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緒論共分三節:第ㄧ節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說明本研究相關名 詞。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壹、研究動機

飛魚的啟示

2008 年北京奧運,美國的「飛魚」菲爾普斯締造了百年奧運史上單屆最多 金牌的記錄,且打破多項奧運記錄,並成為奧運史上獲得金牌總數最多的運動 員,不但震撼了全世界,也點燃了我心中的引信。當大家都注意這二十三歲的男 孩,如何一次又一次在北京奧運上給全世界的人民帶來驚喜,並改寫歷史與創造 奇蹟時,我卻注意到游泳以外的他。不可否認的,菲爾普斯是天才型的運動員,

他創造了海豚式潛水與打水法、知道如何靠著手臂滑動的次數計算跟終點的距 離、知道當對手快超越他時,該如何運用身體的優勢幫自己達到目標(衛威,

2009)。但在燦爛的人生背後,他曾沒自信,也在成長的過程中處處碰壁。菲爾 普斯九歲那年,被診斷患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甚至被老師嫌棄,並斷言他「將 來做什麼都不可能成材」,但他並沒有因為這句話被推向絕望的深淵,即使面對 周遭的質疑,他依然能一步一腳印的朝著目標走下去。

他的成功並非偶然,靠著成就心中所想的信念,對於自己所抱有的信心,以 及面對問題的解決能力、堅定的決心(孟瑛如,2008), 這使他在面對自己的生 涯歷程時,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並全心付出,追求目標,即使面對挫折、失敗與 挑戰,也因為堅信的心,更無畏懼,勇往直前去實現目標。

菲爾普斯:「每當我全神貫注,再沒有任何事物,任何人、任何事能夠阻止我達成

目標。過去沒有,現在更不會有。當我一心只想達成目標,那麼,我就會達成它。」(張成

華譯,2009)

菲爾普斯為自己開創了通往成功的途徑,並超越了障礙,讓我們知道夢想沒 有極限(張成華,2009),也證明一切皆有可能。但是,我不禁思考,現實生活 中還有多少我們尚不知的「菲爾普斯」呢?他們是不是會因為不被瞭解與漠視,

甚至被貼上負向標籤,在缺乏愛與支持下,對於自己的生涯發展愈來愈沒自信,

生涯歷程也處處碰壁,使得他們被埋沒了發展成就的潛能,甚至可能成為社會的 另一個隱憂,而我們也喪失了培養高水準人才貢獻社會的機會。

就站在這裡─跳脫井底之蛙

在我思索著還有多少菲爾普斯被埋沒時,我想到了我的表弟小齊。還記得小 時候的他,總是會做出令人無法接受的行為,他愛講話、愛插嘴、沒有耐心,總 是容易生氣,常干擾大家活動的進行,並且會激怒家裡的人。對於我們來講,他

就像一顆無法預測的炸彈,很難跟他相處與生活。就學階段的他更常常讓老師狼 狽不堪,無法專心學習、作業草率、不負責任,當然也沒辦法受到同儕的歡迎,

對父母來講,那段時間真的無法忍受。對於這樣的一位表弟,我曾經是那樣的排 斥與抗拒。直到小學三年級的他,經由級任老師的轉介,診斷與鑑定為嚴重情緒 障礙中的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後,一切的真相終於大白,對於這樣的他,家人多了 一份抱歉與一份包容,但卻沒注意在他障礙的背後,是否有被我們所忽略或埋沒 掉,他發展成就的潛能。

回想大學選填科系時,基於對特殊教育的好奇,想要更了解像小齊這樣的學 生,以及給予舅舅和舅媽們更多的協助,我選擇了特殊教育學系。這一路上,我 一直把小齊當成一位單純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孩子,給予他關懷。雖然在每一次 家人相聚的時候,總會聽到大家討論著小齊有多聰明,反應很快,口語表達流利,

很有自己的見解,對自然跟生物很有興趣,也懂很多相關知識。但我只是聽一聽,

並沒有多想,總是認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沒有影響智能,才會對他的認知沒有造 成任何影響。直到大四那一年,選修了特殊族群資優教育這門課,才第一次發現 與認識,原來在資優這一扇門蘊含著這麼多類型的學生,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

「身心障礙資優」這個名詞,並發現其底下還細分這麼多族群,當然也包含了 ADHD 資優生。這讓我想到舅舅曾經半開玩笑的對小齊說過:「你智商這麼高,

但表現出來的學業成績卻這麼低」,因此不禁思考,對於沒有運用大學所獲得的

知識,來給予他支持的我,是不是也埋沒了一個人的潛能。

尋找指引的明燈

人在一生中為了築夢而選擇,並且在選擇的過程中不斷的適應,進而交織出 一篇篇屬於自己的故事。然而在傳統的教育體系下,傾向以學生的能力或標記來 決定學生安置與輔導的方式。加上社會上對身心障礙者的刻板印象與負面態度,

可能會使身心障礙資優生忽略其潛能,沒有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且長期面臨失 敗的經驗和家庭或社會低支持度下,造成在生涯發展上的種種限制(花敬凱,

2000)。

因此,我不禁想到對於兼具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與資優的學生,由於資賦優異 和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雙重特質的交互影響,甚至互相掩蓋,使得他們在班級中 不容易被注意到,進而老師也自然會忽略其學習潛能及需求。並且父母和老師也 不會鼓勵他們積極追求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及設定和自身能力水準相符的生涯 目標。因此,在缺乏鼓勵、低度的支持,以及長期在學業上的失敗經驗所導致習 得的無助感或灰心沮喪等情緒,最後甚至自暴自棄,而影響其生涯的發展歷程與 選擇。

結合國內外的文獻可知,身心障礙資優生往往認為自己比較沒有能力與價 值,因此自我概念較薄弱與不穩定,並伴隨強烈的挫折感與沮喪等負面情緒,因

此可能會處於相信自己的能力,卻無法達成達成目標,陷入自我認同的混淆。而 身心障礙資優生會因為其障礙的特質,使得老師、父母或重要他人對其期望較低

(李美華,1992;花敬凱,2000;盧台華,1996;Flint, 2001;Mendaglio,1995;

Yewchuk, & Lupart,1993)。

而個體所持的生涯自我效能,會決定其生涯發展在選擇上的範圍,以及面對 問題與困境的態度和信心。擁有較高生涯自我效能者,面對生涯問題與困境時,

會以正向積極的態度來解決;反之,擁有較低生涯自我效能者,會懷疑自己是否 有能力勝任,進而侷限了生涯選擇的範圍, 甚至出現恐懼與逃避的行為(楊錦 登,2007)。且生涯自我效能會受到成就表現、替代或觀察學習、口語說服或鼓 勵以及情緒激發的影響(李詠秋,2001;Betz,1992)。

由此可知,身心障礙資優生在長期面臨失敗的經驗與挫折,以及缺乏正向的 口語回饋與支持鼓勵,甚至在覺察能力與表現的落差下,力圖證明自己的能力,

但又再度失敗後,進而缺乏信心並感到焦慮,這都會影響其自身的生涯發展歷程 與生涯自我效能。

心中所想

在看過相關文獻後,發現國內對於 ADHD 資優生的探討與研究並不多,其大 部分都是針對 ADHD 資優生鑑定問題與身心特質的探討,對於生涯發展相關的

議題更是沒有。因此在閱讀完相關文獻及菲爾普斯的自傳後,更引起我想要為小 齊以及其他跟他一樣的學生,盡一己之力的決心。菲爾普斯做得到,那他們一定 也能做得到,人人都有發揮最大潛能的可能與機會,不管是誰都有「做最好自己」

的權利。想起孟瑛如(2008)於中國時報「水怪啟示:做最好的自己」ㄧ文中指出:

「放對位置,就是人才」,對於目前國中的小齊,在面臨第一階段的生涯選擇時,

是否也會因為其資優特質或障礙對他成長歷程造成的影響或限制,而有所徬徨與 焦慮?而他是否又有能力在面臨生涯相關問題時,能克服與解決呢?

因此透過質性研究,藉由深入訪談希望能更了解其生涯發展所呈現的真實面 貌,以及其對於生涯效能所持的信念,及影響生涯發展的因素脈絡。更可以一探 他整個生涯選擇的歷程,貼近他真實的想法。並讓家長能更完整的了解自己的孩 子,給予孩子更適當的期望與正向的支持與鼓勵,讓他有機會發揮潛能,建立其 信心,協助他將自己在對的位置上,成為可以為社會有所貢獻的人才。

貳、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根據以上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目的包含:

(一)探究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兼資優學生之生涯發展與生涯自我效能。

(二)分析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兼資優學生生涯發展可能之影響因素。

二、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有以下三個待答問題:

(一)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兼資優學生之生涯發展呈現什麼樣的面貌?

(二)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兼資優學生之生涯自我效能為何?

(三)影響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兼資優學生生涯發展之可能因素為何?

第二節 名詞釋義

壹、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兼資優學生

根據 Yewchuk 和 Lupart(1993)提出身心障礙資賦優異者的是指兼具有身 心障礙與資賦優異兩種特質的人而言,無論其障礙係屬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肢 體障礙、學習障礙或情緒障礙者均稱為身心障礙資優者。因此,可以知道 ADHD 資優生就是指診斷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且兼具有資優特質的學生,可能在一種 領域上顯示出潛能或實際傑出表現。

目前在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兼資優的學生上並沒有明確的定義,但藉由 Flint

(2001)的文獻發現,其視為 ADHD 資優生的三個個案中,包含中等智力兼具 高創造力、在某特定學科或領域有特殊表現與潛能,以及兼具高智商的注意力缺

(2001)的文獻發現,其視為 ADHD 資優生的三個個案中,包含中等智力兼具 高創造力、在某特定學科或領域有特殊表現與潛能,以及兼具高智商的注意力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