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藉由研究動機與目的,選擇臺東縣鹿野鄉永安社區作為研究對象,結構 分為四節,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名詞釋義:第三節研究範圍;第四節 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等公共領域的轉型,國家在社會福利供給與經濟成長 的需求驅迫下,不斷擴張政府職能,卻發現國家經濟資源之有限,財政供給日漸 惡化,行政管理的效能已無法滿足澎渤的民間意識。政府行政取向逐漸透過權力 下放與權力分享的機制,促使民眾、專業輔導團隊參與政府的政策推動與相關計 畫的執行,進而使政府與民間協力以達共同治理、公民社會、國家共同體及永續 發展的目標。

當社區發展進程推進到社區總體營造,希望藉由促進社區多元健全發展,針 對社區所提出的發展目標與配套需求,整合政府相關部會資源,透過不同工作策 略,挹注許多發展路徑與資源進入社區。在政府及相關團體、社區組織的共同努 力下,已具初步成效,透過公共事務的參與,社區居民逐漸重視居住環境品質的 提升,熱心社區活動,展現地方生命力,提升基層住民的自主權,社區總體營造 的理念,普遍深入臺灣的各個社區與角落,廣獲產官學各界的迴響。然而,在過 程中不僅社區會經歷意識喚醒、參與、計畫管理、組織行動和永續經營等自主運 作問題,在政府部門與專業輔導團隊之間,亦面臨執行上相當的困境,這些瓶頸 若未能有適當的作為予以化解而放任其發展,可能為社區帶來更多的依賴和更多 的不公平與不正義。

研究生自從 1998 年進入水土保持局從事農村建設工作,執行「農村綜合發 展建設計劃」,一向以每年約 2000 萬硬體建設經費為主,搭配每年約 120 萬左右 的產業文化活動計畫,從台東縣各山坡地展開景觀綠美化工作,由上而下的執行 模式造就了無數賴皮的孩子似的社區,爭取建設之初信誓旦旦:會妥善維護管理 利用、會增加多少遊客、會轉型休閒經營…等一堆的承諾,往往換來荒煙漫草及 被破壞的景觀與公共設施,社區就像個小孩,賴在嬰兒車上,期待我們推著走。

1999 年,921 地震過後,在許多災民流離失所之際,不少熱心專業團隊迅速

投入救援工作,同時引導社區居民儘速自災變中自立自主站起來,為自己家鄉重 建奉獻心力,共同形塑重建願景的機會,透過溝通、參與、資源盤點等凝聚利害 與共的生命共同體社區意識,使災後社區一個個逐漸甦醒、活化,將災區建設與 社區總體營造精神相連結,建立居民由下而上之運作機制,短短的時間,重建區 社區營造的成果如百花齊放般的向各地的觀光客招手,熱情、謙卑且自信,當他 們在社區導覽及解說著大地無情的摧毀時,那份重生後對家鄉的疼惜與使命,在 眼神中表露無遺,這讓支援災區重建工作的我們有了很深的反省,如果社區工作 沒有辦法緊扣著既有的社區資源或符合社區居民共同的需求,那麼社區發展很快 就會面臨瓶頸或挫敗,社區工作應是透過社區居民參與,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強 調的是過程而不是單純的結果。

於是,我們改變了腳步與方向,所有軟硬體申請都由社區發展協會透過說明 會、討論進而提案,設計圖皆仔細解說獲得共識後始定案施作,整個工作由踏勘、

規劃、設計,時程冗長,白天在辦公室處理公務,晚上還必須與社區開討論會,

一群人循著月色下山,身體是疲憊的,但為著可能的改變,心情是澎湃的!

臺東縣鹿野鄉永安社區也在這一波社區總體營造風潮中,在歷任理事長的帶 領及當地「仙人掌鄉土工作室」一群熱心社區事務的年輕人努力下,開始推動社 區營造工作,組織地方人力資源,建立共識,進行各種社造專業研習、培訓活動,

以產業振興與發展觀光為主軸,蒐集、建立社區基礎文史資源調查資料,引導居 民重新認識這塊土地的人、事、物,關注的社區事務日趨多元,透過各項計畫的 操作,探觸各種社區議題,每年均舉辦居民縣外參訪以學習其他社區的成功經驗 與警惕案例及接待來訪團體,社區自一次又一次的擾動下,從中覺查自身需求並 累積屬於自己社區的經驗與發展潛能,永安社區逐漸蛻變成長,終於 2007 年榮 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選拔之全國十大經典農漁村。

研究者因身為公部門曾負責執行農村社區景觀設施、協助農民、社區轉型為 休閒經營,引導社區組織透過參與式的計畫推動流程,面對農村改造課題,共同 描繪出鄉村社區發展願景,另外也參與臺東縣社區擂台賽培力委員及社區營造審 查推動小組成員,有機會接觸更多的剛起步社區,發現地處邊陲的臺東縣,因經 濟弱勢、交通不便及資訊封閉,社區營造所面臨的推動機制、執行瓶頸,與其他 縣市有其差異性。本文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進行檢索,並無針對臺東縣社區 總體營造瓶頸與認知差異分析之相關研究。基於此,希望藉由本身在永安社區輔 導的經驗,透過文獻資料分析法及質性訪談法,紀錄臺東縣在社區營造操作上已 漸趨成熟的永安社區,其社區工作者在從事社區總體營造所經歷之瓶頸,並藉由 在地公部門及專業輔導團隊之瓶頸解析後做出具體建議,作為永安後續社區工作 修正及臺東縣其他社區從事營造工作時之參考,另分析社區總體營造政策運作主 體三方(公部門、專業輔導團隊及社區),對於社區工作所衍生之瓶頸在認知上 有無差異,以利釐清日後社區操作方向尚待努力的環結,針對差異性加強溝通、

修正方向,期能逐漸建立共識。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社區總體營造成為政府接替過去社區發展工作的主要 社區政策以後,在地方推行的概況及其實務操作過程所經歷之瓶頸。綜合前揭之 研究動機,期望能達到下列目的:

(一)瞭解永安社區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社區工作者所面臨之瓶頸。

(二)公部門及專業輔導團隊對於永安社區所面臨之瓶頸提出建議。

(三)分析永安社區工作者與公部門、專業輔導團隊間,對於社區工作所衍生之 瓶頸在認知上有無差異。

第二節 名詞釋義

一、社區

本研究所稱之「社區」,係指生活在同一地理區域,彼此在心理上有緊密情 感與社會互動,共同分享生活經驗,有生命共同體認同意識,產生一種相互依賴 關係之組織。

二、社區總體營造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綜合專家學者的觀點,將「社區總體營造」定義為:

以社區居民為主體並主導,由下而上的操作與經營。社區總體營造是自動自發的 精神,以凝聚社區居民的共同體意識為前提,居民依社區特色、實際需要,關心 社區包括文化、產業、環境、教育、治安、社福等,共同討論並積極投入公共事 務,整合及創造社區資源,培養相互扶助的情誼,改善生活品質,為社區美好的 未來而努力,世代永續經營。

第三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為臺東縣鹿野鄉永安社區,主要包含上鹿寮、下鹿寮、中庄仔、

永昌、高台、永隆、永德、永興及永嶺等聚落,隸屬永安村,居民大多為 40 年

代後由西部移居於此,早期居民主要以務農維生,茶葉、鳳梨為生產大宗。社區 自 2001 年起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至今已邁入第 9 年,9 年來已經走出一條屬於自 己的道路,由於社區總體營造成果豐碩:榮獲 2001 年文建會最佳社造工作團 隊 、2002 年內政部全國甲等社區、2005 年省府村里業務獎評甲等、2005 年台 東縣績優治安社區優等獎、2007 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樂活群聚評比全國第一、

2007 年農委會全國十大經典農漁村、2008 年環保署全國環境保護模範社區優等 獎等殊榮,為社區帶來無數的參訪人潮與商機。因遊客激增,多數居民轉型經營 休閒觀光,民宿、農特產品販售、茶莊品茗、旅遊導覽、咖啡、簡餐等。社區總 體營造後一連串的得獎紀錄,不僅為永安社區帶來經濟契機,也使得當地生活品 質及滿意度提升。本論文希望透過永安社區的成功個案,探討社區在社造環境相 對弱勢的臺東縣,如何面對瓶頸,成功的開創出山中傳奇。

第四節 研究限制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社區營造工作,成功經驗固然值得讚揚,但真正要學習的 往往是成功背後的瓶頸、困境解決過程的經驗,但困境又往往就是社區衝突、利 害團體角力結果、公部門政策盲點與缺失等等,詳實的敘述勢必為社區帶來諸多 困擾、傷害及公部門、專業輔導團隊的不諒解,遣詞用句之間該如何取捨要更小 心斟酌,故在提及具負面批評之單位或計畫名稱時,以…代之。且即便研究者隨 時提醒自己保持客觀、中立、同理心等態度,但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總免不了仍 會受個人主觀意識、價值判斷、選擇性注意及解析歸納能力等方面之影響而有所 疏失或思慮不週之限制。

二、就研究地區而言:本研究僅針對臺東縣鹿野鄉永安社區所推動的社區總體營 造為研究範疇,受訪者僅限於長期參與社區事務並實際決策操作之核心社區工作 者、協助臺東縣之在地專業輔導團隊及較多執行計畫之公部門,雖研究者期望本

二、就研究地區而言:本研究僅針對臺東縣鹿野鄉永安社區所推動的社區總體營 造為研究範疇,受訪者僅限於長期參與社區事務並實際決策操作之核心社區工作 者、協助臺東縣之在地專業輔導團隊及較多執行計畫之公部門,雖研究者期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