點目標。教育部於八十七年 公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將英語正式列入國小五、六年級課程,

並於九十年起開始同步實施國小五、六年級英語教學,九十四學年度更將英語教 學提前至國小三年級,期盼透過英語的學習奠定國人英語溝通能力的基礎、提升 英語學習的動機與興趣、涵泳國際觀、獲致新知,以期未來能增進國人對國際事 務的處理能力,增強國家競爭力。目前,教育部則希望在未來十年內,將國小英 語教育向下延伸至小學一年級(教育部,2011)。

然而,國小英語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實施迄今,英語學習成效尚未有明確定 論之際,已衍生不少值得深思與關注討論的議題,其中,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英語 科成績分佈不均已形成高分、低分群人數偏多之「雙峰現象」(陳宜徽,2008;蘇 佳純,2008)。尤其,恆春半島位處國境之南偏遠學區,文化資源刺激明顯不足;

基測低分群百分比略高,履獲「國中基測 PR 值提升方案」補助;教師流動率及 代課教師比例居高不下,甚至有師資短缺危機;弱勢家庭背景學生比例偏高,學 習成效難以彰顯等諸多社會文化現實因素衝擊交錯。然,綜觀臺灣的傳統英語教 育環境,大多數的教學目標仍以升學考試為導向、教學活動的設計則偏向由教師 單向傳授與灌輸、教材媒體的運用略顯制式與僵化,將英語學習的歷程簡化為機 械式的背誦與支離破碎的文法填鴨,既無法打穩應有的英語基礎,更消弭了學生

的學習動機,所設立的學習目標似乎愈顯遙不可及。另外,政府各項行政措施與 教育現場環境未能完全配合,教師的教學策略、師長的期待壓力、學生的學習效 果之間,因為少了正確的學習態度支持,存在著許多缺失和學習負擔,以致國中 學生英語習得焦慮、缺乏學習意願及學習成效普遍低落的現象(吳岳樺,2001;

徐玉婷,2004;單文經、邱鴻燕、高強華,2002)。有鑑於此,研究者認為有必要 針對恆春半島地區國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進行更深入的探討與瞭解。

在升學主義掛帥、測驗主導教學的惡性循環下,學生學習的挫折感和累積的 壓力易產生學習焦慮。從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Horwitz, Horwitz, & Cope, 1986;

Price, 1991),外語焦慮普遍存在於外語學習者之間,它對外語的習得有負面的影 響,會造成學習者對學習外語感到不安、焦急、憂慮、恐懼等感覺,使他們難以 專注影響其學習成效。陳芳媜(1997)的研究顯示學習適應與焦慮有顯著的負相 關,也就是高焦慮者的學習適應能力較差。Krashen(1982)則表示,情感(affective)

因素是學習外語歷程中的一項重要因子。由於學習者的情緒和心理因素是英語習 得有效與否的重要關鍵,因此,若學習時帶著焦慮的情緒,將會影響學習成果。

Tobias(1986)指出,焦慮的學生易將自己導入破壞性的認知中,阻礙了正常的 認知結構運作。而 Gardner and MacIntyre(1993)更從心理學的角度指出語言焦 慮為外語學習成效的重要情意因素。以臺灣而言,在國中階段裡英語是唯一的外 語又是主要科目,因此本研究中所指的語言學習焦慮指的是英語學習焦慮。位處 偏遠地區的恆春半島國中學生英語學習歷程中是否存在英語學習焦慮,此種焦慮 情緒是否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反應,是否對外語學習有負面的干擾與影響,此為 本研究動機之一。

再者,動機是學習的關鍵,是驅動個人內外在行為表現的原始動力,有了充 分的學習動機與驅力,學習的歷程有如增添了馬力的跑車,使學習活動方能更順 利地進行運作。在所有影響學生學習成效因素中,良好的學習動機絕對是促成不 同學習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余民寧,2006;張芳全,2010;黃貴祥,1988)。

McCown, Driscoll and Roop(1996)也指出,學生的習得動機是很複雜的心理歷 程,學生的學習可能會受到個人的目標、信念、自我概念、環境、社會價值以及 別人的期望等因素的影響。Gardner and Lambert 在 1959 年和 1972 年的研究便分 別指出學習動機對外語學習的重要性,並指出動機是影響學習的關鍵因素(洪美 玉,2011)。歷年來許多研究已證實英語學習動機會影響學生的英語學業表現(張 玉茹,1997;何秀鑾,2004;黎瓊麗,2004;陳秋麗,2005)。保持高度的學習動 機在英語學習的歷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若無法釐清學生的學習動機成

因,則難以提升其學習成效。因此,本研究動機之二將就恆春地區國中學生在英 語學習動機的差異情形做相關探討。

此外,建立高度正向的學習態度對學習成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態度 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提高學習興趣,進而從教學活動中體驗學習成功的高 峰經驗(Peak Experience),唯有樂在其中的學習才能持久不間斷。學習態度乃是 從事學習活動時的一種重要心理傾向,並且具有一致性和持久性,可以運用適當 的方法測量出方向性和程度以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同時可供教學設計時的參考

(蔡國成,2010)。童慶懋(1993)的研究發現學習態度對啟發語言學習有深刻的 影響,兩者間有彼此激勵的力量。柴素靜(2007)也提出積極的學習態度會使人 樂於學習,消極的態度則使人抗拒學習。在相關文獻資料的整理和分析中,關於 學生的學習態度影響學習成就的相關研究有很多(唐璽惠,1988;秦夢群,1992;

Gardner & Symthe, 1981),而這些研究結果皆顯示學習態度對於學習成就有顯著 的影響。因此,本研究除了探討英語學習歷程中容易被忽視的英語焦慮以及觸發 學習潛能的學習動機外,主導且影響學習者心理歷程的英語學習態度也是研究者 所關注的焦點,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根據國內外眾多的研究,如沈珮文(2001)、林玟君(2011)、吳佩錦(2011)、

高靜儀(2011)、徐玉婷(2004)、唐璽惠(1998)、莊蕙瑜(2007)、黃雁祥(2010)、

曾思維(2005)、鄭佩宜(2011)、蔡國成(2010)、謝敏青(2007)等,發現英語 學習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態度的運用在不同的背景變項上有不同的研 究結果,且對學習者的英語學習產生相關影響。其中影響英語學習的因素與學習 者的性別、年級、種族、英語學習經驗、雙親教育程度等都呈現高度的相關(李 秀如、王德睦,2007)。此外,研究者身為國中英語教師,在恆春半島這塊熱情溫 暖的土地上任教了五年有餘,每每面對聰穎活潑、率直天真卻拒絕學習成長的孩 子們,常倍感無力與不解。以往有關英語學習的研究甚少單就大都會以外的偏遠 學區作深入的探究,因此在研究文獻資料上有明顯的城鄉差距。而在英語教學現 場中,不難發現英語學習態度較正向的學習者,其學習英語的動機較強且學習焦 慮程度較低,但這三者間是否存在相關性,仍需透過進一步研究方能確定。是故,

研究者欲就性別、年級、居住地區、英語學習概況以及家庭社經背景等變項探討 恆春半島地區國中學生在英語學習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態度運用上的 差異情形,此為本研究動機之四。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瞭解恆春半島地區國中學生英語焦慮、英 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態度之現況,並探討彼此間的相關情形。茲臚列本研究目 的如下:

壹、瞭解恆春半島地區國中學生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態度之整體 現況。

貳、瞭解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居住地區、英語學習概況、家庭社經背景) 之恆春半島地區國中學生在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態度之差異 情形。

參、瞭解恆春半島地區國中學生在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態度之相 關情形。

肆、瞭解恆春半島地區國中學生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對英語學習態度的預測 情形。

伍、根據上述研究之結果做成結論與建議,以做為教師教學之參考依據。

第三節 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與第二章文獻探討的研果結果,歸納出本研究之研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