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ADHD 資優生的特質

Yewchuk 和 Lupart(1993)提出身心障礙資賦優異者是指兼具有身心障 礙與資賦優異兩種特質的人,無論其障礙屬於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肢體障礙、

學習障礙或情緒障礙均為身心障礙資優者。因此,ADHD 資優生就是指在某一領 域顯現出潛能或成就,且亦伴隨有 ADHD 者。

文獻上對於資賦優異者和身心障礙者的身心特質研究相當多,其目的是藉由 對身心特質研究所得的瞭解,以對於其所需的教育與輔導提供策略,由此可知身 心特質會影響到學習並至整個生涯發展(李翠玲,1991)。本節先針對身心障礙 資賦優異學生的身心特質做探討,再進一步論及 ADHD 學生與資優生的行為比 較,最後探討 ADHD 資優生的身心特質。

壹、身心障礙資賦優異學生的特質

國內於民國 75 年首度出現以「資優殘障」為探討的論著,包括「重視資優 的殘障者之教育」(吳武典,1986),以及「資優殘障兒童教育」(張蓓莉,1986),

開啟國內對身心障礙資優者的探討。而國內於民國 86 年修訂的《特殊教育法》, 在法規中首度出現身心障礙資賦優異學生這個名詞。根據特殊教育法(2009)第 41 條提到「各級主管機關及學校對於身心障礙及社經文化地位不利之資賦優異學 生,應加強鑑定與輔導,並視需要調整評量工具及程序」,致使資優教育不會忽 略每個有特殊潛能的學生。

所謂身心障礙資賦優異學生,指的是在一種領域以上,顯示出卓越潛能或傑 出表現,並具有資優的特質與優勢,且在其他方面有缺損或低下,亦指伴隨其他 所屬之障礙類別的弱勢,無論其障礙類別均稱之(吳昆壽,1999;張玉佩,2008;

Yewchuk & Lupart, 1993)。目前國內外多以特殊(exceptional)表示來表示這群學 生,除去「障礙」的主觀描繪,以客觀的用語取而代之。twice-exceptional 就是指 雙重特殊,強調資優與障礙相互有關連的關係存在(黃文慧,2002)。而本研究 依據民國 86 年特殊教育法修定後的相關條文,因此以「身心障礙資賦優異學生」

稱之。不論是「身心障礙資賦優異學生」或是「雙重特殊生」,都是指本身在能 力上顯示出優異的特質,且兼具某種障礙的學生。

就其身心特質而言,他們表現出來的特質又包含哪些呢?跟一般的資優生和 身心障礙生有沒有殊異呢?Whitmore 和 Maker 在 1985 年曾指出身心障礙資優者

有正向的特質,也有負向的特質(Flint,2001)。國內學者吳昆壽(1999)也指出 身心障礙資優生所顯示出來的正向特質,和一般資優生相似,而所顯示出來的負 向特質,同樣也會出現在一般的身心障礙學生。

Yewchuk 和 Lupart(2000)綜合美國許多相關文獻後指出身心障礙資優生所 表現出來的正向特質會和一般資優生類似,其正向特質包括以下十點:

ㄧ、優異的記憶力和豐富的普通常識。

二、優異的分析與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

三、強烈的求知慾並且會深入瞭解所獲得的知識,在某方面可能是專家。

四、優異的語言能力,包含口語和寫作能力。

五、優異的理解力。

六、富有幽默感。

七、有持續追求學業或智能活動的毅力。

八、能覺知並運用自己的長處。

九、渴望成功,能克服個人的限制以及尋找替代解決的策略來達到目標。

十、對個人的潛能及長處抱有積極正向的觀點。

而他們也會因自身身心障礙的因素產生ㄧ些負向的特質,其負向特質包含 以下七點:

ㄧ、在自我接納上有一番掙扎,對自身殘障接納度不高。

二、自我觀念薄弱。

三、社交上會有羞愧、害羞等不舒服的情緒。

四、會有強烈的憤怒與挫折感。

五、有宣洩或釋放被壓抑的精力的需求。

六、與同儕、老師以及家人之間有人際關係上的困難。

七、在某些領域學科或技能的學習上有困難。

當正向特質遇上負向特質時,有可能是正向特質對於負向特質注入強心劑,

但也有可能是負向特質對於正向特質產生殺傷力(吳昆壽,1999)。

Yewchuk 和 Lupart(2000)也進一步的分析與整理身心障礙資優生在資優與 身心障礙正負特質的交互作用下可能會產生的影響包含以下八點:

ㄧ、情緒或行為困難。

二、因社會孤立造成不合群的態度與攻擊行為。

三、具有自殺傾向。

四、強烈害怕失敗跟被拒絕,而逃避參與學科和社會的活動。

五、學校的負面經歷而造成心裡的創傷痛苦。

六、外在控制信念。

七、場地依賴。

八、缺乏成就動機以及習得的無助感。

當身心障礙資優生被視為有障礙,而忽視他們本身的資優時,這些影響以及 行為模式就會出現。在國內對於身心障礙資優生特質研究的部分,以下針對幾位 學者專家對於身心障礙資優生的身心特質研究作ㄧ描述。

李翠玲(1991)針對 20 位傑出肢體障礙者,其研究發現在心理特質方面,

自我概念、成就動機、及對於殘障事實的接納偏於正向,且普遍有內控信念,對 自己充滿信心。盧台華(1995)針對視障資優生、聽障資優生、肢體障礙資優生 與學障資優生的研究發現,身心障礙資優生的資優特質中,以學習精神佳、學科 或藝能科表現優、主動學習與理解力強。而聽障、肢障與視障資優生對自身殘障 均能接納,且能積極向上。而吳昆壽(1999)針對 73 位身心障礙資優生的研究 發現,就生理方面,身心障礙資優生的健康狀況優良、活力充沛、注意力持久、

協調能力佳,而在工作的持續力較弱。在心理方面,情緒穩定、能自我瞭解、有 強的自尊心以及能自我接納,但在幽默感、挫折容忍度和自我調適上的展現較 差。在學習方面,對課業表現優良,因此對自我有較高的期望,成就動機也較強,

但在面對學習困難的因應表現較差。

綜合上述,發現身心障礙資優生具備的特質在心理方面包括正向的自我概 念、對自我期望較高、有自信以及能自我接納等,而在學習特質上有學習精神佳、

主動學習以及在某ㄧ領域表現優良等。然而很遺憾的在 Yewchuk 和 Lupart 在 1993 年及 2000 年的文獻分析發現身心障礙資優生正向和負向特質之間的交互作用,

大部分是負向特質會成為正向特質發展上的絆腳石,在資優和障礙兩種能力相互 拉扯下,不但造成對於自我接納會有一番掙扎,呈現不穩定與薄弱的自我概念,

更會使得個體的發展處處受到限制,進而影響學習至整個生涯發展。但是透過國 內幾位專家學者的調查,我們也可以發現在適應良好的身心障礙資優生身上,其 資優和障礙兩種能力是可以相互融合、互助並且克服彼此的排斥,最終成為共容 共和的雙贏關係。

貳、ADHD 資優生的特質

一、ADHD 兒童與資優兒童的行為比較

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00)所修訂的精神疾病 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IV-

TR)診斷準則指出ADHD主要的特徵包括:不專注、過動和衝動。而依照Barkley

(1998)對ADHD下的定義,指出除了不專注、過動和衝動主要的三個特徵外,

還包含有難以習得規範性的行為,以及成就表現上的不穩定。

資優生的過度激動(Overexcitability)特質有很大一部分跟ADHD兒童相似,

因此很容易和ADHD的特徵混淆。過度激動的概念是由波蘭籍的精神科醫生 Dabrowski於1964年所提出,他認為資賦優異者具有精力充沛、好動的特質,而 這正是使資賦優異者表現傑出成就的原動力(花敬凱,2004)。Piechowski與

Colangelo於1984年進一步提出資優學生在五個領域有過度激動特質,包括在心理 動作(psychomotor)、感官(sensual)、智能(intellectual)、想像(imaginary)以及情 緒(emotion)的強烈感受和經驗。心理動作的過度激動特質包含說話快、衝動的行 為、靜不下來、手勢多、冒險性強以及多話等,可能會被誤解為好動。而想像的 過度激動特質則包含做白日夢、喜歡幻想、注意力不集中、戲劇化、使用視覺化 來表徵與想像,可能會被誤解為注意力不足。一般人傾向將資賦優異者的過度激 動特質給予負面的意涵,尤其是心理動作和想像的過度激動特質,因為這兩種形 式過度激動特質的描述跟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特質相似,因此常常在資賦優異學 生和注意力缺陷過動學生之間誤診的相關文章中探討(花敬凱,2004;Hartnett et

al., 2004;Nelson & Rinn, 2009)。

而Baum, Olenchak 與 Owen(1998)指出影響資優兒童出現類似過動或不專 注行為的因素有兩個,第ㄧ個是當課堂上的活動與創意或點子開發有關時,資優 兒童可能會因為有很多新點子的刺激,而顯得興奮。並且表現出旺盛的好奇心與 渴望知識的探索,因此會有精力充沛與異常興奮的表現。第二是當學生對於常規 的課程感到無聊與枯燥,並且覺得老師的教學內容太過容易,在缺乏學習的刺激 下,資優兒童會出現尋求刺激,與干擾他人學習的現象。

雖然ADHD兒童和資優兒童都會表現出不專注、過動與衝動的行為,但所呈 現出來的行為,在形態上有所差異。以下針對ADHD兒童與資優兒童在專注行

為、活動力、衝動、遵守規範與挑戰權威行為,以及社會和情緒發展的行為呈現 型態,作ㄧ描述與比較:

(一)專注行為

ADHD兒童在大多數的情形下都無法集中注意力,常常會因為外界的干擾而 分心,在做事情上會虎頭蛇尾,且經常無法完成老師所指派的作業與任務(Barkley, 1998)。但是對於一些活動像是電腦或電視遊戲等可以造成內在獎勵的事物,

ADHD兒童則可以維持短暫的注意力(Kaufmann & Castellanos, 2000)。雖然資 優生跟ADHD兒童一樣會表現出不專注的行為,但是他們不專注行為的起因是不 一樣的,資優生大部分會發生在一些特殊的情境像是缺乏挑戰的活動、乏味枯燥

ADHD兒童則可以維持短暫的注意力(Kaufmann & Castellanos, 2000)。雖然資 優生跟ADHD兒童一樣會表現出不專注的行為,但是他們不專注行為的起因是不 一樣的,資優生大部分會發生在一些特殊的情境像是缺乏挑戰的活動、乏味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