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以下稱金評中心)自民國 101 年 1 月 2 日正式營運 後,迄今已歷時近5 年,各項運作亦逐漸走上軌道,金評中心作為金融消費爭議一 線糾紛解決機構之角色無疑是更加深化。而伴隨機構之成長發展,關於金評中心各 項職權運作上之疑義或實務問題,亦逐漸浮現檯面。

本文觀察評議制度在理論上或實務操作上已發生疑義,或可能發生疑義之程 序,並提出四大問題方向,其題目與分析切入點略以:一、申訴程序之進行。申訴 程序涉及評議程序之開啟與時效計算問題,更是整個評議制度所期許之重要紛爭解 決手段,但在我國金保法體系下,卻彷彿形式意義更重於實質意義,均留待監理機 關或業界自行發展。而目前實務發展之情況為何?消費者所可能面臨之問題為何? 評 議制度申訴程序未來又應如何因應調整? 二、案件受理篩選制度。案件篩選門檻之 設定,即是金評中心案件消化能量與處理能力權衡後之彰顯,則實務上對於金保法 第24 條共 8 款不受理事由如何解釋,面臨之問題為何?金評中心又是如何因應?

三、評議案件事證調查手段。案件實際進入評議程序後之審理,事實證據之蒐羅採 取,為影響評議判斷之關鍵,惟其依據與標準為何,金保法僅有寥寥數字規定,向 為人所詬病之問題。則金評中心目前運作上對於事證調查之權限範圍,以及不足之 處為何? 未來是否有修法強化之必要? 四、評議決定之效力判斷。評議決定效力直 接影響評議制度對於糾紛解決之能力,亦為過去學理上討論的重點之一,而金保法 引自英國法之一定額度片面拘束力制度,與我國ADR 制度固有之核定程序,添加了 評議決定效力判斷上之複雜程度,則評議決定作成後在不同階段之效力為何? 對於 消費者及業者之權利又發生何種影響?

而本研究之目的有三:第一,正確呈現評議制度上之重要問題意識;第二,針 對問題蒐羅國內外相關法例資料,以供參照;第三,針對問題,分析資料並提出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法與建議,希冀能為我國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制之完善,與金評中心之茁壯發展貢獻 微薄的心力。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首先,本研究僅納入民國105 年(含)以前之資訊。而本文將以前開四大問題方向 為研究評議程序重大問題之範圍,分別為申訴先行程序、案件之受理篩選、事證調 查權限、評議決定效力。又基於研究體系上之完整與論理之流暢,本文亦將金評中 心與英國FOS 制度之介紹納入架構中。

研究方法部分,本文主要採取文獻資料分析方法,並在少數部分運用參與金評 中心法律諮詢服務之經驗見聞,納入分析方式。本文蒐集之文獻包括國內文獻與國 外文獻,種類包括相關法規、判決、立法研究報告、專書、期刊、碩士論文、各金 融消費爭議處理機構網路上公告之資訊與評議案件。其中,國外文獻部分,以英國 法為主,輔以部分澳洲與新加坡之相關法規。

第三節 研究架構

本文共分六章,各章架構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介紹本文研究目的、範圍、方法與架構。

第二章為「金融消費評議制度與其前端程序重要問題介紹」。本章可分為兩部 分,第一部分為我國金評中心與英國FOS 之簡介,介紹兩國金融消費 ADR 制度之 源起與制度內容。第二部分則介紹評議制度前端程序中,「申訴程序」與「調處程 序」之重要問題。

第三章為「金融消費評議案件受理篩選程序」。本章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 紹依照金保法第24 條所規範之評議制度案件受理程序。第二部分就現行評議案件受 理程序疑義部分進行介紹與分析。第三部分則對應我國受理程序可能發生疑義部 分,介紹比較法上之規範,以供我國法制修正參考。

第四章為「爭議機構事證調查權限之範圍與強化必要性」。本章分為兩部分,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一部分介紹評議委員會審理案件,事證調查權限運用之範圍,並透過案例分析與比 較法方式,探討其不足之處,進而提出改進方案。第二部分則分析公平合理原則與 評議委員會事證調查權限之互動關係。

第五章為「金融消費評議決定之拘束力」。本章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評議決 定成立後核定前對當事人之拘束力。第二部分則探討評議決定核定過後對當事人之 拘束力。

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本章統合第二到五章之研究內容,針對各章所提出之 問題方向、重要分析方法與結論進行回顧,並提出對整體評議制度之發展提出建 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