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元詩盛極:虞、楊、范、揭

第二節 范梈、揭傒斯的詩歌述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夜後流星透碧窗。倚徧闌干愁目眩,飛鳶旋轉故雙雙。」424此詩押江韻,旨在描 寫位於杭州、建於宋代的豐樂樓,然而從用字用韻上將此樓的氣勢完全顯現出 來,最末雖有一「愁」字,卻不著墨,因此整首詩讀來仍舊鏗鏘有力,情緒與聲 氣十分飽滿,確實有幾分盛唐詩的況味。又或者顧嗣立特別註明前輩們皆認為是 楊載絕唱的〈宗陽宮望月分韻得聲字〉這首七律:「老君台上涼如水,坐看冰輪 轉二更。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風露寂無聲。蛟龍並起承金榜,鸞鳳雙飛載玉笙。

不信弱流三萬里,此身今夕到蓬瀛。」425細究此詩,可知是一首與遊人分韻賦詩 的宴遊之作426,主要在講述楊載夜遊南宋舊宮望月的懷古情懷。整首詩的氣勢可 說是連番上揚,從第二聯寫大地山河的壯闊,第三聯寫舊時宮中的盛況,再到最 後一聯道出詩人的激昂的懷古之情,整體的氣勢連綿不絕又層層上翻。綜上所 述,釐清了顧嗣立對楊載「取材於漢、魏,而音節以唐人為宗」此則詩法的解讀,

即是顧嗣立認為楊載於這則詩法下,其詩歌作品展現出來的特色是:一方面內容 上擁有漢、魏詩歌「雅好慷慨」的抒情性,一方面在音韻聲律的原則上又能以盛 唐詩的聲氣飽滿作為依歸,使得詩歌的情感得以展現治平之音的平和情調。特別 是後者,就顧嗣立來看,延祐至天曆此階段元人之「宗唐」的內容,便是多由盛 唐詩作為治平之音展現的平和情調、雅正詩風入手,故於《寒廳詩話》中下的結 語即是:「以唐為宗,而趨於雅」。

第二節 范梈、揭傒斯的詩歌述評

一、范梈:社會關懷,高風遠韻

三十六歲才到京師的范梈,在朝中為官的時日不長,不過詩文有名於諸公之 間427,其成就與影響力十分顯著,虞集將之視為與楊載一樣同是「赫然鳴其治平 者」428,而揭傒斯也說在當時范梈「與浦城楊載仲弘、蜀郡虞伯集生齊名」。429《元

424 《元詩選》初集,頁 965。

425 《元詩選》初集,頁 964。

426 田汝成《西湖遊覽志》:「宗陽宮,本宋德壽宮後圃也,內有老君台、得月樓。杜道堅號南谷,

當塗人,風度清雅,嘗以中秋集儒彥登老君台玩月,分韻賦詩,楊仲弘為首唱。」引自陳衍:《元 詩紀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卷 13,頁 285。

427 《元史.范梈傳》:「年三十六,始客京師,即有聲諸公間,中丞董士選延之家塾。以朝臣薦,

為翰林院編修官。」見[明]宋濂:《元史》卷 181,頁 1998。

428 虞集〈傅與礪詩集序〉:「大德中,文章輩出,赫然鳴其治平者,則浦城楊仲弘、江右范德機 其人也。」見[元]虞集注、王頲點校:《虞集全集》,頁 59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詩選》初集之丁集,在選錄了虞集、楊載後,即是范梈的詩作,共選錄了 234 首作品,約為范梈傳世詩作的四成430,以比重來論與虞集相當,而略少於楊載的 五成。顧嗣立針對范梈詩歌的具體述評,則可見於《元詩選》中的〈范梈小傳〉,

以下段落:

為文雄健,追慕先漢,古詩尤好為歌行,工近體,藹然見忠臣孝子之情焉。

吳文正嘗以東漢諸君子擬之。……揭曼碩序之,以為虞伯生稱德機如唐臨 晉帖,則終未逼真,改評之曰:「范德機詩如秋空行雲,晴雷卷雨,縱橫 變化,出入無朕;又如空山道者,辟穀學仙。瘦骨崚嶒,神氣自若;又如 豪鷹掠野,獨鶴叫群,四顧無人,一碧萬里。差可徬佛耳。」431

顧嗣立此處對於范梈詩文的述評,並無個人獨發的言論,主要承受了吳澄〈故承 務郎湖南嶺北道肅政廉訪司經歷范亨父墓誌銘〉(後文簡稱〈范亨父墓誌銘〉)以 及揭傒斯〈范先生詩序〉中的看法,而顧嗣立引述這兩篇文章中的段落,正好顯 現了顧嗣立眼中最能代表范梈詩作的兩項特色,即充滿社會關懷與高風遠韻的特 色。

(一) 社會關懷

顧嗣立在〈范梈小傳〉中說范梈「古詩尤好為歌行,工近體,藹然見忠臣孝 子之情焉」,這段述評是參考吳澄在〈范亨父墓誌銘〉所言:「近體詩尤工,藹然 忠臣孝子之情如杜子美。」「藹然」,就是和善的樣子,而「藹」字,許慎《說文 解字》據《詩經》大雅〈卷阿〉的「藹藹王多吉士」,追溯本意訓為「臣盡力之 美」432,而吳澄此處將之推衍,把「藹然」的和善,視為是盡忠臣與孝子之本分 的美德,故云忠臣孝子之情是為藹然。至於范梈詩中的這分「藹然忠臣孝子之 情」,在吳澄的原文中,具體指出是有如杜甫,據此因而可知,這裡評范梈詩作 帶有「藹然忠臣孝子之情」的具體指涉,即是指范梈詩歌中擁有對於現實關懷的 情感,特別是針對家國社會的反映與關懷,是以顧嗣立也特別點出吳澄「曾以東

429 [元]揭傒斯:〈范先生詩序〉,李夢生點校:《揭傒斯全集》文集卷 3,頁 313。

430 據羅鷺《《元詩選》與元詩研究》的考據,顧嗣立《元詩選》選錄范梈詩作的底本為自藏元刊 本(頁 161)。本文則據《四部叢刊》收《范德機詩集》元刊本,統計范梈別集裡的詩作共有 541 首。

431 [清]顧嗣立:《元詩選》初集,頁 980。另外,本文使用的《元詩選》中華書局點校版,此 處原作:「為文雄健,追慕先漢古詩,尤好為歌行,工近體,藹然見忠臣孝子之情焉。」不過,

顧嗣立此處的原始文獻引用自吳澄〈故承務郎湖南嶺北道肅政廉訪司經歷范亨父墓誌銘〉一文 的:「為文雄健,追慕先漢,古近體詩尤工,藹然忠臣孝子之情如杜子美。」見[元]吳澄:《吳 文正集》卷 85,頁 806。本文即據此更動中華書局的點校。

432 [漢]許慎、[清]段譽裁注:《說文解字注》三篇上,頁 9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漢諸君子擬之」,所著眼的正是詩作中對於家國的高度關懷。吳澄這個類比同樣 出於〈范亨父墓誌銘〉一文,原文寫道:「士之氾濫於虛文而忽略于實行也久矣!

波流茅靡之中,有特立獨力者焉,余惡乎不以東漢諸君子例之哉?」433東漢諸君 子指的是東漢黨錮之禍中,那些因為抨擊宦官亂政而遭禁錮的士大夫434,而吳澄 用以指稱范梈,則是基於范梈能於治平之世下,不論是為官之道還是文學作品,

都能避免徒具表面功夫的行事或文字,而能夠有更實際且貼近現實的作為,包括 廉正的為官態度435,以及富有社會關懷與揭弊作用的詩歌作品,此中充分展現了 范梈持身的道德勇氣。此評不僅稱讚范梈高操的人格,也說明了范梈還將此品格 落實到詩歌創作,使得詩作帶有「藹然忠臣孝子之情」的特色。

最具代表的一首作品即為〈閩州歌〉,吳澄所撰的范梈墓誌銘與《元史》皆 特別為這首詩的本事記下一筆。436此詩起於范梈任職福建閩海道知事時,發現設 於福州的文繡局大量雇用包含男丁在內的民工從事刺繡,有斂財與浪費公帑與人 力的現象,於是寫作〈閩州歌〉具述其弊,上達朝廷後文繡局的劣行即遭懲處。

詩中言道:「去年居作匠五千,耗費府藏猶煙雲。官胥掊克常十八,況以鳩斂奪 耕耘。祗今棄置半不用,民勞竟是誰歡忻?歲歲條章省煩費,幸且不省無方殷。

唐虞在上儉且勤,後王猶復錦繡焚。豈有夔龍讓姚宋,不言忍使憂心熏。

觀風自是使者職,作歌雖遠天應聞。」437直言文繡局虛擲府庫,聚斂錢財並且浪 費人力,使得真正與民生相關的耕耘之事反而受到排擠,范梈認為在治平的世道 下,這類情事更不應該出現以破壞安居樂業的生活,更以「觀風」作為個人身為 父母官的職責,明白表示將藉此詩歌向朝廷傳達真實的社會景況,徹底展現了范 梈的愛民與忠誠之情。再如〈郡中即事十二韻〉這首詩:「儋耳九州島外,邈然 在南荒。周回數千里,大海以為疆。古來非人居,禽獸相伏藏。自從中世來,貢 賦登明堂。其或失撫馭,山藪更陸梁。聚則成蜂蟻,散即驅牛羊。高結舞大鹵,

上衣不備裳。殺戮乃酬勸,誅之仁者傷。吾嘗七八月,持節泛滄浪。一旬錄郡獄,

詢事考纖芒。問之守郡人,莫識為治方。但見西風多,廨宇秋蕪長。聖哲戒忠信,

433 [元]吳澄:《吳文正集》卷 85,頁 806。

434 《後漢書.黨錮列傳》:「自是正直廢放,邪枉熾結,海內希風之流,遂共相摽搒,指天下名 士,為之稱號。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顧』,次曰『八及』,次曰『八廚』,猶古 之『八元』、『八凱』也。」見[南朝宋]范曄著、[唐]李賢等注、[清]王先謙集解:《後漢書 集解》卷 67,頁 747。

435 吳澄〈故承務郎湖南嶺北道肅政廉訪司經歷范亨父墓誌銘〉:「持身廉正,涖官不可干以私,

疏食水飲泊如也。」見[元]吳澄:《吳文正集》卷 85,頁 806。

436 吳澄〈故承務郎湖南嶺北道肅政廉訪司經歷范亨父墓誌銘〉:「閩俗本汚,而文繡局取良家子 為閩工,無别莫甚。嫉之閔之,作歌詩一篇,具述其弊,憲長采之以聞于朝,緣是其弊遂革。」

(頁 806)又《元史.范梈傳》:「閩俗素污,文繡局取良家子為繡工,無別尤甚,梈作歌詩一篇 述其弊,廉訪使取以上聞,皆罷遣之,其弊遂革。」(頁 1998)

437 《元詩選》初集,頁 1004。此詩之下,顧嗣立也特別註明本事:「閩俗文繡局取良家子為繡 工,無別尤甚。亨父為閩海道知事,作歌一篇述其弊。廉訪使以上聞,皆罷遣之。其弊遂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勿謂不足行。及茲蠻貊邦,始見斯道臧。」438范梈曾至海南島擔任廉訪司知事,

《元史》述其「巡歷遐僻,不憚風波瘴癘,所至興學教民,雪理冤滯甚眾」439, 這首詩正好反映了部分的實情。整首詩的前半部,范梈詳述了對於海南民風的觀 察,並且能夠從地理、政治背景的視角,來理解發生於此地諸多有違禮教的情況。

正因此種設身處地的理解,范梈到了郡獄了解狀況後,對於此地官員「莫識為治 方」的無能為力感到哀嘆,詩中更以「但見西風多,廨宇秋蕪長」的寫景句隱然 抒發了此中的無奈。但最後四句卻能看到范梈真正關懷社會的精神,就在於他堅 持世道太平之下,為官者更應該努力將此治世之風推行到各處以感化人民,何況

正因此種設身處地的理解,范梈到了郡獄了解狀況後,對於此地官員「莫識為治 方」的無能為力感到哀嘆,詩中更以「但見西風多,廨宇秋蕪長」的寫景句隱然 抒發了此中的無奈。但最後四句卻能看到范梈真正關懷社會的精神,就在於他堅 持世道太平之下,為官者更應該努力將此治世之風推行到各處以感化人民,何況