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旨在說明本研究的基本理念與架構,共分為五節。根據研究背景、研究 動機,提出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最後將研究中的重要名詞加以界定。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資訊科技日益進步,電腦能迅速有效的處理大量資料,網際網路、多媒體技 術更突破傳統資料處理與傳播的限制,使得電腦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日漸普及,更 使電腦逐漸走入了家庭與學校,成為個人工作與學校教學的輔助工具。因此,運 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日顯重要,故九十二學年度全面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就將

「運用科技與資訊」列入所要培養的基本能力之一(教育部,1998)。

為了推動國小資訊教育,教育部依《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於八十六年 七月起全面配發各國小電腦及相關資訊教育設備,並與台灣學術網路連線,使全 國國小都建置電腦教室,達到一人一機的目標;完成硬體設備後,進一步培訓教 師,推動教導學生上網的工作(中華民國教育年報,1999)。教育部還在八十八 年度至九十二年度間加強資訊與網路教育,除配合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推動方 案,陸續提升各級學校電腦軟體設備品質及建置網路化校園環境之外;還為了提 升教師資訊素養,積極培育資訊網路與多媒體教學師資。教育部分四年完成校園 資訊科技環境的建置,使得每間教室都有電腦設備供教學使用,達到班班有電 腦,教學資料與學習資訊傳輸無障礙,以提升資訊教育的教學成效(教育部,

2001)。

現今透過電腦與通訊的結合,使資訊的流通以及資料的擷取更為便利。而科 技的蓬勃發展帶來機會以及資訊的民主。因此,隨著網際網路與通訊科技的發 展,教育的內容與方式都起了革命性的改變,電腦科技的發展改變了教師的教學

將徹底左右教育政策的方向(洪蘭、曾志朗,2006)。

現今將資訊科技融入各學習領域教學已經成為一股趨勢,教師使用電腦輔助 教學,以擴展學生學習經驗,並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目前每一位教師都 必須具備電腦操作的基本素養,以及將資訊科技融入各學習領域教學的能力。

第二節 研究動機

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的革新,學校教育首當其衝,將面臨全球化與市場化的巨 大變革,教學的模式、課程上呈現的內容、學習的範疇與師生的角色關係,都因 科技的影響而大幅改變。面對九年一貫的教育改革,不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 新,更重要的是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何榮桂(2001)明白指出教師要有效地實 施資訊融入教學於各領域中,條件之一就是教師要擁有基本資訊素質,方能成 功。處於網際網路的發達的世紀,以全球資訊網(WWW)為教學環境的電腦輔 助教學已是多元化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學校教師已不能再使用一成不變的傳 統方式,來教育今日的學生,讓他們去面對與應付未來多變的生活環境與多元化 社會。科技對於教育,資訊對於教師、學生,其重要性與日俱增,教師所具備的 資訊素養能力將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也是教育成敗的關鍵,因此,對於嘉 義縣國小教師的資訊素養以及教師應用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之現況,值得了解;

且因資源或人力的差異,學校行政單位提供支援以協助教師應用資訊融入教學的 情形,也是本研究想了解的部分。

身處二十一世紀多元社會的教師們,運用電腦輔助教學已是不可抗拒的潮 流,教師必須具備資訊素養,以達成資訊教育的目標。紀肇聲(2000)的研究發 現國小老師在應用教學科技時所面臨本身製作媒體或使用教學科技的專業能力 不足;且根據楊正敏(2007)的報導指出教育部調查國中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的情形,發現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的能力上,在教材製作及硬體問題解決、教學 規畫與評量等方面的資訊素養仍有很大的加強空間。實際上,教師運用不同的資 訊融入教學方式,會對學生學習的表現產生不同影響,亦即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之素養能力,將直接地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效(劉世雄,2004)。因此,

面對傳統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應該具備足夠的資訊素養去評估、整合及應用資

訊融入教學方式,設計出符合學生需求的教材內容。而國小教師的資訊素養對其 應用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所產生的差異,也是本研究欲探討的情形。

杜正勝(2004)曾云:「創新能力是知識經濟時代人的關鍵能力,有創新的 學校與教學,才能培養下一代的創新能力。」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位廚師身懷高超烹飪技術,若沒有上等的食材與鋒利刀具,也無法烹調出聞之 欲滴涎的料理。在資訊設備方面:一位教師不論擁有多麼出色的資訊能力,若遇 到教室或學校內欠缺資訊設備的輔助,頓時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將打 擊教師教學熱忱,若學校環境提供良好資訊設備能提升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 意願(李曉伶,2003;林育毅,2004;陳瑞鴻,2006),進而幫助教師實施資訊 融入教學的順利與成功(周永記,2003)。在人力支援方面:陳恩賞(2004)指 出國小教師面臨資訊融入教學的時,遇到教學設備的安裝或故障排除,缺少專業 技術的人力支援。以及蔡馥嬪(2004)研究國小推動資訊融入教學時,行政實務 支援缺乏資訊專業技術支援、設備管理維護不完善。在行政人員態度方面:溫家 榮、吳明隆(1999)建議學校行政人員在資訊科技教育的應用上,應扮演著推動 者、帶領者的角色。Hoffman(1996)更指出資訊科技教育的改革中,校長和行 政人員重視資訊科技的運用,導致教師積極運用科技提升教學品質。在進修活動 方面:學校在安排研習進修方面,其研習內容與教師實際教學需求不符,資訊融 入教學相關研習不足,影響教師在應用資訊融入教學的能力(李介至,2002;王 筱涵,2004)。基於上述學校行政支援項目是促使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成功 因素,關鍵在於學校內的資訊設備、行政人員的態度、充足的人力支援、以及提 升教師教學能力的進修活動。然而,學校在經費與人力的限制下,學校資源必須 有效運用並合理分配使用,資訊軟硬體設備可以配合教師教學上的需求,學校行 政單位也能支援後續設備的維修工作,並提供技術上的協助是相當重要的。因 此,學校內資訊軟硬體設備與行政單位提供的維修及人力支援會對教師應用資訊 融入教學的方式造成何種差異,本研究也欲探究。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提出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教師資訊素養、行政支援與教師應用資訊融入教學方式的現狀。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所獲得的行政支援及應用資 訊融入教學方式的差異情形。

三、探討教師資訊素養與行政支援對教師應用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之預測力 情形。

依據前述研究目的,列出下列研究問題作為研究的具體方向:

一、瞭解教師資訊素養、行政支援與應用資訊融入教學方式的現狀。

1-1 國小教師的資訊素養為何?

1-2 國小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時所獲得的行政支援為何?

1-3 國小教師應用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為何?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所獲得的行政支援及應用資 訊融入教學方式的差異情形。

2-1 不同背景的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是否有差異?

2-2 不同背景的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時所獲得的行政支援是否有差異?

2-3 不同背景的教師在應用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是否有差異?

三、探討教師資訊素養與行政支援對教師應用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之預測力 情形。

3-1 教師的資訊素養對教師應用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是否具有預測力?

3-2 學校行政單位所提供的支援對教師應用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是否具有 預測力?

第四節 重要名詞解釋

壹、資訊素養

本研究所稱資訊素養是指知覺資訊需求後,能有效評估、蒐集、整理及解決 問題的能力,並整合不同的資訊來源與外界有效溝通、互動及應用。

因此,本研究對教師資訊素養有以下三個層面:

(一)認知與評估資訊的能力:亦即對資訊需求的認知,並能有效分析、評 估資訊的內容,懂得合法運用資料。

(二)搜尋與存取資訊的能力:亦即知道如何查詢與獲取所需的資訊,並存 取檔案資料。

(三)整合與應用資訊的能力:亦即能組織所蒐集的資訊,並應用資訊科技 將資料呈現之,有效地解決工作上的問題,進而培養自我終身學習所 必備的基本能力。

由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的「國小教師資訊素養量表」上的得分決定,分數愈 高者表示其資訊素養愈好,分數愈低者表示其資訊素養不佳。

貳、應用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

研究者將應用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定義為:教師依學生需求或課程內容的需 要,運用適當的資訊相關軟體或設備融入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其應 用資訊融入教學方式分為三類:

(一)電腦軟體的應用:係指選擇適合電腦軟體輔助教學教材內容,如小畫 家、文書處理軟體、多媒體軟體。

(二)科技產品的應用:係指藉助科技工具(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單槍 投影機)與課程內容相結合,呈現不同型式的教材資源。

(三)網路資源的應用:係指利用網際網路多元功能進行數位化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