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美荷樓樓建築歷歷史環境與背景

第三章 研究對象現況及背景介紹

第二節 美荷樓樓建築歷歷史環境與背景

本節首先介紹美荷樓樓所處地區石硤尾坉的背景環境,然後依 序介紹美荷樓樓設置歷歷程、美荷樓樓目前現況等,以期對研究對象 的發展過程與現況條件進行行初步的認識識。

壹、背景環境介紹-香港

香港( Hong Kong,縮寫 HK),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 行行政區之一,位於中國南海沿岸,地處珠江口以東,北北接廣東 深圳,南望萬山群島,西迎澳門和廣東珠海。香港由香港島、

九龍龍和新界所組成,共有 263 個島嶼。

香港開埠前本來來是一條只有數數千人口的小漁村,英國因為看準 香港地理理上的「水深港闊,四季不不結冰」,且「不不在地震帶」

的天然良良港,於 1842 年年,大清帝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 段割讓或租借香港土地予大英帝國,香港成為了了殖民地。第二 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日本帝國在香港保衛戰攻佔英屬香港,香 港經歷歷了了三年年零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1945 年年,日本無條件投降降 後,英國恢復復對香港行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的身份及地理理 環境下,避免受到中國大陸陸的長期亂亂局所影響,前後避過了了太 平天國起義、國共內戰、中共上台、三面紅旗及文化大革命等,

期間大量量大陸陸移民湧入香港。基於人口急速增長,加上東南亞 排華而來來的人口,帶來來人才、資金金和技術,香港經濟於戰後迅 速發展,遂由漁村逐步發展成為在亞太地區具有重要地位、以

70

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大都都會,被譽為「亞洲四小龍龍」、

「紐紐倫倫港」之一。

1984 年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英帝國簽訂了了《中英聯聯合聲明》。

1997 年年 7 月 1 日,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 共和國在《香港基本法》中承諾諾遵守一國兩兩制方針,香港不不實 行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和生活方式,及保證「五十 年年不不變」。香港亦可以享有除國防和外交外,其他一切切事務的 高度度自治及參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利,是為「港人治港,高度度自 治」。行行政長官是香港特別行行政區政府的首長。

香港是重要的國際金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並且以廉廉潔社會 、 優良良治安、經濟自由及法律律制度度完備而聞名於世 。香港同時為 全球其中一處最安全、富裕、繁榮、生活水平高及人均壽命最 長的國際大都都會。

貳、石硤尾坉公共房屋住宅宅背景

石硤尾邨標誌着政府公共房屋計劃的開始 ,美荷樓樓正是香 港政府在 1954 年年為石硤尾邨興建的首 8 座最早期公共房屋之一。

興建徙置大廈的起源,可追溯到 1953 年年石硤尾發生的一場大火。

自二次大戰結束後,內地大量量移民湧到香港,並以鐵皮和木板 搭建的寮寮屋為居所。石硤尾便便是移民聚居的其中一個地區。

1953 年年 12 月 25 日,一場大火令令差不不多 58000 人喪失家園。大 火之後,政府工務局興建了了一系列列房屋,稱為「包寧寧寧平房」,

作為安置火災災民的臨臨時居所。這些平房樓樓高兩兩層,以磚及混 凝土興建。當局更更成立立了了由市政局管轄的臨臨時徙置事務處,負 責管理理寮寮屋清拆及徙置安排,亦為災民提供了了長期的房屋設施。

71

該 8 座 6 層高的徙置大廈,建於 1954 年年,每座可容納 2 000 人,承建商是當時的德榮建築有限公司(Wan Hin & Co.)。

該 8 座 6 層高的 閒置大廈,包括美荷樓樓,均屬鋼筋混凝 土構架建築物, 地板、牆身及間隔牆均以混凝土興建。 大廈 稱為 「H」型第一型閒置大廈,原因是大廈的外型像英文字母

「H」(第 一 型是指該閒置大廈的設計)。大廈每層均設有兩兩 條公用水喉及 6 個公用沖水廁所。所有單位均面向長形的開放 式走廊廊,居民可在走廊廊煮食。每座大廈共有 384 戶,每戶可容 納 5 個成人。每戶的月租定為 10 元,另每月收取 1 元水費。

這些 6 層高的大廈,按英文字母排序。美荷樓樓在 1954 年年 10 月落落成,被編為 H 座。隨後數數年年,平房全部被清拆,在隨後的 8 年年內,石硤尾邨原址興建了了 21 座新的徙置大廈。這些新建大 廈有別於首階段落落成的 8 座大廈。新建大廈樓樓高 7 層,地下單 位通常開設商店或工場,亦有些開設私營福福利利機構,例例如診所 或幼兒園。天台則會分配給自願機構,以營運學校或兒童遊樂樂樂樂 會。在 21 座徙置大廈落落成後,石硤尾邨的徙置大廈便便重新按 數數字排序。美荷樓樓遂重新被編為第 15 座。

為解決市民對公共房屋的龐大需求,當局在 1972 年年推出一 項十年年建屋計劃。房屋委員會在翌年年成立立,以便便規劃、建造及 管理理所有公共屋邨。由於石硤尾邨是其中一個最擠迫的屋邨,

故此亦是市政局管理理下的首個重建目標。石硤尾邨在 1972 至 1984 年年間重建,共清拆了了 11 座大廈,以便便興建一個設有社區 設施的大型商業及社區服務中心。此外,當局加建了了 6 座新大 廈 ,並將 18 座原有徙置大廈包括美荷樓樓改建為具基本設備的

72

獨立立單位:把兩兩個單位打通,在內加設廁所、淋淋浴間及廚房。

美荷樓樓重建及改建後編為第 41 座。石硤尾邨在 2000 年年展開另 一次重建計劃。所有 6 至 7 層高的閒置大廈分階段騰空。第 1 階段在 2000 年年實施,把第 1 至 13 座清拆和重建為兩兩座多層租 住公屋大廈。1999 年年發生山泥泥傾瀉後,第 35、36 及 38 座於 2000 年年清拆。第 37、39 及 40 座在 2004 年年其後的階段騰空。

第 14 至 18 及 25 至 34 座列列入最後階段,在 2006 年年騰空。

石硤尾邨是在香港興建的首個公共屋邨,在公共房屋歷歷史中佔 一重要地位。由於大部分閒置大廈將已被拆卸,美荷樓樓成為了了 香港僅有的「H」型第一型徙置大廈並在 2005 年年獲評定為一級 歷歷史建築 。

參參、美荷樓樓環境以及建築法規介紹

一、建築物

美荷樓樓樓樓高6層,由一中央部分將兩兩座長形大廈連連接而成H 型,一般稱為「H」型第一型徙置大廈。在相連連的長形大廈之間 有兩兩 個天井。每幢大廈長約52米、闊10米。現時所見見的一般單 位面積 約27.5平方米。建於兩兩翼的住宅宅單位互相背靠,每層的 露露台通道貫通整層各戶。美荷樓樓曾在1970年年代改建,單位末端 的間隔牆被拆掉,以把單位擴大。面向天井的露露台獲得保留留,

但向外面的露露台則被窗戶圍封而成廚房。

每個住宅宅單位的現時所見見一般設計為浴室靠近單位入口,單位 後面的私人露露台作煮食用途。

二、美荷樓樓的歷歷史評級

73

74

擬訂修復復工程建議書時,應充分顧及《威尼斯憲章》18、《布拉拉 憲章》19 和《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20內所確立立的文物保育國 際原則。

要在保持這些歷歷史建築物的建築真確性與符合現行行 香港

《建築物條例例》21的法定要求之間取得平衡,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關於這點,香港青年年旅旅舍建議:

(1) 只要場地許可,並且在技術上有可行行的解決方法,則有關 計劃應通過適當的改裝工程,盡力力符合法定要求,但建築物的 主要歷歷史特色必須予以保留留

(2) 應盡量量保存歷歷史建築的外牆,如須進行行加建或改建工程,

亦應在有關建築物的後方或其他較不不顯眼處進行行。除非是經審 查評估後所容許的,否則整體上不不應改動建築物的原有外牆,

也不不得對外牆作出干擾,即不不得對有關處所進行行任何大型的外 部加建或改建工程。 重新粉飾外牆時,只限使用與建築物年年份 和特色協調的顏色,而且所使用的塗料料必須是可還原的。所有 固定的指示標誌應與建築物外牆的年年份和特色配合,並且在安 裝前須先得到古蹟辦事處批准。

關於為符合建築方面的法定要求而進行行的修復復工程,歷歷史 夥伴計畫發行行之保育小冊中亦提供一般指引供成功申請機構參參 考。不不過,這樣的指引並沒有列列出所有規定,也就是說說說,成功 申請機構務仍須要就他們的建議書參參閱有關主管當局(包括屋宇

18《威尼斯憲章》,第 5、6 條。

19《布拉憲章》,第 17 條。

20《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第四章。

21《香港法例》,第 123 章。

75

署、消防處、渠務署等) 的所有規定,下表3-2-2為美荷樓樓之建 築特色及再利利用範圍表。

表3-2-2

美荷樓樓建築特色及再利利用範圍表

建築特色 處理理規定

兩兩座大廈的外牆 以可還原的無光乳膠漆重新粉刷。色

調沒有限制,但不不應使用永久油漆、

塗層。由於連連接兩兩翼的中座的結構狀狀 況欠佳,不不反對參參照現存大廈的設 計、布局和建築方面的細則重建中 座,使大廈在結構上符合其他負重要 求較高的新用途。

所有樓樓層的混凝土走廊廊和金金屬扶手 (中座或容許重建除外)

如有需要,混凝土走廊廊和金金 屬扶手應加以維修並予以保 存。各通道應保持開放。

76

扇形保安釘 如有需要,不不反對拆除;另

一方法是需要時 維修並重 新粉刷。

外 牆 上 的 舊 式 “ Mei Ho House 美 荷 樓樓”"字體

如有需要,以同樣的字體和 顏色重新粉刷。 不不可以廣 告或其他告示覆蓋建築物現 有的名稱和號碼。

77

大廈的“H 型"佈局

各種面積的居住單位(如多人家庭 單位及單身人士單位等)

連連標準設備, 包括木門、鐵擋閘、

窗戶、廚用長枱、掛衣勾等

,須保存最少一個例例子, 以作文物 研究之用。

各種面積的居住單位(如單多 人家庭單位及單身人士單位

各種面積的居住單位(如單多 人家庭單位及單身人士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